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原創(chuàng))作者:雪晨憶長安 <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清晨七點,窗外還是寒風刺骨,滴水成冰,我就被照官村喧天的鑼鼓聲給吵醒了。外面的鞭炮聲此起彼伏,釋放著人們對年最后的熱情。今天已是正月十五了,也是我春節(jié)假期的最后一天。這是我近十多年以來,在家里過的第一個元宵節(jié)。以前每一次回家過年都是在初十前后就離家了,從來沒有過過正月十五。再加上今年又是我喬遷新居之后的第一個年,其意義自是非同一般。</p><p class="ql-block"> 我是臘月三十上午才到的家,一回家就被妻子拉來做家務(wù)。這棟新房蓋了十二年,卻一直沒錢來裝修。直到前年十月份才簡單裝修完畢,去年十月份又把廚房灶臺砌好了,這才有了個家的樣子。到現(xiàn)在還有很多配套設(shè)施沒有完善,今年這個年也是湊合著過。我的房子位于村口,三十下午去公墳地請先人的鄉(xiāng)親都會從門前經(jīng)過。由于我長年不在家,所以村里面二十歲以下孩子的幾乎都不認識。很多時候別人和我打招呼,我都不知道人家叫什么名字,只能簡單的客套幾句。孤身在外的時候我是客,可回到村里邊了,怎么還感覺到自己依然是客?</p><p class="ql-block"> 正月初一、初二兩天,我上午在新家陪妻子,下午又回老屋去陪老人。連著兩個春節(jié)我都沒在家過,所以今年要走動的親戚朋友非常多。從初三一直走到了初八,才基本上走完。到了正月初九,妻子開始回縣城去上班了,我便留在家里面。一方面是為了左右鄰居接下來的兩場婚宴,另一方面是在家里干一些雜活。這些年我一直在外打工,家里的上上下下都靠妻子來操持。她既要在縣城工地上上班賺錢,還要照顧老人和孩子,經(jīng)常是縣城和家里兩頭跑。三年間電動車跑了兩萬多公里,前后換了兩次電池和三次輪胎。她的含辛茹苦我是心知肚明的,所以趁著我在家的日子,盡可能的去幫妻子多做一點事情。就這樣忙忙碌碌的,一直到了正月十四才總算是告一段落。</p> <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正月十五的上午九點,我一個人在家里。我將灶房里的兩個包子汽了,又剝了四個皮蛋。說起這幾個皮蛋是非常有意思的,由于我最近經(jīng)常往返于縣城和家之間,妻子把它從縣城到家里來來回回給捎了四次。今天終于有時間了,我就把它剝了涼拌。包子是臘月二十四,妻子蒸年饃時親手所包。最近這幾天早晨起來,我就一次汽兩個來吃。雖然妻子包得包子是皮厚餡少,孩子們都不愛吃,但我卻吃得是津津有味,因為這里面包著濃濃的愛。飯后我搬了張凳子和炕桌,又給自己沏上一壺茶。靜靜地坐在門口自斟自飲,享受著這難得的幸福時光。當溫暖的陽光灑在臉上,我感覺到了前所未有的舒坦和愜意。</p><p class="ql-block"> 俗話說“小初一,大十五”,在中國人的傳統(tǒng)思維觀念里,沒有過完十五,年就沒有算過完。按理來說正月十五這一天,不僅是元宵佳節(jié),更是年味的沸點。在我童年的記憶里,正月十五也是過年時最熱鬧的一天。村頭巷尾是張燈結(jié)彩,鑼鼓喧天,村民的節(jié)日生活也是豐富多彩。很多村子還會唱大戲、耍社火,吃元宵等。人們內(nèi)心中把對年的愛慕之情,也集中在這一天徹底表白。然而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正月十五的熱鬧程度就已經(jīng)大不如前了。村里的很多年輕人,早在初六、七高速公路收費前就返回工作地了。村里又恢復到了往日的冷清和蕭條,只剩下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還在堅守陣地。</p><p class="ql-block"> 上午十一點左右,我又回到老屋,在家里陪著父母親說了一會兒話。父親的氣色比今年七月份住院時好多了,但是他還是不愿意運動,一天到晚待在家里,哪里都不去。母親說他現(xiàn)在的性格就跟小孩子一樣,干什么事情要哄著來。因此我們也不能過分地逼迫他,也只能順其自然了。今天很是幸運碰到了,回娘家的老同學衛(wèi)寧。于是我們端了個小板凳,坐在家門口聊了起來。多年未見屬于我們共同的話題正在減少,但慶幸的是那一份真摯的友情還在。下午一點多,弟弟從楊陵趕了回來。明天學校都要開學了,他是專門回來接侄子回去上學的。于是他也加入了我們的話題圈。過了一會兒,對門的戴松夫婦也參與了進來。大家天南海北的聊得是非常投機,因此時間也是過得飛快。</p> <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 下午三點,外甥旭東打來電話打斷了我們的談話。小舅子一家和我們家一樣,也都是為了陪孩子上學而在縣城租房住。于是我回到新家把行李收拾了一下,一同坐上四路車返回縣城。在路上旭東說,他想吃火鍋了,我便愉快地答應了。并讓他聯(lián)系一下他的母親和妹妹。到了晚上六點,我們兩家一行七人高高興興地來到火鍋城,點了一大鍋小龍蝦和一些飲料。開飯時我們簡單地碰了一下杯,也算是將年的儀式感拉滿??粗⒆觽兇罂於漕U,滿嘴流油的樣子,我的心里也是非常的高興。對于我們家的兩個孩子而言,我陪伴他(她)們的次數(shù)是屈指可數(shù),我也深感自己這個父親做得不夠稱職。所以帶孩子們出來吃頓飯,也是我這次回家的目的之一。</p><p class="ql-block"> 吃完飯后時間尚早,妻子提議說去園林公園廣場上看熱鬧去,于是我們便移步到了廣場。今年的元宵之夜,縣里在此組織了豐富多彩的慶?;顒?。有掛花燈、猜燈謎、跑竹馬等,廣場上也是燈火通明,人頭攢動。喜歡拍照的網(wǎng)紅們拿出自己的手機,將這的美麗畫面紛紛記錄了下來。頭頂上時不時飄過來孩子們放飛的孔明燈,正向著明亮的月亮奔去。其中一位大叔裝扮成財神爺?shù)哪樱谌巳褐衼砘卮┧?,吸引了許多市民爭相拍照合影留念。也許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愿望,都想在2025年能沾一沾財神爺?shù)南矚夂拓斶\。</p><p class="ql-block"> 舞臺上的威風鑼鼓敲得是鏗鏘有力,竹馬、旱船、圍圍兒一一上演。人群也是圍得是水泄不通,許多人站在高臺上拿著手機錄著視頻。雖然演員們的服飾很華麗,表演得也很賣力,但是從他(她)們臃腫的身材上,完全可以看出演員們的年齡。基本上都是一些五六十歲的老人,看不到一張年輕面孔。還記得當年的社火和竹馬,可都是一些朝氣蓬勃的青少年在扮演。那時候的竹馬蹦得很高,那時候的社火扮相很俊美。現(xiàn)在人們的生活是幸福了,但是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后繼無人,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p> <p class="ql-block"> (四)</p><p class="ql-block"> 由于下午女兒也來到了縣城,所以出租房里的兩張床就變得有些擁擠。到了晚上,我便和兒子擠一張床睡。彈指一揮間,當年的小搗蛋已經(jīng)變成了帥小伙,躺在床上的時候比我的身板還長。兒子今年已經(jīng)十七了,正是在叛逆期的時候,很難溝通和教育。很多時后我跟他說話不到三句,就沒有共同話題了。我知道他今晚有點不情愿和我擠在一塊兒,但是一聽說我明天就要南下了,又沒有辦法來開口拒絕。</p><p class="ql-block"> 靜靜地躺在床上,我思索了很久。這次的假期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雖然今年沒有賺到錢,但是我還是堅持回家來過年。雖然家里還是家徒四壁,但是一家人能團聚在一起,我覺得比什么都值。很多時候人們都在說,現(xiàn)在的年味是越來越淡了。其實呢,并不是年味變淡了,而是我們長大了,心態(tài)改變了。所以老人常說,“過年是給孩子過的”,這話真是誠不欺我。當童年離我們是漸行漸遠的時候,年的幸福感也就離我們越來越遠了。</p> <p class="ql-block"> (五)</p><p class="ql-block"> 正月十六的早上八點,又到了我該離家的時候了。妻子已經(jīng)去單位上班了,兒子去高中報道了,只有女兒還在床上睡懶覺。又吃了妻子給我汽好的兩個包子,我知道下次再想吃恐怕又要等上一年了。妻子提前給我的包里,裝了四個蘋果和四個麻花。我知道她的心意,也知道它的寓意。最后又檢查了一遍行李,確認無誤之后便獨自來到了火車站。</p><p class="ql-block"> 當我站在站臺上的時候,心情很是沉重。我又拿出來手機,拍完了故鄉(xiāng)的最后一組照片。我在心里默念著,“別了故鄉(xiāng),再見武功!”。其實像這種遠行的場景,在我的打工生涯里,曾經(jīng)不止一次的出現(xiàn)。但是每一次它都在折磨著我的神經(jīng),摧殘著我的淚眼。所以有些時候文人的多愁善感,也并不見得就是一件好事。</p><p class="ql-block"> 今年抖音里有一句話很火,叫做“充電器一拔,再見又是一年!”。不知道這句話是誰說的,但是卻恰如其分地戳中了所有打工人的淚點。我還想在后面再加上一句,“行囊扛上肩,鄉(xiāng)愁又是三百六十五天”。列車啟動了,奔向了春天,也奔向希望。</p> <p class="ql-block">(本文圖文原創(chuàng),謝絕翻錄,音樂來自于美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