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載二”求醫(yī)不如求己 “第49節(jié):自己才是藥師佛(24)顏子騏 <br> 如果你身體太弱,還是要先培補(bǔ)一下氣血再刮,否則是不愛出痧的。一定要清楚,痧不是你用刮板刮出來的,而是體內(nèi)的氣血頂出來的。所以當(dāng)我們用力刮也不出痧的時候,那就是體內(nèi)的氣血沒頂?shù)侥抢铮蛣e再白費勁了。 <br> 有人說,出痧就是人為地造成了血管的損傷,是毛細(xì)血管的破裂。其實,刮痧是將粘著在血管壁的瘀血清除到血管外,然后再經(jīng)血液重新吸收入血管,經(jīng)過全身的循環(huán),將刮出的廢物從尿液排出。值得一提的是,將血管壁的瘀血清除以保持血管的彈性和空間不會變小,也是西醫(yī)的夢想,但是西醫(yī)無法可施,或是說施不得法,只能用擴(kuò)張血管的藥或抗凝劑來保持管道通暢,從而來保障供血。為了不確定的瘀血而使整個血管的血液都被抗凝,這注定要改變血液的正常成分,并人為地造成易出血癥狀,甚至造成血管壁失去彈性而變硬。這就好比是我們家的白墻上有一個黑點,我們只要用濕布一擦就掉了,可我們卻找來了高壓水槍,把整個房間都沖刷一遍,搞得是墻皮脫落、房屋損毀,真是得不償失呀!我們小小的刮痧板卻能輕易地解決血管的瘀血,這可是世界醫(yī)學(xué)難題,你不覺得這很奇妙嗎?消滅蒼蠅,一只蒼蠅拍就夠了,那些洋槍大炮都派不上用場。你愿意為了消滅屋里的一只蒼蠅而用大炮把你家炸平嗎?可我們在醫(yī)院里卻經(jīng)常上演著這一幕而不知不覺,或無可奈何。 <br> 仍然會有些人心存顧慮:刮痧會不會有什么副作用呀?這小心是對的,有些人是不適合刮痧的。 <br> 心臟功能弱的人很容易暈倒,尤其是坐著刮時更容易出現(xiàn)這個問題,一般會有心慌、頭暈、惡心的癥狀。還有氣血很虛弱的重病人不要刮,會白白耗費他的氣血,這樣的人刮出的瘀血不會被帶走,出來的痧很久都下不去。 <br> 有皮膚病的人也先別刮,因為不知皮膚病的來龍去脈,有時會把內(nèi)毒引出來卻排泄不掉。 <br> 孕婦不要刮,安全連載二”求醫(yī)不如求己 “第一。 <br> 癌癥病人也不建議刮,會出現(xiàn)許多不可預(yù)知的問題。 <br> 對于有出血傾向的人來說,刮痧是雙刃劍,特效和危險并存,沒搞清病因情況下也別刮。 <br> 6歲以下的小孩先別刮,可用捏脊替代。 <br> 血壓很高的人也先別刮。盡管刮痧對于高血壓有特效,但特效的東西都不是平安藥,如果不能確保安全,還是先回避風(fēng)險吧! 總之,刮痧會加速血液循環(huán),對心臟是很好的鍛煉,作為防病來用,安全有效。 <br> 那什么時候拔罐呢?通常我們的肩膀很痛,用刮痧法,只要一出痧癥狀馬上減輕;但有時刮了半天也不出痧,肩膀疼痛依舊,為什么會這樣?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病灶點很深,刮痧法觸及不到;二是氣血不足,體內(nèi)的氣血沒有頂過來,瘀血就難以出來。這時用拔罐法可馬上見效。病灶點深的,如果一拔很快出現(xiàn)黑紫印,那深層的瘀血就被拔出來了;如果還是罐下無痕,那就要耐心地在此處拔幾天,每天10分鐘,直到出現(xiàn)黑印為止。 <br> 拔罐可補(bǔ)可泄。補(bǔ)呢,就是用罐數(shù)量要少,引氣集中一處。如想補(bǔ)腎,就光在腎俞穴拔罐;補(bǔ)胃呢,就在中脘和足三里拔罐。如拔的地方太多反而會將氣血分散,達(dá)不到補(bǔ)的效果,會白白瀉耗了氣血。 <br> 通常在外面拔罐時總是滿后背都被拔上,那主要是將氣血引入膀胱經(jīng),起到利尿排毒的作用。但這對于氣血虛弱的人便大為不利了。所以拔罐也是很有講究的,不可莽撞行事。 <br> 拔罐最棒的功能就是它的引血功能。記得有個糖尿病病人,膝蓋下足三里附近有個直徑兩寸的潰瘍點長期不愈合,使用了各種消炎藥,也敷貼了中藥生肌散之類,都沒有效果。后來我讓患者每天在腹部中脘穴拔一罐,同時在患側(cè)大腿胃經(jīng)從髀關(guān)→伏兔→陰市→梁丘→犢鼻,一路拔下來,5個罐同時拔上,連拔4天,每天5分鐘,再用生肌散,一貼而愈。為什么?通過拔罐把好血引下來了,破損自然就被修復(fù)了。 <br> 你已知道了拔罐、刮痧的機(jī)理,手法還用我教嗎?刮痧要順著經(jīng)絡(luò)刮,最好是從上到下,這樣比較順手;刮板和皮膚保持45度以下的銳角,比較不痛。刮痧時最好能用上腰勁,這樣會很省力。其實,自己去體會,手法是最容易掌握的。<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