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水苑社區(qū)的元霄節(jié)若水 <p class="ql-block"> 為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營造喜慶祥和的節(jié)日氛圍,2月10日下午,秀水苑社區(qū)在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開展“福滿社區(qū) 巳巳如意”元宵節(jié)主題活動。</p> <p class="ql-block"> 活動在特邀嘉賓崗頭村的民俗表演“跑竹馬”中拉開帷幕。</p> <p class="ql-block"> 隨后,社區(qū)各協(xié)會為大家?guī)淼木饰璧浮缎麓核妥8!贰ⅰ舵疑任桧崱?,小品舞曲《抬花轎》,薩克斯演奏《紅歌聯(lián)奏》和歌曲快閃等節(jié)目將現(xiàn)場氣氛推向高潮。</p> <p class="ql-block"> 整場演出高潮不斷,為居民們帶來了一場酣暢淋漓的視覺盛宴,也為即將到來的元宵節(jié)營造了熱鬧和喜慶的氛圍,讓大家在歡聲笑語中沉浸式體驗到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獨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附:《鬧元宵:狂歡時刻》 作者:侯虎勝</p><p class="ql-block"><b> 鬧元宵:狂歡時刻</b></p><p class="ql-block"> ——-侯虎勝</p><p class="ql-block"> 過大年,鬧元宵,先年后節(jié),過后是鬧。一個"過"字,說盡了春節(jié)在國人心目中的神圣地位,一個"鬧"字,道出了元宵節(jié)的大眾娛樂屬性。</p><p class="ql-block"> 在經(jīng)歷了春播夏管秋收冬藏之后,正是農(nóng)閑時節(jié),立春前后,迎來了最隆重的節(jié)日--春節(jié),又稱大年。從三十到初十,名曰大年,大年三十、大年初一……直到大年初十。閨家團圓,酒足飯飽,祭神拜祖、走親訪友之后,從十一開始換稱正月,為正月十五鬧元宵作準備。一般為十四、十五、十六三天。這三天,是參與度最高的全民狂歡,男女老少無論尊卑輩分,皆傾巢出動,粉墨登場,或演或觀,或歌或舞,盡情耍樂。這是大場一年之際,酬謝辛勤勞作的盛會,是宣泄不良情緒的良機,是促進社會和諧的佳節(jié)。這是心靈安頓之后,提振精神再出發(fā)的啟動器,是重整旗鼓啟新程的加油站,是期盼祈福好生活的許愿池。</p><p class="ql-block"> 元宵節(jié)集中和凝聚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內(nèi)涵,是民族文化延續(xù)、傳承的重要途徑和載體,它紅火,熱烈,火爆,中國民俗在此得以最為集中,最為直白的表現(xiàn)。它凌霄放飛的是夢想、祝愿和力量,體現(xiàn)的是一種喜氣和氣與旺氣,人旺火旺亊業(yè)旺,家興國興萬事興。它留給人們的是萬紫千紅映著的錦繡年代,是一張張陽光燦爛的笑臉!它凝聚并規(guī)范著中華民族的文化意識,倫理道德,價值觀念,對中華文明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產(chǎn)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p><p class="ql-block"> 晉城的元宵節(jié)攜帶著中華民族厚重的文化積淀和豐富的人文資源,緊扣著時代的脈搏,高揚著時代的主弦律,詮釋著晉城文化的特殊魅力,是對晉城歷史文化的一次全面展示和整體亮相。</p><p class="ql-block"> 晉城元宵節(jié)的民俗文化極為豐富,極富魅力,它把民族的文化內(nèi)涵和積淀又升華到了極致。每年年節(jié)之后,人們便開始了各種文藝節(jié)目的排練,忙著糊花燈,搭秋千,壘老火(用磚頭以泥巴砌成,填充煤炭以燃燒)。并將其砌成諸如獅子,彌勒佛,豬,羊,兎等各種造型,象征國泰民安,五谷豐登。此為火。還有燈,城鄉(xiāng)街道都要搭上多彩的燈棚,棚下懸掛漂亮多姿的花燈。有的路段還全部用布搭起燈棚遮蓋,以下懸掛上各式彩燈,五彩斑斕。其中有不同造型的花燈,有玻璃宮燈,方燈有麻紗制成的圓紗燈,有紙糊的彩燈。各式燈上都畫著山水,花鳥,戲劇人物等圖畫,有的則寫上專供人們猜的各種燈謎。最引人注目的是走馬燈,二羊扺角燈,猴兒上竿燈等活動式彩燈。還有古為今用的落地大花燈,鰲山燈,撲朔迷離的九曲黃河燈等等,五彩斑斕,美麗壯觀。加上各條街道搭的各式彩門樓,把城鎮(zhèn)鄉(xiāng)村妝成了燈的世界,花的海洋。特別是晉城礦務(wù)局及其各礦所搭的彩燈,他們利用聲光電各種現(xiàn)代化手段,所制花燈可觀可聽,可動可行,戲劇性極強。觀燈之人熙熙攘攘,摩肩接踵,人山人海,擠得水泄不通,把燈火煙花推向了極致,令人震憾。</p><p class="ql-block"> 晉城的元宵節(jié)還集中表現(xiàn)為民間社火耍樂表演,更是熱鬧非凡。諸如各式彩車,耍樂,故事,地社火,揹社火,抬社火,跑社火,高蹺社火,唱社火丑社火。還有龍燈,獅子,小車,旱船,竹馬,扛粧,背棍,九蓮燈,大頭娃娃等等。這種獨特的風土民情,強烈的地方色彩,鄉(xiāng)村民眾共同參與的狂歡精神和至高無上的地方榮譽感,使社火熱鬧異常,名聞遐爾。這時的晉城,街上彩燈生輝,五彩繽紛,各種造型的老火之眼、鼻、口、耳、胸腹噴火吐焰,各種社火盡情表演,各顯神通。到處鑼鼓喧天,觀眾人山人海,歡歌笑語,如浪如潮,令人眼花繚亂,目不睱接。成為家鄉(xiāng)每年一次的文化盛宴。其花海,花潮,歌浪,笑聲,樂聲,鑼鼓聲,匯成了一首首悅耳動聽的歡歌雅韻。</p><p class="ql-block">這些傳統(tǒng)習俗和文化符號, 一代代薪火相傳,一輩輩延續(xù)傳承,在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實現(xiàn)民族偉大復興中不可替代的作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