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的不成文家規(guī)忘憂草 <p class="ql-block">配樂:小提琴曲《沉思》</p> <p class="ql-block">又是一年清明至,懷念父親,更感念他的唯物與達觀。記憶中他曾多次談起過對于生死的看法。他的觀點就是厚養(yǎng)薄葬。他常說:對活著的盡量多做些事,死后做的再多又有什么意義?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p> <p class="ql-block">沒有墓地,不留骨灰,也沒有任何儀式,給逝者選一套生前最喜愛的衣服穿走,這就是我們家?guī)资陙硭蛣e親人一貫尊崇的后事從簡原則。</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青年時期的父親</span></p> <p class="ql-block">父親是長子,兄弟姐妹多,家里大事小事他都主動承擔,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父母兄弟姐妹有病他賣自行車賣手表傾其所有為家里籌錢,四處張羅就醫(yī)。祖父去世時,他作主不留骨灰,得到全家的認同。</p> <p class="ql-block">對待親戚朋友同事的困難父親同樣盡其所能給予幫助。特別是文革期間,他在自己挨整被批的情況下,還和母親一起冒著風險暗中幫助遭受迫害的親友,后來他們都成了我家的至交。</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父母和學生在一起</span></p> <p class="ql-block">父親生前曾連續(xù)五屆受聘北京市人民政府經濟顧問、經濟學教授,帶出的一批批研究生,現在都已經成為專家和骨干。父母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對待這些學生。家在外地的學生到家里來上課母親會給他們做可口的飯菜,吃完還會給他們裝些炒醬之類下飯的菜帶回學校去吃。母親還會教女學生做菜,父親則在一旁笑著說"將來找男朋友要首先抓住他的胃"。學生們在父親去世多年后,逢年過節(jié)仍然會攜妻帶子前來看望母親。因為他們不僅從老師這里汲取了淵博的知識,感受到老師的品格魅力,同時還得到了老師和師母太多的照顧和關愛。</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父親的學生來看望臥床的母親</span></p> <p class="ql-block">父親倡導厚養(yǎng)薄葬,并給自己立了規(guī)矩:死后不留骨灰不舉行儀式。對外,他六十歲以后不參加追悼會。理由是人歲數大了不宜過悲過喜,活著的為死去的影響了健康是沒有意義的。因此父親去世后我們也不愿意破壞他的規(guī)矩,因為他的病發(fā)現晚發(fā)展快,確診當天便與世長辭,他的學生都沒能與老師見上最后一面,在他們的強烈要求下只舉行了一個簡單的告別,沒有留下骨灰。</p> <p class="ql-block">在父親的影響下,后事從簡成了我們家一條不成文的規(guī)定,因為他的影響,家人對待生者更有愛心,家庭更加和睦幸福,社會關系也更加和諧融洽。</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和諧幸福的大家庭</span></p> <p class="ql-block">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越來越深刻地感悟到,父親留給我們的是一個沒有精神負擔,沒有經濟壓力,綠色環(huán)保,利國、利民、利家的不成文家規(guī),它讓我們終生受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