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貢恐龍博物館郁豐 <p class="ql-block">自貢恐龍博物館,位于四川省自貢市的東北部大山鋪鎮(zhèn),于1987年建成開放,占地面積6.6萬多平方米,館藏化石標本囊括了距今2.01~1.45億年前侏羅紀時期所有已知恐龍種類,是全國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自貢世界地質(zhì)公園”的核心園區(qū),自貢恐龍旅游度假區(qū)內(nèi)景點,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p><p class="ql-block">是“中國旅游勝地四十佳”“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全國甲級古生物化石收藏單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自貢恐龍博物館是在“大山鋪恐龍化石群遺址(國家級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集中產(chǎn)地)”上就地興建的一座大型遺址類博物館,是中國繼半坡遺址和秦始皇兵馬俑坑之后的又一大型現(xiàn)場博物館,也是中國第一座專業(yè)性恐龍博物館,世界三大恐龍遺址博物館之一,自貢市三大博物館之一。自貢恐龍博物館是世界上收藏和展示侏羅紀恐龍化石最多的地方之一。</p> <p class="ql-block">天府峨眉龍顱骨和下頜骨</p> <p class="ql-block">與恐龍比高矮,目前世界上發(fā)現(xiàn)的最大恐龍體長超過35米。這是它的前肢及其肩帶,有多高?比一比你就知道了。</p> <p class="ql-block">蜥腳類肩胛骨與烏喙骨</p> <p class="ql-block">這是一具體長約5米的自貢四川龍骨架,包括部分下頜骨、關(guān)聯(lián)的頸椎、背椎和腸骨。</p> <p class="ql-block">當生命進化的接力傳到三疊紀晚期,一種特殊的陸生爬行動物出現(xiàn)在賽道。它們蓄力演化,以前所未有的直立姿態(tài)奔跑。它們順應(yīng)了物競天擇的進化方向,一出現(xiàn)便迅速崛起,超越同時代的其他競爭者,快速占據(jù)廣袤的史前陸地。由此,一個新的時代徐徐開啟??铸?,來了!</p> <p class="ql-block">一個物種的繁盛是各方因素的疊加,是自然選擇的結(jié)果。在恐龍的演進中,第四次生物大滅絕、聯(lián)合古陸解體分開、舒適的生長環(huán)境是其成長的"天時",而恐龍為生存而進行的自我改變則成為其強盛的動力。種種因素推動,使得恐龍迅速發(fā)展壯大,成為中生代的陸地霸主,在生命演化長河中留下了史詩般壯麗的一幕。</p><p class="ql-block">恐龍出現(xiàn)后的三疊紀晚期,聯(lián)合大陸開始解體,裂縫形成狹窄的海峽,陸地上大部分干旱的環(huán)境得以改變。三疊紀末期的第四次生物大滅絕,讓很多原始的陸生脊椎動物相繼消失??铸埡芸鞈{借其特殊的身體結(jié)構(gòu)"出人頭地",在各個陸地生態(tài)環(huán)境中成為主角。</p> <p class="ql-block">恐龍出現(xiàn)后的三疊紀晚期,聯(lián)合大陸開始解體,裂縫形成狹窄的海峽,陸地上大部分干旱的環(huán)境得以改變。三疊紀末期的第四次生物大滅絕,讓很多原始的陸生脊椎動物相繼消失??铸埡芸鞈{借其特殊的身體結(jié)構(gòu)"出人頭地",在各個陸地生態(tài)環(huán)境中成為主角。</p> <p class="ql-block">在66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恐龍帝國突然隕落,除了少數(shù)飛上藍天的恐龍幸存下來,絕大多數(shù)的恐龍滅絕了,給人類留下了一個千古之謎。古生物學家為此進行了長期探索,提出了眾多的恐龍滅絕假說。</p><p class="ql-block">小行星撞擊假說最早由美國加州大學的科學家阿爾瓦雷茨父子提出,根據(jù)意大利亞平寧山脈的白堊紀/古近紀界線的一層紅色黏土中金屬依元素含量的異常,他們提出在6600萬年前,一顆直徑約10公里的小行星撞擊了地球引起海嘯和火山爆發(fā),爆炸產(chǎn)生的氣體和塵埃遮天蔽日,造成"核冬天效應(yīng)",大部分植物光合作用停止,食物鏈中新,恐龍因饑寒交迫而滅絕,這是目前證據(jù)最多,得到廣泛支持的假說。</p><p class="ql-block">植食性恐龍在白堊紀之前常吃的是蕨類植物和裸子植物,到白堊紀早期,被子植物即有花植物出現(xiàn)了,到白堊紀晚期時,它們已非常繁盛。被子植物中含有多種生物堿,有些生物堿還有劇毒,早已習慣了以蕨類和裸子植物為主食的植食性恐龍由于長期吃被子植物而中毒身亡,肉食性恐龍逐漸失去了食物來源,從而造成整個恐龍家族的滅亡。</p><p class="ql-block">除了上述幾種比較流行的假說以外,科學家提出了幾十種關(guān)于恐龍滅絕的假說,如超新星爆發(fā)說、地球大氣成分變化說、恐龍放屁破壞大氣層說、哺乳動物競爭說、瘟疫說、太陽雙星說、大陸漂移引起環(huán)境變化說、彗星撞擊說等等。</p> <p class="ql-block">這是一具體長約4米的太白華陽龍骨架的部分骨骼,包括薦椎、部分尾椎、肩胛骨、腸骨和尾部骨板。</p> <p class="ql-block">這是一具體長約20米的天府峨眉龍骨架,包括部分背椎、前中部尾椎、恥骨和部分前、后肢骨。</p> <p class="ql-block">這是一具體長約10米的李氏蜀龍骨架,包括關(guān)聯(lián)的頸椎、背椎、薦椎、前中部尾椎、腰帶骨骼和后肢骨骼。</p> <p class="ql-block">這是一具體長約4米的太白華陽龍骨架的部分骨骼,包括部分背椎和尾椎、肩胛骨、股骨和背部骨板。</p> <p class="ql-block">這是一具體長約10米的李氏蜀龍骨架,包括關(guān)聯(lián)的頸椎、背椎、薦椎、前部尾椎、腰帶骨骼和股骨。</p> <p class="ql-block">這里凝固了洪荒的年代,凍結(jié)了遠古的生命。當揭開歲月的塵封,一座保存完整的恐龍公墓重見天日,一幅史前生命的不朽畫卷呈現(xiàn)眼前。大自然的賜予,造化的偉力,給我們留下一座洋洋大觀的化石寶庫,將1.6億年前中侏羅世數(shù)以百計的恐龍及其它動物的遺骸悉數(shù)收藏。這在世界同時代恐龍化石產(chǎn)地中無與倫比。它填補了恐龍演化史上的缺失鏈環(huán),譜寫了生物進化史上的華彩樂章。叩問巖層的記憶,解讀天地的玄機,縱覽恐龍的生滅,將使人們益發(fā)熱愛大自然,矢志保護地球村。</p> <p class="ql-block">自貢恐龍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座專業(yè)性的恐龍博物館,收藏有一大批世界級和國家級的恐龍化石珍品。它們是恐龍化石中的典型代表,蘊藏有大量史前自然造化的信息密碼,是地球歷史和生物演化的重要記錄,是研究恐龍時代古地理、古環(huán)境和古生態(tài)的重要依據(jù),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和觀賞價值。的重要依據(jù),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p><p class="ql-block">我們從館藏化石中遴選出部分珍稀恐龍化石展示于此,希望能夠讓您對恐龍有更深入的了解,幫助您追溯生命的歷程和自然的變遷,領(lǐng)略科學之美、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的變遷。</p> <p class="ql-block">李氏恐龍,中等大小的短頸型蜥腳類恐龍。其頸部較短,尾部末端有一個骨質(zhì)尾錘,是一種有力的防御武器。最大的一具長12米,為完全成年的個體骨架,中間的一具長9米,為剛成年的個體骨架,最小的一具長6米,為幼年個體骨架。</p> <p class="ql-block">合川馬門溪龍,特大型的長頸蜥腳類恐龍,長達20米,細長的頸部由19個頸椎組成。這是頸椎數(shù)最多的恐龍。</p> <p class="ql-block">天府峨眉龍,大型的長頸型蜥腳類恐龍。頭骨相對較小,牙齒呈勺狀,頸部特別長,由17個長長的頸椎組成。較大的一具長達20米,為成年個體骨架,較小的一具長僅6米,為幼年個體骨架。</p> <p class="ql-block">多齒何信祿龍,小型的兩足行走的原始鳥腳類恐龍,長僅1.4米。頭小,吻短,眼眶大而圓,牙齒數(shù)多,前肢很短,后肢較長,善于快跑,常出沒于灌木叢林地帶,以柔嫩的植物或昆蟲為食。</p> <p class="ql-block">四川巨棘龍,中等大小的原始劍龍類恐龍,長5.4米。其頭骨低長,牙齒葉狀、較小。劍板形狀多變,肩部長有一對巨大的肩棘,起保護軀體的作用。這是一類形狀非常奇特的劍龍類。</p> <p class="ql-block">多齒何信祿龍</p> <p class="ql-block">和平永川龍頭骨</p> <p class="ql-block">自貢實雷龍足跡</p> <p class="ql-block">龍頭骨</p> <p class="ql-block">恐龍蛋</p> <p class="ql-block">距今2.5-0.65億年前的中生代,氣候溫暖潮濕,植被繁茂,恐龍獲得了空前的發(fā)展,因而又被稱為"恐龍時代"。但恐龍時代并非恐龍一統(tǒng)天下,當恐龍逐漸在陸地上稱王稱霸的時候,其它種類的爬行動物則成功地統(tǒng)治著海洋和天空,而魚類、兩棲類、早期鳥類和哺乳類以及大量無脊椎動物也在海、陸、空各自的生態(tài)領(lǐng)域里繁衍生息。生物的多樣性維系著中生代的生態(tài)平衡,恐龍依賴其它生物而得以稱霸地球一億多年。</p><p class="ql-block">恐龍時代豐富多彩的生物世界啟示我們,要善待每一個生命,保護好我們的家園。</p> <p class="ql-block">在中生代,形態(tài)各異的恐龍統(tǒng)治著廣袤的大地,與其共享中生代陸地生活的還有其它類型的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也有晝伏夜出、非常弱小的哺乳動物。它們或與恐龍和平相處,或與恐龍相互制約,從而構(gòu)成了絢麗多彩的陸地景觀。</p><p class="ql-block">沱江西蜀鱷</p> <p class="ql-block">當恐龍和其它爬行動物統(tǒng)治著中生代陸地時,在浩瀚的海洋中,在廣闊的水域里,同時生存著一些巨大的水生爬行動物,與魚類等其它水生動物共享著水中的樂趣。</p><p class="ql-block">遼西凌源潛龍</p> <p class="ql-block">貴州魚龍</p> <p class="ql-block">自貢壁山上龍</p> <p class="ql-block">在恐龍時代,陸地與水中均有自己的霸王,在一望無際的天空,也有屬于自己王國的霸主,那就是翼龍。與翼龍一同翱翔在天空的還有其它飛行動物,包括鳥類,只是鳥類在當時寥寥無幾而已。</p> <p class="ql-block">中生代時期,地球氣候溫暖潮濕,植被繁茂,高大挺拔的松柏、銀杏,粗壯結(jié)實的蘇鐵,搖曳多姿的樹蕨(杪杈),以及低矮茂盛的木賊、真蕨等共同組成了一幅生機盎然,郁郁蔥蔥的恐龍時代的植物世界。</p> <p class="ql-block">蕨類植物無花、無種子,以孢子繁殖,但比苔蘚植物高等,通常為中型或大型草本,包括石松類、針蕨類和木賊類等。現(xiàn)代殘存的高大樹蕨是一種特殊的蕨類植物。</p> <p class="ql-block">枝脈蕨</p> <p class="ql-block">遼寧古果</p> <p class="ql-block">當?shù)靥厣恕皫?quot;</p> <p class="ql-block">到處都是“廁所兔”,內(nèi)急時容易刺激應(yīng)急反映。百度了一下,“廁所兔”源自非典后的一個曲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