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線(8)喬丹泉Jordans Spring~彭里斯Penrith鷯哥 <p class="ql-block"> 由于藍山鐵路線周末檢修,3月2日(周日)早晨8:30時,我們一行自駕12輛車前往喬丹泉Jordans Spring社區(qū),9點鐘從千層樹湖公園Melaleuca Lake開始“大西線”第8段徒步。</p><p class="ql-block"> 喬丹泉原稱喬丹山,19 世紀初開始有人定居,主要用于農(nóng)業(yè)。1941年(“二戰(zhàn)”期間),聯(lián)邦政府于威亞納馬塔地區(qū)設(shè)立圣瑪麗斯軍火生產(chǎn)基地,2004 年,聯(lián)邦政府將威亞納馬塔地區(qū)西部喬丹山的土地賣給了一家大型建筑企業(yè)聯(lián)實集團Lend lease開發(fā)作為新的居民區(qū),還興建了2個人工湖,2011年8月改為喬丹泉,成為彭里斯Penrith最新成立的郊區(qū)之一。我們從千層樹湖沿著湖邊路Lakeside Parade行走10分鐘,來到美麗的喬丹泉湖Jordan Springs Lake,千層樹湖與喬丹泉湖組成一個美麗、休閑的新居民區(qū)。</p> <p class="ql-block"> 美麗的喬丹泉湖觀景亭、小橋、雕塑、公園、游樂場</p> <p class="ql-block"> 喬丹泉社區(qū)、商場。</p> <p class="ql-block"> 然后經(jīng)由喬丹泉大街,跨過被稱為悉尼外環(huán)路的“北路The Northern Rd(A9號公路)”,前往鐵樹皮大道公園Ironbark Drive Park,直奔著名的彭里斯湖Penrith Lakes。</p> <p class="ql-block"> 澳洲人喜歡戶外活動,而政府重視環(huán)境保護和在建設(shè)方面也舍得投入,這是新州政府為幫助降低“大西部步道”沿途的溫度,減輕城市熱島效應(yīng),并增加生物多樣性及景觀,專項投資在克蘭布魯克Cranebrook的格雷岡斯橢圓形球場Grey Gums Oval旁邊綠草地建立的花圃和育苗(木)基地。</p> <p class="ql-block"> 彭里斯湖面積1940公頃,曾是澳大利亞最大的砂礫采石場,有12 個人工采石場,1979~1987年開采高峰期間供應(yīng)了悉尼約75%的沙子和碎石料需求,包括約85%的預(yù)拌混凝土材料。1980年重新組建的彭里斯湖開發(fā)公司 (PLDC) 進行統(tǒng)一管理,1987年轉(zhuǎn)交給新州政府后,將采石場關(guān)閉后重新開發(fā)建設(shè)成為一個大型社區(qū)和新型湖泊系統(tǒng)的大型休閑基地(公園)。以卡斯?fàn)柪茁?Castlereagh Rd分為東西兩部分,東部為圣殿社區(qū)The Sanctuary 和美麗的水畔湖公園Waterside Lake;西部則是承擔(dān)2000年悉尼奧運會部分水上比賽項目的悉尼國際帆船中心 (SIRC)、 彭里斯白水(激流回旋)運動場Penrith Whitewater Stadium等。我們沿著“大西線”先游覽圣殿社區(qū)和水畔湖公園。</p> <p class="ql-block"> 然后,跨過卡斯?fàn)柪茁非巴砝锼拱姿ち骰匦┻\動場參觀游覽。這是一個巨大的“U”形人工激流回旋運動場,河長320米,深0.8至1.2米,寬8至12米,從頂部到底部的總落差為 5.5 米, 它是承辦2000年悉尼夏季奧運會皮劃艇激流回旋項目比賽場,現(xiàn)在作為運動員培訓(xùn)和供人們休閑娛樂。</p> <p class="ql-block"> 占地196 公頃的悉尼國際帆船中心 (SIRC) 于1995年建成,由彭里斯湖區(qū)改造而成,并且承擔(dān)2000 年悉尼奧運會賽艇比賽和皮劃艇短跑比賽等多個項目。由于從激流回旋運動場前往帆船中心的連接通道關(guān)閉維護,我們只能原路返回到卡斯尓雷路,繼續(xù)沿著“大西線”步道徒行約30分鐘來到尼皮恩河畔,奔向彭里斯小鎮(zhèn)。</p> <p class="ql-block">?? 這是四年前(2021年)到悉尼國際帆船中心徒步、游覽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在歐洲人到來之前,彭里斯地區(qū)是土著達魯格人Darug的家園。他們住在臨時搭建的小屋中,稱為gunyahs,獵捕袋鼠等本土動物,在尼皮恩河捕魚,采集山藥等當(dāng)?shù)厮褪卟恕?789年6月26日,第一艦隊的沃特金?坦奇中尉W(wǎng)atkin Tench率領(lǐng)的步行探險隊首先來到藍山腳下的尼皮恩河,他以亞瑟?菲利普總督的密友、時任英國內(nèi)政部副國務(wù)卿并負責(zé)組織第一艦隊的埃文?尼皮恩Evan Nepean的名字命名為尼皮恩河Nepean River。 大約三年后,他才意識到尼皮恩河流入霍克斯伯里河。</p><p class="ql-block"> 悉尼人已經(jīng)習(xí)慣將尼皮恩河作為悉尼大都會區(qū)的界河,東岸的彭里斯小鎮(zhèn)仍為都會區(qū),西岸的鴯鹋平原小鎮(zhèn)屬于藍山地區(qū)。而幾座橋梁成了聯(lián)系河兩岸小鎮(zhèn)的紐帶。</p> <p class="ql-block">??尼皮恩河畔彭里斯攔河堤堰和堰壩保護區(qū)Weir Reserve</p> <p class="ql-block"> 被列為新州遺產(chǎn)橫跨彭里斯尼皮恩河上的維多利亞橋Victoria Bridge,1867年建成之初用于鐵路和馬車通行,1907年改建為大西部公路專用橋,它是霍克斯伯里-尼皮恩河上現(xiàn)存最古老的橋梁。而緊挨著的是后來建的鐵路橋,雙橋并立。旁邊則是延海人行天橋。</p> <p class="ql-block"> 延海人行天橋Yandhai Nepean Crossing 是一座橫跨尼皮恩河的步行和自行車專用橋,2018年10月28日建成后即成為一道美麗的風(fēng)景線,它采用時尚的斜拉結(jié)構(gòu),與周圍環(huán)境和諧地融為一體,漫步在大橋,尼皮恩河和遠處藍山的壯麗景色盡收眼底。人行橋不僅將尼皮恩河兩岸的彭里斯和鴯鹋平原地區(qū)聯(lián)系在一起,而源于當(dāng)?shù)赝林_魯格Darug yura語“Yandhai”一詞, 其意為“在過去和現(xiàn)在的漫步”,既是對土著人在尼皮恩河歷史的尊重和認同,并且在新時代建設(shè)和發(fā)展道路上,更好的將兩大文化的歷史融合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 位于延海人行天橋入口處的“探險者紀念碑Explorers' Memorial”,它是1938 年為紀念布萊克斯蘭、勞森和溫特沃斯與四名向?qū)А㈦S從于 1813 年首次穿越藍山 125 周年,以及隨后的喬治?埃文斯和他的測量團隊進一步的探險和調(diào)查豎立的紀念碑。</p> <p class="ql-block"> 我們繼續(xù)沿著尼皮恩河彭里斯4.5公里河段的“大河步道Great Riv Walk”(兩岸合計7公里),跨過藍山M4高速公路Western Motorway的“攝政維爾橋Regentville Bridge”繞到尼皮恩河西岸、藍山腳下的鴯鹋平原Emu Plains小鎮(zhèn),于下午3點鐘到達鴯鹋平原火車站停車場,順利完成了19公里的行程。</p> <p class="ql-block">??感謝一路同行的群友及分享的照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