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紅耳赤的紅翅藪鹛李華才 <p class="ql-block">臉部羽色紅潤,滿面光彩的紅翅藪鹛,其醒目的鮮艷紅色面部和雙翼是它最顯著識別特征之一。紅翅藪鹛是噪眉科藪鹛屬的中型鳥類,體長21-24厘米。,體重42-53克。雌雄羽色相似,頭側(cè)和頸側(cè)赤紅色,頭頂灰褐色,眉紋黑色或紅色,上體棕橄欖褐色,翅上有明顯的紅色塊斑,黑色方形的尾端點(diǎn)綴著橘黃色點(diǎn)斑。紅翅藪鹛最具喜慶色彩的羽毛在鳥界中脫穎而出,它們曾被歸類于紅臉噪鹛之下,但現(xiàn)在被認(rèn)定為獨(dú)立物種。</p> <p class="ql-block">紅翅藪鹛主要棲息于海拔1000-2500米的常綠闊葉林和次生山地林中,也出入于林緣疏林和灌叢,冬季也常下到海拔1000米以下的低山和山腳地帶活動和覓食。除繁殖季節(jié)成對活動外,其他季節(jié)常常與其他小鳥混群活動。它們喜歡攀緣活動于灌叢之間,行動較為遲緩但不膽怯,大多是棲息在灌木小枝的頂端。</p> <p class="ql-block">紅翅藪鹛一般6-7只結(jié)集小群在濃密的植被中下層覓食,有時緩慢地沿樹干向上移動直到樹頂,在樹木裂縫和枝葉間搜尋食物。它們主要以鞘翅目、鱗翅目、膜翅目、甲蟲、毛蟲、螞蟻、蜚蠊、蜻蜓卵等昆蟲、昆蟲幼蟲和蟲卵為食,偶爾也吃一些植物果實(shí)、種子和草子。</p> <p class="ql-block">紅翅鵙鹛鳴聲響亮甜潤婉轉(zhuǎn)、富有變化,多為四聲一度的哨音。它們主要分布在喜馬拉雅山脈東部至中國西南、緬甸北部、西部及印度支那北部。繁殖期在4-7月,每窩產(chǎn)卵2-3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