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早的小區(qū)--福建龍巖永定土樓——2025.02.06.鷹 <p class="ql-block">永定土樓,即永定客家土樓,位于福建省西南部的龍巖市永定區(qū),中國古建筑的一朵奇葩,永定土樓的設(shè)施布局既有蘇州園林的印跡,也有古希臘建筑的特點,是中西合璧的建筑典范。</p><p class="ql-block">在永定22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著2萬多座土樓,其中有三層以上的大型建筑近5000座,圓樓360多座,其中清代以前的約占1/3,具有代表性的土樓近3000座。</p><p class="ql-block">永定土樓,分五鳳樓、方樓和圓樓三大種類。永定土樓是中國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展示了客家人的智慧,具有防震、防火、防御等多種功能,通風(fēng)和采光良好,冬暖夏涼。永定土樓的結(jié)構(gòu)還體現(xiàn)了客家人世代相傳的團結(jié)友愛傳統(tǒng)。</p><p class="ql-block">在永定土樓內(nèi),還保持著客家人聚族同樓而居的生活模式。福建土樓源于客家,根在永定,土樓也被譽為“沒有大門的中國客家博物館”。</p><p class="ql-block">2008年7月,以永定客家土樓為主體的福建土樓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p><p class="ql-block">2010年春節(jié),胡錦濤視察永定土樓時指出:“客家土樓是中華文化瑰寶,是大家庭小社會和諧相處的典范,希望一定要把祖先留下的這份珍貴遺產(chǎn)守護(hù)好、傳承好、運用好?!?010年4月,永定土樓獲“最古老、最多、最大、最高”等四項吉尼斯紀(jì)錄。</p><p class="ql-block">我們游覽了最典型的距今316年的承啟樓;距今304年的田螺坑土樓群;距今717年的裕昌樓,這些建筑宏偉壯觀構(gòu)成人文造藝與自然環(huán)境巧妙天成的絕景?。</p> <p class="ql-block">福建漳州土樓(南靖)云水謠</p><p class="ql-block">田螺坑土樓群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神話般的山區(qū)建筑模式,是創(chuàng)造性的生土建筑藝術(shù)杰作。它始建于清康熙元年(1662年),整個群體的形成歷時304年,由方形的步云樓和圓形的振昌樓、瑞云樓、和昌樓及橢圓的文昌樓五座土樓組成。田螺坑土樓群一方四圓的土樓在建造時參照《考工記圖》中的"明堂五室"進(jìn)行規(guī)劃布局,按照"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次序進(jìn)行建造,是獨具特色的建筑形體組合。土樓一般高三至五層,一層為廚房,二層為倉庫,三層以上為起居室,可居住200一700人,具有聚族而居、防盜、防震、防獸、防潮、通風(fēng)采光、冬暖夏涼等特點。福建土樓“四菜一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裕昌樓,被譽為“東倒西歪樓”,是一座具有700多年歷史的土樓,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書洋鎮(zhèn)。?這座土樓建于元末明初,約在1308年至1338年之間,是南靖縣現(xiàn)存最古老的土樓。裕昌樓高五層,每層有54個房間,共有270間房,建筑面積達(dá)6358.2平方米。其外墻斑駁,顯得滄桑而古樸,第一層墻厚1.8米,往上逐層減縮10厘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