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市青巖古鎮(zhèn)培林 <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28日,我們選擇乘坐地鐵3號線前往青巖古鎮(zhèn)。在終點站桐木嶺之前的浪風關站下車,轉乘公交203路直達景區(qū)大門。盡管地鐵行程近1小時,比自駕更為耗時,但對于老年人而言卻輕松許多。</p> <p class="ql-block">二十多年前,青巖古鎮(zhèn)曾是我頻繁造訪之地。那里有一個規(guī)模較大的農貿市場,出售的土豬肉軟糯香鮮,令人回味無窮。彼時,貴陽城內的一些居民常常前往青巖購買豬肉,我也曾開車前往,將豬肉放入冰箱內慢慢享用。然而,不知何時起,這一習慣悄然終止。</p> <p class="ql-block">以下照片拍攝于2021年9月6日。</p> <p class="ql-block">步入青巖古鎮(zhèn),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雄偉的城門。如今,青巖古鎮(zhèn)已被評為國家5A級景區(qū),游客數(shù)量較以往大幅增加。</p> <p class="ql-block">穿過城門,回望城內,街上的市井風情盡收眼底。昔日的青巖古鎮(zhèn)游人稀少,顯得稍許冷清。</p> <p class="ql-block">青巖古鎮(zhèn)的傳統(tǒng)美食豬蹄在街上隨處可見,售賣攤點眾多。每一位來到青巖的游客都會品嘗這道美味佳肴。</p> <p class="ql-block">青巖古鎮(zhèn)因其獨特的風貌,成為眾多電視劇拍攝的理想取景地。</p> <p class="ql-block">青巖古鎮(zhèn)的歷史悠久,可追溯至明洪武26年,至今已有630年的歷史。</p> <p class="ql-block">清咸豐4年,即1854年,農民起義軍進攻青巖。趙國澍率領當?shù)匚溲b民團與農民軍作戰(zhàn),立下赫赫戰(zhàn)功,后被清廷追封為太常寺卿,賞騎都尉準世襲,并降旨建趙公專祠。</p> <p class="ql-block">趙公專祠現(xiàn)已成為博物館,館內展品和文字詳細介紹了青巖的歷史,趙氏家族一門七代人自清康熙年移民青巖的歷程亦有詳盡展示。趙以炯,趙氏家族的杰出代表,光緒12年殿試1甲第1名中狀元,成為云貴兩省狀元及第奪魁天下的第一人。</p> <p class="ql-block">趙氏一門五進士,在開發(fā)較晚的貴州實為罕見。</p> <p class="ql-block">趙以炯書寫的條幅,書法造詣深厚,展現(xiàn)出狀元的非凡水準,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p> <p class="ql-block">青巖是我外婆的故鄉(xiāng),曾探訪過東門城外歪腳村寨,村里以平姓居多。平氏家族是清代早期來自安徽的移民,我外婆一家較早遷入貴陽城內定居。平剛,作為平氏家族的后裔,是貴州辛亥革命的重要人物。</p> <p class="ql-block">以下資料來自趙公專祠內的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平剛,清朝末年剪去辮子的第一人,此舉被視為大逆不道,官府革去他的秀才身份并下令緝拿。平剛逃亡日本,以伊藤博文流亡英國的先例說服日方,得以放行。</p> <p class="ql-block">平剛照片。</p> <p class="ql-block">平剛推動了貴州辛亥革命的步伐,為中國的民主主義革命做出了重要貢獻。</p> <p class="ql-block">1905年,平剛赴日留學,加入孫中山先生創(chuàng)立的同盟會,擔任同盟會貴州分會會長。</p> <p class="ql-block">1910年,平剛與張百麒等人策劃了貴州的反清革命,成立貴州大漢軍政府。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后,平剛出任眾議院秘書長。</p> <p class="ql-block">辛亥革命勝利后,大漢貴州軍政府成立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陳蘊瑜將軍,貴州省平壩縣天龍鎮(zhèn)人,1938年5月率部參加徐州會戰(zhàn),以身殉國,被追封為少將。平剛為其書寫的挽聯(lián),1986年貴州省人民政府追認陳蘊瑜為革命烈士并頒發(fā)革命烈士證書。</p> <p class="ql-block">貴州通志之人物傳中有平剛傳。</p> <p class="ql-block">平剛先生是我外婆的哥哥,他贈送給我父親的墨寶,近兩米的條幅,文字書寫一氣呵成,功力深厚。</p> <p class="ql-block">平剛在解放前夕以國民黨元老的身份阻止了谷正倫火燒貴陽的計劃,為解放軍進入貴陽和貴陽人民免遭涂炭作出了努力。</p> <p class="ql-block">圖為我母親90歲生日那天拍的照片,母親左側三人是平舅公的孫輩。我母親的陶氏家族我推斷進入貴州的時間是民國初年,外曾祖父和外公都是在上海經商,聽陶家表哥說陶氏源于江蘇,在上海與貴陽之間做生意,居上海時的蘇州籍外婆及兒女返回貴陽時大舅是10歲。我的大舅和二舅都是中共地下黨員,加上外公受到平舅公與孫中山從事革命活動的影響,他的思想比較進步,曾經為地下黨在家里埋藏文件。解放后曾被選為人民代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陶氏兄妹就日本飛機1936年2月4日轟炸貴陽造成家庭財產損失的統(tǒng)計表。</p><p class="ql-block">外公位于貴陽市中心大十字的家業(yè)被炸后到鄉(xiāng)下購置了一些房產,解放后當時的軍管會主任蘇振華和市長秦天真薟暑了一張證明,說明他系一般地主。</p><p class="ql-block">陶氏家族除住貴陽外,分布于西安、上海、北京、深圳,及海外。普遍受教育程度高,有碩士和慱士學位的很多。</p> <p class="ql-block">介紹一位陶氏家族的成員,糸網絡上有關陶光遠的信息。</p> <p class="ql-block">陶光遠參加全國生態(tài)文明大會時,與會者均收到禮物茅臺酒一瓶,他卻得了兩瓶。那天在貴陽的陶氏老表們相聚用餐,他提前付款,盡顯陶氏家族的情誼。</p> <p class="ql-block">以下照片拍攝于2019年夏天的青巖古鎮(zhèn)。</p> <p class="ql-block">青巖的歷史可追溯至唐代貞觀4年,當時設置的莊州就在青巖附近,屬黔州都督府。青巖是貴州省第一批歷史文化名鎮(zhèn),2005年被評為國家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zhèn)”,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青巖的天主教堂,曾經的青巖教案震動朝野,青巖是一個充滿故事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2021年11月8日,我們再次前往青巖古鎮(zhèn),此時的青巖已成為國家5A級景區(qū)。</p> <p class="ql-block">下車后首先看到的是5星級旅游標識,青巖二字為狀元趙以炯書寫。</p> <p class="ql-block">青巖的石牌坊大多保存完好,成為珍貴的歷史文化物證,是貴陽保存下來的文化遺跡最多的古鎮(zhèn)。</p> <p class="ql-block">深秋時節(jié),金黃的銀杏葉裝點著古鎮(zhèn),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p> <p class="ql-block">步入青巖古鎮(zhèn),劉家大院是青巖美食一條街上的龍頭,生意火爆。我們只能自己動手調配蘸水,才得以品嘗到味道不錯的豬蹄。</p> <p class="ql-block">一份豬蹄、一份炸豆腐圓子,加上土豆泥,僅花費41元,讓我們感到十分愜意。</p> <p class="ql-block">青巖古鎮(zhèn)有城墻環(huán)繞,圖為進城入口的城門。</p> <p class="ql-block">城門上彩旗飄揚,增添了古鎮(zhèn)的熱鬧氛圍。</p> <p class="ql-block">新增不少雕塑作品,生動展現(xiàn)了青巖古城的歷史風貌,尤以將士與戰(zhàn)馬的雕塑讓游人有恍若隔世之感。</p> <p class="ql-block">貴陽府志中的清代青巖地圖。</p> <p class="ql-block">青巖是姜文電影《尋槍》的拍攝地。</p> <p class="ql-block">田興恕的故居位于湖南湘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