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縣天寧寺雙塔、陽春樓玉冰 <p class="ql-block">昨日天朗氣清,清晨推開陽臺窗戶,映入眼簾的是久違的清晰景象。前些日子籠罩的霧霾與沙塵已消散無蹤,獅腦山的輪廓在遠方清晰可見。九點半時,我懷著期待的心情從家中出發(fā),一路驅(qū)車前往目的地——平定縣天寧寺。</p> <p class="ql-block">沿著陽泉市泉中路、南大街、泉東路、廣陽路一路前行,轉(zhuǎn)至平定縣學院南大街、城南街,當?shù)诌_南營街時,小公園內(nèi)聳立的雙塔便映入眼簾,全程僅耗時半小時。平定冠山天寧寺雙塔,民間素有“雌雄塔”之稱,其歷史可追溯至宋朝,歷經(jīng)明清兩代,如今雖天寧寺已不復存在,但雙塔作為附屬文物得以留存。雙塔東西并列,形制相似,皆為八角三層樓閣式磚塔,塔身共四層,高21米,相距30余米。塔身雕飾精美,門窗斗拱飛檐栩栩如生,盡顯宋代建筑風格。</p> <p class="ql-block">此處環(huán)境清幽,不少老人圍坐閑聊,一位婦女在廣場上悠然唱起晉劇,為這片天地增添了別樣的韻味。公園北側(cè)圍墻將居民區(qū)隔開,極目遠眺,平定縣城盡收眼底。我們環(huán)繞雙塔細細觀賞,隨后沿著南營街向西漫步,不久便來到巍峨的陽春樓前。</p> <p class="ql-block">陽春樓,又名天衢閣,自明弘治十三年由知州吳賢創(chuàng)建以來,便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無數(shù)游人。初名為嚴更樓,因夕陽映照下如紅樓般絢爛的晚景,被譽為“紅樓晚照”。然而,這座歷史名樓在上個世紀的一場戰(zhàn)火中不幸毀于一旦,令人扼腕嘆息。1985年,陽春樓得以重建,成為平定縣的重要旅游地標。經(jīng)過精心修復,陽春樓以三層樓的宏偉姿態(tài)重現(xiàn)于世人面前,恢宏壯麗,令人嘆為觀止。</p> <p class="ql-block">從平定縣城向南沿著陽板坡拾級而上,穿過陽春樓的右側(cè),便是陽泉師范高等??茖W校的后門。這所學校創(chuàng)辦于2010年3月,其前身可追溯至1949年2月成立的山西省平定師范學校和1988年9月創(chuàng)建的陽泉市教育學院。這道門實為原平定師范的正門,如今正門已移至南面,旁邊還有榆關(guān)門遺址。榆關(guān),相傳為韓信當年伐趙屯兵安營之地,地勢居高臨下,南鄰嘉河,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p> <p class="ql-block">游覽平定縣上城一個多小時,行至連接上下城的必經(jīng)之路陽板坡時,腦海中不禁浮現(xiàn)出古代陽春樓的雄偉壯觀,以及當時的繁華景象。千年古城遺跡尚存,街道兩旁破舊的院落亦是歷史的印記。唯一遺憾的是,南營街雙塔周圍林立的電線桿與交織的電線網(wǎng),略顯雜亂,讓人觀之稍感不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