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印象——碼頭 老街 學府Guorui <p class="ql-block">廈門是一個去了還想去的地方,這座城市給人一種舒適、愜意的感覺。多年以后(2024年10月23日),相約幾個老友又來到了廈門。到達廈門后,第一個想去的地方就是印象中的廈鼓碼頭,因為一直以來的感覺廈鼓碼頭是最熱鬧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廈古碼頭坐落于繁華與寧靜的交匯處,兩岸風光如畫,既有現(xiàn)代都市的璀璨,又有自然山水的靜謐。碼頭一側是林立的高樓大廈,玻璃幕墻在夕陽下閃爍著金色的光芒;另一側則是郁郁蔥蔥的山巒,綠意盎然,與碧藍的海水相映成趣。江面上,幾艘輪船緩緩駛過,船身潔白,桅桿高聳,劃破平靜的水面,留下一道道漣漪,仿佛在書寫著大海的詩篇。</p> <p class="ql-block">傍晚時分,夕陽慢慢地染紅了天際,海面被映照得如同金色的綢緞。碼頭上漸漸安靜下來,只有海浪拍打岸邊的聲音,仿佛在低語。遠處的燈塔亮起微弱的光芒,為歸航的船只指引方向。廈古碼頭,既有漁家的煙火氣息,又帶著一份寧靜與詩意。</p> <p class="ql-block">廈門中山路,作為這座城市最繁華的商業(yè)步行街之一,不僅是購物者的天堂,更是歷史與現(xiàn)代交融的縮影。這條街道以其獨特的騎樓建筑風格聞名,騎樓下的長廊為行人遮陽避雨,成為廈門獨特的城市景觀。</p> <p class="ql-block">走在中山路上,兩旁是琳瑯滿目的商店,從國際品牌到本地特色小店,應有盡有。夜晚的中山路更是燈火輝煌,霓虹閃爍,人潮涌動,熱鬧非凡。</p> <p class="ql-block">除了商業(yè)的繁華,中山路還承載著廈門的歷史記憶。這里曾是廈門最早的商業(yè)中心,見證了城市的變遷與發(fā)展。街道上保留了許多老字號店鋪,如黃則和花生湯、阿吉仔餅鋪等,這些店鋪不僅為游客提供了地道的廈門美食,也讓人感受到濃厚的閩南文化氣息。</p> <p class="ql-block">集美學村坐落于廈門市集美區(qū),由愛國華僑陳嘉庚先生傾力創(chuàng)建。這里不僅是教育的搖籃,更是一幅融匯中西建筑風格的畫卷。學村內,紅磚白墻的嘉庚建筑錯落有致,屋頂飛檐翹角,既有閩南傳統(tǒng)建筑的韻味,又帶有南洋風情,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嘉庚風格”。</p> <p class="ql-block">漫步其間,綠樹成蔭,花香四溢。龍舟池碧波蕩漾,倒映著岸邊的紅瓦樓閣;夕陽西下,余暉灑在學村的每一個角落,紅磚墻在金色的光芒中更顯溫暖。</p> <p class="ql-block">陳嘉庚先生故居坐落于廈門集美鎮(zhèn)后尾角嘉庚路149號。故居始建于1918年,是一座閩南特色的單層建筑,白石砌墻,綠瓦蓋頂,散發(fā)著古樸而莊重的氣息。</p> <p class="ql-block">陳嘉庚先生的故居不僅僅是一座普通的建筑,它更是一段歷史的見證者,承載著無數(shù)的回憶。</p> <p class="ql-block">故居外面的歸來堂也別具意義。它建于1962年的歸來堂與陳嘉庚故居遙相呼應,已成為海內外游客到廈門集美的必游之地。</p> <p class="ql-block">無論是廈鼓碼頭的海風和燈光,還是中山路步行街的繁華和美食,不是集美學府的碧海藍天和紅墻綠瓦,都讓我感受到了這座城市的獨特魅力。這座城市也將永遠留在我的記憶中,成為我旅行生涯中一段美好的回憶。</p> <p class="ql-block">注:地域資料源于網(wǎng)絡</p><p class="ql-block">——2024.10.23~24.</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