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雙叒叕病了大嫚 <p class="ql-block">前天半夜,被腹部一陣刺痛疼醒,摸了摸疼痛的部位,似乎有一片丘疹,當(dāng)下并未在意,以為是前一天打的疫苗引發(fā)過敏所致??赊D(zhuǎn)念一想,不對呀,過敏應(yīng)該是發(fā)癢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隨著多個疼痛點此起彼伏地發(fā)作,從左腹到左背摸到了更多的丘疹,甚至有幾個軟乎乎的囊性丘疹。此時睡意全無,一個念頭閃過腦海: 難道是傳說中的帶狀皰疹嗎?可這種疹子不是俗稱“蛇纏腰”嘛,位置明顯不對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早急匆匆就醫(yī),皮膚科大夫瞅了一眼便確診了。對于我的疑惑,大夫翻出手機上的一個小視頻,從眼鏡上方抬眼看著我說: “帶狀皰疹并不只長在腰上,看到?jīng)]有,這個病號的皰疹是長在額頭上的?!?也許是看到我還比較淡定,大夫好心提醒:“這病可不能掉以輕心,不好好治會留下神經(jīng)痛,夠你受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病就治唄,不淡定又能怎樣?細數(shù)我這半輩子生的病,怕是10個手指頭都要不夠用了。生的病多了,人也就麻木了,就如身上的虱子,多了也就不覺咬得慌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實我生來并不是個“病秧子”,鄉(xiāng)下長大的孩子嘛,皮實得很,而且有些許運動天賦,在校隊中以短跑和投擲見長,多次參加市區(qū)級中學(xué)生運動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體質(zhì)變差是從生孩子開始的,剖腹產(chǎn),大出血,一個月子沒養(yǎng)過來不說,人倒瘦脫了相。走路像踩著棉花,虛到開個冰箱門便會著涼,一年中有多半時間處于感冒狀態(tài)中,還落下了“肋間神經(jīng)痛”的病根,綿延至今。直到天天騎著“大金鹿”趕班后,體質(zhì)才好轉(zhuǎn)了些??上Ь瘛岸稊\”了沒幾年,悄無聲地竟患上了母親長了一輩子的病——“美尼爾氏綜合癥”。這病來時一點征兆也沒有,突然就覺得天旋地轉(zhuǎn),不吐出黃色膽汁不算完。天麻燉雞吃過,高壓氧做過,效果微乎其微,一年總發(fā)作幾次。直到聽說太極拳有調(diào)節(jié)神經(jīng)的功效,在公園跟練了半年,此病才戛然而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好景不長,2004年冬天在一次流感后不久,忽感心臟不適,胸悶、心慌,并伴隨早搏,血象顯示因感染了柯薩奇病毒而患上了病毒性心肌炎。一麻袋的中藥吃下,一籮筐的西藥吃下,直到2008年才終算擺脫了這個病魔?!拔萋┢赀B夜雨”,這期間為了備考財會考試,還落下了嚴重的頸椎病,受累或受涼時,頭暈手麻是免不了的。記得剛患上頸椎病時,頸椎的不適感并不強烈,倒是半側(cè)身子的麻木反應(yīng)更大些,讓大夫懷疑是腦血管出了問題,強烈建議做了腦部核磁共振檢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沒過兩年,有一陣老感覺乏力,邁不動腿,骨頭疼,血常規(guī)顯示白細胞低于正常值。遵醫(yī)囑服用地榆升白片,一周后歸于正常。半年后復(fù)查,又低,但身體可能逐步適應(yīng)了,竟不再有不適的感覺了。咨詢過一位檢驗科醫(yī)生,他輕描淡寫地說,我們科5個大夫,有2個白細胞常年偏低。心下頓時寬慰了不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6年,做了人生中的第二個手術(shù),切除“甲狀舌管囊腫”。這病與甲狀腺并無半毛錢關(guān)系,也并不是了不起的大手術(shù),但手術(shù)后那錐心的痛,直讓人感覺生無可戀!喉嚨處腫得沒有一絲縫隙,連口水都難以下咽,不斷從嘴角漾出來。嗓子又干又癢,像有羽毛在拂來拂去,可又不敢劇烈地咳嗽,生怕將傷口撕裂。頸托的束縛讓身體嚴重受限,輾轉(zhuǎn)反側(cè)成了一種奢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差不多從這時候開始,更年期如約而至。先是潮熱汗出,后是心煩氣躁,突如其來的無名火常燒得家人手足無措。有朋友問,好久不見,忙啥呢?訕訕回答: 在家過更年期呢。“風(fēng)濕癥候群”這個一般人從沒聽說過的小眾病,也是在這期間患上的。出汗不見風(fēng)還好,見風(fēng)后手指、腳趾這些小關(guān)節(jié)便隱隱作痛,所以出門必先戒汗,家人戲稱“戒汗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2年底的新冠席卷全國,我在國外也未能幸免。高燒4天,一度達39°6;血氧徘徊在89至91之間;喉嚨疼到懷疑人生,繼而咳到五臟六腑都恨不得從嗓子眼兒冒出來……曾經(jīng)受過傷的心臟又一次遭受重擊: 早搏、心悸、胸悶、氣短,爬個樓梯也氣喘吁吁,心臟像要跳出來一般。這與二十年前患心肌炎的癥狀并無二致??!好不容易約到了??漆t(yī)生,做了該做的檢查后,這位醫(yī)學(xué)博士兩手一攤: 坦白地說,沒有更好的辦法,只有靜養(yǎng)。靜養(yǎng)近兩個月,一點兒起色沒有。好在回國喝了一個月的湯藥后,心臟的不適終于漸漸消退。病是去了,人卻像掏空了一樣,虛脫得很,動不動就大汗淋漓。中醫(yī)大夫說,病去如抽絲,新冠更是如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以為這顆屢受打擊的心臟會再次堅強,誰承想從去年夏天以來,心慌的毛病又一次襲來。中醫(yī)說是情緒的問題,中藥調(diào)理即可。西醫(yī)說是血管的問題,須做心臟造影排除隱患。好在血壓、血糖與血脂還控制在正常范圍內(nèi),對心慌這事兒也沒產(chǎn)生心理恐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怪不得人們對帶狀皰疹的評價只有一個字“疼”,誠如是!奇怪的是,這兩天心慌的感覺大減,許是疼痛與心慌的較量中占了上風(fēng)的緣故吧,心下竊喜。只是目前尚不知再需要承受多久的煎熬,忍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家史鐵生曾這樣說:“生病的經(jīng)驗是一步步懂得滿足!發(fā)燒了,才知道不發(fā)燒的日子是多么清爽;咳嗽了,才體會不咳嗽的嗓子是多么安詳;生出褥瘡只能歪七扭八地躺著時,才看見端坐的日子其實多么晴朗……” <span style="font-size:18px;">可生活就是這樣,你又能怎樣呢?誰不憧憬“日出有盼,日落有念,三餐煙火,四季安然,無事絆心弦,所念皆如愿”的美好生活呢?</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好在所有的經(jīng)歷都會讓我們活得更通透,讓我們懂得人生本來就是用來體驗的,而不是演繹完美的,只能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正是: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只有常想一二,不思八九,方能事事如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既然世事難料,人生無常,人的意志抵不過命運的安排,我們能做的唯有過好生命中的每一天,把握當(dāng)下,且行且惜,善待家人和朋友,多一些陪伴與關(guān)愛,少一些遺憾與悔恨,于篤篤良世中更好地行走。正如林清玄所說: 不憂昨日,不期明日,把握當(dāng)下,盡心就是完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寫在后面: </b>此文匆匆寫就,也因最近記性差了很多,丟三落四已成常態(tài)。若是年齡漸長的緣故還好說,就怕患上可怕的癡呆癥。所以趁著還有正常思維,記錄一下自己近30年的患病經(jīng)歷,萬一以后真的不記得了,那不是白白遭了這么多罪嘛,你說呢?</p><p class="ql-block"> (寫于2025年2月7日)</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