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那三個被釋放的人窄船人 (本文總結(jié)自一次讀書活動。主題是“何謂文明”,談的是最簡單的常識,但很多常識卻最不為人知) <p class="ql-block"> 短篇小說《小偷盧卡》描述了一個引人深思的故事:小偷盧卡在行竊得手后,警察把他堵到了房頂上。槍口瞄著他,小偷無路可逃。忽然警察腳下一滑,沿房頂滑了下去,臨摔下去之前的一瞬間,警察手勾住了房檐。但也支撐不了多久,摔下去就完了。</p><p class="ql-block"> 盧卡面臨抉擇:他若救警察,就會繼續(xù)被捕。不救警察,他就自由了,但他會良心不安。</p><p class="ql-block"> 最后小偷伸手,救上來警察。警察上來后,愣著,忽然回頭掩面哭了起來。他沒有再抓捕小偷。盧卡走了。</p><p class="ql-block"> 警察當(dāng)時也面臨抉擇:出于職業(yè)要求,他應(yīng)該繼續(xù)抓捕小偷,出于報恩,他該放了小偷。他選擇了后者。</p><p class="ql-block"> 雨果的《悲慘世界》,有著類似的故事。冉阿讓曾經(jīng)是苦役犯,后來改過自新,換個身份重新做人,成了一個受人尊重的好人。警察沙威識破了他,如影隨形地追捕他。</p><p class="ql-block"> 后來沙威被革命黨逮捕并差點被殺。但是被這時出現(xiàn)的冉阿讓所救。這個事件造成沙威內(nèi)心沖突,他是嚴格的法律執(zhí)行者,法律永遠是法律,罪犯永遠是罪犯,永遠不會因為感情因素而通融。但冉阿讓救了他。</p><p class="ql-block"> 后來冉阿讓被困,沙威救了他。</p><p class="ql-block"> 他們現(xiàn)在扯平了。沙威重新面臨抓捕冉阿讓,還是放走他。沙威選擇了后者。</p><p class="ql-block"> 但這時的沙威,內(nèi)心的沖突也達到極致,他無法調(diào)和,沙威他選擇了自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這兩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小偷救警察,冉阿讓救沙威,都是因為他覺得救人一命比自己會不會被捕重要。良心高于私心。警察放小偷,沙威放冉阿讓,都是因為知恩圖報比依法辦事重要。人情高于法律。一個故事其實是另一個故事的翻版:重復(fù),意味著一些價值值得反復(fù)打量、反復(fù)宣揚。這種價值,叫做人道主義。就雨果來說,這種人道主義觀念如此重要,甚至是法國大革命那么多鮮血中總結(jié)出的最重要的教訓(xùn)。于是他從很多角度闡述過。</p><p class="ql-block"> 雨果在另一部小說《九三年》里面,寫過這樣一個情節(jié):</p><p class="ql-block"> 1793年,法國大革命時代。保王黨剛剛被革命黨推翻,保王黨在反撲,革命黨還立足不穩(wěn),二者都處在生死存亡的緊張局勢之中,誰都輸不起。</p><p class="ql-block"> 當(dāng)時保王黨在朗德納克侯爵的帶領(lǐng)下,退守在一座舊碉堡里,只剩十幾個人,革命黨在外面圍困著他們。為了擋住革命黨,他們把三個孩子帶入碉堡挨著的高塔里作為人質(zhì),下層堆滿干柴、柏油,第三層置放干草,革命黨若敢輕舉妄動,他們便點燃引線,燒死孩子。</p><p class="ql-block"> 革命軍先鋒隊在英明領(lǐng)袖郭文的指揮下爬進碉堡,里外夾攻,敵人大敗,只剩下侯爵幾個人從壁上一個能轉(zhuǎn)動的石頭暗門逃跑了。但是負責(zé)斷后的一個敵人臨死前點燃了引線,高塔下大火騰空而起。三個孩子的母親在革命軍這邊,在火光中從窗戶看見了房中酣睡的孩子就要被燒死,大呼救命。這喊聲驚住了已經(jīng)脫險的侯爵。共和軍打不開鐵門,又沒有梯子,正為救不出孩子而焦急萬分。這時候,已經(jīng)成功逃走的侯爵又回來了,他手里拿著鑰匙打開鐵門,在火光中,把三個孩子一個個送下來。</p><p class="ql-block"> 但這也使他又深陷重圍。他束手就擒,被押在地牢里。最高統(tǒng)帥西穆爾登,連夜召開軍事法庭會議,定于次日處侯爵砍頭。</p><p class="ql-block"> 然而侯爵用自己的自由換取三個孩子的生命的舉動引起了郭文劇烈的思想斗爭。當(dāng)天夜里,他決然放走了侯爵,自己留在地牢中。西穆爾登是郭文的導(dǎo)師,兩次救過郭文的性命,視郭文為比兒子還重要的人。但他原則性極高,因為郭文放走敵人,按革命法律,他判處郭文死刑。但西穆爾登也陷入內(nèi)心的深淵,當(dāng)郭文被執(zhí)行砍頭的同時,西穆爾登也舉槍自殺。</p><p class="ql-block"> 侯爵為何寧可被捕,也要救孩子?郭文為何寧可被殺,也要放侯爵?他們兩人的生死都關(guān)系重大:侯爵被捕,保王黨的事業(yè)就交代了;郭文被殺,革命黨的事業(yè)也搖搖欲墜。但他們都好像不知道輕重緩急一樣,棄大局于不顧。為什么這樣?雨果借著郭文的思考,寫道:“他認為,在絕對正確的革命之上有一個絕對正確的人道主義,這是上帝賦予他的責(zé)任?!?lt;/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這也是上面三個故事共同點,它們各自涉及一個被釋放的人,釋放他們的人心理都是一樣的:人道的考量,大于捉住小偷盧卡和苦役犯冉阿讓的所謂法律正義,大于郭文他們的革命理想。</p><p class="ql-block"> 正因為如此,我們讀著這些作品,受到感動,受到震撼,我們感到人性的偉大。這就是文明的含義。何謂文明?僅僅一個字:“人?!蔽拿鞑辉谟诳萍歼M步,不在于西裝革履,僅僅在于“把人當(dāng)人”,把人道放在第一位——它高于法律,高于革命,也高于任何崇高的主義和口號。人道主義是起源于歐洲文藝復(fù)興時期的一種思想體系,強調(diào)人的價值,維護人的尊嚴及權(quán)利,以人為本、以人為中心??档掳讶说乐髁x闡述為:人永遠是目的,而不是手段或工具。</p><p class="ql-block"> 普羅泰格拉說得更細致,他說:“人是萬物的尺度,也是最終的目的。我們所有的科學(xué)技術(shù)、思想文化、公共管理和服務(wù),所有文明,都是為了服務(wù)于人,讓人活得更好。除人之外,一切皆為手段,只有把人作為終極目的,才能對抗那些似是而非的空想主義、集體主義和狹隘的民族主義。如果把人作為實現(xiàn)偉大目標的工具,一旦人成為工具,就開啟了災(zāi)難的大門。因為人的自由意志、生存和權(quán)利,在偉大的目標面前都不堪一擊,因為那些輝煌而偉大的目標,他們隨時可能被犧牲,被那些偉大的目標所淹沒。如果無數(shù)人死在通往星辰大海的路上,那么星辰大海將沒有任何意義?!?lt;/p><p class="ql-block"> 像今天的朝鮮,提倡“先軍政治”,為了這一國家理想,每個國民都要為此犧牲奉獻,于是人人活得一窮二白、苦大仇深。像四五十年前的柬埔寨,全國700萬人口,打著革命的旗號,他們殺死了五分之一的人口,白骨堆積如山。像八九十年前的納粹德國,打著達爾文主義的理論,殺死600萬猶太人,并引起全球戰(zhàn)爭。因宣揚某某主義而要人們放棄個人,要人奉獻青春、奉獻親情、甚至奉獻生命,一百多年來在這個地球上造就無數(shù)災(zāi)難,而且迄今仍在我們周圍上演?;仡^看看康德和雨果的呼吁,讓人真是唏噓不已。文明離這個時代還是很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前幾天洛杉磯大火,燒掉大片房屋,包括一些富豪區(qū)。洛杉磯是美國左派的大本營,很多早就對左派不滿的人,感覺非常解恨;而很多早就對富人不滿的人,尤其是對那些頻頻爆出丑聞的明星不滿的人,也感覺非常解恨。紛紛說:燒得好!</p><p class="ql-block"> 春秋時,晉國發(fā)生了嚴重的饑荒。晉國國君曾做過辜負秦國的事情,但兩國臨近,買糧最方便,無奈之下,晉惠公只好向秦國請求買糧。秦國朝堂議論紛紛,有的說,晉國多行不義,受到天譴,挨餓活該。甚至有人說應(yīng)該借此機會去討伐晉國,把晉國應(yīng)該給我們的地方奪過來!秦國國君穆公說:“其君是惡,其民何罪?”于是賣糧給晉國。</p><p class="ql-block"> 秦穆公知道晉國百姓受苦,就該幫助,不應(yīng)在乎兩國政治上的矛盾。就像小偷盧卡知道該救警察,知道應(yīng)放棄警察和小偷這些社會標簽。人道的考量高于一切。為洛杉磯的火而高興的人,卻為了政治觀念上的不同而幸災(zāi)樂禍,為了那些人“壞”就恨不得他們家破人亡——何況遭受大火的,更多都是普通人,一場大火讓多少人一生的奮斗頃刻灰飛煙滅,變得一無所有。</p><p class="ql-block"> 故事還沒完。轉(zhuǎn)過年來,秦國也發(fā)生了饑荒,便決定到晉國去買糧食。晉惠公思來想去,覺得晉國的國力比秦國強大,現(xiàn)在秦國遭災(zāi)實力受損,此時正是攻打秦國的最好時機,便決定不僅不賣糧食給秦國,而且還要馬上出兵攻打占領(lǐng)秦國。結(jié)果秦國上下全怒了。萬眾一心,紛紛請戰(zhàn),結(jié)果一場仗下來,把晉惠公給俘虜了,真是讓人解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去年在蘇州,有人試圖執(zhí)刀沖上滿是日本小孩子的汽車,去殺掉日本孩子。結(jié)果被一個中國女子擋住,她死在這個人的刀下,救了一車的孩子。</p><p class="ql-block"> 崔永元講過他的一個老師。當(dāng)年日軍投降,很多在中國的日本僑民只好跟著軍隊一起退回日本。在大連,很多日本家庭攜婦將雛,到處找船。但是船上空間太緊張,很多人在中國娶的妻子、在中國生的孩子就這樣丟在了大連。這個老師就是這樣一個孩子,他被日本的父母托付給一對善良的中國夫婦所收養(yǎng)。孩子在養(yǎng)父母家長大,從不知道自己是日本人。后來他在北京工作,做了教師。養(yǎng)父母臨死,告訴了他的身世,并拿出文件,告訴他拿著這些東西去日本,應(yīng)該還能尋訪到親人。他去了日本到處尋找,最終發(fā)現(xiàn)親生父母已經(jīng)去世,但親哥哥還在世,于是認親。然后回國,繼續(xù)他的生活。他感恩他的養(yǎng)父母,心目中仍然當(dāng)作親生父母一樣重要。</p><p class="ql-block"> 這才是超越政治的人道主義,這種胸懷中,才能生出化解人間一切爭斗的力量,而不是對著最無辜且無力的人去揮刀,它只能加重血仇。我感覺,那個試圖沖上汽車的人,讓我們整個民族蒙羞,讓我們的文明程度墮落到比1945年的大連的平民百姓都遠遠不及的地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如果我們繼續(xù)縱容這種高舉某種偉大的“正義”就可以無視人的尊嚴、人的底線的行為和思想,那我們就會重復(fù)五六十年前中國的悲劇。那時,學(xué)生可以打死老師,兒女可以舉報父母——因為他們有一個偉大的理由。</p><p class="ql-block"> 所以,每逢中國人嘴里談起任何“正義”,任何“主義”,我都充滿戒心。是不是該首先關(guān)注一下我們每一個個體,是不是有尊嚴的活著?了解一點哈耶克吧,他用一輩子向人們證明說:“人類的繁榮,幸福和尊嚴來自于個人的自由,而不是什么主義?!?l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