(閱讀)影響我后半生的書之三錦瑟 <p class="ql-block">今天是第三十個世界讀書日,特此寫下此文。</p><p class="ql-block">你讀過《擁抱可能》一書嗎?作者是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幸存者,在她90歲時寫下了這本自傳體著作。作者原是匈牙利人,在幸存下來后于1949年10月移民美國,是美心理學博士,著名心理學家。</p><p class="ql-block">奧斯維辛集中營是二戰(zhàn)時期希特勒的殺人工廠,有上百萬猶太人在這里被納粹黨用各種方式謀殺,慘絕人寰。高中語文課本有一篇課文《奧斯維辛沒有新聞》,每每上此課時,大屠殺的數(shù)據(jù)、圖片都令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p><p class="ql-block">因此要讀這樣一本書,需要做好足夠的心理建設。我擔心自己被罪惡被屠殺被滅絕人性扼制,難以治愈。結果讀完此書后我才知道書的內容遠遠超過我的認知。我的書友說:如果你一年只讀一本書,那就首選《擁抱可能》吧!我的學生說:上天讓她幸存下來,活了近一個世紀,就是為了留給我們這本書!</p> <p class="ql-block">讀書前我也有很多疑惑,想從書中找到答案。作者是怎樣從奧斯維辛集中營逃出來的?作者帶著令人恐怖的身心傷痛是怎樣度過一生的?作者為什么會在90歲時寫下這部自傳體?……結果書一上手,就無法放慢閱讀的節(jié)奏。</p><p class="ql-block">作者自言:此書寫的是“我的生存故事,我的自我恢復故事,我有幸?guī)ьI之前的病人重獲自由的故事。”</p><p class="ql-block">作者用平實的語言講述了這些故事,讓人讀起很有真實感。作者非同一般的經歷緊緊抓住讀者的心,讓人不敢松懈不愿掩卷。作者起伏不定充滿變數(shù)的人生緊扣讀者心弦,讓人產生強烈的共情和同理心。而作者最后實現(xiàn)的心靈自由和人生高度,則讓讀者頓生敬意,高山仰止。</p><p class="ql-block">比爾.蓋茨力薦此書。我是一個普通閱讀者,想說的是這本書帶給我們的精神力量,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我們每個人都會遭遇各種挫折不幸和痛苦,遭遇生老病死等等。治愈內心,是為了讓我們擁有更強大的力量,擁抱幸福,寬容平和。</p> <p class="ql-block">在集中營時作者還是個花季少女。每天看著身邊的人甚至是她的家人一個個消失,看著集中營中高大的煙囪永遠冒著濃濃的黑煙。集中營沒有食物供應關押著的人,活著的人和死去的人沒有區(qū)別,活著要忍受一切非人的折磨,死去化成一縷青煙;然而生死由不得自己選擇。當作者極其僥幸逃出集中營后,作者說:“我們從地獄中活過來,卻變成了別人的夢魘?!弊髡叩倪@段話,讓人驚怵,更發(fā)人深省。</p><p class="ql-block">戰(zhàn)爭扭曲人性。戰(zhàn)爭讓無數(shù)受害者成了罪惡丑陋的代名詞。作者被集中營摧殘得只剩下魔鬼般的肉體外殼,和飽受痛苦麻木得失去活下去勇氣的心,結果獲救后還要遭遇更多的鄙棄和不理解。作者一次次問自己:為什么是我幸存下來?</p><p class="ql-block">讀到這里時我不禁流淚,這些幸存者要怎樣做才能走出噩夢?要克服多少恐懼感、羞辱感和來自外界的嘲弄感、排斥感才能活得像一個正常人?作者后來結婚養(yǎng)育3個子女,她甚至不敢對家人說起她的身世!</p> <p class="ql-block">就是這樣一位女性,特殊經歷終究造就了作者的不一般!她在1966年近40歲時回到學校。先學習英語,再讀本科,后在74年獲得教育學心理學碩士,又于78年在塞布魯克大學獲得臨床心理學博士學位(50歲)。并且考取了加州的心理咨詢許可證,因加州的許可證可以讓她在全美各地工作,為更多人提供幫助。這段漫長的讀書經歷無疑是她嶄新人生的標桿,她為之付出的努力也遠遠超過常人,超過我們一般人所能承受的。</p><p class="ql-block">讀書打開了作者的世界,她認識了很多引領她走進新生活的人生導師。其中著名的心理學家維克多.弗蘭克爾(也是奧斯維辛幸存者)成為她終生的朋友。他們一起探討貫穿一生的問題:我為什么能活下來?我人生目的是什么?我能從我的苦難中得出什么?我怎樣才能幫助自己和他人去度過生活中最艱難的時刻,體驗到更多的快樂!</p><p class="ql-block">她終于向世界敞開了心扉?!拔覀儾荒苓x擇沒有傷害的生活,但我們可以選擇自由,從過去中逃脫,不管發(fā)生什么,<b>擁抱可能。</b>”“我活著是為了看到解放,因為我的內心充滿希望。我活著是為了看到自由,因為我學會了寬恕。痛苦的經歷不是債務,而是一份禮物。她給了我們新的視角和意義,讓我們有機會找到自己獨特的目標和力量?!?lt;/p> <p class="ql-block">作者52歲時,在她離開奧斯維辛35年后,為了徹底放逐內心深處的恐慌,她做出了一個重大決定,回到奧斯維辛集中營,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墓地。她站在奧斯維辛這片荒土上,當年的情景又浮現(xiàn)眼前,這里有她的父母和她的親戚朋友,還有她破碎的青春。面對在場的幾百個隨軍牧師,她發(fā)表了主題演講,說出了這句驚世駭俗的話:我原諒希特勒了!</p><p class="ql-block">作者言:我忽然醒悟,報復不會讓人得到自由,所以我今天站在希特勒故居這快土地上,原諒了他。這個與希特勒無關,這是我為自己做的,我曾經放逐自己,任由自己從心理和精神上被希特勒禁錮。只要我被憤怒禁錮住了,就被他禁錮住了,禁錮在受盡苦難的過去和自己的悲傷中。原諒是對已發(fā)生和未發(fā)生的事情感到悲痛的同時,放棄對過去的執(zhí)念,去接受現(xiàn)在和過去的痛苦?!也幌胱屢呀洶l(fā)生的事實再摧毀我拼盡全力抓住的生活。</p><p class="ql-block">多么發(fā)人深省的感悟!那是走過生命的千山萬水以后,發(fā)自肺腑的自我救贖!</p> <p class="ql-block">作者成功了!她說:通過幫助別人尋找人生意義來尋找自己的人生意義。治愈好自己來幫助別人治愈,通過治愈別人又反過來治愈自己。</p><p class="ql-block">埃格爾博士忙碌在校園、醫(yī)院和部隊等地方,她到大學給學生做心理演講,她到醫(yī)院看望那些身患重癥的病人,她是治療士兵的臨床專家,她為無數(shù)家庭重建親密關系付出自己的努力……她用她的親身經歷幫助遭遇各種創(chuàng)傷的人,她的啟示激勵著人們從苦難中找到自由,找到內心的光明。</p><p class="ql-block">作者和我母親同齡,1929年生人。今天為寫此文我百度了她的生平,百度顯示2023年年底還有她的消息。如果今天她還健在,應是96歲高齡!</p><p class="ql-block">去閱讀《擁抱可能》一書吧!它讓我知道人生有許多可能性,沒有誰能限制你生命的成長和人生的意義,除了你自己!人生路上不斷接受新知、挑戰(zhàn)未來是任何時候都不能止步的,你獲得的知識、具有的思想和找到的光明終究能夠成為生命的一部分!這些在閱讀中獲得的營養(yǎng)最終會轉化成為內心深處的力量,足以支撐你走過艱難而又漫長的一生!</p><p class="ql-block">《擁抱可能》是一部修復人類世界的著作!致敬作者伊迪絲.伊娃.埃格爾博士!</p><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23日</p><p class="ql-block">注:我閱讀的是電子書《擁抱可能》,文中圖片為電子書截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