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迷加勒比.拉美五國行(十)游 巴拿馬老城老牛 <p class="ql-block">3月2日,星期日,晴,巴拿馬城21~34攝氏度,波哥大10~19攝氏度。</p> <p class="ql-block">早早起床,6點鐘匆匆吃過酒店的自助早餐。就與團友袁教授依據(jù)手機導(dǎo)前往“巴拿馬灣”,尋日出,觀海景。</p> <p class="ql-block">位置不太理想,時間也遲了一點。</p> <p class="ql-block">今天,地導(dǎo)呂先生將領(lǐng)我們進行【巴拿馬城】的城市游覽觀光。</p> <p class="ql-block">【巴拿馬城】原是印第安人的一個小漁村,現(xiàn)在是巴拿馬共和國的首都和巴拿馬省首府。它位于巴拿馬運河太平洋入口處。面積106平方千米,人口88萬。是一座歷史悠久的著名大都市。</p><p class="ql-block">現(xiàn)在【巴拿馬城】分為古城、舊城和新城三部分,</p> <p class="ql-block">1513年,航海家巴博亞在此修建了一些房屋,并且沿用當(dāng)?shù)赜〉诎踩说姆Q呼,把這個地方叫做“巴拿馬”,意思為“漁村”,這便是巴拿馬城的前身。</p><p class="ql-block">1519年,西班牙總督,大興土木,將漁村擴建成城鎮(zhèn),宮殿、監(jiān)獄、公園、商店、醫(yī)院相繼出現(xiàn),【巴拿馬古城】從此正式宣告誕生。</p><p class="ql-block">1671年,英國海盜摩爾根用武力攻入巴拿馬古城,在洗劫一空后,縱火將整個城市燒為廢墟。</p> <p class="ql-block">1673年,西班牙人在古城廢址以西約8公里處重建一座城池,即為【巴拿馬舊(老)城】。</p><p class="ql-block">1903年,【巴拿馬舊(老)城】被定為“巴拿馬共和國”的首都。?</p><p class="ql-block">1997年,【巴拿馬古城遺址】和【巴拿馬舊(老)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p> <p class="ql-block">隨著時代發(fā)展,巴拿馬城區(qū)的面積已擴展到100多平方公里,這就是【巴拿馬新城】。</p> <p class="ql-block">遠觀【巴拿馬新城】。</p> <p class="ql-block">古城、舊城、新城,三者融合在一起,統(tǒng)稱為【巴拿馬城】,即為巴拿馬全國的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中心。</p><p class="ql-block">1914年【巴拿馬運河】建成,【巴拿馬城】迅速發(fā)展成為全國經(jīng)濟中心。經(jīng)濟主要依靠運河的運輸業(yè)和為運河職工提供服務(wù)的第三產(chǎn)業(yè),并建有托庫門國際機場。</p><p class="ql-block">城市功能分區(qū)明確:古城殘垣斷壁成為遺址公園,舊(老)城為高級住宅區(qū)和旅游區(qū),新城為具有西班牙風(fēng)格的文化區(qū),兩者之間為繁華商業(yè)區(qū)。</p> <p class="ql-block">8:00,我們的大巴車從酒店出發(fā)。</p> <p class="ql-block">【巴拿馬城】里最顯眼最具標(biāo)志性的建筑之一的 《F & F 塔》,有52層,高242.9米。它是世界上最扭曲的建筑之一。在西班牙語中,“ F & F ”也叫 Tornillo ,意思是螺絲。故該塔又名“螺絲塔”。</p><p class="ql-block">整個建筑相對地面旋轉(zhuǎn)了360度,建筑高聳入云。</p> <p class="ql-block">我們的白色大巴車,從所住酒店沿著巴拿馬城的《泛美公路》一路向西前行。</p> <p class="ql-block">《泛美公路》是貫穿整個美洲大陸的公路系統(tǒng)。北起阿拉斯加,南至火地島,全長約48000公里,穿過17個國家,是世界上最長的公路。</p><p class="ql-block">注:在巴拿馬到哥倫比亞交界處有段87公里,稱為“達連隘口”,因環(huán)境過于惡劣,且當(dāng)?shù)卦∶穹磳?,至今未能修通?lt;/p> <p class="ql-block">從車窗外的情景,可以知道此時大巴車正行駛在【巴拿馬運河】的“美洲大橋”之上,“美洲大橋”一直是泛美公路的一個關(guān)鍵部分。我們也就從南美洲進入了北美洲。</p> <p class="ql-block">下橋右轉(zhuǎn),就來到了【中巴公園】和【華人抵巴150周年紀(jì)念碑】。</p> <p class="ql-block">【中巴公園】公園不大,卻特色鮮明。紅柱黃瓦的中式牌樓坐東朝西,遙對三萬里之外、大洋彼岸的中國。</p> <p class="ql-block">牌樓頂上是雙龍戲珠,下方一對漢白玉獅子鎮(zhèn)守。重檐攢尖頂八角亭靜靜立于樹蔭下。</p> <p class="ql-block">亭邊是約十米高的方碑。碑身之上,以白底黑字、中西雙語寫著“華人抵達巴拿馬150周年紀(jì)念碑”。</p> <p class="ql-block">1854年3月30日,705名華工搭乘“海巫號”帆船來到這塊土地并參與兩洋鐵路修建。由于當(dāng)?shù)貓笳伦鞒鰣蟮?,他們成為有史可查的首批抵巴華人。</p><p class="ql-block">2004年,當(dāng)?shù)貎S社在中巴兩國政府支持下,籌資在運河邊豎起紀(jì)念碑,建成這一紀(jì)念公園。</p> <p class="ql-block">同在2004年,巴拿馬國會決定,將每年3月30日定為“華人日”,以表彰華人對巴拿馬所作的巨大貢獻。</p> <p class="ql-block">2021年11月12日,巴拿馬政府宣布從2022年起將中國農(nóng)歷新年定為全國性節(jié)日。</p> <p class="ql-block">在中巴公園里,我們能清楚地看到【美洲大橋】。</p><p class="ql-block">【美洲大橋】如空中飛龍:一橋飛架東西,南北美洲變通途。</p> <p class="ql-block">它位于巴拿馬的巴爾博亞,由美國建造,始建于1959年,1962年10月13日建成。它有著“世界橋梁”的美譽,總耗資2000萬美元建成的大橋不僅外觀雄偉氣派,而且整體結(jié)構(gòu)設(shè)計也新穎別致。</p> <p class="ql-block">大橋為析架拱橋設(shè)計,連續(xù)14孔,主孔跨徑344米。大橋最高點距離平均海平面117米;在大橋的兩側(cè),建有別具一格的引橋和寬闊的人行道。</p> <p class="ql-block">從高空俯橄美洲大橋,只見在浩瀚的河水之上,綿延千里的大橋像一條飛躍在水面上的長龍,這條長龍保持著優(yōu)美的姿勢靜靜地站立著,無論從哪個方向望去,都能見到它偉岸的身姿。</p> <p class="ql-block">當(dāng)夜幕降臨,這條長龍顯得更加耀眼,閃亮的燈光使它渾身都散發(fā)著璀璨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巴拿馬運河】之上目前已有三座橋。</p><p class="ql-block">第二座“百年大橋”也在太平洋一側(cè),2004年開通,紀(jì)念【巴拿馬運河】開建一百年,由美國人建造,設(shè)計師是美籍華人林同炎。</p> <p class="ql-block">第三座橋在大西洋一側(cè),2019年建成,由中國人建造。</p><p class="ql-block">在建的第四座橋,靠巴拿馬城,也是中國人建造的。</p> <p class="ql-block">站在中巴公園里,我們還可以看到李嘉誠的和記黃埔集裝箱操作帶。</p><p class="ql-block">早在1997年,【巴拿馬運河】兩端最重要的港口——巴爾博亞港和克里斯托瓦爾港,都被華人富豪李嘉誠通過旗下的和記黃埔拿下了運營權(quán)。</p> <p class="ql-block">近期,1月份特朗普在就職典禮上就放話要“收回”巴拿馬運河。接著,美國國務(wù)卿魯比奧跑到巴拿馬,公開宣稱必須要采取一些行動,看來是針對中國的。</p> <p class="ql-block">日前,李嘉誠旗下長江和記實業(yè)以228億美元將43個海外港口打包出售給美國貝萊德財團。包括【巴拿馬運河】兩端最重要的港口——巴爾博亞港和克里斯托瓦爾港。</p> <p class="ql-block">這其中的奧妙誰能說得清呢?</p> <p class="ql-block">離開【中巴公園】,我們又過大橋,回到運河?xùn)|岸,前往《情人島》,又稱“Amador堤道”。</p><p class="ql-block">所謂《情人島》是三座天然小島,由挖【巴拿馬運河】的土石方填海,造出一條堤道互相連接而成的半島。</p><p class="ql-block">三座天然小島分別是:娜歐斯島、鸚鵡島、火烈鳥島。</p> <p class="ql-block">《情人島》上的“ATLAPA國際會議中心”,是《巴拿馬國際貿(mào)易博覽會》的永久會址地。</p><p class="ql-block">《巴拿馬國際貿(mào)易博覽會》,中國是第二大參會國。</p> <p class="ql-block">值得說明的是這個“博覽會”,并不是我們熟知的茅臺酒獲得金獎的“博覽會“,那是美國為了慶祝【巴拿馬運河】開通,1915年在美國舊金山舉辦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我在舊金山參觀過那個“博覽會會址”。</p> <p class="ql-block">網(wǎng)絡(luò)圖片</p> <p class="ql-block">《生物多樣性博物館》位于Amador堤道,由弗蘭克·蓋里設(shè)計。</p><p class="ql-block">其特色?:展示巴拿馬生態(tài)多樣性,互動展覽適合所有年齡段。</p> <p class="ql-block">這個塑像是紀(jì)念一位出生在【巴拿馬城】,叫“劉易斯?加林多”的外交官(67歲),當(dāng)過外交部長,對國家有貢獻的人士。</p> <p class="ql-block">《情人島》是巴拿馬人周休二日舉行親子活動的一個好去處,島上有腳踏車俱樂部、海釣俱樂部、以及游艇俱樂部,還有一間微型免稅店。島上有好幾處攝像地點,分別可以看到美洲大橋橋下風(fēng)景,以及巴拿馬市中心的完整市容。</p> <p class="ql-block">大巴車沿著堤道一直向東南,把我們送到島的最末端。</p><p class="ql-block">這里是一個游艇俱樂部。</p> <p class="ql-block">巴拿馬的“LOGO”。</p> <p class="ql-block">出島之后,我們前往“世遺”的舊(老)城區(qū)。</p> <p class="ql-block">這個不起眼的大門里,原來是“奧古斯丁神廟”,后來改為一座教堂,因為里面有一個名氣很大的“金祭壇”,人們俗稱它為《金祭壇教堂》。</p> <p class="ql-block">正中間的就是“金祭壇”。</p> <p class="ql-block">這實際是個覆蓋著低檔金箔的木制祭壇。</p> <p class="ql-block">這篇文章講敘了一個傳說故事:1671年,當(dāng)海盜摩根來搶奪財寶時,一個修道士把金祭壇和其他有價值的東西扔到海里,聲稱祭壇正在建造中,并向他要1000個金幣來完成它。摩根被這個請求逗樂了,說“這個修士比我更像海盜”,摩根然后命令修士給他所要求的錢……</p> <p class="ql-block">教堂里窗上的玻璃畫,說的是圣經(jīng)里的人物和故事。</p> <p class="ql-block">這個是Society of Jesus,始建于1749年,但是一直沒有完工。1781年遭遇火災(zāi),1882年又受到地震的影響,現(xiàn)在只剩下了正面的結(jié)構(gòu)。這樣的廢墟在老城里顯得有些格格不入,但是它們承載著巴拿馬的歷史。</p> <p class="ql-block">這個是一座建于17世紀(jì)的教堂和修道院,叫做“Convento de Santo Domingo”,曾經(jīng)兩次被大火燒毀,第二次燒毀以后沒有重建,現(xiàn)在只剩下了教堂正面的結(jié)構(gòu)。</p> <p class="ql-block">入內(nèi)迎面可見空中懸著一道孤零零的橫梁。</p> <p class="ql-block">地導(dǎo)指著殘存的磚拱橫梁介紹說,它為運河選址在巴拿馬城起了關(guān)鍵作用。當(dāng)尼加拉瓜和巴拿馬城兩選一時,在美國國會辨論會上,尼加拉瓜是一張“地震的郵票”,巴拿馬城是這個橫梁,說明巴拿馬城地質(zhì)結(jié)構(gòu)結(jié)實穩(wěn)定,不受地震的影響。結(jié)果巴拿馬城勝出。</p> <p class="ql-block">"蒼鷺宮"原為西班牙殖民地時期的總督府,現(xiàn)為巴拿馬總統(tǒng)府。</p> <p class="ql-block">《法蘭西廣場》的核心意義在于紀(jì)念法國對巴拿馬運河工程的貢獻。</p><p class="ql-block">19世紀(jì)末至20世紀(jì)初,法國工程師和技術(shù)人員曾主導(dǎo)運河的早期建設(shè),但因疾病和工程難度未能完成,但精神不朽。</p><p class="ql-block">此廣場正是紀(jì)念為建造巴拿馬運河而獻身的工人和工程師。</p> <p class="ql-block">方尖碑與雄雞雕像?:中央方尖碑頂部矗立著一只雄雞,象征法國的民族精神(法國被稱為高盧雄雞),碑體銘刻著對在運河建設(shè)中犧牲的工人和工程師的紀(jì)念文字?。</p> <p class="ql-block">國民議會</p> <p class="ql-block">"玻利瓦爾宮",該建筑建于17世紀(jì)下半葉,被用作方濟各會修道院。后來以西蒙·玻利瓦爾(Simon Bolivar)(1783-1830)的名字命名。現(xiàn)在是外交部。</p> <p class="ql-block"> “主教堂廣場”,也稱作“獨立廣場”,1903 年 11 月,巴拿馬在這個廣場上宣布脫離哥倫比亞正式獨立(二次獨立),因此得名“獨立廣場”。</p><p class="ql-block">這里是舊城區(qū)的中心,也是重要的地標(biāo)。</p> <p class="ql-block">“獨立廣場”上最顯眼的是這座耗時106 年修建完成的“圣瑪麗亞安提瓜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17世紀(jì)的古老教堂,至今保持原貌。</p> <p class="ql-block">廣場亭子里,年輕人正在跳舞。</p> <p class="ql-block">十二點左右,我們離機場比較近的中餐館吃午餐。</p><p class="ql-block">13:20,我們抵達巴拿馬城的托庫門國際機場。</p> <p class="ql-block">我們乘坐巴拿馬航空公司的CM411次航班的飛機飛往哥倫比亞的首都波哥大。</p> <p class="ql-block">執(zhí)行飛機為波音《B737一800》。</p><p class="ql-block">飛機于15:52離地起飛,17:12著陸滑行??罩酗w行一小時二十分鐘。</p><p class="ql-block">飛機抵達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著陸那一刻,機場響起一陣掌聲。</p> <p class="ql-block">【哥倫比亞共和國】 簡稱“哥倫比亞”,是位于南美洲北部的海陸兼?zhèn)涞膰摇?lt;/p><p class="ql-block">面積:114萬平方千米。人口:5200萬。</p><p class="ql-block">民族:印歐混血種人占人口的60%,白人占20%,黑白混血種占18%。</p><p class="ql-block">宗教:多數(shù)居民信天主教。</p> <p class="ql-block">全國劃分為 32個省和波哥大首都區(qū)。</p><p class="ql-block">首都是波哥大。</p><p class="ql-block">國慶 7月20日(獨立日)</p><p class="ql-block">貨幣比索。</p> <p class="ql-block">歷史:古為印第安人奇布查族居住地。</p><p class="ql-block">1536年淪為西班牙殖民地。</p><p class="ql-block">1810年7月20日宣布獨立,后遭鎮(zhèn)壓。</p><p class="ql-block">1819年玻利瓦爾領(lǐng)導(dǎo)的起義軍獲勝后,重獲解放。</p><p class="ql-block">1821-1830年同今委內(nèi)瑞拉、巴拿馬和厄瓜多爾組成大哥倫比亞共和國。</p><p class="ql-block">1829-1830年委、厄退出,1831年改稱新格拉納達共和國。</p><p class="ql-block">1861年稱哥倫比亞合眾國。</p><p class="ql-block">1886年改稱【哥倫比亞共和國】至今。</p><p class="ql-block">1980年2月7日與中國建交。</p> <p class="ql-block">自然:東部是沖積平原,約占國土面積的一半,地勢較平坦。西部為安第斯山區(qū)。哥倫布峰海拔5800米,為全國最高峰。境內(nèi)河川縱橫,馬格達萊納河是全國第一大河。</p><p class="ql-block">平原南部和太平洋沿岸為熱帶雨林氣候,西北部轉(zhuǎn)為熱帶草原氣候。</p><p class="ql-block">礦產(chǎn)資源豐富。綠寶石儲量居世界第一,煤炭儲量居拉美第二。</p> <p class="ql-block">經(jīng)濟農(nóng)業(yè)在國民經(jīng)濟中占重要地位。主要農(nóng)產(chǎn)品有咖啡、香蕉、甘蔗、可可、棉花等。</p><p class="ql-block">綠寶石出口居世界第一位,</p><p class="ql-block">鮮花的出口居世界第二位,</p><p class="ql-block">咖啡的出口居世界第三位。</p> <p class="ql-block">集錦:哥倫比亞素有"鮮花之國"的美稱。一年四季鮮花競相開放,爭芳斗艷,處處姹紫嫣紅,香氣襲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全國有高等花卉5萬多種,僅蘭花就有3000種之多,而"五月蘭"被評為國花。鮮花為國家出口創(chuàng)匯的重要產(chǎn)業(yè)。</p> <p class="ql-block">【哥倫比亞共和國國旗】啟用于1861年11月26日,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約為3:2。自上而下由黃、藍、紅三個平行橫長方形相連而成,黃色部分占旗面的一半,藍色、紅色各占旗面的1/4。黃色代表著土壤的豐富和財富,也代表著主權(quán),和諧與正義;藍色代表海洋,哥倫比亞是沿海的兩個海洋,使國民團結(jié)到其他城鎮(zhèn)進行產(chǎn)品交換。紅色代表鮮血,意味著愛、力量和進步。</p> <p class="ql-block">【哥倫比亞國徽】:中心圖案為盾徽。盾面中間是一頂“自由之帽”,象征自由和解放。</p> <p class="ql-block">18:40,地導(dǎo)領(lǐng)我們在波哥大這家中餐飯館,吃中式桌餐,八菜一湯。</p> <p class="ql-block">晚飯后,地導(dǎo)領(lǐng)我們?nèi)胱〔ǜ绱蟮摹陡E笙瞾淼蔷频辍贰?l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