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早酒泰坦(Titano) <p class="ql-block">作者:劉偉杰</p><p class="ql-block"> 昨日,我因公出差至通遼,晚間與當?shù)睾糜迅粡娦值芟嗑?,一同聊起了通遼地區(qū)延續(xù)了數(shù)十年的早酒文化。</p><p class="ql-block"> 好友繪聲繪色地給我講述了他小時候的故事。那時候,一些辛勤勞作的農(nóng)民工以及蹬三輪車的人,每天都會習慣早早地來到小吃部。他們將人力三輪車整齊地停放在門口,身著黑色棉襖,頭戴大棉帽子,走進略微暖和一些的小吃部,準備開啟新一天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在那個年代,小吃部里一碗拉面僅需七毛錢,一杯白酒只需三毛錢,還免費提供一小碟拌菜。那拌菜更是別有一番風味,廚師將大頭菜切絲,再加入一點胡蘿卜絲,放一匙辣椒面,用細鹽拌勻,色澤誘人,格外可口。那些蹬三輪車的車夫們,清晨時分必定要喝上一杯早酒,以此暖暖身子。在等待面條上桌的過程中,他們會先豪爽地喝上一大口辣辣的白酒,再吃上幾口小菜,當面條端上來后,便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熱乎乎的拉面,隨后將剩下的半杯白酒一飲而盡,接著把碟子里的剩余拌菜倒進碗里的面湯中,一口喝進嘴里,那滋味別提有多滿足了。結(jié)完賬后,他們還不忘拿個牙簽摳摳牙縫,不知情的人還以為他們今天享用了幾塊大肉塊呢。倘若有些車夫兜里的錢稍多一些,還會再花五毛錢買半個豬骨頭棒,啃上幾口上面的肉邊,再用筷子把骨髓摳出來,吧嗒吧嗒嘴,細細品味那肉沫的香味。喝完早酒,身子暖洋洋的,他們便騎上三輪車,消失在街頭小巷之中。</p><p class="ql-block"> 九八年,我前往吉林省延邊安圖縣二道白河林業(yè)局辦理長白山浮石出口項目。一天清晨,我和同事從賓館出來準備去吃早餐,走進一家規(guī)模不大的餐館。店內(nèi)的溫度并不是特別高,但卻看到當?shù)氐膸孜慌右呀?jīng)開始喝起了白酒,而且她們熱情高漲,大嗓門地劃著拳,這一幕讓我深感新奇。彼時,我無法理解她們?yōu)楹稳绱?,后來與當?shù)嘏笥蚜奶旌?,才恍然大悟。原來,林業(yè)工人的工作十分辛苦,冬季在林區(qū)里要進行護林防火工作,還有的林業(yè)工人清晨便要進山里采集野生藥材。因此,他們早上必須喝早酒來暖暖身子。</p><p class="ql-block"> 早酒這一習俗,在我小時候只知道東北有這樣的習慣,畢竟東北的冬季較為寒冷,早上出門前喝上一點白酒,確實能起到暖暖身子的作用。然而,如今這樣的習俗逐漸減少了,似乎只有一些老人還保留著這樣的習慣。</p><p class="ql-block"> 最近,我發(fā)現(xiàn)許多網(wǎng)紅大咖經(jīng)常前往山東的一些大集上,去分享熱鬧的早酒攤。人們圍坐在一起,品嘗著當?shù)靥厣墓细删疲钆渲唵螌嵒莸南戮撇?,盡情享受著悠閑的早晨時光。這種早酒文化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前來體驗,讓他們感受到了山東的人間煙火氣。大爺們尤其喜歡坐在早酒攤上,大口吃著羊肉,喝著羊肉湯,再配上幾杯白酒,那種豪爽和滿足的神情讓人印象深刻。山東的早酒文化,不僅展現(xiàn)了當?shù)厝说臒崆楹每?,更體現(xiàn)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和享受。</p><p class="ql-block"> 早酒文化主要源于古時候的碼頭文化。那時,商客、船工和搬運工人等常常在清早來到碼頭上的酒家或攤點,喝上一口米酒,并佐以小菜,或者自己購買新鮮的肉類等,拿到餐館或攤點加工,再喝上自帶的米酒或店家的酒(現(xiàn)在也常喝高度的白酒),以此達到消疲解乏、驅(qū)寒祛濕、舒身提神、排虛解悶的目的。后來,工礦企業(yè)員工和山村趕集的鄉(xiāng)民也將喝早酒作為一種短暫休閑、身心放松的生活和飲食方式,并逐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早酒文化。</p><p class="ql-block"> 如今,仍有很多人喜歡喝早酒,他們在簡單的餐飲中度過悠閑的時光,這對于一些老人來說,更是一種人生的快樂。</p><p class="ql-block"> ——寫于2025年2月19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