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府~地獄巡游阿盧 美篇5078104 <p class="ql-block">別府是日本九州大分縣的一座著名溫泉城市,以其豐富的溫泉資源聞名于世,是日本溫泉涌出量最大的地區(qū)之一。</p> <p class="ql-block">別府是日本第一溫泉勝地,全世界11種溫泉中,別府擁有10種,其溫泉涌出量僅次于美國黃石公園,源泉數(shù)達2800個。</p> <p class="ql-block">別府的溫泉種類多樣,包括鐵輪溫泉、龜川溫泉等。此外,別府還有“地獄”溫泉,如海地獄、血池地獄等,這些溫泉因地質(zhì)活動形成,具有獨特的景觀和療效。</p> <p class="ql-block">別府血池地獄是日本最古老的天然地獄溫泉之一,位于大分縣別府市野田778號。</p> <p class="ql-block">它以深紅色的溫泉水而聞名,這種獨特的顏色來源于水體中富含的酸化鐵和酸化鎂等礦物質(zhì)。</p> <p class="ql-block">血池地獄的泉水溫度約為78℃,每天噴出約1800立方米的溫泉水,全年不斷冒出滾滾蒸汽。</p> <p class="ql-block">地質(zhì)與景觀血池地獄的形成與當?shù)鼗鹕交顒佑嘘P(guān)。地底的高溫高壓環(huán)境促使化學反應發(fā)生,形成紅色的熱泥漿,這些泥漿被推到地表,形成了血池地獄獨特的景觀。</p> <p class="ql-block">其池面面積約為1300平方米,深度超過30米。</p> <p class="ql-block">文化背景在日本佛教文化中,血池地獄被賦予了特殊的象征意義。它被認為與佛教中描述的地獄場景相似,因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此外,血池地獄的紅色溫泉水被用于制作“血池軟膏”,這種軟膏因其對皮膚疾病的治療效果而廣受歡迎。</p> <p class="ql-block">別府血池地獄不僅是自然奇觀,也是日本溫泉文化與佛教文化相結(jié)合的獨特體現(xiàn)。</p> <p class="ql-block">別府葛瑪多地獄(Kamado Jigoku)是別府地獄溫泉群中的一個著名景點,位于大分縣別府市大字鐵輪621號。</p> <p class="ql-block">別府葛瑪多地獄是別府八大地獄之一。</p> <p class="ql-block">它的名字來源于日語“灶”(kamado),意為“爐灶”,因為這里的熱氣自古以來就被用來蒸煮食物。</p> <p class="ql-block">葛瑪多地獄以其多樣的溫泉池和豐富的體驗項目而聞名,游客可以在這里一次性享受六種不同風格的地獄景觀。</p> <p class="ql-block">葛瑪多地獄有多個不同顏色的溫泉池,包括橙色、鈷藍色和深紅色等,色彩豐富,令人目不暇接。</p> <p class="ql-block">園區(qū)內(nèi)設有足浴設施,游客可以在這里放松身心,享受溫泉的溫暖。</p> <p class="ql-block">別府海地獄是別府八大地獄溫泉中最為著名且規(guī)模最大的一個。位于大分縣別府市大字鐵輪559-1。</p> <p class="ql-block">海地獄形成于約1200年前,由鶴見山噴發(fā)時形成。其泉水富含硫酸鐵質(zhì),在光的作用下呈現(xiàn)出獨特的鈷藍色,宛如大海一般,這也是其得名“海地獄”的原因。</p> <p class="ql-block">盡管池水顏色給人以清涼之感,但水溫卻高達98℃。</p> <p class="ql-block">海地獄的泉水呈現(xiàn)出純凈的鈷藍色,晶瑩剔透,美得令人窒息。池面上裊裊升起的蒸汽,營造出夢幻般的奇妙景觀。</p> <p class="ql-block">園區(qū)內(nèi)有廣闊的熱帶睡蓮池,其中還設有大鬼蓮培養(yǎng)室,游客可以在這里欣賞到罕見的熱帶植物。</p> <p class="ql-block">海地獄周圍環(huán)繞著精心修整的庭園,漫步其中,可以感受到南國風情和日式園林的美感。</p> <p class="ql-block">沿著池邊的小坡行走,可以看到一排紅色的鳥居,這是白龍稻荷神社,其日式風格與神秘色彩相交融,是拍照打卡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海地獄不僅自然景觀獨特,還提供了豐富的體驗項目和文化背景,是別府地獄巡游中不容錯過的景點之一。</p> <p class="ql-block">郭沫若先生的《題別府地獄》是一首五言律詩,創(chuàng)作于1955年他訪問日本別府市時。</p> <p class="ql-block">這首詩描繪了別府地獄溫泉的獨特景觀,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自然與人文景觀的深刻感受。</p> <p class="ql-block">這首詩不僅展現(xiàn)了郭沫若先生深厚的文學功底,也體現(xiàn)了他對自然景觀的熱愛和對中日友好關(guān)系的期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