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煙雨:陳家祠與永慶坊的邂逅逸駿 <p class="ql-block"> 2025年3月15日,懷揣著對羊城廣州的無限憧憬,開啟了在這座城市的第二天旅程。清晨,天空陰沉沉的,據(jù)天氣預報還有中雨,天氣的變化卻絲毫未減我探索這座城市的滿腔熱忱。</p> <p class="ql-block"> 上午,我們抵達陳家祠。這座被譽為“嶺南建筑藝術明珠”的祠堂,一磚一瓦都訴說著悠悠往事。還未踏入,那莊嚴肅穆的建筑外觀便緊緊吸引了我的目光。大門前,石鼓左右分立,宛如忠誠的衛(wèi)士,靜靜見證著歲月的流轉。</p> <p class="ql-block"> 邁進陳家祠,庭院深深,布局嚴謹對稱。抬頭仰望,屋脊上的陶塑瓦脊色彩明艷,人物、花鳥、瑞獸等造型栩栩如生,好似下一秒就會奔騰跳躍。這些陶塑不僅是精美絕倫的藝術珍品,更是歷史變遷的無聲見證者。在微暗的光線下,它們籠罩著一層神秘的色彩,講述著嶺南往昔的繁榮。沿著回廊漫步,木雕、磚雕、石雕等裝飾藝術目不暇接。每一處雕刻都精雕細琢,線條流暢自然,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出工匠們的高超技藝。</p> <p class="ql-block"> 從陳家祠出來后,我們徑直前往大佛寺。還未到大佛寺,遠遠便能望見那氣勢恢宏的山門,在陰沉的天色襯托下,愈發(fā)顯得莊嚴肅穆。踏入寺內,一座鎏金古佛殿赫然映入眼簾,黃墻黛瓦,在城市的喧囂中散發(fā)著古樸而又寧靜的氣息。佛殿建筑風格獨特,融合了嶺南建筑的精巧與佛教建筑的莊嚴,飛檐斗拱間,每一處木雕、磚雕都飽含著傳統(tǒng)工藝的韻味,與陳家祠的建筑藝術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p> <p class="ql-block"> 進入殿內,一尊尊高大的佛像矗立在眼前,慈悲的面容、精美的服飾,無一不讓人感受到佛教藝術的震撼力。即便身處繁華的市中心,寺內卻十分安靜,只有燭火在微風中輕輕搖曳,信眾們手持香燭,虔誠祈福,氣氛祥和而莊重。大佛寺不僅是一座宗教圣地,更是一座承載著廣州歷史文化的藝術寶庫,讓我浮躁的內心瞬間沉靜下來。</p> <p class="ql-block">. 中午過后,天空愈發(fā)暗沉,轉眼間,天上下起了雨。但這絲毫沒有動搖我們前行的腳步,我們冒雨奔赴永慶坊。踏入永慶坊,濕漉漉的青石板路蜿蜒向前,雨滴在積水上濺起串串晶瑩的水花。這里的建筑保留了嶺南傳統(tǒng)的騎樓風格,中西合璧的設計獨具匠心。在雨幕的籠罩下,這些建筑仿佛披上了一層薄紗,更添了幾分獨特的韻味。</p> <p class="ql-block"> 在永慶坊,粵劇藝術博物館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散發(fā)著迷人的光芒。這座藝術殿堂宛如一座隱匿于繁華都市中的世外桃源,處處散發(fā)著獨特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步入博物館,映入眼簾的是極具嶺南水鄉(xiāng)風格的園林式布局。亭臺樓閣錯落有致,小橋流水蜿蜒其間,宛如一幅詩意盎然的水墨畫卷。即便天空飄雨,也未能掩蓋這里的精巧與典雅,反而為其增添了一抹朦朧的美感。</p> <p class="ql-block"> 沿著蜿蜒的小徑前行,便來到廣福戲臺。這是博物館內唯一的純木質結構建筑,屋檐具有唐風建筑的飄逸大氣,紫銅瓦莊重渾厚,瓦當上雕刻的繁體“廣?!倍?,散發(fā)著濃郁的老戲臺韻味。戲臺前湖水悠悠,雨天里,湖面漣漪層層。不難想象,在晴好的夜晚,戲臺上燈光璀璨,演員們粉墨登場,唱念做打間盡顯風采,觀眾們坐在湖對岸悠然欣賞,該是何等愜意。據(jù)說,戲臺背后的磚雕出自非遺磚雕傳承人何世良大師之手,內容為“六國大封相”,這在粵劇開場中頗為常見,以宏大的場面和豐富的色彩營造熱烈氛圍,令人震撼。</p> <p class="ql-block"> 隨后,我步入展廳。館內珍藏著5000多件與粵劇相關的珍貴藏品,從精美的戲服到古老的樂器,從泛黃的劇本到珍貴的劇照,每一件都承載著粵劇的深厚歷史與獨特文化。在戲服陳列區(qū),通過可觸控透明顯示屏,我詳細了解了每件戲服的名稱及背后的故事,戴上耳機,便能聆聽馬師曾、紅線女等粵劇大師的經(jīng)典唱段。這些戲服色彩斑斕、繡工精湛,仿佛能帶領人們穿越時空,化身戲中角色。</p> <p class="ql-block"> 離開粵劇藝術博物館后,我們來到詹天佑故居。這座古樸的青磚屋,在雨中靜靜佇立,仿佛在默默訴說著詹天佑先生的生平事跡。故居不大,卻十分整潔,一草一木、一桌一椅都維持著當年的模樣。通過展示的圖文資料和實物,我了解到詹天佑先生懷揣著赤誠的愛國之心,憑借非凡的智慧,主持修建了中國自主設計并建造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他勇于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性地采用“豎井開鑿法”和“人”字形線路,成功解決了工程難題。在那個艱難的時代,他用行動捍衛(wèi)了民族尊嚴,為中國鐵路事業(yè)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看著屋內陳列的工具和手稿,我對詹天佑先生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 臨近傍晚,我們走進美食店陶陶居。踏入店門,濃郁醇厚的美食香氣瞬間撲面而來。店內裝修古樸典雅,木質桌椅、雕花屏風,處處透露著濃厚的嶺南韻味。墻上懸掛的一幅幅老廣州風情畫,將這座城市的往昔歲月鮮活地展現(xiàn)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 我們點了幾樣陶陶居的招牌菜,首先上桌的是蝦餃皇。半透明的餃皮泛著誘人的光澤,透過餃皮,能清晰看到里面飽滿的蝦肉。輕輕咬上一口,蝦肉的鮮美瞬間在舌尖綻放,彈牙的口感令人陶醉。緊接著上桌的是金牌燒鵝,鵝皮色澤紅亮,宛如琥珀,一口咬下,皮脆肉嫩,油脂在口中散開,卻絲毫不覺油膩。還有那香軟蓬松的叉燒包,外皮白如雪,微微裂開的口子露出色澤誘人的叉燒餡,甜咸交織的味道恰到好處。在享受美食的過程中,聽著店內播放的粵語金曲,仿佛時光都慢了下來。</p> <p class="ql-block"> 在永慶坊,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完美交融。傳統(tǒng)的建筑風格與現(xiàn)代的商業(yè)元素相互碰撞,煥發(fā)出新的生機。古老的街道上,年輕人拿著相機,記錄下這獨特的景致,網(wǎng)紅店鋪里,顧客絡繹不絕,充滿了活力。</p> <p class="ql-block"> 傍晚,我們帶著一絲疲憊,卻滿心歡喜地結束了這一天的旅程。廣州,這座充滿魅力的城市,用它深厚的歷史底蘊和獨特的風情深深打動了我。陳家祠的精美絕倫、大佛寺的莊嚴肅穆、永慶坊的雨中韻味,以及粵劇藝術博物館、詹天佑故居帶來的獨特體驗,再加上陶陶居的美味盛宴,都將成為我記憶中難以磨滅的美好片段。我期待著在這座城市收獲更多的邂逅,發(fā)現(xiàn)它更多的精彩 。</p> 攝影/文字/編輯: 逸駿<div>拍攝地點:廣州市陳家祠、大佛寺、永慶坊。</div><div>拍攝時間:2025.03.15</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