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冰清 <p class="ql-block">文/冰清</p><p class="ql-block">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p> <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覺又到了大年三十,按說應(yīng)該高高興興,但是我總是高興不起來。想想這過年有啥意思,平時都是粳米細(xì)面,大魚大肉地吃著,至于穿戴自然都是光鮮亮麗,別說有補丁的衣服,就是舊一點的也不想穿。如今,春節(jié)撲面而來,吃啥呢?穿啥呢?玩啥呢?感覺沒有一點年味。</p> <p class="ql-block"> 要說年味,還數(shù)從前。</p><p class="ql-block"> 臨近春節(jié),大人就到集市買年畫,買春聯(lián),買炮仗以及春節(jié)期間所需要的其他東西。有句話說得好:能窮一年,不窮一節(jié)。那時候家里雖然沒有錢,二斤豬肉總是要買的。除包餃子,家家戶戶還要炸肉丸子,炸面皮子等等。</p><p class="ql-block"> 從外面回來,一進(jìn)村莊,一股股油炸的香味直向鼻孔里鉆,一縷縷白煙從各家各戶的茅草屋上裊裊升起。</p><p class="ql-block"> 油鍋還沒熱,孩子們便嘻嘻哈哈地圍坐在鍋屋里,眼睛一眨一眨地望著油鍋,恨不得油鍋立馬滾燙起來。我小時候最愛吃丸子,不論葷素,剛炸出的丸子,既脆又香,放到嘴里滾燙滾燙的,只好吐到手里,再放嘴里還是熱,再吐到手里,如此反反復(fù)復(fù)幾次,才能如愿以償,那個饞貓樣子,大人看了也是忍酸不禁。</p> <p class="ql-block"> 春節(jié)還有一個習(xí)俗:就是三十早晨在大門口燒麥秸,也叫熰狼煙。</p><p class="ql-block"> “熰狼煙”習(xí)俗起源于宋元時期,當(dāng)時百姓為了反抗外族的壓迫,約定在除夕清晨燃起狼煙作為起義的信號。隨著時間的推移,雖然戰(zhàn)火早已平息,但這一習(xí)俗卻保留了下來,成為人們驅(qū)除晦氣、迎接吉祥的方式。</p><p class="ql-block"> 除夕的早晨,我還沒起床,父親和母親便早早地起來了,父親去麥場背一糞箕子麥草倒在大門兩旁,他先點燃麥草,然后再拿出事先準(zhǔn)備好的炮仗小心翼翼地點著,并迅速扔到大門外開闊的地方,炮仗霹靂喇叭地炸完,父親雙手合十,對著門外拜了三拜,嘴里念念有詞。雖然不知道父親嘴里說的什么,我想父親肯定在祈禱神仙保佑,祝我們?nèi)倚腋0部担斣礉L滾。</p> <p class="ql-block"> 母親洗漱完,趕緊刷鍋洗碗,然后開始做菜。我們家年三十的早飯從來不包餃子,只是炒幾個熱菜,再裝幾盤子油炸物。桌子放在堂屋中間,擺上菜和酒,全家老少坐齊后,父親倒上一杯酒,雙手端起來,舉過頭頂,然后順時針滑下來,恭恭敬敬地把酒灑在地上,再把每一盤子上的菜肴或油炸物夾一些放在桌子前的地面。</p><p class="ql-block"> 如此這般完畢,父親像總司令一樣開口說道:“開飯!”</p><p class="ql-block"> 據(jù)父親說這是敬天敬地,一是迎接五神上門,二是祈禱老天保佑明年五谷豐登,全家老少平安健康。</p> <p class="ql-block"> 其實,年關(guān)最有意義的一天還是大年初一。</p><p class="ql-block"> 頭天晚上父母便交代我們大年初一誰也不準(zhǔn)睡懶覺。照例還是父母起得最早,他們不但包餃子,還準(zhǔn)備一桌子豐盛的菜肴。</p><p class="ql-block"> 餃子留自家吃,其中還包一個硬幣餡餃子,一個糖餡餃子,一個辣椒餡餃子,還有一個麥麩子陷餃子。吃錢餡餃子的人預(yù)示新年財源滾滾,吃糖餡餃子的人如果是小孩子預(yù)示新的一年甜甜蜜蜜;如果是成年人,可能得到愛情并成家立業(yè);吃到麥麩子的人預(yù)示福如東海水,壽比南山松。至于吃到辣椒餡餃子的寓意我不太清楚,是否是能吃辣能當(dāng)家的含義?也許是吧!</p><p class="ql-block"> 正因為這些原因,大家爭先恐后吃了一碗又一碗,直到實在吃不下去為止,吃到特殊餃子的人高興地手足舞蹈,樂不可支。吃不到的人唉聲嘆氣,躍躍欲試,恨不得再來一碗。</p><p class="ql-block"> 那一桌子菜干啥用的呢?我父親是他那輩的老大,家族中除了晚輩來給我父母親拜年,平輩中比他小的也要過來拜年。大人拜過年,必須喝幾杯酒才興高采烈地去另一家拜年。</p><p class="ql-block"> 至于子孫拜年,老一輩多少要給點紅包,過去的小孩子盼望過年,除了想吃上兩頓好飯,重點就是這紅包了。所謂的紅包也就是一角兩角錢,能給五角錢的都是特別富裕的家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如今,父母都走了,自己也兒孫滿堂,再想找回兒時的年味已經(jīng)不可能。僅有的樂趣,也就是給孩子們發(fā)點紅包,從他們的笑臉中看到過去的自己,體會不同的年味。</p><p class="ql-block"> 2025年春節(jié)與家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