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之行凡人 <p class="ql-block">潮汕地區(qū),位于廣東省東都,包括潮州、汕頭和揭陽三個市。它是嶺南文化的重要發(fā)源地之一。潮汕以其獨特的歷史文化、美麗的海岸線以及豐富的美食吸引著無數(shù)游客前來探訪。讓我們一起走進(jìn)潮汕,感受它的獨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首站來到“陳慈黌故居”,位于汕頭市澄海區(qū)隆都鎮(zhèn)前美村,由華僑實業(yè)家、金融家陳慈黌家族興建而成的一處融合了潮汕地區(qū)傳統(tǒng)建筑特色與西方建筑風(fēng)格的宏偉建筑群。</p><p class="ql-block">故居主人陳慈黌是清末南洋米業(yè)大亨,家族產(chǎn)業(yè)橫跨泰國、新加坡等地,他歸鄉(xiāng)后耗巨資建宅。</p> <p class="ql-block">陳慈黌故居始建于清末的宣統(tǒng)二年(1910年),歷時近半個世紀(jì)建成。占地面積2.54萬平方米,共有廳房506間。陳慈黌故居分設(shè)“善居室”“朗中第”“壽康里”及“三廬”四大宅院,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是“善居室”,<span style="font-size:18px;">始建于1922年,占地6861平方米,計有大小廳房202間,</span>善居室的建筑特色是中西合璧,既有傳統(tǒng)的“駟馬拖車”格局,又有西式的亭臺樓閣和通廊天橋,整個建筑群的設(shè)計精巧,讓人仿佛置身于迷宮之中。</p> <p class="ql-block">故居中雕刻有許多名師名匠制作的潮州金漆木雕和石雕,還有著名書法作品和歷史名人的墨跡石刻匾額或楹聯(lián)。故居因其建筑風(fēng)格和文化藝術(shù)價值而被譽為“嶺南第一僑宅”和“潮汕的小故宮”。</p> <p class="ql-block">陳慈黌故居的建筑材料匯集當(dāng)時中外精華,西班牙彩色玻璃、南洋硬木,值得一提的是,陳慈黌故居使用的磁磚,都是當(dāng)年從西班牙和意大利進(jìn)口的,單進(jìn)口瓷磚式樣就有幾十種,瓷磚上的圖案各異,有花草、鳥獸、山水等,這些瓷磚歷經(jīng)百年,花紋色彩依然亮麗如新。</p> <p class="ql-block">各式門窗飾以木雕、石雕、灰塑等多以花鳥、祥禽為內(nèi)容,表達(dá)吉祥、喜慶、富貴美好的愿望。而且工藝精湛,每一處細(xì)節(jié)都處理得極為精致,令人嘆為觀止。</p> <p class="ql-block">在陳慈黌故居看了一場小型的潮汕英歌舞,舞者們身著鮮艷服飾,扮作梁山好漢,在激昂的鑼鼓聲中,他們手中短棒交錯,步伐剛勁有力。于潮汕人而言,英歌舞宛如英雄之化身,可祛邪扶正、迎祥納福。</p> <p class="ql-block">參觀完陳慈黌故居來到“媽嶼島”,它是內(nèi)海灣上的一個小島,位于汕頭市中心城區(qū),舊時漁民出海經(jīng)此島祭拜媽祖,祈求出海順利,又必備活雞,祭拜后就地放生,故媽嶼島又名放雞山。</p> <p class="ql-block">媽嶼島,由于地處汕頭市內(nèi)海向外海的出口,地理位置險要,解放后一直作為海防前哨,被列為軍事禁區(qū),1979年才對外開放,辟為旅游景點。1995年12月,我國第一座大跨度懸索橋“汕頭海灣大橋”建成后,媽嶼島便成了這座大橋的一個橋墩,與海灣大橋連成一體,形成一道新的景觀。</p> <p class="ql-block">電影《海霞》就在媽嶼島拍攝</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小公園”,小公園是汕頭有名的旅游景點,但它不是公園,而是一個商業(yè)街區(qū)。小公園,也被稱為“小公園開埠區(qū)”,是汕頭老市區(qū)舊城的勝跡,上世紀(jì)30年代初建設(shè),小公園是近代城市中保留下來的較為完好的開埠區(qū)和中國現(xiàn)存保留較為完整的騎樓建筑群,其建筑多數(shù)是早年“下南洋”的華僑返鄉(xiāng)投資興建的。</p> <p class="ql-block">中山紀(jì)念亭,這里是小公園的中心,也是小公園的地標(biāo)建筑,是20世紀(jì)30年代初為緬懷孫中山先生而建,1969年遭拆毀,1997年重建。這里也是游客拍照打卡的熱門地點。</p> <p class="ql-block">汕頭小公園是以中山紀(jì)念亭為中心向周邊延伸呈放射狀布局排列的。是當(dāng)時世界少有、國內(nèi)獨一無二的街區(qū)。街區(qū)條條街道通碼頭,美觀實用,具有獨特的商埠風(fēng)情。</p><p class="ql-block">在這里可以慢慢逛、慢慢品~~~</p> <p class="ql-block">南生百貨大樓建成于1932年,樓高七層,內(nèi)設(shè)汕頭第一部電梯。是汕頭老城核心地帶最為重要的建筑。南生百貨大樓與中山紀(jì)念亭同屬汕頭小公園地標(biāo)建筑。</p> <p class="ql-block">汕頭郵政總局大樓,1922年竣工,歐陸風(fēng)格建筑,是汕頭開埠以來的第一所自建郵局。汕頭郵政局大樓見證了汕頭開埠以來的郵政通信發(fā)展歷史。</p><p class="ql-block">雖然汕頭郵政總局大樓已有近百年歷史,但外表依然完好無損,房屋結(jié)構(gòu)保存完整。</p> <p class="ql-block">大廳陳列著郵政自行車、郵袋、郵帽、郵差穿的號坎等歷史物件。</p> <p class="ql-block">汕頭“石炮臺公園”,是以崎碌炮臺為主景點的紀(jì)念性公園,始建于清代同治十三年,于光緒五年竣工,耗資八萬銀元。為環(huán)圓形城堡建筑,是汕頭海灣出入口,地理位置十分險要,是清代粵東地區(qū)的主要海防建筑。</p><p class="ql-block">現(xiàn)在這里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它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p> <p class="ql-block">炮臺分上下兩層,<span style="font-size:18px;">護(hù)臺河環(huán)繞炮臺一周。炮臺的城墻用花崗巖石加上紅糖、糯米、貝灰沙夯建而成,十分堅固。</span>整座建筑物到現(xiàn)在都沒發(fā)現(xiàn)裂縫和崩塌現(xiàn)象,是清末粵東海防設(shè)施的代表作。</p> <p class="ql-block">炮臺內(nèi)有一道27極波浪型石階,設(shè)計巧妙實用,便于炮車推上臺面。</p> <p class="ql-block">還有一道較為隱蔽的螺旋形樓梯,是作戰(zhàn)時的快速通道。</p> <p class="ql-block">現(xiàn)上面放的是仿真古鐵炮。在大門口左右兩側(cè)各擺放著一門古銅色的大鐵炮,這兩門鐵炮就是十九世紀(jì)英國阿姆斯特朗前裝線膛鐵炮,每門重約7000公斤。</p> <p class="ql-block">臺面上有72個通風(fēng)報話塔,每三個為一組,呈品字型鼎立,為炮塔上下傳達(dá)信息及供底層的通風(fēng)采光之用。</p> <p class="ql-block">石炮臺公園對面便是汕頭廣場輪渡,是汕頭往返于內(nèi)海灣兩岸的重要交通之一,票價1元。我們也體驗了一下當(dāng)?shù)厝诉^海的交通工具,坐在輪渡上不僅能欣賞汕頭內(nèi)海灣的美麗風(fēng)光,還體驗海上航行的快樂。</p> <p class="ql-block">下午前往南澳島,南澳大橋是去往南澳島的必經(jīng)之路。南澳大橋于1995年動工興建,由于當(dāng)時資金不足,該工程被迫停止。后在2009年正式動工興建,于2015年通車,全長11.08公里,總投資12億,是中國第一座開工建設(shè)的跨海矮塔斜拉橋,也是廣東省第一座跨海大橋。它連接汕頭澄海區(qū)與汕頭南澳島。</p> <p class="ql-block">大橋建成后,將從根本上解決了南澳島與大陸的交通問題,徹底改變了只能依靠舟楫?dāng)[渡進(jìn)出南澳島的歷史。同時也為我們的旅行提供了極大的便利。</p> <p class="ql-block">“南澳島”位于中國廣東省汕頭市南澳縣,是廣東省唯一的海島縣,處于閩、粵、臺三省交界海面,素有“粵東屏障、閩粵咽喉”之稱。是中國唯一一座全島域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p> <p class="ql-block">跨過南澳大橋,下橋右轉(zhuǎn)即到“啟航廣場”,啟航廣場過去是古渡口,也叫長山尾碼頭。</p> <p class="ql-block">長山尾燈塔,也稱為“啟航廣場燈塔”。長山尾燈塔,不是古塔,2006年才豎立的,況且在2016年重建。但因為所處位置特殊而意外成為南澳島的網(wǎng)紅景點。這里<span style="font-size:18px;">既能近距離感受大海的波濤洶涌,又能遠(yuǎn)眺南澳大橋的雄偉壯觀,</span>燈塔紅和大海的藍(lán)色形成鮮明對比,是南澳島的標(biāo)志性景觀之一。</p> <p class="ql-block">過了大橋,就是絕美的環(huán)島公路,沿海島自然地形環(huán)島一周。全長68公里,依山傍海,沿路風(fēng)光無限。在2024年的自駕游推廣活動中,廣東南澳環(huán)島公路驚艷入選全國四條“最美自駕精品路”之一。</p><p class="ql-block">汽車行駛在環(huán)海公路上,一路欣賞美麗風(fēng)光。我坐在大巴的最后一排,時不時的還可打開窗戶,吹吹海風(fēng),拍拍美景。下面是車上拍的沿途風(fēng)景。</p> <p class="ql-block">車經(jīng)過“錢澳灣燈塔”,這是被譽為“最浪漫的燈塔”,位于伸向大海的棧橋末端,白色的塔身和綠色的塔頂與周圍的海景相映成趣。</p> <p class="ql-block">我們?nèi)胱〉木频?,剛好面朝大海,夕陽西下時,日落余暉灑在海面,海天一色,美不勝收。</p> <p class="ql-block">第三天,清晨在南澳島海邊漫步,看現(xiàn)實中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獨享這份難得的寧靜。</p> <p class="ql-block">不怕人的鳥,靠近了也不著急飛,在這里應(yīng)該是與人類相處很和諧吧。</p> <p class="ql-block">“自然之門”、南澳北回歸線標(biāo)志塔,位于南澳島最東端的“青澳灣”。<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國境內(nèi)已建成十一座北回歸線標(biāo)志塔,唯有這座地理位置獨特,北回歸線從海灣穿越而過。</span></p> <p class="ql-block">該塔設(shè)計采用漢字“門”字進(jìn)行演變造型,球體半徑3.21米(對應(yīng)春分3月21日),懸臂長6.22米(對應(yīng)夏至6月22日),從底座到球體高12.22米(對應(yīng)冬至12月22日);兩邊門柱所傾斜的角度正好對應(yīng)北緯23.50度。</p> <p class="ql-block">每年夏至正午,當(dāng)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時,日影將穿過上方圓球中心圓管,投射地臺中央,達(dá)到“立桿不見影”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青澳灣”位于南澳島的最東端,是南澳島最知名的海灣。這里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海灣似一輪新月,而且沙灘寬闊,沙細(xì)呈白,是得天獨厚的天然海濱浴場。</span>因其生態(tài)環(huán)境良好,常被稱為“東方夏威夷”。</p> <p class="ql-block">“海泉灣”北回歸線打卡墻,因為處于高層拐角處,路的盡頭是大海,這里還是南澳島景點最大的風(fēng)口,所以使得<span style="font-size:18px;">這條彎道變得魅力無窮,成為了網(wǎng)紅打卡點。</span></p> <p class="ql-block">今天風(fēng)真大,站都站不穩(wěn),團(tuán)友們都撤回了。我覺得既然來了就體驗一下這里的“風(fēng)”景吧,迎著風(fēng)堅持走到了通向海邊的浪漫彩虹路。</p> <p class="ql-block">“三囪崖燈塔”,獨特的“雙子星冰淇淋燈塔”,是南澳島南北航道、潮州港、汕頭港的助航標(biāo)志最重要的一座燈塔。這里山海交匯,巨大的燈塔矗立海邊懸崖,既是航海指向標(biāo),也是旅游網(wǎng)紅燈塔。</p> <p class="ql-block">第四天,“開元寺泰佛殿”,位于潮州市韓江大橋東側(cè),是由開元寺原方丈定然和尚發(fā)起,旅泰僑領(lǐng)、大慈善家謝慧如先生捐資敬建,并于1992年舉行落成典禮,是中國漢傳佛教第一座泰式佛殿,供奉的是釋迦牟尼佛。</p> <p class="ql-block">金頂白墻的泰式建筑群,成為了眾多靚女們來這拍東南亞風(fēng)情照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廣濟橋”,它與河北趙州橋、泉州洛陽橋、北京盧溝橋并稱中國四大古橋。位于潮州城東門外,橫跨韓江。為古代廣東通向閩浙交通要津,是潮州文化的歷史地標(biāo)、全國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p> <p class="ql-block">廣濟橋,它初建于宋代,距今已有800余年的歷史。廣濟橋是我國第一座也是世界第一座啟閉式橋梁。也是中國橋梁史上的孤例。</p><p class="ql-block">廣濟橋長518米,有梁橋、浮橋和拱橋組成。廣濟橋以其獨特的“十八梭船廿四州”風(fēng)格而聞名于世(“十八梭船”,是指浮橋部分,而“廿四州”則是指東西兩段二十四個橋墩)。</p> <p class="ql-block">在這座橋上,幾乎每隔幾十米就有一座亭臺,全部為中國古建筑風(fēng)格,每一座亭臺造型各異,每一座亭臺都有一個很古典的名字,諸如:“凌霄”、“賞雨”、“登瀛”…橋欄也隨建筑的變化而發(fā)生變化。</p> <p class="ql-block">走到中段,橋亭戛然而止,下面就是中間18梭船,可斷可接,每天都上演著“過河拆橋”的模式。每天早上10點開始由駁船拉動浮船連接?xùn)|西兩岸,供行人通行過江。而下午五點半時,則會斷開浮船,便于大型船只通行或排洪。</p> <p class="ql-block">有民謠:“到廣不到潮,枉費走一遭;到潮不到橋,白白走一場”。潮州廣濟橋是潮州的重要打卡地。來到廣濟橋,怎么也得上橋走一走,看一看。雖然上橋人數(shù)也進(jìn)行了限流,但橋上還是人山人海,人擠人的節(jié)奏。</p><p class="ql-block">由于時間關(guān)系,我們沒有觀看過河拆橋場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潮州古城,它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潮州古城是歷代郡、州、路、府、縣的所在地,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span></p><p class="ql-block">“廣濟門城樓”,是一座仿宮殿式建筑。城樓始建于公元1370年,歷來是潮州城防、交通要隘。正對廣濟橋,是潮州古城七城門樓之首。原稱“廣濟樓”,也稱“韓江樓”,民間俗稱“東門樓”,是原潮州古城七門中最巍峨壯觀的一座。該建筑是潮州古城的地標(biāo)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進(jìn)入古城,先去潮州“開元寺”。開元寺從唐至今千余年,后經(jīng)宋元明清至近代,先后十余次大規(guī)模整修,較好地保留了唐代的布局,又凝結(jié)了唐以后各個朝代的建筑藝術(shù)。當(dāng)之無愧于“古代建筑藝術(shù)明珠”之美譽。</p><p class="ql-block">開元寺建造背景,唐玄宗開元年間,為超度戰(zhàn)亂中的亡魂,下令在全國興建或改建了很多開元寺。因此,如今人們會發(fā)現(xiàn)以開元命名的寺廟格外多,許多歷史悠久的古城內(nèi)都可見到,其中潮州、泉州、福州、邢臺這四座,被稱為中國四大開元寺。</p> <p class="ql-block">走進(jìn)開元寺山門,迎面是兩座唐代大石經(jīng)幢,<span style="font-size:18px;">創(chuàng)建開元寺時所造,</span>經(jīng)幢頂高6.65米,呈八角形,聳立在天王殿前,極為雄偉壯觀。每一座石經(jīng)幢由二十五層石構(gòu)件組合疊砌而成,且每一層石構(gòu)件都賦予精工雕飾。</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里的匾額。寺院的名字屢經(jīng)變更,元代時稱作“開元萬壽禪寺”,明代則名曰“開元鎮(zhèn)國禪寺”,俗稱“開元寺”,此稱謂一直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原為宋代遺構(gòu),80年代大修過。是面闊十一間,進(jìn)深四間的單檐歇山頂建筑。</p> <p class="ql-block">參觀時恰逢大雄寶殿和藏經(jīng)樓圍欄修繕,我們僅參觀了天王殿等。</p> <p class="ql-block">嵌瓷是潮州古建筑中的獨特裝飾藝術(shù),常用于屋脊、廊檐等處。開元寺的脊頭屋角上隨處可見這種裝飾,吉祥圖案如龍鳳寶珠葫蘆等點綴其間,流光溢彩。?</p> <p class="ql-block">踏進(jìn)古城,1900多米長的街道上23座古牌坊次第展開。牌坊,是中國特有的一種標(biāo)志性建筑。作為粵東的政治中心,自宋代以后潮州人才輩出,明清時期開始樹眾多牌坊以用來表彰杰出人才的功勛。23座中式明清石牌坊,在兩側(cè)南洋風(fēng)味的騎樓之中鱗次櫛比,形成國內(nèi)獨一無二的文化景觀。</p> <p class="ql-block">夜幕降臨,華燈初上,牌坊街被五彩斑斕的燈光裝點得如夢如幻。</p> <p class="ql-block">夜晚的廣濟樓顯得格外的流光溢彩。</p> 下水門城樓 廣濟橋 <p class="ql-block">廣濟橋夜晚有燈光秀表演,每晚八點開始,時間十分鐘。此時韓江兩岸擠滿了觀看的人群,人海如潮,根本別想擠進(jìn)去,只能高舉雙手拍了一段。也有人打趣:看燈光秀,也是看手機秀和人頭秀。但燈光秀確實震撼,非常值得一看。</p> <p class="ql-block">潮州美食,是這座城市最動人的名片。潮州菜以其清淡鮮美、注重食材本味而著稱。所以這次來潮汕,享受美食也是此行的一大亮點,尤其第一次吃了魚生,還斗膽嘗了生腌蟹和生腌蝦,這里的特色小吃真的讓人回味無窮。</p> <p class="ql-block">潮汕不僅是美食的天堂,更是一座充滿韻味的文化寶藏。無論是探訪千年古城、漫步海島,還是品味地道美食,都能讓人流連忘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