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老去,我們生活該何去何從一粟瀚海 <p class="ql-block">(圖片均來自網(wǎng)絡)</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時代大潮可能席卷自己的時候,還沒退休的中老年人怎么辦?有時我會想起這個問題,但一直沒有系統(tǒng)的答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這百年未見的大變局中,特別是數(shù)字化轉(zhuǎn)型、人工智能、大數(shù)據(jù)...當這些新技術(shù)、新概念席卷而來,許多人都是措手不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命由己不由天,哪吒們有“年輕”的資本可以試闖,但中年的人們己大多認命,在“不上不下”中,更可能無所適從??墒俏覀儾粫Х?,只能面對,最好的是用力、努力、盡力、從容、從心、從力?,F(xiàn)在不是有句話這樣說“拚搏到無能為力,努力到感動自己”。</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一)主動適應變化,</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努力進取永遠是時代的最強音</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斗轉(zhuǎn)星移, 歲月無情,每個人都有老去的那一天,沒有誰能夠永遠站在舞臺中間,讓聚光燈永遠對焦在自己身上。 但我們更應該喜歡積極的人生,蘇軾老先生說,“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老年人并非沒有機會,關(guān)鍵在于是否愿意主動適應變化。我們真的不能“倚老賣老”,學習,學而所獲永遠是保持“年輕”一種好的方式。而保持與時俱進的熱情,通過學習新技能,尤其是與數(shù)字化、智能化相關(guān)的知識,無疑可以增強自己的“含金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面對AI、機器人迅速發(fā)展的時代,我以為個性化的思考和智慧仍然是“獨門武器”,也是無可替代的。我更擔心的是,由于無處不在的“智能”會讓人們“慵懶”而成為機器智能的附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科技的發(fā)達,并不都是洪水猛獸,許多行業(yè)對經(jīng)驗豐富的人才仍有需求,只要能夠與時俱進,依然可以在職場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老有所用。但畢竟“僧多粥少”,創(chuàng)業(yè)或轉(zhuǎn)型是痛苦的,甚至可能是失敗的,走向更為困難的生活。但奮斗總是美好的,從某中意義上說,所有的經(jīng)歷都是自己人生中寶貴的財富。</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二)積極平衡生活人生安寧</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是一種理性選擇</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們不是孫悟空,可以戰(zhàn)斗終身;我們也不是唐僧,可以長生不老。如果我們真的不能“上天入?!绷?,真的趕不上時代的步伐了,真的不需要為了生存需要風餐露宿了,如果繼續(xù)奮斗需犧牲的東西更多,如果身體和精神狀態(tài)已經(jīng)不適應,強行撐擋代價太高,那么淡然地“躺平”,并不是完全消極的人生,而是一種實施人生安寧的理性選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們非常敬佩一些老科學家,老企業(yè)家們終身工作,真正做到生命不息,工作不止。也如同諸葛亮般鞠躬盡萃,死而后己,他們不平凡的人生,也是一種對生命的尊重,是奮斗人生的楷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但我們大部分人是平凡的,常常生活的意義不僅在于工作成就,更在于對生活本身的感知和享受。在邁入老年或不適合再工作時,將重心轉(zhuǎn)移到家庭、健康和個人興趣上,適當放慢腳步也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人生的價值體驗。這實際上就個人而言,沒有高低之別,只是選擇。</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三)不畏浮去遮望眼,</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角</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做男人難,做中年男人更難。 在單位上班的人都知道,長期難以改變的專業(yè)崗位,會讓一個人缺少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的時間和空間,在還沒有到退休的年紀,而當自己的崗位和專業(yè)面臨社會結(jié)構(gòu)性調(diào)整時,越專業(yè),面越窄,路越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其實,沒有誰是天生"佛系",大部分人也不會是天生就想"混日子",誰又曾經(jīng)沒有過熱情和夢想,只是可能常常被現(xiàn)實一次次澆滅。世上從來就沒有救世主,在這個變化莫測的時代,誰也不能保證自己不會被時代大潮邊緣化甚至被拋棄,所以無論什么時候什么事情,是順應時進也好,還是逆風而行也罷,一定都不要貿(mào)然中途放棄,因為不堅持到最后,誰都不知道最終誰是贏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溫水煮青蛙”,中年人更容易成為鍋中人。所以,別為自己找借口,一定要走出舒適區(qū),去接觸不同領域的人,去看見不一樣的風景。要知道,少年人有少年人的茁壯,中年人也有中年人的成長,每個人都需要不斷超越過去的自己。這樣,在在努力過后,才能坦然,風雨后的彩虹是更明亮美麗的天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總之,面對時代的浪潮,中老年人需要根據(jù)自身情況靈活選擇“活著”“活好”。無論是堅持還是調(diào)整,無論是努力還是躺平,一定要找準自己的位置,找到適合自己的節(jié)奏,在老去的路中定義好自己的人生,只要我們用心生活,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財富和人生價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與君共勉。</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