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探秘之(六)——洛陽橋夏九州 <p class="ql-block"> 洛陽橋,又稱萬安橋,位于福建省泉州市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洛陽江水道之上,與</span>廣濟橋、趙州橋和盧溝橋一起并稱<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國古代“四大名橋”。</span></p><p class="ql-block"> 洛陽橋始建于北宋皇祐五年(1053年),由泉州太守蔡襄主持修建。至嘉祐四年完工,前后歷時六年,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跨海梁式石橋。 橋長834米,寬7米, 擁有45座石墩,橋面以望柱、扶欄左右分翼。 在建橋技術(shù)上,洛陽橋采用了“筏型基礎(chǔ)”、“浮運架梁”和“養(yǎng)蠣固基”等先進(jìn)技術(shù),展現(xiàn)了古代中國卓越的造橋技藝,屬于當(dāng)時世界的最高水平。</p> <p class="ql-block"> 那天我們打的前往洛陽橋,途中我向司機打聽洛陽橋,他不以為然地笑道,沒啥好看的,就一座石橋,等一下到了你就知道了。當(dāng)我問他清源山怎么樣?他說,不過有一個石頭雕刻的老人而已。</p><p class="ql-block"> 確實,許多歷史遺址,如果不知道在它身上發(fā)生的故事,單從顏值上看,可能并不吸引人,但是,正是這些故事才使它與眾不同而具有不可代替的旅游價值。</p><p class="ql-block"> 有道是,出租車是一個城市的門面,外地人來到一座陌生的城市,最先接觸的往往就是出租車司機,他們應(yīng)該擔(dān)當(dāng)宣傳當(dāng)?shù)芈糜尉包c的責(zé)任才對,從這個角度看,這位司機真是不合格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洛陽橋”對于我來說是少年時代從連環(huán)畫上就知道的,那是一個關(guān)于蔡襄建造洛陽橋的民間傳說:洛陽江是泉州市僅次于晉江的一條濱海大江,波濤洶涌,水流湍急,自古以來因搭渡翻船、葬身江底者多不勝數(shù),當(dāng)年蔡襄的母親身懷六甲,渡江時遭遇風(fēng)浪,眼看就有翻船的危險,情急之下蔡母對天發(fā)誓,如果生下的是兒子,一定要培養(yǎng)他考取功名,在洛陽江上為百姓建造一座石橋。發(fā)誓以后風(fēng)浪固然平靜下來,一船人安全地渡過了洛陽江。后來蔡襄考中進(jìn)士,兩次任泉州太守,在第二次的任上,終于主持修建了洛陽橋。</p> <p class="ql-block"> 人們?yōu)榱思o(jì)念蔡襄造橋的功績,在北面橋頭立了他的石像。而橋南面的鎮(zhèn)上則有蔡襄祠。</p><p class="ql-block"> 蔡襄(1012年-1067年),字君謨,是北宋時期的官員、書法家、文學(xué)家和茶學(xué)家。他在朝為諫官時以直言著稱,所到之處皆有政績。在泉州時,他主持建造了洛陽橋;在福州時,他提倡制作“小龍團”茶。蔡襄的書法在中國書法史上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與蘇軾、黃庭堅、米芾并稱“宋四家”。</p> <p class="ql-block"> 洛陽橋在歷史上多次經(jīng)歷修繕和改造。明宣德年間,橋址下沉,大潮來后大橋部分被沖毀,泉州知府馮楨命郡人李俊育把洛陽橋增高三尺。明萬歷三十二年(1597年),福建發(fā)生大地震,洛陽橋橋梁倒塌,基址低陷,泉州知府姜志禮組織修復(fù)洛陽橋。民國期間,洛陽橋經(jīng)歷了兩次重大改造:1932年改建為鋼筋混凝土公路橋,1938年被日本飛機炸毀2孔橋面。新中國成立后,洛陽橋經(jīng)過多次維修和全面修建,恢復(fù)了古橋舊貌。</p> <p class="ql-block">宋代石塔</p> <p class="ql-block"> 45座石橋墩做成尖頭船形,以減少洪水對橋梁的沖擊。</p> <p class="ql-block">鎮(zhèn)守橋梁的宋代石將軍</p> <p class="ql-block">? 洛陽橋北面村莊里的昭惠廟,是祭祀海神通遠(yuǎn)王的祠廟。這座廟宇在建造洛陽橋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被認(rèn)為是當(dāng)時建橋的“指揮部”,人們在此祈求建橋順利?。昭惠廟至今仍香火旺盛,成為當(dāng)?shù)刂匾淖诮袒顒訄鏊?lt;/p> <p class="ql-block"> 洛陽橋原名“萬安橋”,橋南面經(jīng)過一個小島,小島上保存著許多碑刻,還有一個洛陽橋紀(jì)念館。</p> <p class="ql-block">蔡襄祠門口的對聯(lián):</p><p class="ql-block">“駕橋天地老,留筆鬼神驚”是對他一生功績的高度概括。</p> <p class="ql-block"> 在橋頭,有許多當(dāng)?shù)貗D女在開牡蠣賣牡蠣肉,牡蠣生長在海邊的巖石上,洛陽橋建橋時就采取了“養(yǎng)蠣固基”的生物固基法,所以明令禁止在橋下取蠣,她們賣的牡蠣肯定取于其他地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