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1942澈朗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繼“皖南事變”之后,抗日戰(zhàn)爭轉入戰(zhàn)略相持階段,國民黨消極抗日,積極反共,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1942年5月,又</span>在嶺南大地上制造了一起震驚全國的反共事件——“南委、粵北省委事件”。贛、粵、桂三省黨的地下組織遭受重創(chuàng)。一場腥風血雨襲來,被捕的共產(chǎn)黨員多達2000余人(其中包括廖承志)。事件發(fā)生后,周恩來和中共南方局斷然決定,國統(tǒng)區(qū)的黨組織暫?;顒?,執(zhí)行“隱蔽精干,長期埋伏,積蓄力量,以待時機”的十六字方針。</p><p class="ql-block"> 1942年8月, 中共粵中區(qū)特委陸續(xù)將開平、臺山、高明等地一批已暴露身份的中共黨員轉移到新興縣。母親奉命從高明縣(時公開身份為高明縣立一小教師、隱蔽身份為中共明城婦女黨支部書記)轉移到新興縣,在黨組織的幫助下,來到縣城西鎮(zhèn)中心學校任教。</p><p class="ql-block"> 新興縣歷來是文化落后地區(qū)。鄉(xiāng)鎮(zhèn)、縣城的學校都不多,抗戰(zhàn)初期起,縣內各地擴辦和新辦了一些學校,急需一批教師。這時候,一批共產(chǎn)黨員應聘來到新興縣當教師,也順理成章。教師有一定社會地位,受到社會各階層人士的尊重,教師在進行文化教育的同時,即可以向學生和當?shù)厝罕娦麄鼽h的抗日救國方針政策,又能解決自身的生活問題,是黨的地下工作者比較理想的職業(yè),<span style="font-size:18px;">同時也加強了新興地方黨組織的建設。</span></p><p class="ql-block"> 莎士比亞在《暴風雨》中有一段話:“在灰暗的日子中,不要讓冷酷的命運竊喜;命運既然來凌辱我們,就應該用處之泰然的態(tài)度予以報復。明智的人決不坐下來為失敗而哀號,他們一定樂觀地尋找辦法來加以挽救”。在那白色恐怖彌漫的日子里,雖說黨組織停止了活動,但隱蔽在新興教育戰(zhàn)線上的共產(chǎn)黨員并沒有停止活動,他們在縣委的領導下,利用教師的公開身份,秘密地、有規(guī)劃、有組織地開展活動,以學校作為陣地,將進步思想融化到教學中,通過教學活動和家訪,運用靈活多樣的形式,向學生和當?shù)厝罕妭鞑ジ锩枷?,喚醒廣大民眾,投身到抗日救亡洪流中。同時,他們利用學校分布在全縣的各地,以學校作為根基、作為活動陣地,逐步向附近鄉(xiāng)村擴展,建立農(nóng)村的基層黨組織,發(fā)展農(nóng)民黨員,帶領群眾開展對敵斗爭,使“紅色種子”在各個地方生根、開花、結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為了更好地開展黨的地下工作和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工作,黨組織批準一部分共產(chǎn)黨員加入國民黨,并伺機潛入國民黨的內部。共產(chǎn)黨員余渭泉先前已進入縣府任督學,后又任教育科長。他大膽起用能人,利用自己的合法身份,配合各個學校地下黨開展工作。他將共產(chǎn)黨員陳作楫調到縣城西鎮(zhèn)中心學校任校長,后設法當上縣參議員。并在這所學校先后安排了10多名黨員任教。母親就是在這個時間點,來到西鎮(zhèn)中心學校任教,這一年母親剛滿20歲。值得一提的是,父親也在當年10月份奉命從開平縣(時公開身份開平縣李邊小學校長,隱蔽身份中共廣東中區(qū)特委宣傳組成員),轉移到西鎮(zhèn)中心學校任教,并擔任該校教務主任。1942年秋,西鎮(zhèn)中心學校黨支部成立,由陳天偉任黨支部書記,母親任組織支<span style="font-size:18px;">委,父親任宣傳支委。</span>此后,母親和父親成為了同事,同時也是生死與共、并肩作戰(zhàn)的戰(zhàn)友。一次邂逅,他們心有戚戚焉,從相遇、相識、到相知。在艱難的歲月中,他們彼此為能遇見一個志同道合,并為實現(xiàn)理想而奮不顧身的人,心中感到無比的慰藉、溫暖、振奮,愛慕之情不禁油然而生……</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曾說過:“</span>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她們根據(jù)上級黨組織的要求,努力教好書,取得學生家長的支持和當?shù)剜l(xiāng)紳的信任,從而在學校站穩(wěn)了腳,他們通過教學活動,不僅教授知識,還通過課文中的愛國故事,潛移默化地向學生們傳遞民族意識和反抗精神,并且注重向學生灌輸革命思想,引導學生閱讀進步文藝作品,提高思想覺悟,開展抗日救亡工作。為革命培養(yǎng)出了一批人才,或成長為共產(chǎn)黨員,或成為思想進步的青年。后來,他們都成為了對敵斗爭的骨干,為新興和粵中地區(qū)的解放事業(yè)作出了重要的貢獻。</p> <p class="ql-block">母親(右三)與戰(zhàn)友在高明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在新興西鎮(zhèn)中心學校共有十幾名中共黨員,他們是一批思想活躍,面對國家內憂外患,有著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時刻關注著國家的命運的年輕人,為了避免被敵人產(chǎn)生懷疑,<span style="font-size:18px;">組織上經(jīng)過慎重考慮,</span>決定讓一批教師骨干,主動加入國民黨,以麻痹敵人的視覺,進而深入敵人的內部,獲取一些有用情報。母親和父親經(jīng)過組織批準,同時加入了國民黨。也不知是父親戲演的太好,還是偽裝的太完美。總之,得到國民黨區(qū)書記關注和賞識,親自推薦給國民黨縣黨部書記長,并提名為區(qū)分部書記。令母親和父親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二十六年后,在那場史無前例的文化革命中,成為了他們政治生命中最大的污點,使他們墜入了萬丈深淵,她們除了被定為“走資派”外,還多了一項令她們身邊所有的人都震驚,唏噓不已的罪名“叛徒、內奸”。盡管,她們在建國后的歷次審干中都如實報備,經(jīng)組織同意、批準參加國民黨?;蛟S是當年的證明人,找不到了;或許那人記不清了;或許那人也自身難?!傊瑹o人證明。他們無奈無助,陷入了無限的苦悶之中,但他們還是堅信,黨組織不會冤枉一個好人,時間會還給他們一個清白。直到1978年夏,他們終于等到了組織上正確結論。</p><p class="ql-block"> 隨著一批共產(chǎn)黨員轉移到新興縣。從第一個農(nóng)村黨支部——舍村黨支部的誕生,接下來云洞、三叉坑、壩塘、西鎮(zhèn)、鳳沙、梧洞、杜村等黨支部相繼建立。共產(chǎn)黨在新興大地上深深扎下了根,在學校工作的地下黨,培養(yǎng)和輸送了一大批革命人才,為粵中地區(qū)的解放事業(yè)作出了重要貢獻,新興被譽為“革命的搖籃”。</p><p class="ql-block"> 1944年3月,根據(jù)中共中央建立五嶺根據(jù)地的戰(zhàn)略部署,中區(qū)縱隊主力挺進粵中,隱蔽在學校工作的地下黨員,奉命陸續(xù)離開學校,參加抗日部隊,奔赴抗日前線。父親奉命到珠江縱隊陳中堅大隊任指導員。母親奉命到廣東抗日解放軍第三團負責婦女、民運工作。</p><p class="ql-block">寫于2025年三八婦女節(jié)。</p><p class="ql-block"> 謝謝您的閱讀!</p><p class="ql-block">參考資料:中共新興縣委宣傳部、黨史縣志辦編寫的《中共新興縣委領導黨組織占領教育陣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