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甸都土地廟《紫微庵功德碑》及傳說木人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紫微庵功德碑</p><p class="ql-block"> 瀘郡之東,距城七里許,有紫微山。此地峻嶺巍峨,層巒聳翠,左立青獅,右立白象,前擁靈龜,后有響水,洵屬我州之勝地。</p><p class="ql-block"> 自明季始建有山神、土地廟焉,迄今數百年。而靈應丕顯,真所謂無求不遂,有感皆通,逐日之瞻拜者恒見,香火之不絕。諺有曰“山不在高,有仙則名”,不其然乎?</p><p class="ql-block"> 然古人既造于前,尤賴今人培補于后,幸遇附近各村之頭目人等,樂善好施,于光緒癸卯年(1903)勸捐添蓋紫薇庵一座。正殿塑有觀音、韋陀、彌勒佛像,一切人物海潮,煥然一新。左右太陽、太陰,側耳又建子孫娘娘殿。一時之燒香還愿者,扶老攜幼,或遠或近,更連絡不絕,非普薩之靈有感乎?是以每屆會期,不下數百席。惟會首等,尚有籌措維艱之慮,特邀諸仁人君子,捐資添租補助,庶共勷其成,以垂永久云。</p><p class="ql-block"> 故將眾姓所捐數目,開列于后。</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捐資功德姓名從略)</p><p class="ql-block"> 大中華民國四年二月二十日立。</p><p class="ql-block"> 前清文庠張國勛頓首敬撰,</p><p class="ql-block"> 三品軍功饒福臻頓首敬書。</p><p class="ql-block">譯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紫微庵功德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瀘城的東邊,距離廣西直隸州城(今瀘西縣城)大約七里的地方,有一座紫微山。這里山勢險峻,山峰高大雄偉,層層山巒一片翠綠,高高聳立。山的左邊有似青獅般的山巒,右邊有像白象般的山峰,前面有靈龜山簇擁而來,后方有“東山響水嘩嘩流淌,實在是我們廣西直隸州的一處風景勝地。</p><p class="ql-block"> 自從明朝末年在這里修建了山神和土地廟,到現在已經有幾百年了。廟宇的靈驗非常顯著,真的是人們無論求什么都能如愿以償,只要心有感應,神靈都會顯應。每天都能看到前來瞻仰參拜的人,香火一直都沒有斷絕。俗話說“山不在于有多高,有了神仙就會出名了”,不正是這樣嗎?</p><p class="ql-block"> 然而古人既然已經在前面開創(chuàng)了廟宇的基礎,尤其需要現在的人在后面進行修繕和補充。幸好遇到了附近各個村子的首領頭目等人,他們樂于行善,喜歡施舍。在光緒癸卯年(1903 年),他們發(fā)起勸募捐款,增建了一座紫薇庵。在正殿里塑造了觀音、韋陀、彌勒佛像,所有的人物造型以及海水浪潮等裝飾,都煥然一新。在正殿的左右兩邊供奉著太陽和太陰神像,在旁邊又修建了子孫娘娘殿。一時間,前來燒香還愿的人,扶著老人,帶著小孩,有的從遠處來,有的從近處來,接連不斷,這難道不是菩薩顯靈,讓人們有所感應了嗎?因此,每當到了廟會的日期,擺下的宴席都有好幾百桌。只是負責廟會事務的會首等人,還有資金籌措困難的擔憂,于是特意邀請各位有仁愛之心的君子,捐出錢財和增加廟產田租來補助,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把事情辦成,讓紫薇庵的香火和廟會永遠延續(xù)下去。</p><p class="ql-block"> 所以把眾多姓氏所捐錢數,開列在下面。</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捐資功德姓名從略)</p><p class="ql-block">大中華民國四年(1915年)二月二十日立。</p><p class="ql-block">前清時期的文庠生張國勛叩首恭敬地撰寫;</p><p class="ql-block">擁有三品軍功的饒福臻叩首恭敬地書寫。</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龍甸都土地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高得能收集整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瀘西城東面紫微山有一座土地廟,因其建在龍甸村子的背后,所以大家都叫它龍甸土地廟。它背倚蒼翠挺拔的紫微山峰,左右各有一巒環(huán)抱,相傳這是瀘西所謂的二十四把金交椅之一的風水寶地。</p><p class="ql-block"> 傳說清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清廷下令削藩,駐守云南的平西王吳三桂率先叛亂反清,挑起了我國歷史上有名的“三藩之亂”。在他統(tǒng)領大軍征進廣西時,途經瀘西,他的中軍標營就駐扎在紫微山麓的馬廄田一帶。</p><p class="ql-block"> 當時的紫微山和龍甸村周圍,到處是參天蔽日的原始森林,林中豺狼虎豹肆意橫行,時常傷害人畜。吳三桂的兵馬露宿荒野,棲身軍帳,有些戰(zhàn)馬和士卒被咬傷、咬死,有的連尸首都不見,被虎狼裹腹充饑,甚至個別將領也為野獸所傷。</p><p class="ql-block"> 弄得吳三桂有些心煩意亂,有的將領提出發(fā)兵清剿,可是面對莽莽蒼蒼的山林,野獸出沒無定,幾千兵勇無異大海撈針,事倍功半于事無補。這時有個謀士提出到紫微山的土地廟燒柱香,聽說這里的土地靈驗非常,因為按古老的說法:土地山神管轄當方的豺狼虎豹,如果野獸要吃人畜,必須得到他們的許可,否則嘴是張不開的。</p><p class="ql-block"> 謀士的一席話,觸動了吳三桂的一番心事:自從起兵叛清以來,諸事不是那么很順利,現在又出現野獸傷害士卒的事,當然這算不上什么了不起的事,但聽了屬下剛才的言語,他心中暗暗思量,欲成大事,離不開神力鼎助。于是他決定明天親自到紫微山龍甸土地廟燒香朝拜。否則權勢熏天的平西王吳三桂,連皇帝都不放在眼中,尚且叛逆欲登九五之尊,怎么會顧視一個小小的當方土地呢。</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一早,吳三桂率領親信護衛(wèi)來到土地廟,在土地塑像前,吳三桂從親信手中接過三柱清香,躬身行禮,禱告道:本王向來敬奉天地神明,今到寶方貴地,與汝有緣,我特晉封你為都土地,凡云、貴、川、三省的土地山神均屬你管轄,爾后我為多大官,你有多大位,我領江山就稷,你就是天下都土地……</p><p class="ql-block"> 正因如此,龍甸土地廟的土地神像的穿戴與全國其它地方迥然不同,頭戴王冠,身著蟒袍,慈眉善目中透出一絲威嚴,不再是一襲葛袍摭身,一條絲巾挽發(fā),一根藤杖隨手的普通土地像。</p><p class="ql-block"> 龍甸土地廟也順其稱為:“龍甸都土地廟”。</p><p class="ql-block"> 名聲傳出后,且不說彌勒、師宗、羅平、邱北等地的善男信女,每天成群結對,絡繹不絕地到龍甸都土地廟許心求愿,就連四川、貴州兩省的仕紳商賈也聞訊千里迢迢不辭勞頓,虔誠恭敬地來朝山祈禱,為官者求官運享通,步步青云,經商的求生意興隆,財源廣進,普通百姓求闔家歡樂五谷豐登。甚至連一些打劫家舍、殺人放火的強盜們在行事之前,都到廟中去打牙祭,乞求土地神保佑他們諸事順利,馬到成功。</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