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童年寶蓋木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寶蓋木 3906553</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是一個年近耄耋之人,工作中的許多事情早已經(jīng)淡忘,但兒童時的許多往事卻像彩屏上的一幕幕影像,點點滴滴都記得很清楚。每當在外散步或獨自在家的時候,總會想起兒時的歲月,想起與小伙伴們在一起的那些事,心中漫涌起 對童年生活的懷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出生于新中國成立的前夕,是生在舊社會,長在紅旗下,牽著新中國的衣襟長大的。童年的我,為生活在新中國而感到無比幸福。但是,當時的國家剛剛經(jīng)受了戰(zhàn)亂苦難,經(jīng)濟嚴重落后,各項事業(yè)百廢待興,鄉(xiāng)親們還生活在貧窮之中。記憶里,村上大多數(shù)人住的是低矮的土坯草房,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年四季,暑往冬來,習慣了生活的艱辛和拮據(jù),沒有過多的奢望,日子也就過得恬淡而悠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的老家在豫南平原,那片土地不算富饒,也不算貧瘠,鄉(xiāng)親們祖祖輩輩在這片土地上傾注著畢生的精力,澆注著辛勤的汗水,等待這片土地上的春華秋實,期望一代又一代的豐衣足食。但是,由于人多地少,在過去漫漫的歲月里,貧窮的幽靈一直在這里徘徊。那個年代沒有電視機、收音機,每到傍晚,當縷縷炊煙散盡的時候,大人們便端著飯碗圍坐在飯場內,邊吃邊聊著家長里短。晚飯后,孩子們歡快嬉戲著,或捉迷藏,或玩游戲,一切都平淡如常。就在這片熱土上,度過了我的童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們姐弟四人中,我排行老三。在童年的時光里,我不記得大人對我的過分溺愛,記得的是一盞小油燈暗淡地照耀我們家灰暗的房屋、未鋪水泥的地板和幾件簡單的家具。大人們忙地里的農(nóng)活,顧不上管我,整天把我留在家里,讓我自己在院子里玩。長大了一點,覺得在家里沒什么意思了,就開始溜出家門,到廣闊的野地里玩去了。春天,當桃花、梨花盛開,柳樹抽出綠絲的時候,我還穿著破爛的開襠棉褲,到河溝邊拔茅穗,茅穗嚼在嘴里又棉又甜。夏天一入三伏,就和村上其他娃娃一樣,脫得一絲不掛,成天泡在水里摸魚、嘻鬧,身上曬得黒不溜湫。秋天是個黃金季節(jié),天天和小伙伴們到野外尋找可以吃的東西,曾經(jīng)吃過野果、甜玉米桿等。冬天,凜冽的寒風把我從野外趕回來,我只好悶在屋里,或與小伙伴們藏貓貓,或圍在火盆旁,一邊取暖一邊在火盆里爆苞米花。在風和日麗的時候,常與小伙伴們在池塘邊用瓦片打水漂,在草地上玩游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那時候家里很窮,我三、四歲的時候,與村里其他孩子們一樣,在夏、秋兩季基本上是赤身裸體,只是在冬季、春季,才胡亂地穿上姐姐、哥哥穿過的衣服,從未買過一件成衣 。一直到上初中時,還穿著姐姐穿過的偏開褲。我與其他孩子們一樣有著很強的抗寒能力,在冬季寒風刺骨的大雪天,身上只穿有棉衣、棉褲,沒有貼身的襯衣、襯褲、短褲,更談不上毛衣、毛褲,腳上有時連襪子也沒有,但也沒有感到冷得受不了。那時候我最喜歡的事情是過年,過年可以討壓歲錢,放鞭炮,穿新衣服,可以吃餃子,吃平時吃不到的東西。父母和村上所有的人一樣,喜歡在春節(jié)前后讓他們的孩子幸福和快樂幾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人到老年,知道健康是福,可我童年時總是盼著生病。一旦生病,就能恃寵而嬌,在情感上享受最高待遇,母親就會溫柔些,摸摸我的頭,問我想吃什么。至今我還記得的就是母親為我做的面疙瘩湯,里面打個雞蛋,放幾滴香油、幾段蔥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童年,我最期盼的事情是能吃上一頓好飯。現(xiàn)在物質過剩,食品豐富,“小皇帝”們常常需要哄著才吃一點,我的童年則沒有這樣的福份。飯食天天老一套,少葷腥,多粗糧,活動量又大,消化得快,總感覺肚子是空的。容易餓的人吃什么都覺得是享受,能有一頓好吃的就像是上了天堂。記得童年的時候,在外面玩?;氐郊依锏牡谝粋€動作就是踅摸吃的。在家里找不到,就到外面去打野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小時候,我吃過火烤的螞蚱、半生不熟的玉米,春天的槐花、榆錢兒,夏天的野果,秋天的玉米桿、高粱桿、摻有棉籽的窩窩頭,這些天下的美食我都吃過。最讓我不能忘懷的是母親做的四大美味: 肉餡餃子、雞蛋韭菜合、煎餅、放有肉菜的小米干飯。父親帶我到鎮(zhèn)上吃過的最好東西是胡辣湯、水煎包。整個童年吃過的好飯,幾乎能一頓不落地記起來。正是這些綠色食品,豐富了我的胃,使我能健康成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童年,我最喜歡去的地方是村上的寨河。我們村的寨河,是民國時期村民們?yōu)榉烙练蓑}擾自發(fā)組織開挖的。新中國成立以后,世道太平,寨河失去了原有的功能,但成了村上的一道風景,也是孩子們戲水的好去處。到了夏季,我每天打柴、割草回到家,一扔下工具就和小伙伴們奔向寨河,在水里扎猛子,學狗刨,打水仗,好不快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與小伙伴們痛快地玩耍沒多久,就被父母送進了學校,開始了有憂慮的生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是在我們村上小學的。學校的校舍十分簡陋,教室是土坯房,窗戶是用木條釘?shù)?,冬天糊上白紙擋寒,夏天撕掉白紙透風。課桌是用泥墩架起的長木板,小板凳是每天從家里帶到學校的。為了省錢,家里花幾分錢買個蘸水筆尖安在小竹棍上給我當筆用,買一包藍顏料粉溶泡進水里當墨水。直到上高小時,父親才給我買了一支鋼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學習條件雖然很差,但每天早晨都要到學校早讀。冬天夜長,天亮得晚,教室里沒有電燈,我們就圍在煤油燈旁讀書。到天亮時,每個人的鼻孔里都會沾一層黢黑的煙灰。每天下午放學后,還要去放牛、割草、打柴、揀糞?,F(xiàn)在,我每次路過學校門口,都會 駐足羨慕地看著那整齊漂亮的校舍和快樂的小學生們,久久地不想離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回望童年,雖然時常有饑餓,但照樣有五彩繽紛和樂趣,感覺在童年時受到的痛苦最少。對比當今巴勒斯坦、敘利亞、北非一些戰(zhàn)亂國家的兒童缺吃少穿、擔驚受怕、居無定所、四處流浪的景況,我覺得造物主對我童年那個階段還算客氣,父母給我的童年相當不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過去父母在世時,我?;丶铱纯?。自從父母離世后,回家的次數(shù)少了,但每 隔幾年都要回去一趟。望著離開五十多年的村子,覺得往日感到很大很威的村子變小變舊了,記憶里很高很大的房子變矮變小了,印象里很寬很平的村道路變窄變難看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除了這些感覺外,感受最深的是鄉(xiāng)親們的生活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在這片黃土地上,鄉(xiāng)親們付出了前所未有的熱情,家家蓋起了新房子,城里的家用電器一樣不落地在村里安家落戶。鄉(xiāng)親們大多淳樸、忠厚,盡管他們的生活與城里相比還有不少差距,可他們內心深處對改革開放充滿感激之情。其實,鄉(xiāng)親們還不大富裕,各種保障還比較脆弱,可他們豁達、知足,他們的真誠、樸實,激發(fā)了我內心深處的強烈感慨。家鄉(xiāng)給了我精神的滋養(yǎng),家鄉(xiāng)的父老兄弟永遠是我生活處世的老師,他們鞭策著我,激勵著我,我還有什么不滿足的呢?我唯有更加眷戀家鄉(xiāng),更加關注家鄉(xiāng),為家鄉(xiāng)的建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5年3月11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部分圖片源自網(wǎng)絡)</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