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故里覓芳蹤云卷云舒 <p class="ql-block">出鏡/后期/文:云卷云舒</p><p class="ql-block">攝影:秋之白樺</p><p class="ql-block">景址:浙江諸暨西施故里</p><p class="ql-block">美篇號:183864764</p> <p class="ql-block"> 西施的美名廣為流傳,唐代大詩人李白有五言詩為證:“西施越溪女,出自苧蘿山。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顏。浣紗弄碧水,自與清波閑。皓齒信難開,沉吟碧云間。勾踐征絕艷,揚蛾入?yún)顷P(guān)。提攜館娃宮,杳渺詎可攀。一破吳差國,千秋竟不還?!蔽魇┕世镂挥谥T暨浣紗溪畔,浣紗溪又名浣江、浣浦、浣渚,是浦陽江流經(jīng)諸暨市河段的名稱,總面積1.85平方公里,按功能劃分為一軸一心六區(qū)。整個旅游區(qū)依浣紗江逶迤而行,綿延數(shù)里。其中西施殿、范蠡祠等景點在此依次排開,與西施相關(guān)的典故,如沉魚落雁、東施效顰等都能在這里找到對應(yīng)實物。</p> <p class="ql-block"> 一走進西施故里,只見池中荷花映日,池邊紅葉艷麗,秋色如丹,水葉皆碧。相傳西施生活的年代,湖澤中遍生荷花,當(dāng)時人們已把荷藕作為菜蔬食用,生活中不可或缺,因而西施在民間傳說中,被封為六月荷花神。池中的荷花,是從杭州西湖引種,示意西施與荷花、西湖的聯(lián)系。這里擁有原始的樸實自然之美,眼前遇到的每一座亭子都有寓意,坐在荷香亭內(nèi)可欣賞池塘里的荷塘月色,盡吸竹林的裊裊清氣,坐在越秀亭內(nèi)可飽享浣江的和風(fēng)煦煦,遙想西施當(dāng)年的顰眉捧心。浣江岸邊的樹木似乎還依然保留著秋色浸染的味道,那倒影在浣江的景致也是一幅醉人的油畫。</p> <p class="ql-block"> 西施故里曲徑回廊,亭榭相間,小橋流水,池水環(huán)繞,花木掩映,眼前的景致使人在回味人文史跡之中,仿佛又置身于江南園林,卻又勝于一般的園林設(shè)計布局。因其坐落于古苧蘿山上,景點高低錯落所形成的立體感,顯現(xiàn)了自然的本來面目。游人可置身于山水亭閣、參天古木間品位古越文化的韻味,讓人流連忘返。古越臺上、紅粉池邊、沉魚池邊,苧蘿山下的浣紗石,似乎都能看到她美麗的身影,于寂靜中,好象還能聽到她輕輕的嘆息。這穿越了千年的情愛、唯美和守望,已然在我心中印下了深深的記憶。</p> <p class="ql-block"> 范蠡祠面西南背靠金雞山,氣勢恢宏,全部建筑由范蠡祠及財神廟、魁星閣、三星廟等相關(guān)建筑組成,占地面積2000平方米。諸暨是范蠡出道的地方,并在此生活12年。諸暨這塊靈光之地,以博大的胸懷接納了范蠡這個外來人口,使其治國安邦的潛能得到了有效開發(fā)和充分施展,彰顯了“商圣”的名聲。我漫步在浣江上的木棧道,飽覽浣江碧波蕩漾,遠視金雞山層林盡染,村落宛然。經(jīng)過千年時光的沉淀化作了諸暨山水相融的生態(tài)之城,吳越文化的深厚底蘊更讓諸暨充滿了傳奇色彩。</p> <p class="ql-block"> 走在西施故里,感覺吳越的古文化似乎倒流了時光,兩千多年前,西施也曾行走在這樣的拱橋和青石板上,也曾在浣紗江畔迎風(fēng)而行。而今過小橋,穿柳蔭,偶爾看到穿著漢服的女孩們步履款款地走過,那一瞬也仿佛回到了千年前的吳越。浣紗石臥聽浣江水聲二千五百年,搗衣聲似乎并沒有遠去。諸暨人并沒有如外地人或歷代文人那樣看重西施的美,敬重的是西施那顆舍身報國的拳拳之心。他們尊西施“荷花女神”,把供奉西施的廟叫“西施殿”。吳越相爭雖然早已成了千年往事,西施的報國精神,仍然活在今天諸暨人的心中。</p> <p class="ql-block"> 感恩相遇,感謝關(guān)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