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游盧克索神廟記草原羊駝 <p class="ql-block"> 傍晚時分,游輪抵達盧克索。 </p><p class="ql-block"> 西邊,落日的余輝灑在幾公里外的帝王谷,把赭色的山體染成了玫瑰紅,轉(zhuǎn)瞬間又隱沒在了厚重的靛青色中。</p><p class="ql-block"> 向東望去,暮色四合。盧克索神廟靜靜地依偎在尼羅河畔。</p> <p class="ql-block"> 這天是陰歷二月十五。皓月初升,河岸邊彌漫著淡淡的宿霧;夜空猶如一匹無邊的蔚藍色綢緞向遠方鋪展開來;我們離開游輪前往盧克索神廟游覽。</p><p class="ql-block"> 盧克索神廟建于公元前14世紀,距今已有3300年的歷史。在古埃及1000多座神廟中,它的知名度名列前茅。</p><p class="ql-block"> 神廟是十八王朝第九個法老阿蒙霍特普三世(公元前1387-前1350執(zhí)政)初建;百余年后又被拉美西斯二世擴建(平面圖中的4、5、6部分);一千四百年后的公元一世紀被羅馬人摧毀。</p> <p class="ql-block"> 景區(qū)內(nèi),夜燈已經(jīng)開啟。</p><p class="ql-block"> 我們來到神廟前的廣場(即奈科坦尼布一世前院,平面圖中的2),周邊皆斷垣殘壁;西北面的一隅,孤零零地立著賽拉斯祭堂(上圖上左,平面圖中的3),它的用途無從知曉。</p><p class="ql-block"> 東北方向是斯芬克斯圣道(平面圖中的1),地?zé)粽赵诼穬膳缘?300只獅身人面石像上(上圖下左),勾勒出迷幻的光線伸向遠處(上圖上右)。</p><p class="ql-block"> 2.5公里外,是著名的卡納克神廟。古時每逢奧特帕節(jié)(古埃及的春節(jié)),人們抬著太陽神阿蒙和妃子穆特、兒子孔蘇的神像在兩座神廟之間的圣道上游行。</p><p class="ql-block"> 我試圖沿著圣道向遠處走去,在一艘太陽船(上圖下右)處被制止。</p> <p class="ql-block"> 與圣道正對著的,是神廟的大門(第一塔門,平面圖中的4), </p><p class="ql-block"> 這里原有6尊(2坐4立)拉美西斯二世的雕像和兩個方尖碑;其中3尊立像已毀(后補立),一個方尖碑現(xiàn)在法國巴黎協(xié)和廣場(后詳述)。</p><p class="ql-block"> 上圖是神廟大門不同時間的照片:上左是復(fù)原圖,上右是白天圖,圓圈處是被移走的那個方尖碑原來的位置;下是夜景圖。</p> <p class="ql-block"> 厚厚的廟墻上記載著拉美西斯二世率軍與赫悌人作戰(zhàn)的浮雕。</p><p class="ql-block"> 右側(cè)的墻上是赫悌人進攻埃及人營地,以及拉美西斯二世開戰(zhàn)前部署會的情景;左側(cè)的墻上是拉美西斯二世統(tǒng)領(lǐng)軍隊追擊赫悌人。</p><p class="ql-block"> 拉美西斯二世雖然建立了豐功偉績,但許多場合偽造歷史,夸大功績(后詳述)。</p> <p class="ql-block"> 粉紅色的花崗巖方尖碑上刻滿了贊頌拉美西斯二世的象形文字,在夜幕下這些象形文字像一只只游動的小蝌蚪,光怪陸離;它的尖頂似要刺破夜空。</p><p class="ql-block"> 景區(qū)里散射著泛黃的燈光,反暈出朦朧的光影。這情景,很容易促使人們的思緒穿越時空,飄向遠古的年代……</p><p class="ql-block"> 盧克索建成的年代,大約是我國的商朝中期,正是盤庚、武丁們縱橫捭闔、逐鹿中原之時。</p> <p class="ql-block"> 我隨著人流來到了大中庭(即拉美西斯二世庭院,平面圖中的5),這是拉美西斯二世擴建的部分。</p><p class="ql-block"> 院子右側(cè)有三間并排的小屋(即圣堂),分別供奉底比斯的三個主神;他們是太陽神阿蒙、自然神穆特(阿蒙的妃子)和月亮神孔蘇(阿蒙的兒子),此處是盧克索神廟宗教意義上的核心所在。</p><p class="ql-block"> 在古埃及,太陽神有許多名字,如拉、阿蒙等等。在遠古混沌的時期,人們就已經(jīng)認識到太陽對于天地萬物絕對重要的作用,被供奉為“神”理所當(dāng)然。</p><p class="ql-block"> 拉美西斯二世在此處的廊柱上刻下自己17個兒子在一起的雕像(上圖下)。他活了90多歲,在位67年,娶了8個王后,有100多個子女。這里出現(xiàn)的17個兒子不知是何含義?</p> <p class="ql-block"> 比較奇葩的是,一座高高的清真寺出現(xiàn)在大中庭的左側(cè)(上圖),這是阿布.哈加格清真寺。</p><p class="ql-block"> 清真寺的大門高出神廟地面至少5米(上圖上左)。原來在公元7世紀,阿拉伯人在此蓋清真寺時,這里只是一片沙石地,由于風(fēng)沙和尼羅河淤泥的侵蝕,盧克索神廟被深埋在5米的地下。直到19世紀神廟才重見天日。</p><p class="ql-block"> 阿布.哈加格被稱為"朝圣者之父”。每年他的生日那天,盧克索及附近的穆斯林聚集這里慶賀。</p> <p class="ql-block"> 從中庭往里走,就是柱廊(平面圖中的6)。</p><p class="ql-block"> 兩旁各7根紙莎草形廊柱(上圖左)。在古埃及,紙莎草除了能造紙外,在藝術(shù)上最主要是代表著下埃及。</p><p class="ql-block"> 盧克索屬于上埃及。廊柱上廣泛出現(xiàn)紙莎草的圖案和造型,寓意拉美西斯二世已牢固地統(tǒng)治著下埃及(尼羅河三角洲一帶)。</p><p class="ql-block"> 廊柱群里有一對拉美西斯二世立像(上圖右上);其后,又有阿蒙夫婦的坐像(上圖右下),但坐像上刻上了拉美西斯二世的名字;據(jù)考證,坐像早于拉美西斯二世,他的名字是拉美西斯二世自己后刻上的。</p><p class="ql-block"> 在盧克索以及其它許多遺跡上,這種現(xiàn)象屢見不鮮。</p> <p class="ql-block"> 緊挨著柱廊的是太陽庭院,也就是阿蒙霍特普三世庭院(平面圖中的7)。顧名思義,這是阿蒙霍特普三世所建(從這往后都是)。</p><p class="ql-block"> 這里是盧克索神廟最為壯觀之處!它的四面總共有68根巨大石柱圍繞,中間是寬闊的庭院,上面照例刻滿了象形文字和圖案</p> <p class="ql-block"> 夜色把多柱廳(平面圖中的8)和太陽庭院的廊柱 揉和在了一起,多柱大廳的廊柱有四行,每行8根;廊柱上的圖案是阿蒙霍特普三世在底比斯眾神前加冕上位的場面?!熬龣?quán)神授”的邏輯進一步得到了固化。</p><p class="ql-block"> 兩處整整100根廊柱陣,在景區(qū)內(nèi)底燈的照明下,以黑夜的天空為背景,在遠處襯托出雄偉又悲壯的“殘缺之美”。這是夜游者看到最動人心弦的一幕!</p> <p class="ql-block"> 穿過多柱大廳,太陽神殿來到了眼前。 </p><p class="ql-block"> 它包括國王之屋(平面圖中的9)、第二前廳(平面中的10)和亞歷山大大帝祠堂(平面圖中的11)。</p><p class="ql-block"> 國王之屋是羅馬時代祭奉皇帝的大廳,當(dāng)時埃及是羅馬帝國的一個行??;神壇兩旁的科林斯柱就是羅馬人留下的遺跡(上圖右)。之后哈德良把盧克索神廟摧毀了。</p><p class="ql-block"> 在這之前的1200年盧克索神廟已經(jīng)建成,此處做什么用尚不清楚。</p><p class="ql-block"> 羅馬人來前的300年,亞歷山大大帝統(tǒng)治埃及。他也沒忘記在盧克索神廟留下自己的印記:一幅精美的“眾神與亞歷山大”壁畫出現(xiàn)在亞歷山大大帝祠堂墻的高處(上圖左),雖已斑駁,但色彩猶在。</p> <p class="ql-block"> 月華如水。融進了景區(qū)內(nèi)底燈發(fā)出的光,若隱若現(xiàn)的飄渺游蕩在雕塑廊柱之間,如夢如幻……</p><p class="ql-block"> 腦海里不禁想起了亞歷山大、托勒密、凱撒、圖拉真?zhèn)儊?;那哈德良似乎還在尼羅河畔為落水而亡的美少年安提諾斯捶胸痛哭(上圖上),他摧毀盧克索神廟是否與此有關(guān)?</p><p class="ql-block"> 那安東尼無力從“埃及艷后”的溫柔鄉(xiāng)里掙脫出來(上圖下),屈從于“愛美人不愛江山”的世俗。</p> <p class="ql-block"> 我走到了“加冕室”(平面圖中12)和“誕生室”(平面圖中13)。這兩個地方的名字所代表的都只是壁畫浮雕上的內(nèi)容。</p><p class="ql-block"> 加冕室的浮雕描繪了阿蒙霍特普三世(上圖右)在眾神的恩準下登基的場景;</p><p class="ql-block"> 誕生室的壁畫則紀錄了阿蒙霍特普三世的母親穆特(即太陽神阿蒙的妃子)從懷孕到分娩生下他的全過程。</p><p class="ql-block"> 顯然,阿蒙霍特普三世就是神的“兒子”。 </p><p class="ql-block"> 這兩個地方所彰顯的核心理念只有一個:“君權(quán)神授”,阿蒙霍特普三世當(dāng)上法老是天經(jīng)地義、無可置疑! </p><p class="ql-block"> 由此想到太平天國時期,洪秀全也自稱是“上帝的第二個兒子”。他倒是不敢僭越第一個兒子耶穌。</p> <p class="ql-block"> 建盧克索神廟第一個法老阿蒙霍特普三世,他的曾祖母就是古埃及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武則天"---哈特謝普蘇特(前頁的左圖)。她和同父異母的哥哥圖特摩斯二世結(jié)婚;由于后來的法老贏弱,她起初攝政,后改為執(zhí)政,統(tǒng)治了21年;她創(chuàng)造了埃及歷史上的兩個“第一”:第一位女王;第一位在帝王谷建陵墓的法老。</p><p class="ql-block"> 阿蒙霍特普三世(上圖下左、右)也創(chuàng)造了自己的“記錄”。他剛當(dāng)上法老,就和一個非王室血統(tǒng)的美女泰伊結(jié)婚。</p><p class="ql-block"> 在當(dāng)時,這可是大逆不道!</p><p class="ql-block"> 據(jù)說他修的神廟等建筑比拉美西斯二世還要多,其中包括著名的”門農(nóng)巨像”(上圖上)。但由于個性的原因,現(xiàn)在反不如后者著名。</p> <p class="ql-block"> 阿蒙霍特普三世10歲前登基,執(zhí)政38年。他死于過度肥胖,墳?zāi)乖诘弁豕龋灸艘林两裎凑业健?lt;/p><p class="ql-block"> 埃及法老的雕像成千上萬,誰還能記得住他們的長相?唯獨這一位例外(見上圖),它就是阿蒙霍特普三世的兒子阿蒙霍特普四世。</p><p class="ql-block"> 他的母親泰伊可是當(dāng)時埃及的第一美女?。?lt;/p><p class="ql-block"> 阿蒙霍特普三世的某個雕像被稱作:“殘疾雕像”,是因為它的左眼在上個世紀的某個時間被瑞士人運走,至今未還。</p><p class="ql-block"> 在埃及,以各種方式被運出境的文物何止百萬!</p> <p class="ql-block"> 建盧克索神廟的第二位法老是拉美西斯二世(上圖上),他在神廟初建約一百年后進行了擴建。</p><p class="ql-block"> 在埃及著名的神廟中,除了阿布辛貝神廟是拉美西斯二世創(chuàng)建,其它的如卡納克神廟等,他都只是個后來的擴建者。</p><p class="ql-block"> 拉美西斯二世的父親塞提一世在他不到10歲時就讓他隨軍作戰(zhàn),一生中戰(zhàn)績輝煌;執(zhí)政67年,最后接他班的兒子登基時已六十多歲。 </p><p class="ql-block"> 當(dāng)我自從走進盧克索神廟,有關(guān)贊美拉美西斯二世功績的雕塑壁畫廊柱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繚亂。</p><p class="ql-block"> 但這其中不少是虛構(gòu)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關(guān)于“卡迭石戰(zhàn)役”的宣傳。它因締結(jié)了世界戰(zhàn)爭史上的第一個和約而著名。后在阿布辛貝神廟及其它許多地方,說是“偉大的勝利”而使拉美西斯二世青史留名。然而,許多史學(xué)家研究的結(jié)論是,這個戰(zhàn)役實際上只是打了一個平手。</p> <p class="ql-block"> 拉美西斯二世為“流芳百世”而肆意揮霍,巨大的開銷造成國庫空虛,古埃及迅速衰落。</p><p class="ql-block"> 他去世后,用70天制作木乃伊,以最隆重的方式埋葬在帝王谷;墓內(nèi)放置了足以讓他“在冥界能過上富足生活”的無數(shù)寶藏。但事與愿違,僅幾十年后,他的墓就被洗劫一空。其木乃伊也不得安寧,幾經(jīng)周轉(zhuǎn),后來被轉(zhuǎn)移到了女王哈特謝普蘇特的神廟內(nèi),于1881年才被法國考古學(xué)家發(fā)現(xiàn)。</p><p class="ql-block"> 我這回在開羅新建的“文明博物館”內(nèi)見到了拉美西斯二世的木乃伊(上圖),那里一共收集了二十幾具法老的木乃伊供參觀。</p> <p class="ql-block"> 埃及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由于年代久遠、政權(quán)更迭,給世人留下一種撲朔迷離之感。</p><p class="ql-block"> 神廟和金字塔、法老墓、木乃伊一樣,成了古埃及歷史最重要的幾個元素符號之一。</p><p class="ql-block"> 古埃及人為什么如此熱衷建神廟呢?</p><p class="ql-block"> 大體上可以歸納為宗教信仰、政治權(quán)利和文化藝術(shù)三個方面;其中政治權(quán)利是核心所在。</p><p class="ql-block"> 無論如何,它們的存在,給世界文明史提供了極其寶貴的財富。</p><p class="ql-block">上圖上左是菲萊神廟,上右是卡納克神廟,上圖下是阿布辛貝神廟。</p> <p class="ql-block"> 尋蹤盧克索神廟前的另一個方尖碑。</p><p class="ql-block"> 1830年,埃及統(tǒng)治者阿里為了與法國交好,答應(yīng)將盧克索神廟的兩個方尖碑送給送給法國國王路易.菲利普;作為回報,法國回贈了一個座鐘安放在了開羅的一座清真寺里。</p><p class="ql-block"> 由于當(dāng)時運輸重達230噸的方尖碑難度極大,只能一個個運;五年間,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最后也只運走一個,立在法國巴黎協(xié)和廣場。</p><p class="ql-block"> 直到1981年,法國密特朗總統(tǒng)才宣布放棄另一個方尖碑的權(quán)利。 </p> <p class="ql-block"> 因破譯羅塞塔石碑而聞名天下的商博良(上圖),在贈送方尖碑的活動中起到了關(guān)鍵作用。</p><p class="ql-block"> 可惜,1836年方尖碑在巴黎協(xié)和廣場落成時,商博良已經(jīng)去世四年了,時年僅41歲。</p> <p class="ql-block"> 從盧克索把方尖碑運到巴黎,過程極其艱難。</p><p class="ql-block"> 為此,法國專門建造了一艘能在塞納河上行駛的三桅帆船“盧克索號”(上圖下),還專門配備了五條龍骨和可拆卸的船頭。 </p><p class="ql-block"> 1831年4月,盧克索號從法國土倫港出發(fā),經(jīng)地中海,逆尼羅河而上,抵達盧克索。 </p><p class="ql-block"> 工人們放倒了那個方尖碑,費了一個月的時間鋪設(shè)400米長的特別通道,終于在1832年2月把方尖碑裝上了船。但要等到當(dāng)年8月尼羅河水泛濫時才能成行。</p><p class="ql-block"> 1833年1月,盧克索號到達亞歷山大;繼續(xù)穿越地中海、英吉利海峽,行程12000公里,于1833年12月抵達巴黎;但由于協(xié)和廣場上的基座沒有完工,又等了三年,于1836年10月正式落成。(上圖上) </p><p class="ql-block"> 因原方尖碑尖頂遺落,法國政府在1998年加裝了一個3.16米高的青銅鍍金尖頂。</p> <p class="ql-block"> 我離開盧克索神廟時,月明星稀。燈火闌珊處,神廟殘缺的輪廓在遠處形成了難忘的剪影;游人如點點螻蟻,緩慢地移動著……高聳的清真寺里傳出了誦念可蘭經(jīng)悠長的聲音,飄蕩在尼羅河兩岸的原野上;</p><p class="ql-block"> 夜色如夢。</p><p class="ql-block"> 月光、燈影、殘破的神廟、清真寺的樂音,還有滔滔的尼羅河水……使人恍如隔世。</p><p class="ql-block"> 我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話:“當(dāng)你邁進盧克索神廟,時間似乎停滯,千年之旅在腳下展開。”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9日 </p><p class="ql-block">(文中少部分資料下載于百度,特此致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