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古城—江北威尼斯厚德載物 <p class="ql-block"> 2025年3月27日傍晚七點,我來到了素有“江北威尼斯”之稱的山東聊城水上古城。踏入這座被東昌湖溫柔環(huán)抱的古城,一瞬間,塵世的喧囂被隔絕在外,時間仿佛也放慢了腳步。</p><p class="ql-block"> 古城方正的格局,宛如一方精心雕琢的棋盤,每一條街道、每一處建筑,都散發(fā)著歷史沉淀后的古樸韻味。城墻上的磚石,在歲月的摩挲下,雖已斑駁,卻依舊頑強地訴說著往昔的故事。沿著青石鋪就的小路漫步,街邊的四合院錯落有致,飛檐斗拱的輪廓在暮色中逐漸變得朦朧,讓人恍惚間穿越回了數(shù)百年前的東昌府。</p><p class="ql-block"> 夜幕緩緩降臨,古城像是換了一身華服。華燈初上,古樓四條大街各展風(fēng)姿。東關(guān)街升騰起的裊裊炊煙,是平凡生活最溫暖的注腳;西關(guān)街的湖景在燈光的映照下,與天相連,勾勒出悠閑生活的愜意慢時光;南關(guān)街的摩天輪閃爍著五彩光芒,成為聊城人觸手可及的浪漫象征;北關(guān)街的私家菜館里,飄出陣陣誘人的香氣,演繹著這座城市獨特的美食文化。</p><p class="ql-block"> 古城中央,光岳樓宛如一位歷經(jīng)滄桑的老者,孤獨而驕傲地守望。這座六百多歲的古樓,承載著聊城的歷史記憶,見證過運河兩岸的盛世繁榮。它的每一寸木質(zhì)結(jié)構(gòu),每一處雕刻裝飾,都凝聚著古人的智慧與匠心。登上光岳樓,俯瞰整個古城,燈火輝煌,如夢如幻。此時,微風(fēng)拂面,我仿佛能聽到歷史的回聲,那是歲月長河中,古城奏響的一曲悠揚贊歌。</p><p class="ql-block"> 在這趟夜游聊城水上古城的旅程中,我不僅領(lǐng)略到了它獨特的建筑之美、深厚的文化底蘊,更感受到了那份在喧囂世界中難得的寧靜與從容。這座古城,就像一本打開的史書,每一頁都寫滿了故事,等待著更多的人前來翻閱、品味。</p> <p class="ql-block"> 聊城水上古城,又稱東昌古城、中華水上古城。位于聊城市區(qū)內(nèi)東昌湖中間。城呈正方形,面積有1平方公里,被6.3平方公里的湖水包圍,“城中有水、水中有城、城水一體”,天圓地方的城市形態(tài)獨特。城墻始建于宋熙寧三年(1070),初為土城,明洪武五年(1372)改筑為磚城,1947年城墻被拆除,現(xiàn)僅存城墻墻基。城墻周長3.5千米,高11.7米,頂寬6.7米,基厚11.7米,內(nèi)墻用三合土夯筑,外墻用磚石砌壘。城設(shè)4門,上筑門樓,外設(shè)甕城,南、東、西甕城為扭頭門,因外形似鳳凰,故名“鳳凰城”。</p><p class="ql-block"> 主要景點:光岳樓:位于古城中央,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年),通高33米,是歷史文化名城聊城的標(biāo)志性建筑,也是中國現(xiàn)存最高大、最古老的古樓閣之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 歷史地位:明清時期,東昌府為古運河沿線九大商埠之一,被譽為“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江北一都會”,經(jīng)濟繁榮、文化昌盛達(dá)400年之久。</p><p class="ql-block"> 民俗文化:孕育了民間剪紙、東昌葫蘆、木版年畫等民間藝術(shù),還有狀元街、考院街等傳統(tǒng)風(fēng)貌街,古城區(qū)共有九街十八巷、七十二胡同。</p><p class="ql-block"> 商業(yè)布局:以光岳樓為中心,利用十字步行商業(yè)街將城區(qū)用地分為四塊,十字大街為商業(yè)步行街。樓東大街以休閑、保健、養(yǎng)生為主;樓西大街為時尚、高檔商品街;樓北大街為餐飲一條街;樓南大街為文化一條街。</p><p class="ql-block"> 古城以東是運河城區(qū),為明清時期發(fā)展起來的商埠區(qū),街巷多布列在運河兩岸,多為前店后居、板門小院。古城隔東昌湖與聊城新區(qū)緊密相連。</p> <p class="ql-block"> 這次旅行,意外打卡了一個景點。以前途經(jīng)山東聊城,總是很晚才到,匆匆入住休息就錯過了。這次司機提議凌晨四點半從遼寧鞍山出發(fā),避開出行高峰。一路上,大家和司機師傅配合默契,竟提前到達(dá)了目的地,還空出時間多逛了一個景點。在那兒游玩了一個多小時后,我們住進了速8連鎖酒店。明天,我們將朝著廬山繼續(xù)進發(fā),期待接下來的旅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