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曼德勒山風光田雨 一、前 言 緬甸的風景區(qū)域大致分為三段。南部靠海以仰光為中心,景點圍繞著佛教寺廟,以仰光圣丁固達拉山上大金塔寺、仰光斯確昂特大街路南波特濤塔寺為代表,富麗堂皇。 <h5>仰光圣丁固達拉山大金塔寺-富麗堂皇</h5> <h5>波特濤塔寺-尊貴中的瑰麗</h5> 二是靠北西部蒲甘古城為代表,古跡眾多,完全不一樣的色調(diào),滄桑而瑰麗。<div> 三是中部曼德勒古城,瑪哈木尼寺?、古皇宮,曼德勒山上、下環(huán)繞的眾多寺廟,輝煌而壯麗。</div><div> 自然還有東塔曼湖、烏本橋的落日(曼德勒市區(qū)南部11公里處)。</div> <h5>曼德勒輝煌而壯麗的瑪哈木尼寺?佛塔</h5> <h5>瑪哈木尼寺-輝煌而壯麗</h5> <h5>北西部蒲甘古城不一樣的色調(diào),滄桑而瑰麗</h5> <h5>東塔曼湖雁歸來的田園風光</h5> <h5>東塔曼湖黃昏影調(diào)</h5> <h5>烏本橋落日</h5> 二、曼德勒山 曼德勒山是佛教名山,舊稱羅剎女山。據(jù)說,這一帶是先有曼德勒山寺廟、后有的城市。<div> 當年釋迦牟尼宣揚佛法時路過曼德勒山,指著山下廣袤的土地,預言2400年后,這里會出現(xiàn)一座繁華的大城。</div> <h5>曼德勒城市概貌</h5> 果然不負佛所望,敏東國王1057年遷都曼德勒后,在他的統(tǒng)治下,30年的輝煌點綴了歷史不朽的篇章,一座繁華壯麗的皇城躍然屹立在伊洛瓦底江邊。<br> 曼德勒城因山而得名。 <h5>繁華壯麗的皇城躍然屹立在伊洛瓦底江邊</h5> 曼德勒山高236米,資料顯示山上有231座大佛塔和寺院,1000多座的小寺院。實在抱歉,絕大部分不知道名字,也未到過。<div> 從東、南、西三個方向有一條石階(木階)上山。</div><div> 沿途有八大寺廟。</div> <h5>曼德勒山高236米,山上有231座大佛塔、寺院</h5> 重要的上山道是連接山頂佛塔彎延而下的塔廊,遠遠看去仿佛是紙盒造型廊梯。<div> 通過它將山下的布的地觀景臺、最寬觀景亭、近山頂?shù)乃顾仄し鹚c印度教的蘇達昂廟(Su Taung)寺廟連接。</div> <h5>曼德勒山登山示意圖(與下圖對照)</h5> <h5>連接山頂佛塔彎延而下的塔廊,遠遠看去仿佛是紙盒造型廊梯(紅褐色廊梯)</h5> <h5>曼德勒山門</h5> <h5>曼德勒山門</h5> <h5>半山烏敏東色寺附近廊道</h5> <h5>山頂印度教的蘇達昂廟上下山廊道</h5> 沿途的八大寺廟名字、特征、關(guān)系基本弄不明白。山頂二個寺廟大概清楚。<div> 半山的阿南達寺?,寺廟有佛陀的3塊遺骨,在皇宮門前能看到。</div> <h5>半山的阿南達寺?,有佛陀的遺骨</h5> 另一個是烏敏東色寺,它出名的是月牙形的長廊和彎月型的廟堂,里面供奉四十五尊佛像。<br> 月牙形的長廊有30個做工講究的拱門、進入廟堂,拱門的寓意是僧人打坐的洞穴 。 <h5>烏敏東色寺,月牙形的長廊</h5> <h5>彎月型的廟堂,供奉四十五尊佛像</h5> 在烏敏東色寺附近,路旁還立著一尊塔中的鍍金施依亞塔佛塑像。<div> 佛像左手捏衣袂,右手伸出食指指向大皇宮方向。</div><div> 施依亞塔佛像指向,指示佛的預言,2400年后這里會出現(xiàn)一座繁華的大城,即曼德勒皇城。</div> <h5>施依亞塔佛塑像(佛指向曼德勒土地,2400年后出現(xiàn)座繁華大城)</h5> <h5>佛像左手捏衣袂,右手伸出食指指向大皇宮方向</h5> <h5>鍍金施依亞塔佛塑像附近寺廟</h5> 三、曼德勒山頂風光 <h5>從皇宮看曼德勒山</h5> 1、印度教的蘇達昂寺廟 無論坐電梯還是走上山路都經(jīng)過一段連接蘇達昂寺廟的廊橋。 <h5>坐電梯、走上山路經(jīng)過連接蘇達昂寺廟的廊橋</h5> <h5>連接蘇達昂寺廟的廊橋</h5> 蘇達昂寺廟是印度教廟堂,印度教不熟悉。<div> 這里供奉的是印度教的三大神之一的濕婆神。她有許多變相,主要有苦行者,毀滅者,舞王,林伽等。<div> 濕婆信仰對佛教的觀音信仰有很大影響,兩者在名號、化身上有許多相似之處。</div></div> <h5>供奉印度教的三大神之一的濕婆神,她有許多變相</h5> <h5>濕婆神的變相,苦行者,毀滅者,舞王,林伽等</h5> <h5>濕婆對佛教觀音信仰有影響,兩者的名號、化身有許多相似</h5> 整個廟堂的墻壁、柱子用三菱玻璃鑲嵌,柱子之間斗拱相連,回廊貫通,有多個方向通道廊,在玻璃多面反射眩光作用下,,晶瑩剔透、五彩斑斕、鮮艷奪目。 <h5>廟堂的墻壁、柱子用三菱玻璃鑲嵌</h5> <h5>柱子之間斗拱相連,回廊貫通</h5> <h5>在玻璃多面反射眩光作用下,,晶瑩剔透</h5> <h5>柱子之間斗拱相連,回廊貫通</h5> <h5>玻璃多面反射眩光下,晶瑩剔透</h5> <h5>廊及柱五彩斑斕、鮮艷奪目</h5> <h5>多個方向通道廊</h5> <h5>鏡頭中穿越的佛塔</h5> <h5>佛塔立于廟堂外</h5> 廟堂外,一圈開闊的觀景臺,將曼德勒全城和伊洛瓦底江景色盡收眼底。 <h5>廟堂外,一圈開闊的觀景臺</h5> <h5>寬闊的觀景臺</h5> <h5>站在觀景臺,將曼德勒全城和伊洛瓦底江景色盡收眼底</h5> 2、斯塔溫皮佛塔寺廟 斯塔溫皮佛塔與印度教廟緊鄰。寺廟的特點沒有具體信息。拍攝了一些照片。它也是觀看日出、日落的佳處。<div> 斯塔溫皮佛塔寺無更多的信息,請欣賞景觀。</div> <h5>斯塔溫皮佛塔景觀欣賞</h5> <h5>斯塔溫皮佛塔景觀欣賞</h5> <h5>斯塔溫皮佛塔景觀欣賞</h5> <h5>斯塔溫皮佛塔景觀欣賞</h5> <h5>斯塔溫皮佛塔景觀欣賞</h5> <h1><b><i>3、曼德勒山下風光圖片欣賞</i></b></h1> 曼德勒山雖然不高,但座處市區(qū)之畔,城市風景一覽無余。<div> 緬甸母親河、伊洛瓦底江從天邊宛然而來,彎彎曲曲繞過曼德勒山,向肥沃的平原流去。</div><div> 從山腳下沿著山坡逐級而上,沿途有大大小小二百多個寺廟,從山頂往下瞭望,我不知道名字的寺廟從江對岸分布到山頂。</div> <h5>我不知道名字的寺廟從江對岸開始分布</h5> 四、結(jié) 束 語 寺廟特有的金色、紅色構(gòu)建,星星點點分散在綠綠蔥蔥山巒中。仿佛是一篇壯麗的樂章,從遠古走來,讓我感覺到佛教信仰的執(zhí)著、創(chuàng)造出眼前壯美而延綿不斷的畫卷。 <h5>寺廟特有的金色、紅色構(gòu)建,星星點點分散在綠綠蔥蔥山巒中</h5> 緬甸飽經(jīng)滄桑,地震、戰(zhàn)亂、沖突讓老百姓貧窮而痛苦。<div> 然而面對建筑損毀,家園破碎,老百姓對佛的信仰和情感展現(xiàn)出遠久而赤城,對生活總是面帶微笑。</div><div> 這種亙古不變的情懷,我真不知道是應該贊賞呢還是贊嘆。</div> <h5>老百姓對佛的信仰和情感展現(xiàn)出遠久而赤城,這種亙古不變的情懷,我真不知道是應該贊賞呢還是贊嘆</h5> . 再 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