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觴忽不御三只螞蟻 <p class="ql-block">臨觴忽不御</p><p class="ql-block">我舉起手中的酒杯,欲飲又止。為何?因為“惆悵思遠(yuǎn)客”,我的這位朋友離去已有幾年了,卻不曾再見,再看看眼前又是怎樣一幅圖景:</p><p class="ql-block">“屋上春鳩鳴,村邊杏花白”。斑鳩從樹上跳到屋檐,踱著漫步,一聲高一聲低,鳴叫著春天的到來,恰恰是屋后的一片杏花如雪,渲染得整個村舍都沐浴在春光之中。</p><p class="ql-block">這又是何等的欣欣向榮,地下的泉脈也在解凍,涓涓細(xì)流在地下涌動。不然的話,為何農(nóng)人要扛起鋤頭奔向田頭,手持斧頭攀上枝頭,這不是要趕在仲春季節(jié)好好勞作一番嗎?剪去繁漫的散枝,讓桑樹井井有條地生長。鋤定好溝渠,讓泉水慢慢流向田間地頭,浸潤干涸的大地。</p><p class="ql-block">春天就是這樣生發(fā)的,既有時節(jié)的助力,又有辛勤的勞作。天人合一之下,展現(xiàn)出一片繁榮的春耕圖景,還有那北歸的燕子,又回到了它們的老巢,嘴里還銜著一根細(xì)枝,去打點(diǎn)它們的新家。屋中的婦人,手中也已換上了一本新的日歷,滿含微笑地遙望著田中勞作的丈夫。就這樣,燕子和婦人在新的一年又都有了新的生活和新的希望。</p><p class="ql-block">這是唐朝詩人王維眼中的仲春時節(jié),還有那平靜祥和的勞作場景。只不過詩人有些過于多愁善感了,好好的生發(fā)春景,怎么又惆悵起來了呢,難道鳩鳴和燕啼還不能排除心中的思念和煩惱嗎?我揣摩不出詩人的心境,也體會不出他的思緒,畢竟遠(yuǎn)隔千年,一切都已變得模糊不清。</p><p class="ql-block">回到時下,今天是大年初三,新年的炮聲還在耳邊回響,那晚的煙火很美,我冒著寒風(fēng),凝望著夜空中綻放的煙花?;饦溷y花映亮了周圍的一切,雖然只是一閃,卻滿足了人們對春天的期望。</p><p class="ql-block">是啊,春天就是在這樣的序曲中開啟了新的腳步,一步一步走向繁花似錦,一步一步走向春意盎然,一步一步走向錦繡江山。與詩人不同的是,我不喜歡含蓄,我喜歡熱烈,濃烈一些更好,比如姹紫嫣紅,比如花紅柳綠,再比如萬朵桃花開。</p><p class="ql-block">原詩摘錄如下:</p><p class="ql-block">春中田園作</p><p class="ql-block">[唐]王維</p><p class="ql-block">屋上春鳩鳴,村邊杏花白。</p><p class="ql-block">持斧伐遠(yuǎn)揚(yáng),荷鋤覘泉脈。</p><p class="ql-block">歸燕識故巢,舊人看新歷。</p><p class="ql-block">臨觴忽不御,惆悵遠(yuǎn)行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