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音的朗誦,真情的告白(金鴻為)代伐鐘工作室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樂音的朗誦 真情的告白</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一陳燕碩士中期音樂會印象</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金鴻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陳燕碩士中期音樂會,于2024年12月18日晚,在云南藝術學院音樂學院安康音樂廳隆重舉辦。專業(yè)導師陳紅玲,藝術指導孫宇,主持人付楚雁,特邀嘉賓章巧玲、王嘉慶。音樂會演唱了13首歌曲,分為《古詩詞藝術歌曲》《地方民歌》《創(chuàng)作、改編歌曲》《歌劇選段》4個板塊,風格迥異,七彩紛呈,具有較高的藝術水準,得到專家的高度認可。</p><p class="ql-block"> 陳燕,云南保山昌寧人。昆明市音樂家協(xié)會會員。2016年考入云南藝術學院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師從李曉紅教授。2023年考入云藝音樂學院民族聲樂系研究生,師從民族聲樂系主任,著名歌唱家陳紅玲教授。2024年3月參加云藝優(yōu)秀研究生卓越人才“云端領翔”項目選拔,榮獲第一名。2024年7月,榮獲第七屆云南本土歌曲大賽民族組三等獎。2024年榮獲云南藝術學院一等獎學金。</p><p class="ql-block"> 音樂會上,她演唱的《杏花天影》《春花秋月何時了》《如夢令》《錦瑟》,國風古韻,形神兼?zhèn)?,有她個人的深層理解。《摘菜調》《對鳥》《包楞調》《螃蟹調》,能夠區(qū)別貴州、溫州、山東、重慶等不同地域的風格特色。韻味十足,風情萬種,辨識度很高。她演唱的歌劇選段《運河謠》《三月桃花心中開》《沂蒙山,永遠的爹娘》,展現(xiàn)出她深厚的演唱功力,和她對人生與藝術的解讀。 </p><p class="ql-block"> 筆者的總體印象,就是陳燕的演唱行云流水,一氣呵成,聲線清晰,氣息勻和,音色婉轉,珠圓玉潤,就像絲綢錦緞,光澤鮮亮,手感絲滑,具有較高的聲樂含量。就方法論而言,陳燕的亮點,包括如下幾個方面。</p><p class="ql-block"> <b>一、以字帶聲,以情帶聲,以聲傳情,聲情并茂</b></p><p class="ql-block"> 陳燕的唱法,實為一種拼音唱法。其靈魂就是以字帶聲的同時,以情帶聲。在清晰地交代字頭字身字尾的同時,聲母向著韻母堅實地移動,把音節(jié)拼讀出來。即三個環(huán)節(jié)表達一個音節(jié)。它是在高點發(fā)聲的基礎上進行拼讀的。高點發(fā)聲,首先開啟頭腔共鳴,同時均衡開啟胸腔和腹腔共鳴,達到三腔為一體的效果。聲樂是一種語言藝術,也是語音藝術。它是樂音的朗讀,心靈的歌唱。歌唱的發(fā)聲點,就是朗誦的發(fā)聲點,或者說是北京話的發(fā)聲點。高點發(fā)聲,就是在遠離聲帶的位置發(fā)真聲。高點發(fā)聲,能夠有效地支配聲帶,同時呵護聲帶,有力地支持氣息。發(fā)聲點越高,氣息支持點就越深,它不在腳尖腳掌和后跟,而是在地殼里。拼音唱法,可以使氣息勻和,歸韻飽滿,吐字清晰,字正腔圓,換氣自如,上下咽腔的轉換和前后位置的更替順理成章,自然進行,不需要人為的換位,并且讓聲線行云流水,聲音的位置,同時也是情感和氣息的位置不會失位和錯位。同時,可以合理的調控聲腔和聲線的收放。歸納起來,就是語言帶動方法,語言開啟聲腔,語言支持氣息,語言調控收放。字,是聲之核,是發(fā)力點,也是行腔和氣息延伸的動力和杠桿。從這個意義上講,語言就是方法。</p><p class="ql-block"><b> 二、聞花似的胸腹呼吸,又輕又快又深,氣沉丹田</b></p><p class="ql-block"> 陳燕的呼吸,之所以科學和講究,在于她沒有呼吸的表情,也沒有呼吸的跡象,更沒有呼吸的聲音,神不知鬼不覺地換氣和偷氣。她是靠情感和音節(jié)來換氣的,是口鼻同時呼吸的,聞花一樣輕輕地,而不是狗喘氣的腹式呼吸。就像我們說話聊天,不必考慮何時換氣,不必要在歌譜上劃上小三角,不是那樣機械地,捱板地。就像開汽車換擋,嫻熟的司機,不會讓你感覺到。</p><p class="ql-block"> <b>三、音畫同步,留白留韻</b></p><p class="ql-block"> 陳燕的演唱,呈現(xiàn)如詩如畫的美好意境。她的聲音線,情感線,技法線,圖畫線,是同步進行,相互交織,水乳交融的,就像一個織體。她的眼前和腦海里,總是浮現(xiàn)出與歌詞相關的,詮釋作品靈魂的畫面和氣場,氣象和場景。于是,形成她歌唱的語言和語境。從而讓觀眾如親臨其境,感同身受。她用情感和聲線繪畫,這就是她的橫膈膜。誠然,這種繪畫不是攝影和寫真,它是不十分確定的,它所編織的意境具有含蓄性,只能意會,不能言傳,耐人尋味,令人回味,給人以聯(lián)想和共鳴。這種審美空間,就是留白留韻。</p><p class="ql-block"> <b>四、美美之美,美美與共,二度創(chuàng)作,升華作品</b></p><p class="ql-block"> 闡釋作品的美,首先是準確表達作品的靈魂,美其其美。同時,融入歌者的相關的對藝術和人生的理解,升華作品的意境,即美己之美,合二為一,美美與共。</p><p class="ql-block"> 美美與共,還融入陳燕的青春之美,是多元的美。她是一個清純的美少女,光鮮亮麗,端莊典雅。</p><p class="ql-block"> 陳燕的演唱,堪稱演繹。她用心靈作表情,用聲線來繪畫,唱出了自己的語言。每一個樂句都源自心靈的深處,每一個音節(jié)都發(fā)自青春的胴體,是樂音的朗讀,真情的告白,直擊心靈,感人至深。她沒有嬌柔造作之嫌,也沒有盲目炫技之弊。</p><p class="ql-block"> 可圈可點的是,助唱的特邀嘉賓章巧玲和王嘉慶。他們和陳燕聯(lián)袂演唱的作品十分默契,具有很高水準。章巧玲,云藝2023級聲樂研究生,師從張繼英教授。2023年榮獲淮安市首屆聲樂比賽二等獎。2024年參演云南省藝術基金資助項目大型舞臺劇《關素霜》。2024年云南藝術學院研究生學業(yè)獎學金一等獎。王嘉慶,中國民族男高音委員會委員,云藝音樂學院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2021年,以山西省專業(yè)第一名考入云藝民族聲樂系師從民族聲樂系主任、女高音歌唱家陳紅玲教授。2022年6月,獲第五屆“向經典致敬一一全國聲樂展演”民族組銀獎。2023年2月獲第八屆“民族魂”全國高等藝術院校中國聲樂展演總決賽優(yōu)秀獎。2023年4月獲第十四屆中國金鐘獎云南選拔賽民族唱法三等獎。2024年4月獲中國音樂小金鐘全國聲樂展演云南選拔賽民族組新秀獎。2024年8月獲中國音樂小金鐘全國聲樂展演民族組入圍獎。</p><p class="ql-block"> 值得點贊的是,藝術指導孫宇老師,作為音樂會的鋼琴伴奏,與歌聲榫卯相接,水乳交融,配合的嚴絲合縫,十分默契,起到呵護、激勵、引導的作用。他是云藝音樂學院藝術指導。多次榮獲教育部、教育廳頒發(fā)的優(yōu)秀指導教師獎,以及各類大型聲樂比賽優(yōu)秀伴奏獎。連續(xù)多年受邀擔任金鐘獎、孔雀杯等大型聲樂器樂比賽及云南省藝術類統(tǒng)考專業(yè)伴奏。</p><p class="ql-block"> 還需要點贊的是音樂會主持人付楚雁。她是云藝2023級鍵盤演奏研究生。她的主持風格是恰到好處,專業(yè)性很強,典雅而嫵媚,清純而清秀,清爽,她的朗誦富于文學韻味,得到業(yè)界認可,觀眾好評如潮。她的學習成績也十分優(yōu)異,獲得過很多獎項。</p><p class="ql-block"> 音樂會結束后,觀眾還不舍離去,與歌手、老師、主持人和藝術指導紛紛合影留念。而這場簡約而不簡陋的音樂會,還只是云南藝術學院迎接2025年新年系列晚會中的一場。</p><p class="ql-block"> <b>專業(yè)導師陳紅玲教授簡介</b></p><p class="ql-block"> 著名抒情女高音歌唱家,聲樂教育家,云藝音樂學院民族聲樂系主任,碩導。全國普通高校本科教學評估專家、云南省公務員培訓師資庫專家,云南省文旅廳高評委專家,全國高等教育協(xié)會會員,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音樂文學學會會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會員,教育部青年骨干教師高級訪問學者,2012年云南省授予德藝雙馨藝術教師榮譽稱號。榮獲第四屆新人新作全國總決賽專業(yè)民族組銀獎。中國聲樂孔雀獎首屆高等藝術學校聲樂大賽云南賽區(qū)教師組民族唱法一等獎。云南省首屆藝術教學成果一等獎。第五屆、第六屆本土歌手大賽“優(yōu)秀指導教師獎?!倍啻螒幕可鐣囆g交流促進會邀請到韓國、印度尼西亞、以及臺灣進行《陳紅玲聲樂藝術交流獨唱音樂會》。</p><p class="ql-block"> <b>(金鴻為,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音樂文學學會理事,云南省音樂評論學會副會長,作品曾獲得第三屆和第九屆中國音樂金鐘獎。)</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