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蟠島海盜邨游王岳雷 <h1> 蛇蟠島,位于三門縣,是三門灣西部的一個半島,老底子為一個島,素有千洞島之美稱。陸地面積14.73平方公里。最高點蛇蟠山海拔98.7米。2008年通過圍海造地連接寧??h后,蛇蟠島成為半島。島內(nèi)有歷代采石留下的大小巖洞1300多個,巖洞縱橫交錯、連環(huán)套迭、怪石嶙峋、風光奇異。洞內(nèi)四季似春,洞外波光帆影,是不可多得的旅游避暑勝地。人口3372人(2017年)。島民大部從事種植業(yè),其次為海水養(yǎng)殖業(yè)。另外還有少量捕撈業(yè)和加工業(yè)。</h1> <h1> 2025年4月11日至13日,我們原虹口建委下屬的原虹口市政與虹運公司的退休人員及親朋好友52人在蛇蟠島三日游。</h1> <h1> 4月12日上午,我們來到蛇蟠島上的海盜邨,位于我們住舍的蛇蟠島度假酒店的東南700米處,坐車幾分鐘就到了。</h1> <h1> 下車后,一看,就是我們一車人。由于下雨,大家撐著傘,往入口處走去,在“海盜邨”墻柱前留影。</h1> <h1>“海盜邨”入口處</h1> <h1>原虹口市政退休人員:胡銀康、周君白、李玉海、王劍秋、王杰、石澤彬、王岳雷、吳三寶、陳宏亮、周文華、黃雅琴</h1> <h1>李玉海、王劍秋、趙毓秀</h1> <h1>李玉海、王岳雷</h1> <h1> 進入里面,石階邊著落一組“海盜塑像”,是歷史上的孫恩、盧循、方國珍、王直、鄭芝龍五位海盜,也是中國古代最著名海盜。</h1> <h1>下寫“東海梟雄”</h1> <h1> 來到石階頂上,眼前坐落一汪汪的水池,山崖壁怪石嶙峋,巖壁刻字刻圖,象征著海盜的猖獗。</h1> <h1> 蛇蟠島的主要巖石為火山凝灰?guī)r,被稱為“蛇蟠石”,由火山灰等細微顆粒億萬年沉積凝固而成。以赭紅色為主,部分呈現(xiàn)粉紅色調(diào),色澤瑰麗且質(zhì)地堅韌,是雕琢石窗的上好材料。明、清時期蛇蟠石產(chǎn)品遠銷于蘇、滬、杭、閩、甌等地及日本、韓國等東南亞國家。</h1> <h1> 大家沿著曲折木橋前行,石頭上雕刻鱷魚、獅虎等,表示海盜的強勢。</h1> <h1> 海盜邨,其實是一個連續(xù)的山洞,最早是采石場。之后,成為浙東沿海海盜的藏身地。由于四周被海圍著,便于防守。</h1> <h1>海盜石像</h1> <h1>炮彈</h1> <h1> “山海會盟”字刻,海盜的產(chǎn)生往往與海禁和暴政相關(guān)。無路可走的百姓因此成為海盜,在山海間舉行會議,上演了一幕幕壯觀的歷史劇。</h1> <h1>鱷魚</h1> <h1>虎</h1> <h1> 墻上刻著孫恩、盧循起義軍行軍路線。東晉末年,孫恩、盧循自瑯邪(今山東臨沂)起義,隆安三年(公元399年)十月,孫恩帶一百多人從海上登陸,攻下上虞,襲破會稽郡(今浙江紹興),堅持斗爭達十二年之久,轉(zhuǎn)戰(zhàn)長江中下游以南的廣大地區(qū),最遠至交州(今越南北部紅河流域)。</h1> <h1>牢房</h1> <h1> 穿過一洞又一洞,來到“忠義堂”,高大的洞廳,安放著桌椅,火灼熊熊,戰(zhàn)鼓擂擂。</h1> <h1> “忠義堂”的方國珍像。方國珍(1319年-1374年),今臺州黃巖人,元末明初浙東農(nóng)民起義軍領(lǐng)袖,后降朱元璋得善終。</h1> <h1>“忠義堂”</h1> <h1> 可見經(jīng)過千年的采石,洞道眾多,洞高廳深,蜿蜒迂回。一處洞穴里,海盜王直在傳達指示。</h1> <h1> 海盜頭目王直(?—1559年12月25日),南直隸徽州府歙縣(今安徽歙縣)雄村柘林人,號五峰船主,造巨船,參與同日本、暹羅、西洋經(jīng)商。明嘉靖年間,朝廷執(zhí)行海禁政策,使得海上貿(mào)易中斷,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王直組織武裝船隊,召集幫眾及日本浪人組成走私團隊,在浙江沿海,攻城略地,燒殺搶奪,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在定海自稱徽王,與朝廷抗禮,屢敗官兵,浙、直、閩、廣幾不可支。后時任浙直總督胡宗憲和其幕僚徐渭主張對其招安,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被時任浙江巡按使王本固所被誘歸降逮捕入獄。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王直被處死。</h1> <h1>獅子大開口</h1> <h1>龍頭</h1> <h1>龍頭</h1> <h1>古時采石場留下的一個個水坑</h1> <h1>古時采石場留下的一個個水坑</h1> <h1> 沿著洞內(nèi)水塘的木棧道往前走,經(jīng)過一個個洞門,望著采石后留下的巨洞,感嘆古人勞作的艱辛。</h1> <h1> 來到“北歐海盜”石刻處,一組“北歐海盜”活龍活現(xiàn)展現(xiàn)在此。一旁牌上上寫,這里竟然招徠北歐海盜來到這里,如“海上魔王”英國的德雷克和西班牙“海盜女皇”卡特林娜等人物的光顧。</h1> <h1>“海上魔王”英國的德雷克和西班牙“海盜女皇”卡特林娜等</h1> <h1> 巨大的洞穴高低錯落,橫在我們眼里,石橋彎曲,在洞內(nèi)延展,粗木鐵鏈,搭在石頭上,一幅威武形式。</h1> <h1>周文華在洞中</h1> <h1> “玲瓏飛渡”,由此拉繩索,外出打劫時,海盜沿繩索飛渡而下。</h1> <h1> 來到山頂處,三門灣寬廣。望著三門灣大橋,巍巍壯觀,氣勢宏大。</h1> <h1>“洞窟探寶”</h1> <h1> 穿過一個個洞穴,到了海盜住舍地,這里曾經(jīng)架過床,架過灶,又有著長桌,想象中的“大碗喝酒、大塊剁肉”的地方。</h1> <h1> 來到一個搭著舞臺的洞穴,高高的洞頂,地上擺著四張八仙桌與長板凳,舞臺放著鐋鑼與大鼓,我在此過個癮。</h1> <h1>我在打鼓、敲鑼</h1> <h1> 最后來到一個很大的山洞,大家在此凳椅桌邊休息,四周望著高高的洞穴,空曠宜人,真是休息的好地方,冬暖夏涼。</h1> <h1>海盜邨出口處,也是我們進來的地方。</h1> <h1> 游逛了海盜洞,它是一個洞中有洞,小洞連大洞,從進口處直到出口處,為一個方向,就是海盜洞入口處。在洞窟里漫步,洞頂?shù)捻斆娣褐乃{微光,大大小小的洞穴,時而登高,時而往下,時而開闊,時而狹窄,真可謂洞中有洞,形狀各異,在各色燈光的映照下,散發(fā)著迷人的光芒。它那神秘色彩,讓我們看到了古時采石場變成了一個隱秘攻防的堡壘。</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