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一日游:最大牌坊街,最美廣濟橋蓮花開了 潮汕之地,歷史悠久,文化璀璨,潮州、揭陽、汕頭、汕尾各具風(fēng)采。想要深入探索其深厚的文化底蘊,至少需要三天兩夜的時間。古城導(dǎo)覽圖,就像是古城的“解碼器”,讓人期待著與每一個景點的邂逅,感受這座古城的獨特魅力。<br><br>潮州八景,代表了廣東省潮州市的自然風(fēng)光和人文景觀。有中國牌坊最多的街道牌坊街,有中國四大古橋之一廣濟橋,有“粵東第一古剎”開元寺,有祀奉唐代文學(xué)家韓愈的韓文公祠,還有鳳凰塔、濱江長廊、淡浮院、西湖公園。<br> <p class="ql-block">十相留聲</p> <p class="ql-block">大理司平</p> <b>01 牌坊街:凝固的歷史,流動的繁華</b><div><br>上一次看到牌坊群,是在安徽歙縣的一個古村落,是個冬日。棠樾的七連座牌坊群,體現(xiàn)了徽文化程朱理學(xué)“忠、孝、節(jié)、義”倫理道德。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時候,曾褒獎牌坊的主人鮑氏家族,稱其為“慈孝天下無雙里,袞繡江南第一鄉(xiāng)”。 </div><div><br>這一次看到牌坊群,是在廣東潮州老城中心古街,也是冬日。潮州牌坊群被譽為“中國牌坊最多的街道”——牌坊街。這里,每一座牌坊都訴說著一段故事,每一塊石板都承載著歲月的痕跡。</div><div><br>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古色古香的街道顯得格外寧靜。街道兩旁的建筑古樸典雅,仿佛在訴說著往昔的繁華。我們漫步在古街上,感受著時光的流轉(zhuǎn),仿佛穿越回了古代,與古人同行。</div><div><br>牌坊街全長約兩公里,街道兩旁,牌坊林立,錯落有致。據(jù)統(tǒng)計,這里曾有過近百座牌坊,雖歷經(jīng)風(fēng)雨,現(xiàn)存仍有二十余座,數(shù)量之多,規(guī)模之大,實屬罕見。</div><div><br>“十相留聲”“大理司平”“大理少卿”,穿過一個又一個造型各異的牌坊,我仿佛能聽到歷史人物的聲音在此回蕩。那些曾經(jīng)在這里留下足跡的人們,他們的故事似乎在空氣中流淌,讓后人充滿敬畏。<br></div> “榜眼”的頂部,“二龍戲珠”格外醒目。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府城古井——“義井”,建于明永樂元年(1403)。</p> 這些牌坊,有的紀(jì)念忠臣孝子,有的表彰狀元進士,有的記載著官爵顯赫。每一座牌坊,都是一段歷史的見證,一位英雄的贊歌。例如,“狀元坊”紀(jì)念的是潮州歷史上唯一的狀元林大欽,“四進士坊”則彰顯了潮州人文薈萃的輝煌。<br><br>漫步牌坊街,仿佛穿越時空隧道,回到了那個科舉盛行、商貿(mào)繁榮的時代。牌坊之上,雕刻著精美的花紋,龍鳳呈祥、花開富貴,每一處細節(jié)都展現(xiàn)出潮州石雕藝術(shù)的精髓。牌坊之下,行人如織,或駐足觀賞,或拍照留念,或品嘗兩旁的小吃,熱鬧非凡。<div><br></div><div><b>路過被譽為“粵東第一古剎”的開元寺,記得進門領(lǐng)取三炷香,虔誠祈福。</b><br><br>牌坊街不僅是歷史的見證,也是文化的傳承。街道兩旁的古建筑,保留著明清時期的風(fēng)格,騎樓、祠堂、廟宇,無不散發(fā)著古樸的氣息。這里的商鋪,經(jīng)營著各式潮州特色商品,從潮州刺繡、潮州木雕到潮州陶瓷,琳瑯滿目,讓人目不暇接。<br><br>我和玲姐看什么都好奇,巨型茶壺前留影,制醬作坊前聞香。在老街的一角,名為“水德商行”的店鋪里掛滿了竹編,精巧的手工藝品讓人愛不釋手。</div> 開元寺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老街的一角,我們?yōu)檫@家叫“水德商行”的店鋪留住腳步。</p> <b>你們知道“潮州三寶”是什么嗎?</b><div><br>土生土長的本地人阿斌自問自答:是老香櫞,老藥桔、黃皮鼓,是潮州涼果特產(chǎn)中的極品。</div><div><br>老香櫞,以植物佛手柑為原料鹽腌而成,有消食去脹、開胃理氣、止咳潤肺、化痰生津、降火清心等功效,還能治胃痛、腹脹、嘔吐、嗝噎、痰多咳喘等疾病……</div><div><br>老藥桔,氣味濃郁誘人,咸中帶甜,含在嘴里,潤在喉間。滿口淳香,直沁肺腑,令人回氣蕩腸。有治腸胃病、嘔吐及有益消化等功效。</div><div><br>這么多好處,必須買、買、買,帶上火車,不怕暈車了。<br><br>在這里,凝固的歷史與流動的繁華交織,讓人仿佛置身于一幅生動的市井畫卷之中。不禁感嘆:歲月如歌,古街依舊。</div> <p class="ql-block"><br></p> 02廣濟樓與廣濟橋相呼應(yīng)<div><br>立足廣濟樓之巔,俯視下方的廣濟橋,我深切地感受到了這座古城的魅力與生命力。廣濟樓,它不僅是潮州的一大地標(biāo),更是洞察中國古代城市防御體系的珍貴窗口。</div><div><br>廣濟門城樓,始建于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位居潮州古城七城門樓之首,歷史上扮演著城防要塞和交通樞紐的雙重角色。這座三層高的城樓,以其仿宮殿式的建筑風(fēng)格,展現(xiàn)出了古樸而大氣的風(fēng)貌,雄偉壯觀,令人贊嘆。</div><div><br>登上樓臺,極目遠望,視野所及之處,既有城外韓江的秀麗景色、廣濟橋的雄姿和韓文公祠的莊重,又有城內(nèi)潮派傳統(tǒng)建筑的精致與繁華。這一切,如同畫卷般盡收眼底。</div><div><br>站在廣濟橋的入口處,我回首凝望,只見那廣濟門城樓在花海的擁簇中更顯其古樸與壯麗,仿佛一位歷史的長者,靜靜地訴說著古城的往日榮光。</div>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 古韻廣濟橋,以其獨特的“十八梭船廿四洲”的獨特風(fēng)格聞名。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歷經(jīng)風(fēng)雨,仍屹立于韓江之上,成為連接?xùn)|西兩岸的重要通道。<div><br>廣濟橋,又稱潮州梭船,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最初由八十六艘梭船和一個橋墩構(gòu)成。經(jīng)過逐步修筑,至明嘉靖九年(1530年)形成了“十八梭船廿四洲(墩)”的獨特格局。這座橋的特色在于其啟閉式設(shè)計,被橋梁學(xué)家茅以升先生譽為“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梁”。</div><div><br></div> 廣濟橋中部為浮橋,由十八艘梭船相連,可開啟以通航和泄洪,閉合時則連接?xùn)|西兩岸,便于通行。兩端是固定的梁橋,由石質(zhì)橋墩支撐,這種設(shè)計既便利了船只通行,又能在洪水季節(jié)發(fā)揮泄洪作用,展現(xiàn)了古代工匠的智慧與匠心。<br><br>橋上裝飾,精美絕倫,石雕、木雕隨處可見,龍鳳、蓮花等傳統(tǒng)圖案,富含文化寓意。 古韻廣濟橋,以其獨特的“十八梭船廿四洲”的獨特風(fēng)格聞名。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歷經(jīng)風(fēng)雨,仍屹立于韓江之上,成為連接?xùn)|西兩岸的重要通道。<div><br>廣濟橋,又稱潮州梭船,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最初由八十六艘梭船和一個橋墩構(gòu)成。經(jīng)過逐步修筑,至明嘉靖九年(1530年)形成了“十八梭船廿四洲(墩)”的獨特格局。這座橋的特色在于其啟閉式設(shè)計,被橋梁學(xué)家茅以升先生譽為“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梁”。</div><div><br></div> 廣濟橋中部為浮橋,由十八艘梭船相連,可開啟以通航和泄洪,閉合時則連接?xùn)|西兩岸,便于通行。兩端是固定的梁橋,由石質(zhì)橋墩支撐,這種設(shè)計既便利了船只通行,又能在洪水季節(jié)發(fā)揮泄洪作用,展現(xiàn)了古代工匠的智慧與匠心。<br><br>橋上裝飾,精美絕倫,石雕、木雕隨處可見,龍鳳、蓮花等傳統(tǒng)圖案,富含文化寓意。<div><br></div><div>"民不能忘坊”,是廣濟橋上唯一的牌坊,專為紀(jì)念太守劉潯和分司吳均的功績而建。1841年,韓江洪水泛濫,沖毀多個橋墩,次年再次洪水,導(dǎo)致江心東墩及附近建筑受損。劉潯太守和吳均分司動員鹽商和富戶共同重修廣濟橋。工程艱巨,耗時數(shù)年終告完成。為紀(jì)念劉、吳兩位先賢的貢獻,百姓建立了這座牌坊,以表達對他們的敬仰和緬懷。<br><br></div> 民不能忘坊<br> 飛虹 我們?nèi)缬谓z穿梭于人潮之中,幾度失散又重逢,直至抵達橋心,心潮澎湃。廣濟橋,這座跨越歲月長河的橋梁,不僅是一座堅固的構(gòu)造,更是一部活生生的歷史巨著,它靜靜地訴說著潮州古城的滄桑與繁榮。<br><br>立于橋上,極目遠眺,韓江兩岸風(fēng)光如畫卷般鋪展開來,顯得壯美。<br><br>此次潮州之行,牌坊古街探幽,廣濟橋上攬勝,送行宴上護國菜,均讓人難以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