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唯一被外國元首求婚的女廳官!川江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引 言</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58年,越南“國父”胡志明向新中國女干部林依蘭發(fā)出秘密求婚的請求,希望接她到河內(nèi)舉行婚禮。這位1910年出生的革命女英雄,早在1930年代因掩護胡志明而假扮夫妻,后兩人互生情愫。</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遺憾的是,這段跨越國界的愛情因越共中央的強烈反對而化為泡影。胡志明與林依蘭終身未婚,彼此牽掛至生命盡頭。</b><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愛情與革命,在他們身上交織出一段動人的傳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革命需要的“夫妻檔”</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30年,一個潮濕悶熱的夏天,廣州的小巷里彌漫著泥土的氣息。一輛三輪車在巷口停下,胡志明穿著樸素的長衫,從車上跳下來,四下張望。</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幾分鐘后,一個身穿旗袍的女子快步走來,臉上掛著一絲疲憊卻難掩鎮(zhèn)定。</b><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她就是林依蘭,一個書香門第出身的革命者。</b><b style="font-size:22px;">從這一刻起,她與胡志明的命運被一根看不見的線牢牢綁在了一起。</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從今天開始,你們就是夫妻了?!苯M織交代完任務后,便迅速離開了。這對“新婚夫妻”面面相覷,但很快意識到,這個安排不僅是掩護,更是責任。從那天起,兩人以“夫妻”的名義同住一屋,開始了掩護革命活動的特殊任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胡志明和林依蘭的“家庭生活”既真實又荒誕。他們需要操持一個普通家庭的樣子:早晨林依蘭買菜,胡志明擦桌子,晚上則在昏黃的油燈下研究革命計劃。</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而這對“夫妻”的日常對話也充滿了火花。一次胡志明燒飯,林依蘭無奈地看著他往鍋里撒了一大把鹽:“胡先生,這菜你是要用來腌咸魚嗎?”胡志明憨憨一笑:“是夫妻,總要一起適應嘛?!?lt;/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表面上,他們是恩愛和睦的小兩口,鄰居們對這對“新人”贊不絕口;實際上,他們卻要時刻提防國民黨的追查。一場危機差點讓這個“家庭”暴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有一次,胡志明因身份暴露被捕,臨別時將一本日記交給林依蘭,叮囑她:“如果我回不來,就替我保存它?!毙叶久髟讵z中堅守秘密,被釋放后迅速返回“家”。日記本也成了兩人感情的特殊信物。</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然而,這份關系從一開始就注定復雜。作為革命者,他們的情感被無數(shù)次壓抑在使命之下;作為假扮夫妻,他們卻在共同的歲月里生出了真實的情愫。</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林依蘭的溫柔和智慧深深吸引了胡志明,而胡志明的堅韌與理想也讓林依蘭逐漸折服。可彼時的他們,</b><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沒有一刻可以把個人情感放在首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情書與日記:跨越國界的牽掛</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31年,革命形勢惡化,林依蘭與胡志明不得不分道揚鑣。分別那天,林依蘭目送胡志明消失在巷口,內(nèi)心涌動著一股復雜的情緒。兩人不敢透露半句情感,甚至連告別的話都沒說出口,只能靠目光交換最后的依戀。</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接下來的日子,林依蘭的生活并不輕松,她一邊隱藏身份,一邊忍受內(nèi)心的孤獨。那本小小的日記本成了她唯一的慰藉,她會時不時翻開,感受胡志明筆跡里透出的堅定與深情。而此時的胡志明,也在東南亞的另一端,埋頭寫信。</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他知道林依蘭的信件不可能輕易收到,但依然執(zhí)拗地用越南語寫下一封又一封信。</b><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他在信中這樣描述:“夜晚的星光讓我想起廣州的燈火,但星光再亮,也比不上你的目光溫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而這些信件,盡管多半被封鎖,偶爾能傳到林依蘭手中。收到信的那天,她的眼眶濕潤了,卻又立即恢復平靜。革命者的身份讓她必須時刻警醒,不能被情感占據(jù)頭腦。</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可是,每次在心里默讀“依蘭”這個名字時,胡志明的語氣仿佛就在耳邊。</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世紀40年代,胡志明回到越南,開始了更加艱難的抗法斗爭,而林依蘭也因國內(nèi)局勢轉移到另一地區(qū)。兩人依舊通過革命網(wǎng)絡偶爾傳遞消息,但再沒有見過面。</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這樣的牽掛,不是普通的愛情可以形容的,更像是一種互相成就的精神寄托。</b><b style="font-size:22px;">胡志明的領導地位越發(fā)鞏固,但他從未忘記廣州巷子里那段假夫妻的日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秘密婚禮的夢碎</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58年,新中國成立已近十年,林依蘭的身份也從革命者轉變?yōu)榈胤脚刹俊H欢?,她始終未婚。身邊人多次勸她:“你條件這么好,何必孤單一人?”她總是淡淡一笑:“心安就好。”</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就在這一年,越南的胡志明向她發(fā)出了一份秘密請求——一場低調(diào)的婚禮。他的理由很簡單:“這一生我見過許多人,但只有你讓我想擁有一個家?!?lt;/b><b style="font-size:22px;">胡志明甚至計劃,讓林依蘭搬到越南,與他一起完成抗法后的國家建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消息傳來,林依蘭內(nèi)心波瀾起伏。她很清楚這份感情是真摯的,也知道兩人之間的感情早已超越普通的愛情。但她同時明白,自己作為中國的干部,這場婚姻不僅僅是兩個人的事,它牽涉到兩個國家的利益和平衡。</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最終,越共中央得知此事后,強烈反對。</b><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胡志明作為越南領導人,婚姻被認為可能引發(fā)不必要的政治聯(lián)想。</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面對多方壓力,這場婚禮計劃被迫擱置。胡志明在信中遺憾地寫道:“我無法完成與你共度余生的愿望,但我的心,永遠屬于你?!?lt;/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林依蘭沒有回應這封信。她將心事埋藏得更深,繼續(xù)投入到工作中。但身體卻漸漸不堪重負。1968年,她在病床上對好友說:“這一生,我沒有遺憾,只是放不下那段記憶。”不久后,她帶著未盡的思念離開了人世。林依蘭病逝,終年58歲。</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次年,胡志明也在河內(nèi)的官邸中病逝。</b><b style="font-size:22px;">臨終時,他的身邊人聽到他低聲念著一個名字——“依蘭”。</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這段跨越國界的情感,最終以遺憾收尾,但它見證了兩位革命者的信念與堅守。林依蘭與胡志明的故事,就像一場絢麗的煙花,在歷史的長夜中,短暫而耀眼,卻余韻悠長。</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胡志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一一曾任越南民主共和國主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胡志明(越南語:H? Chí Minh,1890年5月19日-1969年9月2日),原名阮生恭、阮必成。參加革命后取名阮愛國,在法國、中國時分別化名阮愛國、李瑞、宋文初、胡光等,是越南共產(chǎn)主義革命家、政治家,越南民主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越南勞動黨(今越南共產(chǎn)黨)的創(chuàng)建者,曾任越南民主共和國(今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主席(1946年-1969年)兼政府總理,越南勞動黨中央委員會主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890年5月19日,胡志明出生在一個愛國儒家家庭,早年當過老師、海員和雜役。胡志明是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用以抗日的化名,后一直沿用。1920年,胡志明參與成立法國共產(chǎn)黨,1923年被選入國際農(nóng)民協(xié)會,1925年參加成立亞洲被壓迫民族聯(lián)合會,還在中國廣州成立了共產(chǎn)團將馬克思列寧主義傳入越南。1930年在香港九龍成立了越南共產(chǎn)黨(后改名為印度支那共產(chǎn)黨、越南勞動黨、現(xiàn)為越南共產(chǎn)黨),1941年返回越南,成立越南獨立同盟會(簡稱越盟),領導人民起義搶奪政權。1945年8月,胡志明當選為中央民族解放委員會(即臨時政府)主席。9月2日,八月革命勝利后,胡志明宣布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國。1946年首次當選越南民主共和國主席并兼任總理至1955年。1951年帶領越南人民獲得抗法戰(zhàn)爭的勝利,1955年實現(xiàn)越南全國統(tǒng)一,1960年連續(xù)兩屆當選越南民主共和國主席。1969年9月2日,胡志明因病在河內(nèi)逝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胡志明不斷號召人民捍衛(wèi)祖國的獨立和自由,在越南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為越南革命事業(yè)的進一步勝利指明了正確的道路。胡志明建立了越南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越南人民軍隊和越南民主共和國,促進了國際團結。他主張對華友好,為發(fā)展中越兩國關系做出貢獻。他創(chuàng)造性地將馬列主義應用于越南的具體條件,締造了“胡志明思想”。1975年4月,越南民主共和國(北越)統(tǒng)一全國后,為紀念胡志明,將西貢改名為“胡志明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人物生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早年經(jīng)歷</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890年5月19日,胡志明出生在越南乂安省南壇縣金蓮村一個愛國儒家家庭。父親阮生輝是農(nóng)民出身的愛國儒士,1901年科舉中榜,以教書為生;母親是農(nóng)民,哥哥阮生謙和姐姐阮氏清都曾積極參加抗法愛國運動,遭到監(jiān)禁和流放。</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他的父親阮生輝當過幾年縣官,因拒絕法國殖民統(tǒng)治而被罷官。后來,他搬到南越當了一名中醫(yī)。受家庭影響,胡志明本人也能說一口流利的中文,只略帶廣東口音。他自幼學習中國詩詞和書籍,后學習拉丁化越南國語。</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胡志明出生時,越南正處于殖民統(tǒng)治之下。他的家鄉(xiāng)義安省是一個具有反殖民主義精神的地區(qū);他的姐姐阮氏清和哥哥阮生謙因參加反法愛國運動而被監(jiān)禁和流放,而胡志明的同鄉(xiāng)潘佩珠是越南民族解放運動的早期領導人之一。早在1905年,作為國立未來學校的學生,他就秘密參加了反法運動,并為愛國者傳遞信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11年初,胡志明離開學校,當起了民辦教師。他期望到西方學習革命真理,救國救民。同年年底,胡志明化名阿三,開始在法國聯(lián)合運輸公司所屬的一艘商船上當廚師副手。作為海員,他到過法國、英國、美國、德國、阿爾及利亞和剛果,參加過許多國家的人民革命運動,同時也不斷為越南民族的獨立自由而斗爭。胡志明一邊打零工,一邊堅持不懈地結識朋友、訪查不同國家的民情,發(fā)現(xiàn)了資本主義的不平等和對殖民地人民的殘酷掠奪。</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胡志明(前座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建立法共</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15年-1917年,胡志明僑居英國,1917年他移居法國,以阮愛國的名字投身法國工人運動,加入法國社會黨。在這同時,他積極聯(lián)絡居住在巴黎和法國各地的越南僑民,組織了“越南愛國者聯(lián)誼會”,在法國開展革命活動。在1919年初的巴黎會議上,胡志明代表一群在法國的越南愛國者向各國代表們提交了一份備忘錄,其中包含八項人民權利要求。要求法國政府承認越南的自由、民主、平等、公平和自決權,但會議的重點是歐洲人的民族自決,無視了殖民地人民的獨立要求。然而,備忘錄的發(fā)表立即引起了世界對越南獨立問題的關注,對越南人民,特別是旅法越僑中產(chǎn)生了影響。</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20年,在圖爾大會上胡志明參與成立法國共產(chǎn)黨。由此,他成為法國共產(chǎn)黨創(chuàng)始人之一,也是越南首位共產(chǎn)黨人。在法國時,胡志明與在法國勤工儉學的周恩來、李富春、蔡暢、陳延年、蕭三等交往密切,并從此成為戰(zhàn)友。他經(jīng)常撰文譴責殖民罪行,呼吁殖民地國家被壓迫人民覺醒,并為法國共產(chǎn)黨的《人道報》和法國工會聯(lián)合會的機關刊物《工人生活》撰稿。胡志明的文章以及《窮苦人報》由越南或法國海員秘密運到越南,為越南人民的反法斗爭做出了貢獻。1923年,胡志明前往蘇聯(lián),并出席了農(nóng)民國際會議,當選為農(nóng)民國際的執(zhí)行委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1921年,正于法國參加馬賽法國共產(chǎn)黨代表大會的胡志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革命經(jīng)歷</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24年,胡志明離開蘇聯(lián),前往中國廣州。他化名李瑞,參加中國國民革命運動,擔任孫中山政治顧問鮑羅廷的翻譯,并參加中國共產(chǎn)黨的內(nèi)部材料翻譯和對外宣傳工作;同時,他積極尋求中共的幫助,利用中越邊境的有利條件,在中國周邊組織和訓練越南革命者,為成立越南共產(chǎn)黨做思想和組織上的準備。在胡志明的組織下,越南共產(chǎn)黨宣布其目標首先是驅逐法國帝國主義,爭取民族獨立,實現(xiàn)共產(chǎn)主義。作為法共和法屬殖民地的代表,他參加了共產(chǎn)國際第五次代表大會,并就民族和殖民地問題發(fā)表了演講。之后,他還參加了紅色工會國際、青年國際和婦女國際等代表會議。同時,他也進入東方勞動者共產(chǎn)主義大學進行學習。這些經(jīng)歷使胡志明積極參與了國際共產(chǎn)主義運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25年,胡志明參加了亞洲被壓迫人民聯(lián)盟的成立,并在此期間出版了《法國殖民制度的罪行》和《革命之路》。他在中國廣州成立了“越南青年革命同志會”和“共產(chǎn)主義團體”組織,并擔任該會的骨干。這些組織旨在培養(yǎng)共產(chǎn)黨干部,向越南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并出版《青年周刊》。胡志明還參加了東亞被壓迫民族聯(lián)合會,并在廣州的越南訓練班進行講課。他的講稿集中在《革命之路》中,闡述了越南革命的基本策略和戰(zhàn)略部署。通過培訓共產(chǎn)主義干部,他致力于領導這些組織,并將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傳入越南,為建立共產(chǎn)黨奠定了思想基礎。同時,他還在黃埔軍校組織了政治訓練班,致力于培養(yǎng)越南的革命干部。此外,他還積極參與了東亞被壓迫民族聯(lián)合會的組織工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27年,蔣介石發(fā)動反革命政變,國共合作破裂后,胡志明被迫離開中國去蘇聯(lián)。隨后,他出席了在布魯塞爾舉行的反帝聯(lián)盟世界大會。1928年秋,胡志明離開歐洲前往暹羅王國(今泰國),化名邵九,在那里的越南僑民中開展革命活動。1929年在革命運動高漲的形勢下,越南的北、中、南三個地區(qū)先后出現(xiàn)了三個共產(chǎn)主義組織,各自獨立活動。根據(jù)共產(chǎn)國際的指示,胡志明從暹羅到了當時被英國殖民的香港,易名宋文初。同年10月10日,胡志明因其革命活動被印度支那法院缺席判處死刑,并被法國政府通緝。1930年2月3日,胡志明在香港成立了越南共產(chǎn)黨(后稱印度支那共產(chǎn)黨和越南勞動黨),通過了簡略的綱領、戰(zhàn)略以及黨章。同年10月,他主持召開黨的第一次中央會議,通過黨的第一任總書記陳富起草的《資產(chǎn)階級民權革命論綱》,并將黨的名稱改為“印度支那共產(chǎn)黨”。胡志明作為共產(chǎn)國際東方部委員和黨的創(chuàng)始人,直接指揮著越南的革命斗爭。此后,2月3日也成為當代越南共產(chǎn)黨的建黨紀念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31年6月,胡志明在香港被捕并關押在維多利亞中央監(jiān)獄。由于港英政府無法提供足夠的證據(jù)將他引渡回越南,只能通過法律手段將他驅逐出境。盡管世界反帝聯(lián)盟和紅色國際救濟進行了積極營救,但香港政府仍然想把他送上一艘法國船,然后遣送回越南老家。在這種情況下,胡志明的律師羅薩維向法院申請人身保護令,以防止驅逐并推翻驅逐令。這確保了香港法院的行為合法性,不再采取將胡志明送上法國船或送回印度支那或法國殖民地的進一步措施。胡志明可以自由離開香港,去他想去的任何地方。1933年春,他獲釋后前往蘇聯(lián),途中經(jīng)過上海,通過孫中山的妻子宋慶齡與中國共產(chǎn)黨取得聯(lián)系,并在莫斯科進入列寧大學和共產(chǎn)國際國家殖民研究所學習。作為越南小組組長,他研究了越南革命。1935年7月,他出席了共產(chǎn)國際在莫斯科召開的第七次代表大會。會后,他回到中國和東南亞各國繼續(xù)從事革命工作。1938年,在中國抗日運動最激烈的時候,胡志明離開蘇聯(lián)前往中國,隨葉劍英南下,并先后在桂林、衡陽、貴陽和重慶工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宣布獨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40年年初,胡志明經(jīng)中國共產(chǎn)黨的幫助,在昆明與馮志堅、黃文歡等越南共產(chǎn)黨員取得了聯(lián)系。6月法國向希特勒德國投降后,9月日本占領越南,10月胡志明、黃文歡等人前往廣西桂林召集越南革命黨人,準備回國開展革命活動。1941年,胡志明返回越南,召開印度支那共產(chǎn)黨中央委員會第八次代表大會,確定救國道路,成立越南獨立同盟,組織解放武裝力量,下達基本指示,并領導人民局部起義,發(fā)動人民準備全國起義奪取政權。1942年8月下旬,胡志明繞道廣西去重慶會見周恩來。臨行前,胡志明為自己印制了名片,名片上寫著越南華僑、新聞記者胡志明。從此,他就一直沿用這個名字。他在八路軍駐桂林辦事處的掩護下進行革命活動,后來被國民黨當局逮捕,后經(jīng)中國共產(chǎn)黨人周恩來委托馮玉祥將軍營救,最終于1943年9月獲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44年12月22日,根據(jù)胡志明的指示,越南人民軍的前身—越南解放軍宣傳隊成立,這一天成為越南的建軍節(jié)。1945年8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16日,在越北根據(jù)地召開國民大會。會上通過了越盟的十大政策,選舉產(chǎn)生了中央民族解放委員會,即臨時政府,胡志明為臨時政府主席。1945年8月19日,越盟解放首都河內(nèi),日寇扶植的傀儡皇帝保大帝宣布退位。8月25日越盟在南部西貢開始行動,這便是胡志明領導的八月革命。1945年8月27日,越南民主共和國臨時政府組成,胡志明任臨時政府主席。1945年9月2日,八月革命勝利后,胡志明在河內(nèi)巴亭廣場宣讀《獨立宣言》,宣布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國,并通過了越南首套《民主憲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1940年代的胡志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聯(lián)共抗法</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46年1月,他在越南第一屆國會上當選為越南民主共和國主席,并擔任總理直至1955年。越南民主共和國成立后,法國卷土重來。在最困難的情況下,胡志明在“一手抓抵抗,一手抓建國”的口號下,號召人民加強團結,擺脫外國侵略者。1946年3月2日,越南第一屆國會在普選的基礎上召開,選舉胡志明為越南民主共和國主席。1946年12月,他向全國發(fā)出《告人民書》,號召人民進行抵抗法國侵略的衛(wèi)國戰(zhàn)爭,并親自領導這場戰(zhàn)爭并取得了勝利。</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為了爭取時間準備長期抗戰(zhàn),胡志明率團前往法國與法國政府談判。1946年,兩國簽署了“三·六初步協(xié)定”和“九·一四臨時協(xié)定”,根據(jù)協(xié)議,越南在經(jīng)濟和文化方面作出讓步,法國承認越南為“自由國家”,這給了新成立的越南政府建立革命力量和準備長期戰(zhàn)爭的時間。12月20日,胡志明發(fā)表《給越南人民書》,號召人民抵抗侵略,拯救家園。</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胡志明領導下,越南人民進行了抗法戰(zhàn)爭。這場正義戰(zhàn)爭得到中國人民和世界各國人民的同情和支持。1950年初,胡志明秘密訪問中國,與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會談,中國決定大力支援越南抗戰(zhàn)。在中國的援助下,同年秋天,越南人民發(fā)動“邊界戰(zhàn)役”。</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51年2月,在越北解放區(qū)召開了印度支那共產(chǎn)黨第二次代表大會,決定將黨的名稱改為越南勞動黨(1976年改名越南共產(chǎn)黨),選舉胡志明為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主席。他號召全黨全民積極準備,促進抗戰(zhàn)進入總反攻。經(jīng)過九年的艱苦奮戰(zhàn),尤其是1954年的奠邊府戰(zhàn)役大勝法軍,迫使法國政府在同年7月簽訂了《恢復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內(nèi)瓦協(xié)議》。越南被分割成社會主義的越南民主共和國(北越),與親西方的、資本主義的越南共和國(南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邊界戰(zhàn)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越南統(tǒng)一</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與法國的戰(zhàn)爭結束后,胡志明領導北越恢復經(jīng)濟、進行土地改革、發(fā)展經(jīng)濟和文化,同時以北方為基地支持南方的斗爭?!度諆?nèi)瓦協(xié)定》簽署后,法國撤出越南,美國加緊了對南越的侵略。1959年,胡志明組織越南人民軍士兵潛入南越,與美國展開游擊戰(zhàn)。1964年,美國總統(tǒng)林登·貝恩斯·約翰遜(Lyndon Baines Johnson)在北部灣事件后將戰(zhàn)爭升級,胡志明繼續(xù)進行越南戰(zhàn)爭,以統(tǒng)一越南。</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這一斗爭的新階段,胡志明晉升為黨和國家領導人,但仍保留了他多年從事地下革命活動和與法國人作戰(zhàn)時令人欽佩的勤儉作風。他穿著簡單的軍裝和膠鞋,與工農(nóng)群眾同甘共苦,成為干部和群眾的楷模。1963年,他拒絕了國民議會授予他最高榮譽金星勛章的提議,希望在國家統(tǒng)一、同胞團聚時,南方人民能授予他這一崇高的榮譽。1960年代中蘇交惡,越南為繼續(xù)從中蘇兩國獲得越南戰(zhàn)爭所需的經(jīng)濟、軍事援助,積極勸說和調(diào)和兩國矛盾。1960年8月,胡志明再次來到中國,希望能幫助中蘇兩黨、兩國盡快對話,消除隔閡,恢復團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與世長辭</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66年7月,胡志明發(fā)表了《告全國同胞和戰(zhàn)士書》,號召全國軍民進行抵抗美國侵略,推翻南越傀儡政權,實現(xiàn)祖國統(tǒng)一的戰(zhàn)爭。1967年,胡志明在中國過生日連帶休息、治病,先后去了廣州、北京,中途回國。1968年,又來到北京治病,病情逐漸穩(wěn)定于4月回國。1969年初,胡志明的病情開始日趨加重,中國專門派醫(yī)療專家組到越南為他治療。9月2日9時47分,胡志明因心臟病逝世,享年79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胡志明葬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施政措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政 治</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41年2月,胡志明返回越南,直接領導人民進行反對日本和法國帝國主義的斗爭,旨在爭取祖國解放。5月,他以共產(chǎn)國際代表的身份主持了印度支那共產(chǎn)黨第八次中央委員會議。會議決定成立以胡志明為主席的越南獨立同盟會,旨在組織各愛國階層和各族人民的反帝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同盟成立后,加緊了組織人民武裝、建立革命根據(jù)地的工作。</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45年9月2日,胡志明發(fā)表《獨立宣言》,宣告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國?!霸侥贤▏撾x關系,廢除法越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取消法國在越南的一切特權”,號召“全國人民團結起來維護自由、獨立的權利?!?lt;/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抗美戰(zhàn)爭期間,胡志明提出加強越南勞動黨的領導地位,黨的組織體系在各級政府、國營企業(yè)、醫(yī)院、學校、工廠等部門層層建立,越南勞動黨號召解放區(qū)開展愛國競賽運動,加快社會主義建設的進程。加強黨的建設與干部培養(yǎng),定期展開對黨員干部的培訓,提高黨員干部的文化水平。要求各級干部必須掌握黨的路線、政策,積極深入到基層去,了解人們的生產(chǎn)和生活情況,以及黨支部和人民團體的情況。要求黨員干部內(nèi)部必須緊密團結,保證黨內(nèi)的民主和紀律,黨員必須相親相愛、互相幫助、共同進步。黨員必須堅決肅清個人主義,培養(yǎng)革命道德,樹立集體意識,發(fā)揚團結精神,加強組織性和紀律性。黨員必須深入實際,接近群眾,真正尊重和發(fā)揮人民的集體作主權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經(jīng) 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土改運動</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開展農(nóng)業(yè)競賽和對農(nóng)村生產(chǎn)關系進行調(diào)整的土改運動。1945年前,糧食嚴重不足導致1945年農(nóng)村饑荒餓死200萬人。為此,胡志明號召人民擴大農(nóng)產(chǎn)品的生產(chǎn),進行修建堤壩、灌溉設備和清理稻田的工作。1947年建立起了糧食儲備體系;分配了私有財產(chǎn)的土地,單一的農(nóng)業(yè)實物稅代替其他捐稅;鼓勵開荒;實行國家貸款制度并貸給種子;消滅單一種植制;成立國營農(nóng)場;組織豐產(chǎn)競賽。這些措施引起了解放區(qū)農(nóng)業(yè)熱情的高漲。在進行農(nóng)業(yè)合作化的同時,北越在優(yōu)先改變生產(chǎn)關系的思想指導下,對手工業(yè)和工商業(yè)進行了改造,參加手工業(yè)合作社;目的是將多種經(jīng)濟成分改造為全民和集體所有經(jīng)濟,使其變成公私合營或合作企業(yè),最終向集體所有制經(jīng)濟發(fā)展。1951年起,北越實行了“遵循增收、減支、統(tǒng)一財政收支管理”的方針,改革稅收政策。1953年,財政收支基本達到平衡,金融和物價逐步穩(wěn)定。后實行幣制改革。</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53年4月,北越頒布了三個土改新法令,徹底實行減租減息;成立特別人民法庭,懲治違法地主等。10月,五中全會和第一次全國代表會議將抗戰(zhàn)和土改列為兩大任務;接著國會第三次會議通過土改法。11月,勞動黨召開“一大”,通過了《土地改革綱領》,制定了“完全依靠貧雇農(nóng),緊密團結中農(nóng),聯(lián)合富農(nóng),有步驟、有分別地消滅封建剝削制度,發(fā)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農(nóng)村工作總路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外 貿(mào)</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47年3月成立外貿(mào)局。同各社會主義國家建立外交關系。從1951年起,政府大力推行鼓勵生產(chǎn)與輸出的政策,對中國和對敵占區(qū)的林產(chǎn)、土產(chǎn)的輸出大大增加。1952年,同中國簽訂貿(mào)易協(xié)定,越南向中國出口茶葉、油漆、木材、茴香、桂皮、砂仁等農(nóng)林土特產(chǎn)品,從中國進口機械、儀器、鋼材、化學制品以及棉布等日用工業(yè)品。</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文 化</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八月革命后,越共確定的教育方針是:教育服務于國家的復興。越南在蘇聯(lián)模式的基礎上分別在1950年和1956年進行了二次中小學教育改革。改革強調(diào)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權利,包括大學。經(jīng)過改革,中小學不僅在學校和學生的數(shù)量上大幅增加,教學計劃、教科書和教學設備等也有所改善。在衛(wèi)生方面,發(fā)展低費用的鄉(xiāng)村衛(wèi)生服務,達到了當時較高收入國家的衛(wèi)生指標。</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獨立后,越南采取許多措施來發(fā)展文化教育事業(yè)。大力進行掃除文盲工作,推行拉丁化字母。頒布初等免費義務教育的命令。越南還在熱帶雨林中建立了大學和學院,培養(yǎng)民族干部、醫(yī)生、教師、工程師、藝術家和其他文化和技術方面的人才。勞動人民中的先進階層、知識分子、學生都在學習馬列主義理論和經(jīng)典著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外 交</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中國和越南同屬社會主義國家,二者相互幫助,成為彼此的屏障。越南依靠中國獲取物質(zhì)援助和經(jīng)濟支持,而中國通過幫助越南確保其南部邊境的安全。從1954年12月至1955年7月,兩國簽訂了涉及工業(yè)、農(nóng)業(yè)、商業(yè)、交通、水利、文化、教育、衛(wèi)生等各個領域的援助協(xié)議。從1955年到1959年,中國政府向越南提供了9億元人民幣的無償援助。此外,中國幫助越南修復河內(nèi)至睦南關的鐵路,并建設許多工廠,還幫助越南建設越池工業(yè)區(qū)和太原鋼鐵基地。越南也積極回報中國,在國際輿論上給予支持。1958年9月,約5萬越南人在河內(nèi)舉行反美和支持中國人民大會,并通過相關決議嚴厲譴責印度侵犯中國領土主權的行為。越南外交部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多次發(fā)表聲明,嚴厲譴責美國侵犯中國主權的行為,并堅決支持中國平息西藏暴亂的行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人物思想</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胡志明思想是在20世紀上半葉的越南民族解放和民族獨立運動中逐漸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在這個時期,越南人民一直抵抗法國的殖民壓迫,追求民族獨立。十月革命的爆發(fā)給渴望民主的越南人民帶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啟示。胡志明及其領導的共產(chǎn)黨人將馬克思主義理論應用于越南的實際情況。在二戰(zhàn)結束后,越南人民在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成功地進行了八月革命和抗法反美戰(zhàn)爭,最終獲得民族獨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91年1月14日,在印度加爾各答舉行的題為“胡志明,越南與世界和平”國際科學討論會上,武元甲大將首先提出“胡志明思想”這個概念,并闡述其定義是:“胡志明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新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于越南民族解放事業(yè)和建設新社會的實踐中?!?lt;/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政 治</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胡志明思想的核心是將馬克思列寧主義與越南本國實際相結合,因此是該思想中最為重要的一部分,有效的指導了越南革命和改革開放。政治思想包括了關于殖民主義理論和民族解放、民族問題與階級問題的關系、社會主義過渡途徑、馬列主義與工人運動、愛國運動相結合等方面的內(nèi)容。這些思想的貢獻在于不僅強調(diào)了越南本國實際,同時也將其與國際共產(chǎn)主義運動結合起來,為馬列主義的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此外,政治思想還重視民眾的參與和民主權利,認為一切權力應屬于人民,并強調(diào)人民當家作主。</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馬克思主義越南化的早期探索中,胡志明面臨兩個主要主題,即如何運用國內(nèi)外因素來取得民族殖民地革命運動的勝利,以及如何處理好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的關系。首先,胡志明鼓舞國內(nèi)斗志,爭取國際支持,民族解放運動需要依靠國內(nèi)人民的力量,同時也需要爭取國際社會的支持。他積極與其他國家的反殖民主義力量聯(lián)系并借鑒他們的經(jīng)驗。胡志明通過運用國內(nèi)外因素,成功地將越南人民的革命斗爭融入到全球反帝反殖民的潮流中。其次,胡志明在思考如何處理好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的關系時取得了重要成果。他認識到,民族解放運動中存在著不同層次的矛盾,包括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胡志明主張通過聯(lián)合各階層人民,形成廣泛的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實現(xiàn)民族獨立和社會進步。同時,他提出了土地改革、工人階級的權益保護等措施,以消除社會不平等和階級矛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經(jīng) 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胡志明思想中,較為突出的一個方面是對于偏屬落后農(nóng)業(yè)國在不接受資本主義發(fā)展階段的基礎上,直接進入社會主義發(fā)展階段經(jīng)濟建設和經(jīng)濟發(fā)展的相關科學評價。其圍繞的中心是:人民。只有在人民生活富足的前提下,國家才能變得更強大,二者形成一個有機的系統(tǒng)。</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軍 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胡志明認為,在殖民統(tǒng)治下的越南,只有通過全民動員和全民武裝才能實現(xiàn)解放。他提出了建設以三種部隊為核心的革命軍隊的思想,即:正規(guī)軍、地方武裝和自衛(wèi)隊,這三種部隊都是為了實現(xiàn)越南解放和民族獨立而服務的。</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針對當時的形勢,胡志明強調(diào)了建立革命根據(jù)地和干部培訓基地。他提出要在廣大鄉(xiāng)村建立革命根據(jù)地,以便于組織革命斗爭和開展農(nóng)村包圍城市的策略。此外,他還重視宣傳工作和群眾運動,倡導積極發(fā)動群眾,策動起義,爭取人民群眾的支持。</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胡志明認為起義是越南革命勝利的前提。他提出了先部分起義、再轉化為全面起義的策略,強調(diào)要充分依靠群眾的政治力量和武裝斗爭來實現(xiàn)革命勝利。</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胡志明提倡全民抗戰(zhàn)和全面抗戰(zhàn),強調(diào)要采取以小搏大的策略,充分發(fā)揮人民戰(zhàn)爭的特點。他還提出了仁義戰(zhàn)勝兇殘的理念,主張堅持不懈地進攻,逐步打擊和挫敗敵人的侵略企圖,最終取得全面的勝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道德與文化</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胡志明毫不動搖地堅持社會主義信仰和共產(chǎn)主義理想,牢記實現(xiàn)越南解放和人民幸福的信念,長期領導并親自參與了革命斗爭。注重與人民的溝通交流,堅持同仇敵愾、和平團結的原則。胡志明面對各種困難和挑戰(zhàn)時始終保持樂觀和堅定的態(tài)度,不屈不撓地克服困難,并鼓勵人民堅持斗爭到底。他的毅力和忍耐力成為了勝利的關鍵之一。胡志明倡導勤儉節(jié)約,并將個人物質(zhì)追求放在次要的位置上。</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胡志明倡導人們相互關愛、互助互助、攜手合作,形成人與人之間的深厚情感和團結。堅信每個人都有無限的潛力和價值,他鼓勵人民發(fā)揮自己的才能和創(chuàng)造力,積極參與社會進步和國家建設。致力于推動越南人民的解放斗爭,通過宣傳和教育激勵人民保持斗志,堅定信心,為實現(xiàn)國家獨立、民族解放和社會主義事業(yè)而奮斗。還強調(diào)平等和公正的原則,他主張消除貧困、削減社會不平等,使每個人都能享有平等的機會和待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人物影響</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胡志明主席作為越南革命的導師和領袖,帶領越南人民進行抗美戰(zhàn)爭,并在越南北部實現(xiàn)了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事業(yè)。他創(chuàng)造性地將馬列主義應用于越南的具體條件,提出正確的道路,使越南革命事業(yè)不斷取得勝利。</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胡志明的貢獻不僅局限于國內(nèi),在國際舞臺上他也發(fā)揮重要作用。他創(chuàng)立越南統(tǒng)一民族陣線、越南人民武裝力量和越南民主共和國,為加強國際團結作出積極貢獻。同時,他是民族解放運動和國際共產(chǎn)運動的重要領袖之一。他的思想和精神激勵著廣大人民為實現(xiàn)民族獨立、民主和社會主義事業(yè)而奮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人物軼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姓名化名</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胡志明幼名為阮生恭,青年時名阮必成(越南語:Nguy?n T?t Thành),后自號阮愛國,又取號為秋翁、平山。還有很多根據(jù)社會環(huán)境而取得名字,如在中國時曾化名李瑞、王達人、王光生、黎安南、胡光等;在中國香港時曾化名宋文初;在蘇聯(lián)時化名P.C.林,1943年定名為胡志明。</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語言技能</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胡志明受家庭影響,從小打下了扎實的漢學基礎。后來又到英國和法國從事革命活動,學會了英語和法語,60歲以后又開始學習俄語。身為國家主席,胡志明親自閱讀的外國報紙就有蘇聯(lián)的《真理報》、中國的《人民日報》、法國的《人道報》和古巴的《格拉瑪報》。美國史學家斯坦松經(jīng)過考證后說,胡志明總共通曉12種外語。其中當以漢語和法語水平最高。</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胡志明多次用中文給中國領導人寫電文和便條。他對中國的唐詩也很有研究,經(jīng)常借用其中的某些詩句,并稍加改動,來抒發(fā)自己的思想和感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革命友誼</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60年逢胡主席70大壽,越南舉國籌辦祝壽活動,但胡志明畢生追求成為一名好公仆,對于國人祝壽這類活動盡力回避,所以便于生日前夕帶著秘書和保健醫(yī)生,悄悄離開越南來到廣西南寧,就坦率地說:這次來是為了避開國內(nèi)的祝壽,所以不要搞祝壽活動。1962年生日,胡主席又來到南寧,韋國清將宴請的范圍縮小,只在家里設宴招待胡主席,使胡主席感受到如同親人般團聚的溫暖。</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筆耕不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42年8月,胡志明再次作為越共代表前往中國加強革命力量。不料,胡志明剛到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靖西地區(qū),就被國民黨特務逮捕。他被捕后被押送到桂林湖心島和柳州地區(qū),又秘密移往桂林、柳州等地,被押解走過廣西13個縣,坐過18次監(jiān)牢。在一年多的獄中生活期間,他寫下了100多首漢文詩歌,抒發(fā)了他對越南民族解放事業(yè)的必勝信念,以及為這一事業(yè)獻身的堅強志向。其中的《越有騷動》一詩寫道:“寧死不甘奴隸苦,義旗到處又飄揚??蓱z余做囚中客,未得躬親上戰(zhàn)場?!焙笠浴丢z中日記》發(fā)表。</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中國戀人</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30年中國正處在白色恐怖之中,胡志明來到廣州開展工作,為了掩護他,廣東省委安排中共女黨員林依蘭假扮胡志明的妻子。在共同工作的過程中,二人產(chǎn)生感情開始戀愛。新中國成立后,胡志明回到越南繼續(xù)革命事業(yè),林依蘭留在中國。1958年,胡志明表達了想要將林依蘭接到河內(nèi)秘密結婚的想法,后因遭到其他越共領導人的反對而作罷。1968年,林依蘭告別人世。次年,胡志明也溘然辭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歷史評價</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官方評價:胡志明主席已有創(chuàng)造性地將馬列主義應用于越南的具體條件,提出正確的道路使越南革命事業(yè)不斷取得勝利。胡志明創(chuàng)立越南統(tǒng)一民族陣線、越南人民武裝力量和越南民主共和國,為加強國際團結作出貢獻。他是集體精神、組織意識和革命道德的光輝榜樣。胡志明主席為加強國際團結作出了貢獻。他是集體精神、組織意識和革命道德的光輝榜樣,是越南革命的偉大導師、越南民族、工人階級的敬愛領袖,亦是出色的戰(zhàn)士,是民族解放運動和國際共產(chǎn)運動的磊落革命家。</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中國共產(chǎn)黨中央在胡志明逝世時傳送給越南共產(chǎn)黨中央的唁電中表示:“胡志明主席……在中國人民進行民族民主革命斗爭的歲月里,他幾次到了中國,同中國人民患難與共,并肩戰(zhàn)斗,同中國共產(chǎn)黨建立了濃厚的無產(chǎn)階級感情。在中越兩國革命勝利以后,他為加強和發(fā)展中越兩國人民的兄弟友誼和戰(zhàn)斗團結進行了不懈的努力……他的高尚的革命品質(zhì)和不畏強暴的戰(zhàn)斗精神,將永遠留在中國人民的心里。”</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越共前領導人農(nóng)德孟稱:胡志明思想永遠照亮越南革命之路并引領越南民族走向光輝燦爛的未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中國學者梁志明在《外國歷史名人傳·現(xiàn)代部分》“胡志明”條目中評價:“胡志明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光輝的一生,艱苦奮斗的一生。他為爭取越南民族解放和實現(xiàn)社會主義的獻身精神,他的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勤勞儉樸的作風,深受越南人民和各國勞動人民的尊敬和愛戴?!?lt;/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后世紀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巴亭廣場</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胡志明病逝后,越南政府在河內(nèi)市巴亭廣場動工興建胡志明陵堂。紀念堂建設工作始于1973年9月2日,1975年8月29日正式落成。陵墓的靈感主要來自莫斯科的列寧墓。并加入越南建筑的獨特成分,門廊上方以越文大字寫有:主席胡志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越南巴亭廣場</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胡志明市</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西貢市是反抗法國殖民統(tǒng)治斗爭運動的發(fā)源地,是打響抗法抗美戰(zhàn)爭第一槍的地方。1965年,美國正式介入越南戰(zhàn)爭。美軍入侵南越,當時的西貢就是南越首都。1976年7月2日南北越統(tǒng)一后,為了紀念胡志明,人們將西貢改稱為胡志明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胡志明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胡志明小道</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越南戰(zhàn)爭期間,越南北方為支援南方人民的武裝斗爭,在越老(撾)、越柬(埔寨)邊境叢林中秘密開辟的軍事運輸線被稱為胡志明小道,又名“中央走廊”。越南軍民在越南戰(zhàn)爭后期進行的解放西貢、取得戰(zhàn)爭最后勝利的戰(zhàn)役被稱為胡志明戰(zhàn)役,亦稱西貢戰(zhàn)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胡志明小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胡志明展覽館</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06年,位于中越邊境上的崇左市龍州縣建成了胡志明展覽館,該展覽館是越南共產(chǎn)黨駐龍州秘密機關舊址。2013年,該展覽館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龍州縣與越南接壤的邊境線是越南革命者早期進行革命活動的重要基地之一。在20世紀30年代末到50年代初,胡志明等一批越南革命者在龍州開展了長達18年的革命活動。他們在龍州建立了多個秘密聯(lián)絡點,如龍州鎮(zhèn)南街99號、八寶街81號,并且建立了通往越南高平、諒山、太原等地的交通線。</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龍州胡志明展館于2006年5月開館,占地面積380多平方米,建筑面積760多平方米。該展館生動展示了越南革命者與中國人民并肩戰(zhàn)斗的歷史場景。2010年1月,國家確定龍州胡志明展館為中越青少年學習教育主題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柳州胡志明革命舊址</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柳州是胡志明進行革命活動的重要地點,包括了多個歷史遺址,如胡志明故居、樂群社舊址、紅樓(柳州飯店一號樓)以及關押胡志明的山洞。</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胡志明故居位于市區(qū)魚峰山小學內(nèi),是一座磚木結構的兩層樓房,建筑面積為264平方米。在1942年至1944年期間,胡志明同志曾經(jīng)在這里居住和生活。柳州胡志明故居被列為自治區(qū)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柳州期間,胡志明同志創(chuàng)辦了“越南革命干部培訓班”,主持召開了“越南革命同盟會”,培養(yǎng)了大量革命干部并整合了革命力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像章、紀念幣、徽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像章</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胡志明像章是越南警察佩戴的一種紀念章,上面刻有胡志明同志的頭像。他將國家的利益置于個人生命之上,終身未娶,被人們視為圣潔的存在。在越南警察中,許多人都佩戴著胡志明像章,以表達對這位偉大領袖的敬意。這種像章的設計十分簡潔,主要以胡志明同志的頭像為主體,周圍環(huán)繞著一圈金色邊框,并刻有“胡志明”三個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徽章和紀念幣</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69年,前蘇聯(lián)發(fā)行一枚胡志明銀質(zhì)紀念章,直徑30厘米,正面是前蘇聯(lián)國徽,背面是胡志明頭像。1989年,越南為了紀念胡志明誕辰100周年,發(fā)行了一枚紀念幣。該紀念幣的面值為20越南盾,直徑為30毫米,重量為22克,材質(zhì)為900銀。正面圖案包括國徽、年號和面值,背面則印有胡志明的側面頭像,右側刻有“1890-1990”字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前蘇聯(lián)胡志明紀念徽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胡志明誕辰100周年紀念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胡志明亭</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胡志明亭是為紀念越南勞動黨主席胡志明訪問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東興市而建造的一座亭子,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防城港市東興口岸旁、北侖河大橋下。1960年2月19日,胡志明主席一行二十多人到達東興的友誼橋頭,并在此稍作休息。隨后,他前往橋頭的幼兒園慰問中國小朋友,成為迄今為止唯一到過東興的外國最高領導人。為了紀念這次重要的訪問,以及胡志明對中越友好關系的貢獻,人們在這個地方修建了胡志明亭,并以他的名字命名。這座亭子見證了胡志明對促進中越友好合作和發(fā)展中越關系所做出的重要貢獻,也成為了中越友誼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胡志明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參考資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組織安排下“假夫妻” :胡志明抱憾中國愛人. 中國共產(chǎn)黨新聞網(wǎng).</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09-08-25</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