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讀書芳華吳景勤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在我有限的人生軌跡中,青春時期的讀書生活永遠鐫刻在我的記憶深處。從青春年少時養(yǎng)成的讀書習慣,讓我受益終身。靜心悅讀,陣陣書香,浸潤著記憶中太多青春美好的時光。</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知識青年的作者在農(nóng)村生產(chǎn)大隊土屋旁的留影(1969年)</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文革開始后,學(xué)校的正常教學(xué)秩序被打亂,幸好家里有那么多書,我就開始拼命的看書,隨便愛看什么就看什么。就這樣打下了一個亂七八糟的寫作基礎(chǔ)。</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風華正茂的年齡遇上了風雷激蕩的歲月,初中、高中,畢業(yè)的、沒畢業(yè)的統(tǒng)統(tǒng)都到“廣闊天地煉紅心”,我們成為了新中國歷史上最獨特的一代。來到農(nóng)村插隊,生活異常單調(diào)枯燥,我尋找一切可讀之物來充實平衡自己,甚至像拖拉機說明書之類的文字都不放過。有一位知青室友老愛撕一本書上茅廁,都沒頭沒尾了。我一看是“增廣賢文”,就花錢買紙跟他換來,偷偷閱讀摘抄。</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記得大姐讀大學(xué)時一次放假回家,從包中拿出一本書來送給我。這本書就是《紅巖》。拿到此書后的那幾天,幾乎一口氣看完,至今還記得當時讀完這本書,久久不能入睡的激動心情,書中的內(nèi)容記憶猶新:特務(wù)為了勸降許云峰,先請許云峰吃飯,他不吃這一套,怒斥道:“你們巧奪豪取,這些民脂民膏,都是人民的血汗。”后來在小書攤上,看到《紅巖》小人書,畫上,許云峰穿著長袍,高大英俊,大義凜然,雙眼炯炯有神……直至我參加工作了,后來似乎也有點“小權(quán)”了,就會時時想到“民脂民膏”這個成語,它時時在警示我,監(jiān)督我!</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知青同伴圍坐在村頭大樟樹下交談 左一為作者(1970年)</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在讀書中獲得的精神愉悅和開闊眼界,我好像從小就感受到了,后來到農(nóng)村就感受更深了。這無關(guān)乎你在世界的哪一個角落里生存。因此我想,精神層面的世界應(yīng)該是一個相對公平的世界,它不會因為你在農(nóng)村偏遠山區(qū)、世俗地位的高低而限制你去思考,去享受閱讀帶來的樂趣,以及在讀書過程中潤物細無聲的滋養(yǎng)。</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參加工作從農(nóng)村進入地質(zhì)隊,記得在野外地質(zhì)隊那段日子,雖然苦澀艱辛,但也是我最開心的時光。夏季的傍晚時分,吃過晚飯,我會搬一張自制的躺椅坐在房頭的一棵大橡樹底下,開始邊乘涼邊讀書,真是愜意。一到星期六,工區(qū)的同事們都回家到大隊部度周末了,高山之巔的居隆庵,萬籟俱寂,干打壘的宿舍里只有我孓然一身,正是讀書的最佳時光。</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地質(zhì)隊高聳的鉆塔(1972年)</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每逢冬季,冰天雪地,贛東相山腹地千米高山之巔的居隆庵,那干打壘窄仄的蝸居卻是我人間唯一的溫暖。貧窮孤獨不一定使人一無所有。我喜歡倚坐床頭,把腿伸進冰涼的被窩,斟一杯熱水,捧著一本白天剛借到手的久聞其名的書籍,很快就被書中的內(nèi)容拉到另一個時代另一個世界去了。雪中,我靜靜地享受到文字的魅力,它趕走我的寂寞,我正用書隔出一間溫暖的心房,與心靈交流,與時空溝通,叫我感覺不到雪夜里襲人的寒氣與空洞,有時還意外得到一些打開現(xiàn)實困惑的思想的鑰匙,這種和孤獨單調(diào)枯燥攪在一起的甜蜜的過往,總叫我在此后漫漫人生中想起那一個個雪夜讀書的溫暖。</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作者科研工作照 (1977年)</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有人說,閱讀的過程,從一開始的“圍坐”漸漸變成“獨坐”的時候,你也許已經(jīng)能夠在那書本知識的五彩斑斕里遨游了,或許可以“重塑”自我了。野外工作環(huán)境艱苦,生活條件艱難,我從枯燥中尋找充實,工作忘我,讀書專注,向效率要時間,給時間以最大的濃度,給青春以最純的結(jié)晶。從事地質(zhì)測繪工作后,讀書的軌跡開始有了紋路肌理。一類是測量專業(yè)書籍,盡管那個年代的書籍資源還不像后來那么豐富,但我深深迷戀其中,希望通過看書學(xué)習解開地勘測繪實踐中遇到的謎團疑云。從理論到實踐,再上升回到理論,我發(fā)表的多部專業(yè)論著和獲獎的科研成果,無不得益于平時的閱讀和積累。</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閱讀的另一類是我喜歡的散文小說。改革開放初期,我借到一本《簡愛》,曾經(jīng)傻到連看三遍,只緣里面的對白太精彩。特別是羅切斯特眼盲后的那一節(jié),羅切斯特的深沉與絕望,“不太漂亮”的簡愛的極漂亮的告白,都使人回腸蕩氣。</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在閱讀中,常常會碰到人物的瞬間心理描述,作家會不惜筆墨洋洋灑灑寫上幾頁紙,以此讓讀者了解人物的思維邏輯和心理的變化過程。對此,我頗感興趣,對這樣的人物心理描寫情有獨鐘。這時讀書開始有感覺了,聯(lián)系自身了,閱讀漸為我打開一片藍天,敘述的詩意與美感,那些情感概念和邏輯糾纏,讓我產(chǎn)生強烈的表達欲望,如果食欲是天生的,那么表達欲就是啟蒙出來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心里慢慢有了這方面的知識積累。</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野外儀器觀測 (1979年)</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青春時光,玫瑰的色彩多半都是從閑書里得來的,閑書也會讀讀三毛,偶然找到一本三毛的游記,一下子便對異國他鄉(xiāng)、對沙漠、對遠方生出無限向往,思想著羈旅天涯,找尋夢想。經(jīng)年之后,雖然沒有多大長進,仍然對那些閑書充滿好感,喜歡讀閑書時的悠閑和自在。在閑書里逍遙游,樂在其中。看山、看水、看風景,看花、看草、看云朵,看光陰流逝,看英雄垂暮,看美人漸老,至少可以給自己帶來愉悅的心情。</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我讀過的書雖然不多,但足夠豐饒我的人生。每每逛書店,遇到喜歡的書,遇到喜歡的作家,我會駐足流連,免不了心動買上幾本。但我一直認為買書不如借書。因為借來的書須及時歸還原主,迫使借書者趕緊閱讀;而買來的書,總是自家的,放在書架上可從容而讀。日久天長,也就記不得了。</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年輕時讀書,遇到好的句子,遇到喜歡的段落,我會放下書,寫在本子上,記在心里。那些文字,不見得驚艷,不見得美麗,但卻是我喜歡的,我喜歡那些玲瓏剔透有質(zhì)感的文字;那些琳瑯有聲的詞語;那些蒼涼冷靜的敘述;那些清涼婉轉(zhuǎn)的心跡,記錄著時光的脈絡(luò),記錄著歲月的軌跡,穿透光陰,款款停在我的面前,積沙成塔,滴水成河,至今,我仍然保存著青春年少時的筆記本,那上面抄滿了我喜歡的文句。</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野外作業(yè)中小憩(1980年)</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讀書始終是我青春心靈安放之處,打開書籍便遇見有趣的靈魂。當我回想起自己人生讀書的經(jīng)歷,感慨良多。個人從小就應(yīng)養(yǎng)成讀書的習慣,把書讀進去,讓書伴隨自己成長,在潛移默化中完善、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我發(fā)現(xiàn)長期讀書可以靜心,通過文字,找到文字底下的東西,努力去參悟大千世界。要成為一位高明的讀書者,必須在讀書的過程中對生活閱歷進行提煉,在荏苒歲月中所積攢的對人的優(yōu)美的認知結(jié)晶和書才能產(chǎn)生共鳴。讀書能使人們產(chǎn)生一種情調(diào),這情調(diào)是獨立于物質(zhì)形象之外而存在的美?;蛟S,這就是讀書的品味,沒有品味,就沒有詩意。</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我覺得對于每個人來說,自己就是一本書,一輩子能把自己這本書讀明白了就已經(jīng)很不容易了。走過漫長的人生道路,我終于明白社會也是一個巨大的課堂,我們在這個大課堂里看到的經(jīng)歷過的,是一本意義非凡厚重無比的大書,當我們打開這本書并認真閱讀的時候,也許,讀書的意義才能真正顯現(xiàn)出來。</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作者近照 (2023年)</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現(xiàn)如今,我早已是閑人了,賦閑卻不安閑,退休生活不少時間是閱讀,除了網(wǎng)閱,我還保持著閱讀紙質(zhì)書刊的習慣,讀書讀報帶來的這種感覺,就像隱藏在生命中某個角落的秘密,總給生命帶來驚喜,而書本留給我的情感,除了這些秘密,更多是根植于生命中青春的記憶。</b></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