矚目北京:半血統(tǒng)半功業(yè)的宗祠碑老接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在五塔寺北京石刻藝術(shù)博物館院里徜徉。在金剛寶塔東側(cè)的祠墓碑刻區(qū),有一塊巨大的石碑超出別的石碑近一米,比康熙朝的重臣索尼的碑還要高,而且還帶有基座,這種規(guī)制是極高的,它就是乾隆朝的重臣傅恒的宗祠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這塊碑的原址在北京市東城區(qū)景山東街東口路北,于1986年征集入館,被安置在金剛寶座塔東側(cè)的宗祠墓碑區(qū)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傅恒宗祠碑是著名的清代石碑,其造型就彰顯出其主人的尊貴和乾隆帝對富察氏家族、特別是傅恒的器重之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這通碑為漢白玉質(zhì)地,體量巨大且厚重。通高590厘米,寬148厘米,厚59厘米,龜蚨長365厘米,螭首龜趺雕刻極其精美。碑文滿漢文合壁,記述了傅恒在大小金川戰(zhàn)役中的功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碑首為螭首,額篆"敕建"二字。 浮雕有四個龍頭兩個龍身,陽陰邊框均為云龍紋。海墁石雕刻以海水作底兒,四正面雕江崖,四角于漩渦中象征性雕魚、鱉、蝦、蟹,作出橫行、鳧水、弓腰、打挺之狀,象征大海里的生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碑陰空白無字。碑陽和碑陰各有一圈小龍組成的圈邊。我們知道,如果是兩條龍相對,中間有一顆寶珠,這種圖案是“二龍戲珠”。而這塊碑的圈邊卻是一圈小龍首尾相接,龍首與龍尾之間各有一顆珠子,一圈下來共有14條龍,這種圖案被稱為“趕珠龍”。 碑的圈邊上和下又是另外一種圖案,兩龍相對,中間一個團龍。團龍在明清時期是最高的等級,也是“二龍戲珠”形制的另一種形式,而且這種形制只能出現(xiàn)在皇家建筑中。而傅恒宗祠碑上雕刻有團龍,足可見這通碑的等級之高。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從側(cè)面角度可以看到整個碑側(cè)是高浮雕,碑左側(cè)是一條龍追著珠子一直向上升,極富動感。 在龍的下方還藏著只“守宮”(壁虎),口吐祥云,好像整座碑上的祥云都是由它吐出來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傅恒宗祠碑的碑座別出心裁,由副座、龜趺座和海墁三部分組成,精雕細刻美侖美奐。龜趺座兩側(cè)采取高浮雕的方式,各雕有麒麟臥松、獅子祥云圖案。龜趺又名赑屃,霸下等,在中國神話中是龍生九子之一,排行老六,屬靈禽祥獸。龜趺貌似龜而好負重,有齒,力大可馱負三山五岳。龜趺背也可以負重物,多為石碑、石柱等的底臺及墻頭裝飾。龜趺座下面還有一個底座,上面雕刻很精致的海水江崖紋,這個底座叫做海墁石。海墁石雕刻以海水作底兒,四正面雕江崖,四角于漩渦中象征性雕魚、鱉、蝦、蟹,作出橫行、鳧水、弓腰、打挺之狀,象征大海里的生物。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這通傅恒宗祠碑形制完備、規(guī)格之高、雕工精美,無論從歷史價值還是藝術(shù)價值而言,都堪稱是“國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這通碑是目前北方為數(shù)不多的保存比較完好的一通碑。 看碑文,字小碑高,脖酸眼花。據(jù)《北京圖書館藏中國歷代石刻拓本匯編》一書的記載,其全文如下(因為原碑有所磨損,有些文字未能認讀,暫以“▉”代替):(不喜歡的可躍過此段)</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5px;">乾隆十四年三月初七日內(nèi)閣奉上諭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人子▉本之忱 必念爾祖 國家酬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之典 爰及所生 大學(xué)士公傅恒夙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宣猷 襄贊機務(wù) 前因金川番蠻不靖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奮發(fā) 自請誓師 維時朕以其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篤忠貞 服勞王家 鐘慶▉塗 聯(lián)輝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戚 悉由乃祖乃父積厚流光▉ 茲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弼陛辭之際 朕欲加恩 賜立祠堂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秩於祀典 大學(xué)士公傅恒奏稱 臣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蒙高厚,榮憤 先人,實出至▉ 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果憑仗天威 肅清荒徼 凱旋之日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擬當懇請殊恩 令威信遠孚 番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效順 膚功克奏 美著旆常 宜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懿▉ 以示優(yōu)錫 其照勳臣額 宜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佟國維之例 敕建宗祠 春秋致祭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增光俎豆 用獎忠勳 著該部即遵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詳議具奏 欽此 經(jīng)禮部議稱 錫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以展殊勳 昇章聿著推恩而頒 特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秩祀增榮 茲者太保大學(xué)士一等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勇公傅恒稟承聖謨 數(shù)寧邊徼 皇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嘉乃丕績 恩及所生 念其祖考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貞衍慶 令臣等詳議祀典 敕建宗祠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臣等查得大學(xué)士公傅恒曾祖哈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屯 祖米思漢 父李榮保前蒙 特恩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均追封公爵 妻俱封為公妻 一品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人應(yīng)請照例建立正祠三間 各設(shè)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閣 按昭穆安設(shè)神主 大門三間 東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兩廡各三間 一為宰牲及供辦祭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之處 一備守戶居住 每歲春秋 遣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常寺堂官讀文致祭 祭祀牲果酒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等項交太常寺備辦 蓋造祠堂暨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切祭祀應(yīng)用器皿交工部造辦 牌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匾額及祭文俱交該衙門撰擬 祠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落成 翰林院撰祭文 太常寺備祭品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奏遣大臣讀文致祭一次 如此則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宇輪奐 祭祀適時 允足以示隆恩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昭懿典矣 於乾隆十四年三月二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四日題準 又於四月初十日工部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辦 建立宗祠房間工料 奉旨 正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著蓋五間 欽此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富察·傅恒(約1720年-1770年),字春和,出身名門,清高宗孝賢純皇后之弟(乾隆爺?shù)男【俗樱?,清朝名將、外戚,滿洲鑲黃旗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傅恒自小聰穎,文武全備。乾隆五年(1740年),20歲的傅恒時始出仕途,官任藍翎侍衛(wèi)(正六品),隨后不久升任頭等侍衛(wèi)。乾隆七年(1742年)任御前侍衛(wèi)、總管內(nèi)務(wù)府大臣,管理圓明園事務(wù)。乾隆八年(1743年)出任戶部右侍郎,不久后擔(dān)任山西巡撫。乾隆十年(1745年)傅恒進入軍機處。次年,在山西巡撫任上擔(dān)任軍機大臣、戶部右侍郎、內(nèi)大臣,不久后轉(zhuǎn)任戶部左侍郎。乾隆十二年(1747年)傅恒升任戶部尚書,兼任鑾儀衛(wèi)、議政大臣、殿試讀卷官、會典館副總裁、正總裁。在短短七年之間,傅恒由一名普通的正六品侍衛(wèi),一路升為從一品大員,其升遷速度不可謂不快,真可謂平步青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縱觀傅恒一生,年輕時擢升迅速,中年戰(zhàn)功顯赫,文韜武略,德才兼?zhèn)洌钍芮〉燮髦亍?lt;/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乾隆十四年(1749年)率師平定大小金川叛亂。金川戰(zhàn)事直接關(guān)系到對西藏以及整個西南邊疆的治理。如果金川不平,清軍就無法入藏。后來傅恒的兒子??蛋猜时M藏,制定西藏善后章程,以及金瓶掣簽,都是在此基礎(chǔ)上進行的。金川在政治和軍事上的重要意義是賞賜傅恒的根本原因。乾隆十九年(1754年)平定準噶爾內(nèi)亂。在針對準噶爾內(nèi)亂朝廷是否要派兵鎮(zhèn)壓的問題上,唯有傅恒堅決站在乾隆帝一邊,持支持態(tài)度。準噶爾之亂平息后,又任《平定準噶爾方略正編》、《平定準噶爾方略前編》、《平定準噶爾方略續(xù)編》正總裁。撰寫《欽定旗務(wù)則例》、《西域圖志》、《御批歷代通鑒輯覽》等書。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傅恒督師緬甸,前期取得階段性勝利,但后期由于清軍水土不服的原因,造成大量人員減損,主帥傅恒亦染上惡疾,仍督軍進攻,屢敗緬軍。后乘緬軍遣使請和,疏奏罷兵。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二月班師,不久病卒,時年50歲。乾隆皇帝親臨其府奠酒,頌其為“世胄元臣,與國休戚。早年金川,亦建殊績。定策西師,唯汝予同。酇侯不戰(zhàn),宜居首功?!?lt;/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鑒于傅恒在平定大小金川、新疆準噶爾叛亂中,戰(zhàn)功卓著,貢獻巨大,乾隆帝封其為一等忠勇公,賜寶石頂、四團龍補服,在紫光閣百名功臣畫像中榮居首位,賜封在東華門之外建府,罕有人及。去世后,乾隆追封謚號“文忠”、敕建富察氏宗祠并恩準配享太廟,這通御碑就是為其宗祠設(shè)立的。在清代,獲準配享太廟殊榮的只有12人,其中就包括傅恒和其子福康安,堪稱“大清雙壁”。</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其實,平定大小金川的叛亂和進軍新疆的成功,不完全在于傅桓的指揮才能。初,叛軍在隘口和地形險要處建立了層層碉堡,使攻打的清軍損失慘重。乾隆皇帝于十三年下令,從駐守北京的八旗軍隊中選拔出300名優(yōu)秀士兵,并且在香山地區(qū)仿建了金川碉樓,專門組建了一支能夠攻打金川碉樓的云梯隊。 不過,殘酷的戰(zhàn)爭證明,這支僅有300人的云梯隊,無法滿足乾隆征討金川的需求,很快,云梯隊的人員就擴大到了1000余人。乾隆十四年,乾隆皇帝又下令增設(shè)了健銳營衙門,隨后,這支隊伍就被稱之為健銳云梯營。這批經(jīng)過特殊訓(xùn)練的云梯兵戰(zhàn)斗力很強,于乾隆十四年開赴金川前線,沒過多久就傳來了金川土司宣告歸降的消息,云梯兵被乾隆皇帝視為金川戰(zhàn)爭獲勝的關(guān)鍵。戰(zhàn)勝歸來的云梯營,自此以后就駐扎在香山腳下,成為了清朝軍隊中的一支特殊部隊?,F(xiàn)香山腳下的紅旗村有健銳營的團城演武廳舊址,植物園里有其訓(xùn)練用的碉樓遺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由此可見,富察·傅恒取得的軍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清代強大的軍事力量。而他之所以受到尊寵也是緣于他的貴族身份和家世祖蔭。他所屬的富察氏為滿洲八大姓之一,所在的滿洲鑲黃旗為上三旗中的首旗,由皇帝親統(tǒng),地位很高。其先祖旺吉努在努爾哈赤起兵時,就率族眾歸附了后金,在統(tǒng)一東北、創(chuàng)建清帝國的多年征戰(zhàn)中,屢建戰(zhàn)功。曾祖父哈什屯在太宗朝(皇太極)以軍功官至禮部副理事官,至順治年間,累官至內(nèi)大臣,加太子太保。祖父米思翰在康熙年間任議政大臣,當過7年的戶部尚書,掌管國家的財政大權(quán),曾經(jīng)大力支持康熙帝的撤藩政策,深受康熙帝的器重。曾祖父哈什屯在太宗與世祖兩朝位列議政大臣,躋入當時清朝最高決策中樞。祖父米思翰受知于康熙皇帝,并被擢為戶部尚書,位列議政大臣。哈什屯和米思翰均于乾隆十三年(1748)五月被追贈為一等承恩公,敕建富察氏宗祠,并為傅恒建造府第于東安門內(nèi)。傅恒的父親李榮保,官至察哈爾總管。伯父馬齊在康、雍、乾三朝任保和殿大學(xué)士達23年之久,時間之長,在有清一代是罕見的。傅恒的姐姐,即孝賢純皇后,是乾隆帝的第一任皇后,因其生性恭儉,頗受乾隆帝鐘愛,夫妻感情極深乾隆帝對富察氏“每加敬服,鐘愛異?!?。作為乾隆帝皇后的弟弟,皇帝對傅恒也是格外關(guān)照,而傅恒本身也十分爭氣,歷任戶部尚書、吏部尚書、保和殿大學(xué)士,并在軍機處二十余年,在大小征戰(zhàn)中率軍作戰(zhàn),有出色的表現(xiàn),被乾隆帝封為“一等忠勇公”。列于紫光閣內(nèi)的“平定西域前五十功臣”畫像中,傅恒排名第一。出色的工作能力再加上皇后弟弟的身份,使得傅恒成為了清廷的重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既然位高權(quán)重那么宅邸的規(guī)模自然也小不了。傅恒的宅邸位于北京景山東側(cè)的沙灘地區(qū),據(jù)《道咸以來朝野雜記》記載傅恒宅“面積之廣、建筑之壯麗,當年為北京第宅之冠”。今天的《求是》雜志社和國家文物局就是昔日傅恒宅的主體部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傅恒共有四子:福靈安、福隆安、福康安、福長安。由于“一等忠勇公”的爵位是可以世襲的,所以傅恒過世后爵位由其次子福隆安承襲,之后又由福隆安這支的后人豐紳濟倫、富勒渾凝珠、慶興、果齊遜承襲。果齊遜死后無子,便由本家親戚松椿承襲,一等忠勇公府在光緒十七年(公元1891年)被改稱為松公府。真是“一損俱損,一榮俱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12年進入民國后,傅恒宅又和中國近代史上一所著名的高校結(jié)下了緣分,這就是北京大學(xué)!1916年北京大學(xué)的標志性建筑北大紅樓開始動工修建。1918年北大紅樓建成,考慮到學(xué)生的體育鍛煉問題,學(xué)校便將紅樓北側(cè)屬于松公府的一片空地租下作為操場,這就是日后北大著名的“民主廣場”。1931年為了拓展辦學(xué)空間增加校舍面積,時任校長蔣夢麟先生將整座松公府買下,并對里面的建筑進行改建。目前尚有一座院落還保持著原有的模樣,這就是著名的“孑民堂”!1947年北京大學(xué)為紀念蔡元培先生特意將原松公府西路建筑中的一個院落以蔡元培先生的號——“孑民”命名。“孑民堂”現(xiàn)位于國家文物局內(nèi),是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整座院落為一座兩進四合院。這兩進院落是我們現(xiàn)在能看到的傅恒宅的全部建筑遺存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歷史上,除了住宅傅恒還有自己的家廟,家廟與住宅相鄰?,F(xiàn)在的沙灘北街15號院就是當年傅恒家廟的位置所在。民國時期被北京大學(xué)買下,1934年5月由著名建筑學(xué)家梁思成、林徽因共同設(shè)計的北大地質(zhì)學(xué)館正式在此開工建設(shè)?,F(xiàn)在為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法學(xué)研究所辦公場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樓的北面還有昔日傅恒家廟的青石板和柱礎(chǔ)保留,從柱礎(chǔ)的體量來看,傅恒家廟也規(guī)模不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塊碑,所承載的文化信息,絕不僅僅讓我們欣賞一下那個皇親國舅家族的榮寵。依老接愚見,從中受到的啟發(fā)是,一個人、一家人乃至一個社會組織,要立足、要發(fā)展,需要客觀和主觀兩方面的條件。客觀條件不充分時,可以發(fā)揮主觀因素去彌補。就像我們普通的老百姓,沒有什么可依仗的勢力,就得一生努力拼搏。客觀條件不會因主觀努力和愿望而改變,只有釋放充分利用的功夫才能獲得更多精彩。這塊石碑反映的傅桓家族的尊崇,一半因為個人努力造就的文治武功,一半源于與皇族相連的貴族血統(tǒng)。這樣的機緣是我等望塵莫及的。也不必羨慕,老百姓有老百姓的機緣和好處,做好自己就是成功。</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