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歷史上的八大“主簿”中雁山人 <p class="ql-block">來源:情懷歷史</p> <p class="ql-block">主簿,這一中國古代官職的名稱,自漢代起便已設(shè)立。其職責主要為掌管文書簿籍以及印鑒,相當于今日的秘書角色。他們負責起草各類文件、管理檔案與印章等事務(wù)。在漢代,主簿這一職位權(quán)勢頗重,常參與機要事務(wù),總領(lǐng)府事。在三國時期,許多英雄人物都曾擔任過主簿一職。接下來,讓我們一同盤點三國時期的八大“主簿”。</p> <p class="ql-block">一、呂布</p> <p class="ql-block">呂布因驍勇善戰(zhàn)而在并州任職,當時并州刺史丁原擔任騎都尉駐扎河內(nèi)時,任命呂布為主簿。這位勇猛無雙的呂布,最初竟是一位文官。</p> <p class="ql-block">公元189年,呂布殺死丁原,成為董卓義子,被授予中郎將之職。</p> <p class="ql-block">公元192年,呂布因受到董卓猜疑,被司徒王允施以離間計,最終誅殺了董卓。然而,呂布隨后被董卓舊部擊敗,被迫逃離長安。自此,呂布在中原地區(qū)四處漂泊。</p> <p class="ql-block">公元196年,呂布擊敗劉備,成功奪取徐州。</p> <p class="ql-block">建安三年(198年),呂布派遣將領(lǐng)擊敗劉備與夏侯惇后,曹操親自率軍征討呂布,水淹下邳。</p> <p class="ql-block">公元199年,呂布因部下叛變,城池被破,最終被曹操俘獲并處死。</p> <p class="ql-block">二、司馬懿</p> <p class="ql-block">東漢末年,由于漢室被曹操掌控,司馬懿一度拒絕朝廷的征召。</p> <p class="ql-block">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擔任丞相后,強行征召司馬懿為文學掾。在輔佐曹丕之后,司馬懿歷任黃門侍郎、議郎、丞相東曹屬、丞相主簿等官職。此時的司馬懿,尚無法染指曹魏的兵權(quán)。</p> <p class="ql-block">公元226年,曹丕臨終之際,命司馬懿與曹真等人共同輔政,輔佐魏明帝曹叡。</p> <p class="ql-block">魏明帝時期,司馬懿屢次升遷,先后擔任撫軍大將軍、大將軍、太尉等重要職務(wù),最終掌控了曹魏的兵權(quán)。</p> <p class="ql-block">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馬懿趁曹爽陪同曹芳離開洛陽前往高平陵祭陵之機,起兵控制了都城洛陽。司馬懿歷經(jīng)曹操四代,曹魏的權(quán)力最終落入司馬懿家族之手。</p> <p class="ql-block">嘉平三年(公元251年),司馬懿病逝,享年七十三歲。</p> <p class="ql-block">電視劇中的楊修</p> <p class="ql-block">三、楊修</p> <p class="ql-block">楊修出身于漢魏名門弘農(nóng)楊氏,為人恭敬好學,博學多才。</p> <p class="ql-block">建安年間(公元196年—220年),楊修被推舉為孝廉,不久改任郎中,后又改任丞相府曹操的主簿。在曹植與曹丕爭奪魏太子之位的事件中,楊修選擇了支持曹植,憑借丞相主簿的身份,多次幫助曹植通過曹操的考驗。曹操得知楊修參與奪嫡事件后,感到十分憤怒。</p> <p class="ql-block">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秋天,楊修被曹操以“前后漏泄言教,交關(guān)諸侯”的罪名處死。</p> <p class="ql-block">四、蔣濟</p> <p class="ql-block">東漢末年,蔣濟先后擔任九江郡吏、揚州別駕。后來被曹操聘請為丹楊太守,不久升任丞相府主簿、西曹屬,成為曹操的心腹謀士。</p> <p class="ql-block">魏文帝曹丕時期,蔣濟出任東中郎將,代曹仁統(tǒng)率大軍,后升任尚書。</p> <p class="ql-block">曹芳繼位后,蔣濟轉(zhuǎn)任領(lǐng)軍將軍,被封為昌陵亭侯,代司馬懿擔任太尉。</p> <p class="ql-block">正始十年(249年),蔣濟隨司馬懿推翻曹爽勢力后,被晉封為都鄉(xiāng)侯。在高平陵之變中,蔣濟等老臣的支持,是司馬懿獲勝的重要原因之一。因自覺對曹爽失信,蔣濟頗為自責,不愿接受司馬懿的封賞,但未被準許。</p> <p class="ql-block">正始十年四月(249年5月),蔣濟因病去世,謚號景侯。</p> <p class="ql-block">宗預(yù)</p> <p class="ql-block">五、宗預(yù)</p> <p class="ql-block">宗預(yù)(?-264年),字德艷,荊州南陽郡安眾縣(今河南省南陽市)人。</p> <p class="ql-block">建興二年(224年),宗預(yù)因賢德被丞相諸葛亮征召為丞相府主簿。隨后逐漸升任參軍、右中郎將。</p> <p class="ql-block">公元234年,諸葛亮病逝后,宗預(yù)受命出使東吳,受到孫權(quán)的贊賞。蜀漢滅亡后,宗預(yù)隨后主劉禪遷往洛陽,在途中病逝。</p> <p class="ql-block">楊戲</p> <p class="ql-block">六、楊戲</p> <p class="ql-block">楊戲(?-261年),字文然,犍為郡武陽縣(今四川彭山縣)人。年少時與程祁、楊汰、張表齊名,常舉薦程祁,因此得到丞相諸葛亮的賞識。建興初年,楊戲擔任督軍從事,后為丞相府主簿,協(xié)助處理文書工作。</p> <p class="ql-block">諸葛亮去世后,楊戲受到大將軍蔣琬的器重,歷任護軍、監(jiān)軍、建寧梓潼二郡太守、射聲校尉。蜀漢后期,楊戲因酒后對姜維有傲慢之言,被治罪罷免。</p> <p class="ql-block">景耀四年(261年),楊戲去世,著有《季漢輔臣贊》。</p> <p class="ql-block">七、董厥</p> <p class="ql-block">董厥(生卒年不詳),字龔襲,義陽郡平氏縣(今河南桐柏縣)人,鎮(zhèn)北將軍魏延的同鄉(xiāng)。諸葛亮開府治事時,董厥任丞相府令史,后升任相府主簿,被譽為“良士”。</p> <p class="ql-block">景耀四年(261年),董厥升任輔國大將軍,與衛(wèi)將軍諸葛瞻共同處理尚書事務(wù),連同侍中樊建一起統(tǒng)領(lǐng)朝廷事務(wù)。</p> <p class="ql-block">魏將鐘會、鄧艾率軍伐蜀時,董厥奉命支援姜維,與姜維、廖化等人在劍閣抵御鐘會。</p> <p class="ql-block">公元263年,蜀漢滅亡,劉禪投降,董厥隨姜維一同投降魏國,歷任相國參軍、散騎常侍。</p> <p class="ql-block">八、陳壽</p> <p class="ql-block">《三國志》的作者陳壽,年少時好學,師從同郡學者譙周。在蜀漢時期,陳壽曾擔任衛(wèi)將軍主簿、東觀秘書郎、觀閣令史、散騎黃門侍郎等職務(wù)。</p> <p class="ql-block">在擔任衛(wèi)將軍主簿時,陳壽輔佐的是姜維。蜀漢后期,陳壽因不肯屈從黃皓,屢次遭到貶黜。蜀漢滅亡后,陳壽受到張華的推薦,在西晉歷任著作郎、長廣太守、治書侍御史、太子中庶子等職務(wù)。</p> <p class="ql-block">陳壽晚年多次被貶,屢次受到他人非議。元康七年(297年),陳壽病逝,享年六十五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