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豐碑》兆華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詞曲 劉兆華 編曲 張樂樂</h3> <b>作曲背景</b><br> 無意之間,看見了自媒體關于《西路軍》的視頻播放,讓我再一次沉浸在錐心泣血、痛心入骨的哀慟中。平時的我,就非常喜歡看革命戰(zhàn)爭歷史,對西路軍的那段經(jīng)歷,知道得并不是很多,大體略略的了解一些。隨著他們真實情況的不斷公開,更多詳細內(nèi)幕被逐一報道,這才讓我才知道,西路軍在整個西征失敗的全部過程。 西路軍基本數(shù)據(jù):出征時總共有21800人。戰(zhàn)場直接犧牲7000人。被俘活埋約5000人,槍殺1600人,直接回到延安不到1000多人。通過黨的營救,有5500被俘人員分批回到了革命隊伍中,其余為失蹤和失散人員。 ?從1936年10月西渡黃河開始,在五個月的時間里,西路軍和馬家軍共進行了80多次戰(zhàn)斗?。在河西浴血的較量中,是我軍戰(zhàn)史上一次絕無僅有的惡戰(zhàn)。面對10余萬馬家軍的圍堵,西路軍冒著零下三十多度的嚴寒,英勇奮戰(zhàn),殲敵約25000余人,但由于是孤軍西進,無任何兵員補充,彈盡糧絕,寡不敵眾,待援無望,終于在1937年3月不幸兵敗于祁連山梨園口,最終只有400余人到達新疆?。<div><br></div> <p class="ql-block"> 我有幾次從蘭州坐火車到嘉峪關,也親自駕車沿著河西走廊穿越荒涼大漠的經(jīng)歷。就在最近的一次,從額濟納旗到銀川新修的高速公路,距離780公里到銀川的路程。當時的主戰(zhàn)場是在張掖的高臺及周邊,還是最后一仗的祁連山,突圍撤退和走散的隊伍,其中就有一部分走過沙漠到了銀川,再輾轉(zhuǎn)回到延安的。所以,特別留意觀察西路軍征戰(zhàn)失散人員走過的這段路,真難以想象,他們是怎樣走出沙漠地帶的,腦海里總浮現(xiàn)出她們的身影,不解于她們超意志的頑強生命力。 </p> <p class="ql-block"> 西路軍給我們留下了視死如歸、永不投降的精神。在整個西征所有的戰(zhàn)斗中,上至軍長戰(zhàn)死,下到戰(zhàn)士俘獲被殺,沒有一個人投降。就連取得戰(zhàn)場勝利的馬步芳,都自嘆西路軍完全岀乎于他的想象。 </p> <p class="ql-block"> 西路軍給我們留下了更有超人的頑強意志。在突圍被打散的隊伍中,有一少的部分人員,走進人煙稀少,荒漠致極的地帶。就在現(xiàn)代高度發(fā)達的今天,都還透露出它空曠荒涼、孤懸明月的景色。是一片無毛之地、風聲嘯嘯,野獸出沒、生存艱難,能走出來的,卻是一種難以想象的超人毅力,但必竟是少數(shù)。 </p> 湘江戰(zhàn)役、西路軍和皖南事變并列入我們軍隊最悲壯、最慘烈的戰(zhàn)斗。是我軍發(fā)展的歷史進程中,永遠揮之不去、向天慟哭的凄慘事件。革命英烈載入軍史,永垂不朽。 <p class="ql-block"> 1936年5月19日是西征發(fā)起的紀念日?!扒迕鞴?jié)”即將到來,創(chuàng)作這首歌曲,讓我們更加緬懷和思念長眠在河西走廊戈壁灘的13600多名的英烈官兵,銘記他們?yōu)橹袊锩聵I(yè)流盡最一滴血的英雄壯舉,表達我們對他們永遠懷念之情。</p> <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向在西征犧牲的全體將士致哀,</b></p><p class="ql-block"><b> 向所有為中國革命解放事業(yè)的軍人致敬。</b></p><p class="ql-block"> 兆華2025年4月2日寫于重慶</p> <b>詞曲作者簡歷</b> 劉兆華,男,漢族。1962年出身于重慶。從83年至98年,曾在樂隊擔任貝斯手,有15年的音樂經(jīng)歷,未受過專業(yè)學習和名師指導,自由音樂創(chuàng)作人。<br> 從2017年夏天,開始學習創(chuàng)作歌曲,至今,已完成了60多首原創(chuàng)歌曲。主要作品有<b>《我記憶中的黃家碼頭》</b>、<b>《我在回憶我的童年》</b>、<b>《夢回石獅》</b>等與自己生活經(jīng)歷有關的回憶歌曲。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fā)居家隔離期間創(chuàng)作了<b>《民族的希望》</b>、<b>《愛的力量》</b>、<b>《等待》</b>三首反映中國軍人和醫(yī)務工作人員所表現(xiàn)岀來的愛國主義歌曲。2021年,以旅游題材首次創(chuàng)作了<b>《美麗的海陵島》</b>歌曲。5月份發(fā)生了中印邊境武裝沖突,專為我軍英雄團長祁發(fā)寶事跡創(chuàng)作的<b>《額刺昆侖高原的戍邊英雄》</b>歌曲。為紀念鴉片戰(zhàn)爭發(fā)生181周年,特意創(chuàng)作了<b>《民族之光》</b>愛國主義歌曲。為“吉”姓宗族譜曲<b>《物喚問道吉姓人》</b>歌曲。為當今涌現(xiàn)岀來的先進人物事跡特意創(chuàng)作的<b>《愛的贊歌》</b>歌曲。對自己生活居住的這座城市創(chuàng)作的<b>《我愛重慶的黃桷樹》</b>歌曲。對人生哲理方面創(chuàng)作了<b>《我在長江邊》</b>歌曲。在情感方面創(chuàng)作了<b>《擺脫》</b>、<b>《同學情》</b>、<b>《你離開我多年以后》</b>和<b>《嘉陵江的情懷》</b>等歌曲。因父親突然的離世特意創(chuàng)作了<b>《心中的脊梁》</b>、<b>《生命中的永恒》</b>等緬懷歌曲。同年10月,專為加拿大朋友創(chuàng)作了一首<b>《他鄉(xiāng)情思》</b>的思鄉(xiāng)類歌曲。年底與音樂朋友合作,寫了一首<b>《我在路上》</b>的勵志歌曲,2022年2月創(chuàng)作了ー首<b>《我還在思念你—海陵島》</b>的懷念歌曲。2022年4月與音樂好友合作創(chuàng)作以春天為背景<b>《春天向我們走來》</b>歌曲。以留守家庭為背景創(chuàng)作了<b>《留守》</b>等歌曲。5月又分別寫了<b>《我家的米蘭樹》</b>、<b>《歲月》</b>、<b>《多年的情誼》</b>和等三首歌曲。7月去武陵山木根鋪避暑,創(chuàng)作寫了<b>《走向武陵山》</b>贊美歌曲。隨后相繼完成了<b>《沁園村我最難忘的地方》</b>、 <b>《2022年重慶夏天的記憶》</b>等三首歌曲。11月份疫情又開始期間分別創(chuàng)作寫了<b>《2022年重慶初冬的日記》</b>和<b>《我們在疫情中的心愿》</b>等歌曲。2023年1月去云南西雙版和彌勒避冬生活,分別創(chuàng)作了<b>《回憶》</b>和<b>《往事》</b>二首歌曲,4月為居住海外的原音樂同事創(chuàng)作了一首<b>《我的故鄉(xiāng)—重慶》</b>歌曲。7月完成了<b>《歲月中的時光》</b>的創(chuàng)作。9月寫了<b>《思念》</b>純音樂作品。10月專為外孫女誕生特別創(chuàng)作<b>《生命》</b>歌曲。11月為原音樂同事創(chuàng)作一首校歌<b>《升格、我們的希望》</b>和專為遠征軍創(chuàng)作<b>《國殤墓前》</b>歌曲。2024年元月為我的兩位音樂同事離世,創(chuàng)作了<b>《你永遠的離去》</b>歌曲。2月創(chuàng)作了<b>《冬季—我們在海陵島》</b>。3月完成了<b>《再見了—海陵島》</b>歌曲創(chuàng)作。4月分別創(chuàng)作了<b>《飄落下的黃桷樹葉》</b>、<b>《春天的畫卷》</b>和<b>《感謝你,感恩你》</b>歌曲。5月創(chuàng)作了<b>《我童年岀生的地方》</b>、<b>《春天到來的小鳥》</b>和<b>《書包和挎包的故事》</b>。6月為外孫女寫了<b>《今天我一周歲了》</b>紀念歌曲。7月完成<b>《我在懷念那座城市—溫州》</b>的創(chuàng)作。10月分別完成<b>《秋天你已到來》</b>、<b>《夏天在木根鄉(xiāng)》</b>兩首歌曲和一首<b>《晨曦初露》</b>純音樂創(chuàng)作。11月完成<b>《冬天已到來》</b>的一首純音樂作品的創(chuàng)作。2025年2月完成一首<b>《別了~防城港》</b>純音樂作品的創(chuàng)作。4月創(chuàng)作一首為西征軍《永遠的豐碑》的緬懷紀念歌曲。 <b>編曲作者簡歷</b> 張樂樂,男,漢族,1957岀身于重慶。音樂自由職業(yè)人。<br> 從小,受父親的影響,家庭的熏陶,3歲開始接觸樂器,學習過鋼琴、手風琴、小提琴。高中畢業(yè)下鄉(xiāng),隨即,被四川達州文工團特招,擔任手風琴手。返城后,一直在重慶市各大舞廳和夜總會擔任主鍵盤手,前后有18年工作經(jīng)歷。<br> 1992年開始下海,分別在海南、石獅、泉州、溫州、廈門等歌舞廳、夜總會工作有14年的時間。至今,還堅持在音樂演繹的道路上,繼續(xù)發(fā)揮著自己音樂人生的最大作用。<br> 經(jīng)過幾十年在音樂方面的不斷探索與實踐,自己對音樂的理解與運用,有更深的認識和熟悉掌握的駕馭能力。<br> 近年,與劉兆華合作,對他寫的60多首原創(chuàng)歌曲進行了編曲,并親自伴奏制作,在從事音樂事業(yè)的幾十年里,詮釋自己對音樂人生的最好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