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沈建太:火山寶地守護者 <p class="ql-block"> 4月初的瓊北,陽光和煦,氣溫宜人,正是鄉(xiāng)游最佳季。一大早,w兄就駕著他的寶馬車來接我,到海口東郊的他老家、毗鄰文昌的三江鎮(zhèn)閑游。</p><p class="ql-block"> 車行半小時便抵達三江鎮(zhèn)。</p><p class="ql-block"> 我們在鎮(zhèn)上一家老爸茶店吃完早餐,參觀了w兄在鎮(zhèn)上新蓋的4層樓房,然后前往幾里外的湖內(nèi)村去看他家的祖宅。</p> <p class="ql-block"> 中國目前至少有6個名為“三江”的鄉(xiāng)鎮(zhèn)。它們的共性一是都在江南(廣東、四川、貴州、湖南、江西和海南),二是境內(nèi)都有三江匯流的地貌。??谑忻捞m區(qū)的三江鎮(zhèn)境內(nèi),美敏溪、紅化溪、羅牛溪等三溪自西向東北穿過,流入東寨港。東寨港是中國首個紅樹林保護區(qū),擁有全國連片面積最大、樹種最豐富的紅樹林,因1605年海南瓊山地震沉陷而形成,總面積3337.6h㎡。</p> <p class="ql-block"> 東寨港紅樹林保護區(qū)海岸線綿延28公里,其中有11公里在三江鎮(zhèn)轄區(qū)內(nèi)。w兄的老家湖內(nèi)村位于三江鎮(zhèn)東北,離海岸線很近。</p> <p class="ql-block"> 湖內(nèi)村僅有20來戶人家,村邊的“湖”確切地說是一片沼澤地。即便是在雨季,水深也沒不過腰。</p> <p class="ql-block"> w兄的祖宅在村西頭,剛進村就到了。w兄把車停在路邊,先帶我去參觀了他在村里的一處新房,然后才去看祖宅。</p> <p class="ql-block"> 走進祖宅,w兄指著一間平房,說這就是他出生的房子。幾歲的時候,他離開這里,跟著父母搬到三江鎮(zhèn)上居住、上學。父親靠織漁網(wǎng)和做木工養(yǎng)家致富。大媽帶著大哥在湖內(nèi)村的老宅生活。</p><p class="ql-block"> w兄的話把我給說糊涂了。</p> <p class="ql-block"> 我和w兄是1997年一起去歐洲旅行時認識的。那年冬天,海南省組織了一個十來人的代表團赴西歐7國考察,成員中政府官員和企業(yè)負責人參半。我當時是一家股份制公司的總經(jīng)理,w兄在體制內(nèi)。他大哥在省政府當廳官,是代表團團長。</p><p class="ql-block"> w兄健談,一路上和我講了很多他和大哥的故事。大哥1946年出生,比w兄大3歲。哥倆從小在附近的“義民小學”讀書。學校不大,但很出名,十里八鄉(xiāng)的人家都會把孩子送到這里讀書,而他們兄弟倆都是班里的尖子生。文革開始那年,大哥從海南僑中高中畢業(yè),w兄從瓊山僑中初中畢業(yè)。在參加了兩年文革運動后,哥倆分別到海南島中部的兩個縣里插隊,又分別在當?shù)匕才帕斯ぷ?。大哥在縣委當秘書,w兄在郵政局開車。1977年恢復高考,大哥考上大學,武兄卻沒有報考。他舍不得手里的方向盤。駕駛員現(xiàn)在看起來稀松平常,但在當時卻是香餑餑。手握方向盤,給個縣長都不換呢。</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20來年前w兄在歐洲旅行時明明說他和大哥一起在鎮(zhèn)墟小學上學,他現(xiàn)在怎么又說大哥在祖宅生活,還是跟著伯母(我們北方人稱伯母為大媽)?我忍不住問他。</p> <p class="ql-block"> w兄沒有直接回答我,而是講起了他老爸:</p><p class="ql-block"> “我老爸心靈手巧,很小的時候就學會了織漁網(wǎng)的手藝。20來歲的時候,他聽說海南島西部漁民多,漁網(wǎng)需求量大,于是決定去那里做織漁網(wǎng)的營生。1940年前后,他只身西行,兜里只帶了一塊銀元。在海上長期作業(yè)的漁民們,一旦上岸就喜歡扎堆在老爸茶店里打發(fā)時間。除了喝茶聊天,賭錢也是重要的消遣。老爸白天在漁網(wǎng)店里打工,有空時也到茶店里賭賭運氣。幾個月過去了,打工沒掙到幾個錢,賭博居然贏得十幾個銀元。</p><p class="ql-block"> 老爸懂得久賭非輸即禍的道理。他毅然離開儋州,在昌化縣的一個漁村里租了間民房,自己當上了老板。</p><p class="ql-block"> 漁網(wǎng)的質(zhì)量好壞,關(guān)鍵在于起網(wǎng)頭。老爸不僅手藝高超,而且頭腦精明。他把網(wǎng)頭起好,然后包給漁村里的婦女織網(wǎng)身。這樣既可既保證質(zhì)量,又能增加產(chǎn)量。為了專心于漁網(wǎng)生產(chǎn),老爸還雇了一個年輕的保姆幫他料理家務。”</p> <p class="ql-block"> “日本人是在1939年2月登上海南島的。兵荒馬亂中生意難做,老爸在1943年底關(guān)掉了在昌化的漁網(wǎng)店,回到湖內(nèi)村。春節(jié)過后,家里就張羅著給老爸完了婚。</p><p class="ql-block"> 婚后,老爸繼續(xù)在三江和演豐鎮(zhèn)墟上從事漁網(wǎng)加工生意。44年底,大姐出生。接著,大哥和我相繼出生,后面又有了3個妹妹。</p><p class="ql-block"> 老爸靠著織漁網(wǎng)的生意支撐著日益龐大的家庭,盡管有能干的老媽當賢內(nèi)助,生活還是日顯緊巴。進入和平年代后,鎮(zhèn)墟上織漁網(wǎng)的人多了起來,漁網(wǎng)難得賣上價錢,于是老爸又干起了木工活兒,在鎮(zhèn)上開了家具店。一家八口的生活和鄰居們比算是很富裕了。大哥書念得比我好,但我更專注于跟著老爸學手藝,很早就學會了織漁網(wǎng)和做木工。</p> <p class="ql-block"> 1957年,老爸在昌化織漁網(wǎng)時雇的保姆突然來三江找我老爸,身邊還帶了一個小男孩。男孩生于44年年初,和年尾出生的我大姐同一個生肖。于是,在我8歲那年,我家里又多了一個比我哥還大的大哥,和一個比我媽還大的大媽?!?lt;/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弄清了w兄所說的大媽和大大哥,但腦海里涌現(xiàn)出了更多的疑問:w兄的老爸在離開昌化前就不知道保姆懷孕的事嗎?他大媽為何不早點兒帶著娃來尋親呢?在這期間,他老爸和大媽有聯(lián)系嗎?大媽帶著大哥突然出現(xiàn),他們一家人能和睦相處嗎?尤其是w兄的母親,她能夠接受嗎?</p><p class="ql-block"> w兄太了解我了。沒等我發(fā)問,他就對我說:“我知道你喜歡打破沙鍋問到底。說來話長,以后我慢慢講給你聽。我們現(xiàn)在要去東寨港,有朋友在那里等著我們?nèi)コ院ur呢。我先把結(jié)果說給你。</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老媽是最先接受大媽的人。老媽與大媽和平共處,甚至處處讓著她,反倒是大媽常常對我老媽頤指氣使。原因嘛,可能是因為我老媽是從舊時代走過來的,對三妻四妾見慣不怪?!?lt;/p><p class="ql-block"> w兄停頓了一下,接著說:“老爸那時候獨自在外,年輕氣旺,孤男寡女在一起,干出那種事太正常了。即便是他當時已有家室,也只是犯了天下男人都可能犯的錯誤。老爸72歲去世,我今年已經(jīng)75歲了。按照現(xiàn)在的理解,我對老爸這件事的看法可以總結(jié)為8個字:‘理解萬歲、引以為戒。’”</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