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游晉祠俏夕陽 48196391 <p class="ql-block">2025年2月3日</p> <p class="ql-block">部分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p> <p class="ql-block">2月3日大年初六,我們來到了此次旅行的最后一個打卡地——晉祠。早在我讀中學時就曾讀過一本小說《晉陽秋》,寫的抗日戰(zhàn)爭時期山西人民與日寇斗爭的故事。那本書里多次寫到了晉祠,讓我對晉祠充滿了想一探芳容的愿望。我們驅(qū)車來到了位于天龍山景區(qū)的晉祠。晉祠那古老而神秘的氣息,仿佛在向每一位到訪者訴說著千年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晉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qū)晉祠鎮(zhèn),原名為晉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為紀念晉國開國諸侯唐叔虞及母后邑姜后而建。其中難老泉、侍女像、周柏被譽為“晉祠三絕”,圣母殿、魚沼飛梁、獻殿被譽為“晉祠三寶”。晉祠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園林,晉國宗祠;是中國古代建筑藝術(shù)的集約載體,國內(nèi)宋元明清至民國本體建筑類型、時代序列完整的孤例,附屬彩塑壁畫碑碣均為國寶;是三晉歷史文脈的綜合載體,晉文化系統(tǒng)上溯西周封唐建晉至盛唐肇創(chuàng)文脈傳承的實證;是世界王氏、張氏發(fā)祥地。1961年3月,晉祠被國務(wù)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晉祠博物館被國家旅游局評為首批AAAA級旅游景區(qū),2009年5月,晉祠博物館被國家文物局批準為國家二級博物館,2004年12月晉祠天龍山景區(qū)正式確定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p> <p class="ql-block">我們從晉祠的正門進入,那紅色的大門上方寫著黑色字體“晉祠”,那遒勁有力的字體是陳毅元帥所題。門前掛著兩個紅燈籠,充滿了節(jié)日的氛圍。門口聚集了一些游客等待進入,大家臉上洋溢著期待的笑容,都迫不及待地想要一睹晉祠的風采。</p> <p class="ql-block">雖然是大年初六,可游客們依然不少,據(jù)導游說,己經(jīng)少了許多,可見大家對晉祠的喜愛。</p> <p class="ql-block">我們沿著古樸的道路前行,周圍是古色古香的建筑,仿佛穿越回了古代。每一步都仿佛踏在歷史的長河中,耳邊似乎還能聽到古代的鐘聲和人們的歡聲笑語。</p> <p class="ql-block">一路上,我們看到許多家庭在這里留下美好的回憶。我們一家四口站在古建筑門前合影留念,孩子們好奇地張望著周圍的一切,大人們則用相機記錄下這珍貴的瞬間。晉祠不僅是一個旅游景點,更是一個家庭團聚、傳承文化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奶奶與二個孫子在一起,孩子們手舉金箍棒,快樂地笑望著周圍,他們將開啟愉快的游覽。</p> <p class="ql-block">晉祠景區(qū)很大,我們乘坐觀光車前往晉祠博物館。一路上,車窗外的風景如畫,綠樹成蔭,古建筑錯落有致。雖然已經(jīng)是大年初六了,但前來參觀的人們?nèi)匀唤j(luò)繹不絕。據(jù)導游講,比前幾天參觀的人數(shù)已經(jīng)減少了許多,但依然熱鬧非凡。 </p> <p class="ql-block">在導游的帶領(lǐng)下,我們參觀了這座有著幾千年歷史的名勝古跡。晉祠的每一處建筑、每一塊石碑、每一尊雕塑,都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故事。導游告訴我們,晉祠最有名的歷史古跡有“晉祠三絕”指的是宋代彩塑、周柏以及難老泉。“宋代彩塑”位于圣母殿內(nèi),共有43尊侍女像,色彩穩(wěn)重柔和,表情各異,服飾及形態(tài)各不相同,是古今中外歷史上最偉大的雕塑之一。周柏已有2800多年的歷史,樹干粗壯需數(shù)人才能合圍,被譽為晉祠的“神木”,俗稱“臥龍柏”。難老泉泉水出自地平線下約5米的斷層巖縫,水溫常年保持在17℃左右,并被譽為“晉陽第一泉”。與“晉祠三寶”晉祠三寶”為圣母殿,魚沼飛梁,獻殿。</p> <p class="ql-block">圣母殿建于北宋太平興國九年(984年),是現(xiàn)存晉祠內(nèi)最古老的建筑,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與藝術(shù)價值。是為紀念晉國開國褚候唐叔虞及母后邑姜而建。</p> <p class="ql-block">晉祠內(nèi)的建筑具有典型的中國古典風格,屋頂覆蓋著綠色琉璃瓦,在陽光下閃閃發(fā)光。這些古建筑不僅展示了古代建筑藝術(shù)的精髓,更讓人們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p> <p class="ql-block">圣母殿柱子上的《比耶龍》。圣母殿前有八根木柱,柱子上各雕一條龍,活靈活現(xiàn)守護著圣母殿,其中一條龍的爪伸出似”比耶狀”人們即稱其為“比耶龍”。</p> <p class="ql-block">魚沼飛梁是晉祠的一寶,是連接獻殿到圣母殿的一座橋,這座橋造型獨特,東西南北呈十字形,恰似大鵬展翅一般。橋下用石柱支撐,雖歷經(jīng)1500年,卻絲毫無損,是中國橋梁的孤例。令梁思成大師贊嘆不已!</p> <p class="ql-block">魚沼飛梁的照片展示了一個建筑精美的橋梁結(jié)構(gòu),橋下流水潺潺,周圍綠樹成蔭,人們在這里悠閑地散步或駐足欣賞風景。這座橋不僅是晉祠的標志性建筑之一,更是古代橋梁建筑藝術(shù)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獻殿是晉祠的又一寶,它位于圣母殿前方,是擺設(shè)給圣母祭品的一個殿。獻殿通體用木質(zhì)材料建成,榫卯結(jié)構(gòu)四面通透,雖歷繹千年,但仍然堅固如初,不腐不朽。令世人稱奇。</p> <p class="ql-block">宋代侍女像被稱為晉祠三絕之一。</p> <p class="ql-block">宋代待女塑像,位于圣母殿內(nèi),共有43尊待女像,作于北宋約“1082年”,色彩穩(wěn)重柔和,表情各異,她們姿態(tài)各異,表情生動逼真,仿佛活生生的存在于這個空間之中。這些彩塑不僅是藝術(shù)的瑰寶,更讓人們感受到古代工匠的智慧與匠心。</p> <p class="ql-block">壅容華貴的圣母邑姜。</p> <p class="ql-block">一個塑像竟可以正面帶笑,側(cè)面悲傷。這位侍女,正面看,含羞帶笑,喜溢眉梢,從側(cè)面看,卻隱約可見其紅腫的眼睛和含淚的眼角,梅蘭芳癡癡欣賞了許久。</p> <p class="ql-block">這些塑像雖歷經(jīng)千年,但其色彩仍然鮮艷奪目,可見當時人們彩塑技藝的精湛。</p> <p class="ql-block">千年古栢被稱為晉祠三絕之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晉祠內(nèi),有許多千年的唐槐與古栢,這是一棵己經(jīng)生存了三千年的古栢。它的巨大的樹干斜倚在另一棵古樹上,古樹舉洪荒之力支撐著那厐大的身驅(qū),恰似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尊老,敬老。同時我們也被那千年古栢的頑強生命力而振憾,它向我們講述著晉祠的故事?!?lt;/span></p> <p class="ql-block">在晉祠內(nèi),我們還看到了另一棵巨大的古樹,樹下圍著一群人,他們似乎正在仰望大樹,感受著它的古老與神秘。這棵古樹見證了晉祠的變遷,也見證了無數(shù)游客的到來與離去。</p> <p class="ql-block">難老泉是晉祠的又一絕</p> <p class="ql-block">難老泉來自《詩經(jīng)·魯頌》中的“永錫難老”句,意為“生生不息、青春永駐”?。</p><p class="ql-block">難老泉位于晉祠內(nèi),是晉水的源頭之一,泉水出自懸甕山斷層巖,具有冬暖夏涼、恒溫17℃、清澈見底的特點?13。北齊時期,取“永錫難老”之意命名為“難老泉”,寓意泉水長流不息、青春永駐?。</p><p class="ql-block">此外,難老泉亭上懸掛的匾額“難老”二字也出自《詩經(jīng)·魯頌》,由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文學家傅山所題,被譽為“神奇之筆”?傅山的書法遒勁有力,風格獨特,使得這塊匾額成為晉祠的重要文化遺產(chǎn)之一?。</p> <p class="ql-block">這是”金人臺”又稱“蓮花臺”“鐵漢椅”,臺四隅各鑄鐵人一尊,因鐵為五金之屬,故稱“金人臺”,東北隅鐵人為民國二年補鑄,其余三尊均為北宋鑄造。其中西南隅鐵人鑄造于北宋保存最為完好,代表了中國北宋時期冶鐵和鑄造技術(shù)的高超水平。臺中為專供上香所用的琉璃香器。</p> <p class="ql-block">這是戲臺,也叫”水鏡臺”導游正在向我們介紹。</p> <p class="ql-block">我們來到了對越坊,這座始建于明代萬歷四年(1576年)的建筑,其名字取自《詩經(jīng)·周頌》中的“秉文之德,對越在天”,意為報答和宣揚圣母的功德。匾額相傳為明代太原縣舉人書法家高應(yīng)元所書,其筆法整飭遒勁,被譽為“雄奇之筆”,是晉祠三大名匾之一。這座牌坊的來歷頗為傳奇,它不僅是一件藝術(shù)品,更是一個承載著歷史和文化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晉溪書院坐落在晉祠博物館內(nèi),是王氏家族所建,又名”子喬祠”。</p><p class="ql-block">初名晉溪園,始建于明嘉靖四年(1525),為明代重臣王瓊的私人別墅。王瓊?cè)ナ篮?,他的長子改“晉溪園”為“晉溪書院”,成為王氏子弟學習的場所。后因年代久遠而漸至圮傾。</p><p class="ql-block">1992年6月至1993年6月,仿明清建筑風格修復晉溪書院,兩進院落,建筑古樸典雅,景致清幽,三面環(huán)水,與晉祠古撲典雅的建筑風格渾然一體。</p> <p class="ql-block">這是“孫悟空”當年與妖魔博斗的取景地,我也手拿金箍棒來也!</p> <p class="ql-block">晉祠內(nèi)還有許多碑刻與牌匾。由于我們參觀的時間有限,加之歷史知識的匱乏,所以就不能逐一解讀與品味了,我們深感晉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勵我們以后要多學習掌握中國的厚重的歷史。</p> <p class="ql-block"> 參觀完晉祠,我們意猶未盡,深深為我國博大精深的歷史所振憾!古代人民用他們的智慧與高超的技藝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歷史遺產(chǎn),給我們了解研究歷史提供了史詩般的財富!我們又漲知識了!不虛此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