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溜八溜,不離福州”之二十一……漫步冶山春秋園(上篇)知足常樂 <p class="ql-block"> 冶山位于福州城中屏山山麓,是福州城的發(fā)源地,這里保留著眾多古跡,見證了這座古城所經歷的2200年春秋的風風雨雨。如今在這里建有一座公園,名為冶山春秋園。</p><p class="ql-block"> 公園前立有一尊高大的雕塑,正是閩越王無諸,它站立在石臺上,目視遠方,右手拄劍,左手稍稍抬起,仿佛正在指揮著什么。公元前202年,漢高祖封越王勾踐后裔無諸為閩越王,在冶山建城,福州的建城史正是從這一年開始計算的。</p> <p class="ql-block"> 冶山春秋園是以春秋時期文化遺址命名的開放式公園,幾經考古挖掘發(fā)現,冶山有著深沉厚重的人文歷史文化積淀,它見證著閩都的變遷發(fā)展,引起了政府的關注與重視,將其列入近期修復改造項目,2021年2月開園。</p> <p class="ql-block"> 走進公園,一眼便能看見站前廣場用巨石壘砌的石墻上寫著“冶山歷史風貌區(qū)”,它占地13.21公頃,是福州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構成,閩越文化的重要發(fā)源地,也是福州古城風貌的核心組成部分,充分展示福州歷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內涵。在這座公園中,游客仿佛穿越了福州城2200年的歷史。</p> <p class="ql-block"> 2020.10.29和先生一起到冶山春秋園游玩。當時這里是“冶山歷史風貌區(qū)”。</p> <p class="ql-block"> 2021.11.25舊地重游,已經改為《冶山春秋園》了。</p> <p class="ql-block"> 從福州地鐵一號線屏山站D出入口出站,遠處一塊刻著“閩越春秋”四個大字的巨石聳立在草地中。</p> <p class="ql-block"> 我們漫步在公園,在春天的懷抱中,品味著旅游的喜悅,感悟著生命的真諦,感受著生活的美好!</p> <p class="ql-block"> 踏進冶山春秋園,即直接進入公園的核心園區(qū)。正面一座涼亭,梁額上掛著“喜雨軒”,屋脊飛檐翹角,閣內雕梁畫棟,雕工精巧,古典園林味濃。</p> <p class="ql-block"> 走進這古風滿滿的涼亭,站在喜雨軒內,可望見整個歐冶池。那是春秋時期冶煉名家歐冶子鑄劍淬火的地方,又稱“劍池”,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p> <p class="ql-block"> 在喜雨軒的右邊,現保留著歐冶池元泰定五年(1328年)“三皇廟五龍?zhí)脷W冶池官地”碑刻。元時,這里尚有三皇廟、五龍?zhí)谩⒘柙婆_等勝跡。</p> <p class="ql-block"> 冶山,展示著2200多年前的閩越文明。福州第一座王都“冶城”在這里拔地而起,即閩越王無諸(越王勾踐的后裔)的都城。</p> <p class="ql-block"> 這方池塘名為歐冶池,池塘呈長方形,一側建有涼亭,亭下立有石碑,記錄此地正是歐冶子當年的鑄劍處。</p> <p class="ql-block"> 站在喜雨軒內,可以望見整個歐冶池,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絕對是當之無愧省內最古老的城池。</p> <p class="ql-block"> 《喜雨軒》里幾個老人家在鍛煉身體!</p> <p class="ql-block"> 平凡的人生,也許沒有華麗的舞臺,但卻有著豐富的內心世界,就像一朵獨自盛開的花,靜默而堅韌。</p> <p class="ql-block"> 歐冶池旁還有座“劍光亭”,鑄劍師歐冶子曾以池中之水鑄出名劍,此亭之名想必也是歌頌歐冶子精湛的鑄劍工藝與贊美當年的池中之水吧!在這里小憩片刻,涼風習習,甚是愜意!</p> <p class="ql-block"> 如今,眼前的“劍池”作為公園景觀,已經是滿池碧荷,構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p> <p class="ql-block"> 在喜雨軒和劍光亭這兩座建于上世紀80年代的仿古亭廊上,人們在這里游玩,悠然自得。</p> <p class="ql-block"> 旅行是人生中最美麗的邂逅,每一處風景都值得留念都留下幸福的回憶。</p> <p class="ql-block"> 沿著歐冶池轉一圈,一步一景,風景如畫,美不勝收!</p> <p class="ql-block"> 讓我們在平凡的日子里,感受美好的時光和生活的溫柔!</p> <p class="ql-block"> 一個老師帶著幾個小學生在拍古裝照,他們裝扮成三國時期的諸葛亮等人物,仿佛穿越一千多年前古代的場景了。</p> <p class="ql-block"> 喜雨軒和劍光亭這兩座建于上世紀80年代的仿古亭廊上,人們在這里游玩,悠然自得。</p> <p class="ql-block"> 如今,冶山春秋園在市中心為群眾提供懷古撫今、親近自然的好去處,</p> <p class="ql-block"> 不遠處,透過密密匝匝的樟樹葉,陽光在水面落下點點光影,滿是厚重古樸的韻味。這里,是冶山春秋園的點睛之筆。</p><p class="ql-block"> 歐冶池里藍天白云的倒影漂亮極了!(2021年11月25日)。</p> <p class="ql-block"> 從左邊繞池漫步,池岸邊幾株巨大的古榕枝繁葉茂,像撐開了幾把大傘,遮蓋起半個池面。站在岸邊看池水,古榕枝葉的倒影仿佛把天空遮蓋。</p> <p class="ql-block"> 福州隨處可見高大的遮天蔽日的榕樹,一棵樹就是一片森林。</p> <p class="ql-block"> 公園到處都有巨大榕樹,綠樹成蔭,綠陰如蓋,突出表現福州的秀麗自然景觀。也是福州市民鍛練運動散步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 青山綠水,風景優(yōu)美,讓人神清氣爽,樂而忘返。</p> <p class="ql-block"> 這是一口<span style="font-size:18px;">漢代古井</span>《漢井》,就是冶山復原的漢井。</p> <p class="ql-block"> 新標牌上增加了“原井欄無存,為保護漢井及游客安全,用舊構件重設井欄”的中英文雙語對照注釋。</p> <p class="ql-block"> 這里有一個大大的長長的石馬槽。</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大石臼上刻“宋紹興丙子造”。這個南宋石馬槽,是從永泰縣嵩口鎮(zhèn)借來展出的文物。</span></p><p class="ql-block"> 石馬槽槽身長約5米,寬約1.05米,高約1米,由一塊巨大的花崗巖雕鑿而成,至少有七八噸,是國內罕見的大型石馬槽。</p> <p class="ql-block"> 浮雕墻波瀾壯闊展恢弘。</p><p class="ql-block"> 走出地鐵屏山站D出口右邊便可見一面長60米高約4米的浮雕墻,《閩越開疆》畫面波瀾壯闊。</p> <p class="ql-block"> 這面浮雕墻,以越人南遷、佐漢滅秦、復立為王和建城開疆4個篇章,生動刻畫了閩越王無諸佐漢滅秦、復立為閩越王、建城開疆、開啟閩中地區(qū)社會文明新篇章的一生以及歷史上閩越王城的恢弘氣勢。</p> <p class="ql-block"> 冶山春秋園內,山巒起伏,碧水環(huán)繞,構成一幅如詩如畫的山水畫卷。春暖花開,綠樹成蔭,鳥語花香,讓人頓感心曠神怡!</p> <p class="ql-block"> 在歐冶池的旁邊,有一座石山,怪石嶙峋,沿石縫間的小路爬上山頂,發(fā)現別有洞天,這就是冶山。山雖不大,但古榕參天,還有大量的摩崖石刻,讓人目不暇接。</p> <p class="ql-block"> 爬爬山崗,心情愉悅;游游秀水,身心舒暢;聽聽見聞,增長閱歷;走走名勝,眼界大開。</p> <p class="ql-block"> 循著潺潺流水,經過石堤橋,冶山山體完整展現在眾人面前。</p> <p class="ql-block"> 泉山摩崖題刻</p><p class="ql-block"> 冶山之上,還保留著文人墨客的足跡。順著歐冶池往南走,穿過蔥蘢榕樹,可見有綠色護欄的石梯,拾階而上,古樹參天,便可看到泉山摩崖題刻。</p> <p class="ql-block"> 我們陶醉在景美如畫的公園里,生活就像一首詩,讓我們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去擁抱生活,用心感受生命的美好,用隨心所欲的態(tài)度去書寫屬于自己的篇章!</p> <p class="ql-block"> 石階盡頭,即為薩鎮(zhèn)冰故居。</p> <p class="ql-block"> 泉山摩崖題刻旁邊,即為薩鎮(zhèn)冰故居,又名“仁壽堂”,2013年,被列入第八批省級文保單位名單。</p> <p class="ql-block"> 海軍上將薩鎮(zhèn)冰故居。泉山摩崖題刻旁邊,即為薩鎮(zhèn)冰故居又名“仁壽堂”,是薩鎮(zhèn)冰晚年居住的場所。</p> <p class="ql-block"> 拾級而上,沿途可見摩崖石刻和滿山綠意。冶山秀美的自然風景,吸引眾多文人墨客在這里吟詩作賦、鐫刻題字。修復的雙松嶺、辛夷塘、紅蕉坪等冶山二十九景和石刻中,跟植物相關的不少。</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仁壽堂”左邊題刻《紅蕉坪》。</span></p> <p class="ql-block"> 冶山是福州城市的根脈,是福建閩越文化和漢文化的發(fā)源地。自2018年冶山春秋園提升改造以來,先后有80多段摩崖石刻及碑記被發(fā)掘保護,刻字篆、隸、楷、行、草一應俱全。透過石刻或碑記,唐朝到民國千百年間,文人墨客在這里寄情山水、雅集吟詠的形狀展露眼前。</p> <p class="ql-block"> 冶山又叫泉山,據說從唐宋至民國,不少文人墨客會在上面潑墨揮毫,吟詩作賦、鐫刻文字。</p><p class="ql-block"> 山上有好多摩崖石刻,小小的一圈轉下來有幾十個摩崖石刻,這就是冶山的泉山摩崖題刻。</p> <p class="ql-block"> 在冶山上最著名的石刻是“九曲”,九個榜書環(huán)繞著山分布。在泉山春秋園修建之前,泉山南側的“一曲”石刻曾被建筑遮擋,和其他八曲分開。而“九曲”的石刻處長有一株根系發(fā)達的榕樹,“九”字也被樹根遮擋。如今,泉山摩崖石刻終于完成了九曲的組合。</p> <p class="ql-block"> 《二曲》到<span style="font-size:18px;">《九曲》都在小山頭上,比較好找。</span></p><p class="ql-block"> 為了找到《一曲》,走遍了整個山頭,保安師傅說《一曲》在山下,結果一直找不到,又拐到一個角落快要準備放棄時,往右邊一看,看到《一曲》了,真的是欣喜若狂,趕緊叫旁邊一個小妹幫忙照相留念!這就是旅行的意義吧。</p><p class="ql-block">2025年2月23日</p> <p class="ql-block"> 《一曲》下面是《泉山池》,上面有《泉山池》摩崖石刻。</p> <p class="ql-block"> "泉山摩崖題刻 " 群。</p><p class="ql-block"> 這里的摩崖石刻如此之多,保護得如此之完好,令人贊嘆不已。</p> <p class="ql-block"> 冶山春秋園提升改造,先后有80多段摩崖石刻及碑記被發(fā)掘保護。</p> <p class="ql-block"> 九曲下面是“曲水流觴”。</p><p class="ql-block"> 曲水流觴是一種古老的民俗活動,源自中國古代,主要在農歷三月的上巳日舉行。這一活動的核心是在彎曲的水流旁設酒杯,酒杯順流而下,停在誰面前,誰就取杯飲酒。這種習俗不僅是一種歡慶和娛樂的方式,也具有祈福免災的意義。</p> <p class="ql-block"> 曲水流觴這一習俗在歷史上多次被文人墨客提及和贊美,成為文學作品中的常見主題,如王羲之的《蘭亭序》中就詳細描述了曲水流觴的場景,使其成為文化傳承的重要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 拾級而繞,小山雖小,卻尚存大量年代久遠書法精美的摩崖石刻,細看之下記刻了自唐宋至民國的53段題刻,隱現了當年的人文內涵。</p><p class="ql-block"> 藤蔓交覆的“山陰亭”題刻,旁署“唐刺史裴次元建,昆陵劉溥修,侯官張國治書,閩侯歐陽英重修”。</p> <p class="ql-block"> 冶山上的摩崖石刻還有道涵宇內、壽巖、王壇崗、椒磐巖、筋竹巖、越壑橋等。這些石刻書法精美,意趣盎然,氣勢不凡,也都為冶山增加了深厚的人文內涵。若來此,定要停留片刻慢慢欣賞下古人揮毫潑墨的氣概。</p> <p class="ql-block"> 閩越王鼓琴處的“玩琴臺”。</p> <p class="ql-block"> 榕樹的根與石刻交織在一起,形成獨特的景觀。</p> <p class="ql-block"> 分布于冶山,刻于清到民國。冶山頂有“越壑橋”、“望京山”等景名題刻,皆陳衍書;另有黎元洪書“洛社遺風”、“楊樹莊書”、“劍膽琴心”等石刻。</p> <p class="ql-block"> 千年以來,許多文士在奇巖怪石間鐫刻下大量摩崖石刻,這些都是閩都文化寶貴的實物載體。這些摩崖石刻每一塊都在訴說著悠久深遠的歷史和文化。</p> <p class="ql-block"> 摩崖石刻一般由書法家書寫,再由專門的工匠雕刻。這種藝術是對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美學觀念的回歸與追求。“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文人墨客寄情山水。</p> <p class="ql-block"> 小小的冶山上,既有“望京山”,又有“觀海亭”。</p> <p class="ql-block"> 觀海亭。</p> <p class="ql-block"> 一塊巨石上鐫著“獨秀峰”三字。</p> <p class="ql-block"> 碑刻詩詞字體選自古代名家字體,諸體皆備,雅俗共賞。</p><p class="ql-block"> 曲徑通幽</p> <p class="ql-block"> 摩崖石刻《壽巖》。</p> <p class="ql-block"> 各色各樣的摩崖石刻點綴山丘之中,古意盎然。</p> <p class="ql-block"> “登山路”石刻,這里就是冶山最高處。</p> <p class="ql-block"> 假如一時無法遠行,那就在家鄉(xiāng)附近擁抱自然與陽光,看看風景,拍拍花草,聽聽音樂,只要有歡喜心,人生處處皆風景。</p> <p class="ql-block"> 攀一座山,賞一方景,將心境歸還于自然之中,悠然心會,寄情山水。</p> <p class="ql-block"> “越壑橋”,走過去就是冶山春秋園(東大門)。</p> <p class="ql-block"> 小山周圍環(huán)繞許多不知樹齡的參天古樹,遮蔭蔽日,有榕、榆、白千層樹,郁郁蒼蒼、根結龐大穩(wěn)固,深扎于歷史的土壤里。</p> <p class="ql-block"> 榕樹的根順著斷墻殘垣、包裹著山石,往下深扎下去,表明著它們的年代久遠。</p> <p class="ql-block"> 原商業(yè)廳里冶山春秋園(東大門)。</p><p class="ql-block"> 背面為海軍上將薩鎮(zhèn)冰故居。</p> <p class="ql-block"> 我在公園用手機鏡頭記錄著人們開心快樂的瞬間!<span style="font-size:18px;">平凡人把平凡日子過成詩意!</span></p> <p class="ql-block"> 從公園東大門這個臺階走上去就是“仁壽堂”,</p> <p class="ql-block"> 美存在于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只要有一雙發(fā)現美的眼睛,到處都是美景!</p> <p class="ql-block"> 公園東入口的旁邊有一處考古發(fā)掘現場,上方建有風雨亭加以保護,根據專家的考證,這里是一處唐代的馬球場遺址。遺址勘探中出土了從唐至明清的碗、罐、瓦片以及唐代銅錢等文物。</p> <p class="ql-block"> 馬球在漢代從西域傳入,唐代發(fā)展到鼎盛,許多皇帝都喜歡馬球運動,這項運動也成為了軍隊訓練的課目。唐元和八年刺史裴次之在冶山一帶開辟球場,是福建最早的球場。</p><p class="ql-block"> 這個馬球場遺址是1998年發(fā)掘的一部分,根據《三山志》記載以及專家考證,當時的馬球場有現在的兩個足球場那么大,可以容納幾萬人。</p> <p class="ql-block"> 這是目前國內唯一的唐代馬球場遺址。</p> <p class="ql-block"> 馬球場遺址旁邊的石壁上,鑲嵌有一幅壁畫,重現了當年舉行馬球比賽時的盛況。</p> <p class="ql-block"> 在冶山歷史文化風貌區(qū)里中山路的盡頭,矗立著中西合璧會堂式的建筑——福州中山紀念堂,它的前身是明清時期的福州貢院,也就是福建全省包含臺灣學子舉行鄉(xiāng)試的地方,中山先生曾在此發(fā)表過演說。這里有孫中山先生塑像。</p> <p class="ql-block"> 看,石船上幾個小姑娘在拍照,路邊這個攝影師大姐也在認真拍著她們。好一派和諧溫馨,歲月靜好的畫面!</p> <p class="ql-block"> 公園里一個著白色漢服的美女在拍藝術照。</p> <p class="ql-block"> 人們在公園里,放飛著自己的心情,享受著美好的人生!</p> <p class="ql-block"> 小朋友在公園玩耍。</p> <p class="ql-block"> 這里有很多游客慕名來游玩,兩個游客在認真拍照。</p><p class="ql-block"> 我在公園捕捉春天瞬間的故事,那些歡快的笑聲,那些充滿生機的歡樂畫面,都成為了鏡頭下的永恒!</p> <p class="ql-block"> 春秋時期的歐冶子傳說、西漢的閩越王城、唐代的兵營、宋代的歐冶亭遺址、元代的官地碑、明清的貢院、民國時期的仁壽堂和泉山摩崖題刻……冶山公園儼然變成了一條穿越兩千多年的時光隧道!</p> <p class="ql-block"> 感恩這個世界,讓我們同乘一趟生命的列車,前行著,守望著,關懷著!牽掛著!傳遞著溫馨與美好,共享著健康與快樂!</p><p class="ql-block"> 祝福朋友們幸福安康,吉祥如意,開心快樂每一天!?????????????????????????????????????? ??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