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方寸中的古畫,賞千年藝術(shù)長卷——郵票上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系列之四曲明 <p class="ql-block"> 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古典繪畫藝術(shù)如同一顆璀璨的明珠,散發(fā)著獨特而迷人的光彩。它不僅承載著中華民族數(shù)千年的文化底蘊,更以其卓越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力,描繪出了各個時代的風(fēng)貌與精神。為了讓這些傳世瑰寶走進千家萬戶,讓更多人領(lǐng)略到中國古典繪畫的魅力,中國郵政從1984年至今,共推出19套古典名畫郵票。</p><p class="ql-block"> 從唐代的《簪花仕女圖》,到清代的《姑蘇繁華圖》,每一套郵票都選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古典名畫,這些畫作跨越千年時空,題材廣泛,涵蓋了人物、山水、花鳥、風(fēng)俗等各個領(lǐng)域。在郵票設(shè)計上,力求最大程度還原原作的神韻與風(fēng)采;在郵票的印制上,運用了先進的印刷技術(shù)和工藝,如影寫、膠印、膠雕套印等,力求將畫作的細節(jié)和質(zhì)感完美呈現(xiàn)。讓我們按朝代順序,走進古典繪畫藝術(shù)世界,在方寸中感受精品畫作的無窮魅力。</p> <p class="ql-block"> 東晉</p> <p class="ql-block"> 《洛神賦圖》</p> <p class="ql-block">《洛神賦圖》(2005—25)</p><p class="ql-block">2005年9月28日發(fā)行,全套10枚,以小版張方式發(fā)行。</p><p class="ql-block"> 《洛神賦》內(nèi)容源于民間傳說,相傳伏羲的女兒宓妃過洛河時墜水而死,于是成為洛水之神。因宓妃美麗而又勤勞善良,人們懷念她、祭奠她,洛神也就成了美麗女神的代表和象征。三國時,曹植途經(jīng)洛河,聯(lián)想到洛神傳說,感念自己身世,以敘寫男女之思寄托君臣遇合之感,寫出了中國文學(xué)史上非常重要的抒情名篇《洛神賦》?!堵迳褓x圖》絹本設(shè)色,為東晉顧愷之所作,以三國時代曹植的浪漫主義愛情名篇《洛神賦》為題材,用具體生動的形象,完整地表現(xiàn)了賦的內(nèi)容,畫中的曹植帶著隨從,在洛水之濱凝神悵望,仿佛見到思念已久的洛神。遠處凌波而來的洛神,衣帶飄逸,動態(tài)委婉從容,目光凝注,表現(xiàn)了關(guān)切、遲疑的神情。二人的思念之情益于卷面,令人感動。全圖設(shè)色艷麗明快,線條準確流暢,充滿動感。展現(xiàn)了人神相戀的浪漫奇幻故事,畫面中洛神的飄逸、曹植的深情,營造出如夢如幻的氛圍?,F(xiàn)藏于遼寧省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 唐代</p> <p class="ql-block"> 1、《簮花仕女圖》</p> <p class="ql-block">《中國繪畫·唐·簪花仕女圖》(T·89)</p><p class="ql-block">1984年3月24日發(fā)行,全套3枚,小型張1枚。</p><p class="ql-block"> 《簪花仕女圖》是一幅唐代原作,流傳至今,卷軸完整無損,堪稱我國藝術(shù)寶庫中一顆難得的璀璨明珠。此畫為唐代畫家周昉所作。原畫高47厘米,長180厘米,現(xiàn)藏于遼寧省博物館。這是一幅描寫貴族婦女生活的畫,以生動的情節(jié)、精工艷麗的筆法,對每個仕女的不同性格作了細膩入微的刻畫,再現(xiàn)了千余年前唐代上層社會生活。</p> <p class="ql-block">3—1《簪花仕女圖》卷之一</p> <p class="ql-block">3—2《簪花仕女圖》卷之二</p> <p class="ql-block">3—3《簪花仕女圖》卷之三</p> <p class="ql-block"> 2、《虢國夫人游春圖》</p> <p class="ql-block">《虢國夫人游春圖》(1995—8)</p><p class="ql-block">1995年5月23日發(fā)行,全套2枚連票。</p><p class="ql-block"> 郵票取材于唐代著名畫家張萱所作的“虢國夫人游春圖”。此畫為絹本,著色,長148厘米,寬52.8厘米。描繪了唐玄宗寵妃楊玉環(huán)的三姊虢國夫人及其眷從盛裝出游的情景,人物疏密有度,線條勁細,色彩濃艷又不失秀雅,人物形象神態(tài)怡然,雍榮華貴,準確地塑造出貴族婦女的外表與心態(tài),是唐代人物畫的精品?,F(xiàn)藏于遼寧省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 3、《步輦圖》</p> <p class="ql-block">《步輦圖》(2002—5)</p><p class="ql-block">2002年3月16日發(fā)行,全套為小型張1枚。</p><p class="ql-block"> 《步輦圖》絹本設(shè)色,唐代畫家閻立本所作,畫作長129.6厘米,寬38.5厘米,現(xiàn)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此畫反映了貞觀十四年吐蕃王松贊干布仰慕唐王朝典章制度,派祿東贊到長安通聘,希望通過與唐公主和親而永結(jié)和好。作品描繪了唐太宗接見祿東贊的場面:上側(cè)畫太宗坐步輦上,前后由眾宮女抬護擁隨,另一側(cè)畫祿東贊在典禮官引到下謁見。成功地刻畫了太宗的睿智與喜悅以及祿東贊對太宗的敬仰之情,對不同地位、民族、身份的人物都表現(xiàn)得真實得體。圖卷左有宋初章友直的小篆,記錄了歷史上漢藏友好關(guān)系的盛舉。作品具有高度的歷史價值和藝術(shù)價值。</p> <p class="ql-block"> 4、《神駿圖》</p> <p class="ql-block">《神駿圖》(2006—29)</p><p class="ql-block">2006年12月3日發(fā)行,全套2枚連票。</p><p class="ql-block"> 作為唐代韓干所繪的一卷歷史故事畫,形態(tài)生動,結(jié)構(gòu)嚴謹。該畫絹本設(shè)色縱27.5厘米?,F(xiàn)藏于遼寧省博物館。畫的主題是晉人支遁愛馬的一個場面:岸土石坡,支遁正面坐于石臺邊,向著迎面踏水而來的駿馬;馬上坐著披發(fā)童子,手執(zhí)棒狀毛刷,似人從水中洗浴后奔馳歸來。支遁對坐一人,高冠博帶,旁立西域侍者,臂上立一雄鷹,增加了平靜中不平靜的氣氛。此畫人、馬形神統(tǒng)一,樹石鈞而不皴,以水紋浪花尤見功夫。此畫表現(xiàn)了支遁愛馬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5、《八十七神仙卷》</p> <p class="ql-block">《八十七神仙卷》(2011—25)</p><p class="ql-block">2011年9月26日發(fā)行,全套6枚。</p><p class="ql-block"> 《八十七神仙卷》是一副佚名的白描人物手卷,也是歷代字畫中最為經(jīng)典的宗廟畫。尺幅293厘米×30厘米,絹本水墨?!栋耸呱裣删怼肥俏覈佬g(shù)史上極其罕見的經(jīng)典傳世之作,代表了中國古代白描繪畫的最高水平,其表現(xiàn)內(nèi)容是道教中傳說的五方帝君一同朝拜天尊的情景。在褐色絹面上,以遒勁而富有韻律的線條描繪了87位列隊行進的仙人。整個行列中人物不同神態(tài)、動作以及裙帶、旌旗、花等,都和諧統(tǒng)一在莊嚴愉悅和徐緩優(yōu)美的旋律中。整個作品沒有著任何顏色,卻有著強列的渲染效果。著名畫家徐悲鴻認為此卷“足可頡頏歐洲最高貴名作”?!栋耸呱裣删怼肥切毂櫹壬谛轮袊闪⑶坝谙愀叟e辦畫展時,從一位德籍夫人手中以巨資購得,如獲至寶并蓋上一枚“悲鴻生命”的印章。此畫隨徐悲鴻先生顛沛流離,后捐獻給國家。現(xiàn)保存在徐悲鴻紀念館,并為鎮(zhèn)館之寶。</p> <p class="ql-block">6—1八十七神仙卷(局部)</p> <p class="ql-block">6—2八十七神仙卷(局部)</p> <p class="ql-block">6—3八十七神仙卷(局部)</p> <p class="ql-block">6—4八十七神仙卷(局部)</p> <p class="ql-block">6—5八十七神仙卷(局部)</p> <p class="ql-block">6—6八十七神仙卷(局部)</p> <p class="ql-block"> 6、《搗練圖》</p> <p class="ql-block">《搗練圖》(2013—8)</p><p class="ql-block">2013年4月13日發(fā)行,全套3枚,小型張1枚。</p><p class="ql-block"> 《搗練圖》原畫作者是唐代畫家張萱,現(xiàn)存世最早的版本為宋徽宗摹本。該摹本長145.3厘米,寬37厘米,現(xiàn)藏于美國波士頓美術(shù)博物館?!稉v練圖》描繪了唐代貴族婦女的搗練、理線、燙平、縫制勞動操作的情景。整個畫面的結(jié)構(gòu)安排得十分巧妙,聯(lián)系緊密又自然和諧。在《搗練圖》中,張萱以細勁圓渾、剛?cè)嵯酀哪€勾勒出人物形象,輔以柔和鮮艷的重色,塑造出人物形象的端莊豐腴的審美情趣,表現(xiàn)出了唐代仕女畫的典型風(fēng)范。</p> <p class="ql-block">3—1搗練圖(局部)</p> <p class="ql-block">3—2搗練圖(局部)</p> <p class="ql-block">3—3搗練圖(局部)</p> <p class="ql-block"> 7、《揮扇仕女圖》</p> <p class="ql-block">《揮扇仕女圖》(2015—5)</p><p class="ql-block">2015年3月22日發(fā)行,全套3枚連票,小型張1枚。</p><p class="ql-block"> 《揮扇仕女圖》是唐代古畫,畫作長卷、絹本、設(shè)色。長204.8厘米,寬33.7厘米,作者周昉?,F(xiàn)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揮扇仕女圖》是一幅描繪唐代宮廷婦女生活的佳作,圖上描繪了13位妃嬪和宮女的形象。全幅以橫向排列形式展示了人物的各種活動,畫面橫向疏密、松緊的韻律變化和縱向高低錯落的層次變化,使得畫面結(jié)構(gòu)井然有序?!稉]扇仕女圖》入清宮后被收貯在御書房,畫卷上鈐有“御書房鑒藏寶”殿座璽。</p> <p class="ql-block"> 8、《高逸圖》</p> <p class="ql-block">《高逸圖》(2016—5)</p><p class="ql-block">2016年4月2日發(fā)行,全套3枚連印票,小型張1枚。</p><p class="ql-block"> 《高逸圖》是唐代畫家孫位的作品,絹本設(shè)色,長168.7厘米,寬45.2厘米。最早見于《宣和畫譜》,圖前引首有宋徽宗趙佶瘦金體題簽“孫位高逸圖”,現(xiàn)藏于上海博物館?!陡咭輬D》畫作中的人物是三國時期曹魏正始年間(240—249)的“竹林七賢”: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和阮咸七人。因常在當(dāng)時的山陽縣(今博愛一帶)竹林之中,喝酒、縱歌,肆意酣暢,世謂“七賢”,后與地名竹林合稱?!爸窳制哔t”作品基本上繼承了建安文學(xué)精神,但由于當(dāng)時的血腥統(tǒng)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喻、象征、神話等手法,隱晦曲折的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陡咭輬D》畫作以高超的畫藝,生動地表現(xiàn)了他們的氣質(zhì)風(fēng)度,以嫻熟的技巧傳寫不同的形貌特征,細膩地刻畫出了他們各自的精神氣質(zhì)。</p> <p class="ql-block"> 9、《五牛圖》</p> <p class="ql-block">《五牛圖》(2021—4)</p><p class="ql-block">2021年3月20日發(fā)行,全套5枚連票,小型張1枚。</p><p class="ql-block"> 《五牛圖》卷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繪牛畫作,現(xiàn)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傳是唐代韓滉存世的孤本。《五牛圖》以并列平鋪法布局五頭各具姿態(tài)的牛。五牛既以獨立的個體呈現(xiàn),相互之間又形成呼應(yīng)關(guān)系,是幅構(gòu)圖巧妙的唐畫佳作。所展示出其敏銳的觀察力和高超技法表現(xiàn)力,無論是塑造正面、側(cè)面、俯首或者回首的牛,均形體比例準確,透視關(guān)系合理。該畫作表明我國畜獸畫到唐代已達到了較高的藝術(shù)水平。</p> <p class="ql-block"> 五代十國</p> <p class="ql-block"> 《韓熙載晚宴圖》</p> <p class="ql-block">《韓熙載夜宴圖》(T·158)</p><p class="ql-block">1990年12月20日發(fā)行,全套5枚連票。</p><p class="ql-block"> 《韓熙裁夜宴圖》是五代南唐大畫家顧閎中的作品?,F(xiàn)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相傳南唐李后主曾想重用他的大臣韓熙載,但聽說韓“多為聲妓,專為夜飲”,生話放蕩不羈,便派顧閎中前于宅中窺視。《韓熙載夜宴圖》是畫家親臨宴會所見情景的藝術(shù)再現(xiàn)。顧閎中以長卷形式分為聽樂、賞舞、休息、演奏、散宴五段,記敘了夜宴的全過程。郵票采用連續(xù)形式印制,文字和面值均放在畫外設(shè)計,既保持了古畫的原貌,又使整個畫面完整連貫一體。</p> <p class="ql-block"> 宋代</p> <p class="ql-block"> 1、《清明上河圖》</p> <p class="ql-block">《清明上河圖》(2004—26)</p><p class="ql-block">2004年10月18日發(fā)行,全套9枚連票小版張。</p><p class="ql-block"> 《清明上河圖》是一幅舉世聞名的中國古畫,作者張擇端是北宋皇家畫院里頂級畫師之一?!肚迕魃虾訄D》絹本設(shè)色,長528.7厘米,寬24.8厘米,現(xiàn)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它描繪了東京汴梁清明時節(jié)的市貌和汴河兩岸的風(fēng)光,畫面分三個部分。開首為汴梁城郊的風(fēng)光:枯樹草橋行旅不絕;中段是以虹橋為中心的汴河兩岸清明時節(jié)集市的熱鬧場面:大船兩艘穿過虹橋,橋頭攤商櫛比,行人云集;后段則為汴梁都城繁華似錦和市井風(fēng)貌:歌樓酒市,作坊醫(yī)家,人物眾多,街頭繁華。長卷畫面通過這些特定季節(jié)的生活場面,細致入微地描繪了當(dāng)時社會各階層人物的生活和動態(tài)。城市經(jīng)濟、民情風(fēng)俗在這幅長卷里,都得到了現(xiàn)實主義的生動表現(xiàn)。這幅畫,無論是長度、內(nèi)容、技巧,在世界藝術(shù)史上,都是罕見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 2、《千里江山圖》</p> <p class="ql-block">《千里江山圖》(2017—3)</p><p class="ql-block">2017年2月25日發(fā)行,全套9枚連票小版張。</p><p class="ql-block"> 《千里江山圖》是北宋王希孟作。絹本、青綠設(shè)色,長1191.5厘米,寬51.5厘米。清乾隆年間收入宮中,現(xiàn)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畫中描寫了崗巒起伏的群山和煙波浩渺的江湖,山石皴法以披麻皴為主,設(shè)色繼承了唐以來的青綠畫法。全幅構(gòu)圖景象雄渾壯闊,氣勢磅礴,陳布有致,襯映精當(dāng),是一幅既寫實又富理想的山水畫作品,更是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中的巨制?!肚Ю锝綀D》以深遠的構(gòu)圖法,把近景、中景、遠處結(jié)合在一起,結(jié)構(gòu)嚴謹,開辟了山水畫藝術(shù)的新天地,令人百看不厭,流年忘返。</p> <p class="ql-block"> 3、《四景山水圖》</p> <p class="ql-block">《四景山水圖》(2018—20)</p><p class="ql-block">2018年8月4日發(fā)行,全套4枚,小全張1枚。</p><p class="ql-block"> 《四景山水圖》卷為“南宋四大家”之一劉松年繪,絹本設(shè)色,長69厘米,寬40厘米,現(xiàn)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四景山水圖》卷分為四段,分別繪有春、夏、秋、冬四時景象,全卷書風(fēng)精巧,彩繪清潤,季節(jié)渲染十分得體,筆墨蒼逸勁健,是劉松年將界畫與四時山水主題完美結(jié)合的代表之作。</p> <p class="ql-block">4—1春景</p><p class="ql-block"> 畫堤邊莊院。桃李爭妍,嫩柳成蔭,遠山迷朦,草樹生機,讓人頓感春意盎然、心情舒展。</p> <p class="ql-block">4—2夏景</p><p class="ql-block"> 畫湖邊水閣涼庭。庭前湖石點綴,花木叢生,水閣伸向湖中,頗有西湖白堤“平湖秋月”的神韻。畫面中主人端坐中庭納涼觀景,旁有侍者佇立。</p> <p class="ql-block">4—3秋景</p><p class="ql-block"> 畫老樹經(jīng)霜,朱紫斑斕。庭院樹石圍墻,小橋通幽。庭中窗明幾凈,一老者獨坐養(yǎng)神,有侍童汲水煮茶,一派閑情逸趣。</p> <p class="ql-block">4—4冬景</p><p class="ql-block"> 畫湖邊四合院庭。高松挺拔,蒼竹白頭,遠山近石、地面屋頂,一片蒼茫。橋頭一老翁騎驢張傘,前有侍者導(dǎo)引,似為尋詩覓句,踏雪尋梅,盡顯閑適之趣。</p> <p class="ql-block"> 4、《貨郎圖》</p> <p class="ql-block">《貨郎圖》(2023—10)</p><p class="ql-block">2023年6月18日發(fā)行,全套2枚,小型張1枚。</p><p class="ql-block"> 《貨郎圖》是南宋畫家李嵩創(chuàng)作的團扇絹本水墨淡設(shè)色畫。李嵩創(chuàng)作過多幅貨郎圖,分別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美國堪薩斯州阿肯博物館的尼爾遜美術(shù)館及美國紐約大都會美術(shù)館,現(xiàn)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的《貨郎圖》的規(guī)格是長70.4厘米,寬25.5厘米,其余的均為小幅。全圖描繪了老貨郎挑擔(dān)將至村頭,眾多婦女兒童爭購圍觀的熱鬧場面,畫面線條細膩雅致,通過對人物表情動作、貨擔(dān)上的物品、孩童嬉戲打鬧玩耍、動植物的配合渲染描繪,把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生活通過畫筆記錄下來,表現(xiàn)了南宋時錢塘一帶的風(fēng)土人情,堪稱我國古代風(fēng)俗畫經(jīng)典之作,在中國古代美術(shù)發(fā)展史上有著重要的意義。</p> <p class="ql-block">2—1貨郎圖(局部)</p> <p class="ql-block">2—2貨郎圖(局部)</p> <p class="ql-block"> 元代</p> <p class="ql-block"> 1、《富春山居圖》</p> <p class="ql-block">《富春山居圖》(2010—7)</p><p class="ql-block">2010年3月20日發(fā)行,全套6枚連印。</p><p class="ql-block"> 《富春山居圖》,是元代著名畫家黃公望創(chuàng)作的一幅名作。該畫以長卷形式描繪了富春江兩岸的景色:峰巒疊翠,怪石蒼松,云山煙樹,沙汀村舍,漁舟小橋;布局疏密有致,變幻無窮,以清潤的筆墨、簡遠的意境,把浩渺連綿的江南山水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達到了“山川渾厚,草本華滋”的境界。《富春山居圖》原作長753.3厘米,寬33厘米,是我國藝林中的瑰寶。該畫的流傳與收藏也較富傳奇色彩,在650多年的漫長歲月中歷經(jīng)了磨難。該畫于清代順治年間曾遭火焚斷為兩段,前半卷被另行裝裱,長51.4厘米,寬31.8厘米,重新定名為《剩山圖》,浙江博物館收藏。后半卷《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長636.9厘米,寬33厘米,乾隆時流入清宮,現(xiàn)藏于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前后兩半卷的中間部分,長約65厘米,已被焚毀,成為永久的歷史遺憾。</p> <p class="ql-block"> 2、《浴馬圖》</p> <p class="ql-block">《浴馬圖》(2014—4)</p><p class="ql-block">2014年3月1日發(fā)行,全套3枚連票,小型張1枚。</p><p class="ql-block"> 《浴馬圖》出自元代大畫家趙孟頫之手,現(xiàn)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該畫長155.5厘米,寬28.1厘米,絹本設(shè)色,畫分“入池”、“洗浴”、“出池”三個細節(jié)展開描繪,共畫有9名馬官、14匹馬,展現(xiàn)了奚官浴馬的情景,馬匹形態(tài)各異,或飲水,或被刷洗,畫面充滿生活氣息,體現(xiàn)出元代繪畫對細節(jié)與生活情趣的捕捉,該畫可謂我國古代藝術(shù)精品。</p> <p class="ql-block">3—1至3—3浴馬圖(局部)</p> <p class="ql-block"> 明代</p> <p class="ql-block"> 五岳圖</p> <p class="ql-block">《五岳圖》(2019—16)</p><p class="ql-block">2019年8月3日發(fā)行,全套5枚,小全張1枚。</p><p class="ql-block"> 《五岳圖》卷,明代宋旭作,絹本設(shè)色,長75.9厘米,寬24.9厘米,現(xiàn)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畫卷展示了泰山、華山、衡山、恒山、嵩山五岳名山的風(fēng)光,展示了祖國的大好河山。作品采用濃淡相間、虛實對比的手法使畫面層次分明。在構(gòu)圖上,畫家運用了傳統(tǒng)的平遠構(gòu)圖法,景物近大遠小,近實遠虛,具有較強的深遠感,體現(xiàn)了中國山水畫的雄渾壯美,每座山都各具特色,展現(xiàn)出大自然的雄偉與神奇,以及古人對山川的敬畏與贊美。</p> <p class="ql-block">5—1日觀晴曦</p><p class="ql-block"> 表現(xiàn)的是泰山旭日東升的壯觀景致。</p> <p class="ql-block">5—2太華清秋</p><p class="ql-block"> 描繪的是華山懸崖峭壁的險峻山勢。</p> <p class="ql-block">5—3融峰雨色</p><p class="ql-block"> 刻畫的是衡山祝融峰,煙雨縹緲的江南夏日。</p> <p class="ql-block">5—4恒塞積雪</p><p class="ql-block"> 展現(xiàn)的是恒山白雪皚皚的北方冬季。</p> <p class="ql-block">5—5二室爭奇</p><p class="ql-block"> 表現(xiàn)的是嵩山層巒疊嶂的中原山脈及清幽的古寺。</p> <p class="ql-block"> 清代</p> <p class="ql-block"> 《姑蘇繁華圖》</p> <p class="ql-block">《姑蘇繁華圖》(2022—8)</p><p class="ql-block">2022年5月18日發(fā)行,全套6枚。</p><p class="ql-block"> 《姑蘇繁華圖》是清代宮廷畫家徐揚創(chuàng)作的一幅紙本畫作。該作品繪制歷時24年,于1759年完成?,F(xiàn)藏于遼寧省博物館。《姑蘇繁華圖》,全長十二米多,畫面“自靈巖山起,由木瀆鎮(zhèn)東行,過橫山,渡石湖,歷上方山,介獅和兩山之間,入姑蘇郡城,自葑、盤、胥三門出閶門外,轉(zhuǎn)山塘橋,至虎丘山止”。據(jù)統(tǒng)計,畫中約有一萬兩千余人,近四百只船,五十多座橋,二百多家店鋪,兩千多棟房屋。整個畫卷布局精妙嚴謹,氣勢恢宏,筆觸細致,形象地反映了18世紀中葉蘇州風(fēng)景秀麗、物產(chǎn)富饒、百業(yè)興旺、人文薈萃的繁盛景象。作者對于每一個具體人物的表現(xiàn),都進行了細致入微的觀察,最后組成一個錯綜復(fù)雜的動人畫卷,具有很高的藝術(shù)鑒賞價值。</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6—1姑蘇繁華圖(局部)</p> <p class="ql-block">6—2姑蘇繁華圖(局部)</p> <p class="ql-block">6—3姑蘇繁華圖(局部)</p> <p class="ql-block">6—4姑蘇繁華圖(局部)</p> <p class="ql-block">6—5姑蘇繁華圖(局部)</p> <p class="ql-block">6—6姑蘇繁華圖(局部)</p> <p class="ql-block">【文字編輯】:參考郵票發(fā)行介紹。</p><p class="ql-block">【背景音樂】:歌曲《古畫》</p><p class="ql-block"> 2024年2月27日制作完成。</p> 厘米現(xiàn)藏于年月日全套仕女圖絹本八十七設(shè)色北京故宮博物院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