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酉苗寨戶外之馬 <p class="ql-block"> 榕江臘酉苗寨,位于都柳江南岸的烏娘溪溪口,由西邊臘酉老寨和東邊的臘酉塘組成。寨中有三株巨大的古榕樹,是紅七軍長途奔襲古州(榕江)戰(zhàn)前的最后一個宿營地。</p><p class="ql-block"> 1930年4月,紅七軍轉(zhuǎn)戰(zhàn)黔桂邊界,在荔波板寨召開會議,作出長途奔襲貴州軍閥王家烈囤積軍需物資的后勤基地古州城(今榕江)的決定。</p><p class="ql-block"> 紅軍翻越莽莽蒼蒼的大苗山(月亮山),于1930年4月28日晚抵達(dá)都柳江南岸的臘酉苗寨。29日抓獲古州流動哨兵了解城中情況后召開攻打古州城的軍事動員部署會,30日凌晨跨過臘酉塘橋,沿都柳江古道至都江渡河,兵分三路對古州城發(fā)起進(jìn)攻。經(jīng)過一天激戰(zhàn),于天黑前攻下古州城。第二天在古州鎮(zhèn)臺衙門廣場召開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jié)軍民聯(lián)歡暨祝捷大會。創(chuàng)下“三個第一”: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dǎo)的軍隊第一次在貴州打勝仗;第一次攻克貴州的縣城;第一次在貴州召開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jié)大會。</p><p class="ql-block"> <b>紅軍在臘酉</b></p><p class="ql-block"> 紅軍在臘酉苗寨宿營一天兩夜,臘酉距古州城直線距離僅12公里,兵臨城下但城里的敵人完全不知道,紅軍是怎么做到的?都柳江闊幾十丈,只有幾條小船,紅軍三千多人馬是怎么快速過河......很多疑問有待解開。</p><p class="ql-block"> 據(jù)當(dāng)?shù)乩先嘶貞洠t軍于4月28日夜抵達(dá)臘酉苗寨,村民并不知曉,第二天早晨,大家看到屋檐下、榕樹下、路旁橋上及沙壩上到處都是紅軍,非常驚訝。得知紅軍紀(jì)律嚴(yán)明,愛護(hù)百姓,是窮人的軍隊后,家家戶戶趕忙開門請紅軍進(jìn)家,并幫助紅軍燒火煮飯。</p><p class="ql-block"> 紅軍在臘酉的各個路口實(shí)行警戒,對古州方向采取只進(jìn)不出的措施,確保消息不被古州敵人知悉的同時,還抓獲兩名敵人的流動哨兵,全面了解古州的兵力情況。</p><p class="ql-block"> 按照作戰(zhàn)計劃,部分紅軍于29日下午過河抵達(dá)都江村宿營,主力于4月30日凌晨跨過臘酉塘橋,沿古道到達(dá)都江渡口過河。另一路進(jìn)行沿南岸古道前進(jìn),在都什過河。臘酉、都江、都什等沿江村民用所有船只幫助紅軍快速過河。</p><p class="ql-block"> <b> 臘酉紅軍橋</b></p><p class="ql-block"> 臘酉紅軍橋,又名臘酉塘橋、與善橋、永德橋,位于榕江縣臘酉村烏娘溪溪口上,是都柳江古道的重要橋梁,因紅七軍從橋上經(jīng)過而得名紅軍橋。</p><p class="ql-block"> 紅軍橋長29.7米,寬6.65米,高11.3米。始建于雍正年間,后被洪水沖毀,光緒二十九年(1903)重建。</p><p class="ql-block"> <b> 臘酉塘橋故事</b></p><p class="ql-block"> 臘酉塘橋因位于臘酉塘邊而得名,臘酉塘得名于一天然池塘,池塘位置在小學(xué)教學(xué)樓處,因建校被填埋。臘酉塘后山還有一口古井,傳說為諸葛孔明南征時修建,古井雖無源,但常年不枯不盈,一旦干涸則遭回祿,水位下降需從臘酉塘挑水補(bǔ)充。</p><p class="ql-block"> 光緒年間一次特大山洪,一夜之間把臘酉塘及附近三座石拱橋全部沖毀。主要捐資并主持重建臘酉塘橋的楊擬,是臘酉樂施好善的大財主。發(fā)家之前,楊擬只是一個船工。一天,突然來三位客人過河,到河中央,客人說他們被人追殺,請他幫忙把一袋銀子藏匿于船板之下,約好三天之后來取。三天之后并無人來取銀子,楊擬又等了三十天,還是沒人來取,他擔(dān)心銀子放船上不安全,就悄悄拿回家,左等右等又等了三年,還是沒人來取。他就把銀子拿來做木材生意,成了個木材老板。后來又遇到一次大洪水,把都柳江沿岸囤積的木材全部沖走。楊擬的木材也被沖走了,其中一位外地大老板被沖走的木材最多。洪水過后,外地老板得知楊擬要到下游尋找被沖走的木材,就把商號印戳交給楊擬,請他幫忙尋找木材。楊擬也制作一個自己的印戳,給自己和大老板漂走的木材打印戳的同時,也在來歷不明、無人認(rèn)領(lǐng)的木材上打自己的印戳。這樣,楊擬就發(fā)了家。</p><p class="ql-block"> 建臘酉塘橋的石料,取自上游八開河岸,用巨杉做筏運(yùn)至臘酉,巨大的石料是怎么上下木筏,怎么抬到橋上?當(dāng)?shù)赜幸粋€傳說。</p><p class="ql-block"> 傳說,搬運(yùn)建橋的石料,不論大小,都是由四個人抬。四個人怎么抬得動?不急,師傅坐上石料去,就抬起來了。師傅下來,又抬不動了。建橋期間,周邊村寨的牛逐漸贏弱、消瘦,橋建好后才逐漸恢復(fù)。原來師傅是借九牛二虎之力搬運(yùn)石料。</p><p class="ql-block"> 你說神不神?是什么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