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新年走閩粵(45)又一村 <div><br></div>【又一村】攝途漫筆<br> 《乙巳新年走閩粵》(45)<br> <font color="#9b9b9b"><i> ——2025.2.5<br></i></font><div><br></div><h1><font color="#167efb"><b> 廿四. 海濱鄒魯潮州城(6)</b></font></h1><div><font color="#167efb"><b><br></b></font></div> <font color="#167efb"><b><br>【開元寺】</b></font><br><br><div> 如果是從韓江邊上廣濟樓城門進古城的,那么直行200米左右就到了開元寺,游覽過開元寺再進牌坊街。但是我們是從太平街進入牌坊街的,所以走過了最后一座牌坊,右手邊就是開元寺。</div> <br> 攻略介紹:潮州開元寺素有“粵東第一古剎”之譽,足見其叢林地位非同凡響。該寺院的建筑風格留存著唐代的平面布局,方正工整,主次分明。同時又融合了宋、元、明、清各朝代的建筑藝術,宛如一部歷史長卷。主軸線上依次有照壁、山門殿、天王殿、大雄寶殿和法堂;右側有地藏閣和大悲殿;左側有觀音閣,從而形成規(guī)模宏大的四合院式建筑群。<div><br></div> <br> 潮州開元寺是唐宋元明清民國歷代文物,經文革十年劫難,大量被毀,而所存仍然甚富:天王殿、大雄寶殿前四座石經幢,由石雕構件迭砌而成,乃開元寺始建時所造,已歷一千二百馀年,雖石表嚴重剝蝕、圖象斑駁,但其線條明快、手法凝煉的雕刻如力士、覆蓮、雙龍奪寶等圖案以及《準提咒》《尊勝咒》及梵文尚隱約可見。<div><br></div> <br> 開元寺并沒有高大的鐘鼓樓,在天王殿石經幢的旁邊有一鐘亭,內懸一口大銅鐘,重達3000余斤,高約兩米,直徑一米有余。這口鐘是宋代政和四年(公元1114年),由潮州金剛經社鑄造并供奉于開元寺的。<div><br></div> <br> 盡管也是名列全國四大的潮州開元寺,但和去年去的泉州開元寺要差一個檔次了。這里寺廟建筑的規(guī)模要小得多,而且沒有偌大的寺廟園林。我見到的潮州開元寺好多廟殿都用柵欄圍著正在裝修。主軸線上的照壁、山門殿、天王殿、大雄寶殿和法堂都不能進去。左側的觀音觀音閣也在裝修,右側的藏經閣只能門口張望一下進不去。不過大多的游客都是看個熱鬧,我到寺廟也主也是拍些建筑,大殿里眾神我抱著敬畏之心是不拍照的,進不去也就罷了。所以里面只走了半個小時就出來了,印象不深。 <br> 出了牌坊街就是城墻了,沿著古城墻向廣濟樓走去,路經一座白墻黑瓦的高墻深院,門口兩個隸書的大字有一個竟不認得,不管什么園先進去一探究竟。見墻上的介紹才知,這是頗有名氣的“頤園”。<div><br></div> <br> 這座始建于清末民初的潮商宅院,以 “小巧玲瓏、移步換景” 的嶺南園林風格,承載著潮汕商賈的處世哲學與審美意趣。這園林里面小橋流水,亭臺樓閣,頗有江南園林的感覺,和剛才牌坊街又是另外一副模樣。盡管這建筑也有100多年了,但看現(xiàn)在的模樣估計也是近年來翻修一新,已不見了往日的痕跡。弄得一幫打卡美人,頭戴簪花,搔首弄姿拍著照片。<div><br></div> <br><br> 在頤園內還發(fā)現(xiàn)了潮籍著名漢學大師饒宗頤先生的學術館,里面展示了先生生平事跡、學術著作、書畫作品,只是偌大的展廳,除了幾個孩子在里面打打鬧鬧不見有其他參觀的游客。冷清清的可惜了。<br><div><br></div> <div><br></div><div>謝謝觀賞</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