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昭寺.八廊街曹操 <p class="ql-block"><b>大昭寺位于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城關區(qū)八廓西街,是一座藏傳佛教寺院,在藏傳佛教中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b></p> <p class="ql-block"><b>大昭寺始建于七世紀吐蕃王朝的鼎盛時期,由松贊干布建造,目的是供奉尼泊爾尺尊公主帶來的釋迦牟尼8歲等身像。</b></p> <p class="ql-block"><b>1409年,格魯教派創(chuàng)始人宗喀巴大師召集藏傳佛教各派僧眾舉行傳昭大法會,后寺院改名為大昭寺。</b></p> <p class="ql-block"><b>此后,歷代達賴喇嘛和攝政王都對大昭寺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維修和擴建。</b></p> <p class="ql-block"><b>環(huán)大昭寺內(nèi)中心的釋迦牟尼佛殿一圈稱為“囊廓”,環(huán)大昭寺外墻一圈稱為“八廓”,大昭寺外輻射出的街道叫“八廓街”。</b></p> <p class="ql-block"><b>以大昭寺為中心,將布達拉宮、藥王山、小昭寺包括進來的大圈稱為“林廓”,這三個環(huán)形便是藏民轉(zhuǎn)經(jīng)儀式的路線。</b></p> <p class="ql-block"><b>公元7世紀,藏王松贊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和尺尊公主,修建了小昭寺和大昭寺。人們以大昭寺為中心順時針轉(zhuǎn)經(jīng)繞圈,逐漸踏出了一條環(huán)繞大昭寺的小徑……</b></p> <p class="ql-block"><b>大昭寺周邊隨之形成了集文化、商貿(mào)、宗教、居住等多功能為一體的區(qū)域,這便是最初的八廓古城……</b></p> <p class="ql-block"><b>從空中鳥瞰,八廓街呈不規(guī)則的圓形,以八廓街為核心形成的八廓古城,是拉薩古城的核心區(qū)。</b></p> <p class="ql-block"><b>公元17世紀,五世達賴喇嘛建立甘丹頗章王朝,重修大昭寺使之成為藏傳佛教傳播的中心,在大昭寺周圍出現(xiàn)了功德林、澤門林等寺院,還有各大寺院的扎倉、康村、僧俗官員與貴族府邸、市場以及民房等……</b></p> <p class="ql-block"><b>清朝中央政府于雍正六年(1728年)在西藏設立第一座駐藏大臣衙門,衙署最早設在八廓街的沖賽康,行政功能的進一步融入,使八廓街的街區(qū)功能和規(guī)模不斷發(fā)生變化。</b></p> <p class="ql-block"><b>八廓街由八廓東街、八廓西街、八廓南街和八廓北街組成多邊形環(huán)形街道,呈多角形,近似圓形,周長約1000余米,有街巷35個。</b></p> <p class="ql-block"><b>建筑保留了拉薩古城的原有風貌,街道由手工打磨的石塊鋪成,街道兩旁保留著老式藏房建筑,色彩鮮艷的門窗、雕刻精美的梁柱,展現(xiàn)出濃郁的民族風情……</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部分文字資料來源于網(wǎng)絡</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