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City walk 從愚園路到環(huán)球港胡國華 <p class="ql-block"><b>2024年12月28日 周六 晴 -1/6℃</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光陰如白駒過隙,轉(zhuǎn)瞬即逝。忙碌而充實的2024年即將成為歷史的一頁,被時間輕輕翻過。帶著對2024的懷念與感激,來一次city walk,把它作為獻給2025的見面禮吧。</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b></p> <p class="ql-block">字下圖上</p> <p class="ql-block">徒步路線:</p><p class="ql-block"><b>常德路愚園路交叉口(起點)?愚園路長寧路交叉口?中山公園一號門?中山公園二號門?華東政法大學?蘇河華政橋?環(huán)球港?金沙江路地鐵站(終點)</b></p><p class="ql-block"><b>全程6.5公里,跨越靜安、長寧和普陀三區(qū),用時5小時。</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b></p> 愚園路 <p class="ql-block">常德路愚園路交叉口</p><p class="ql-block"><b>愚園路位于上海市區(qū)西部,跨靜安、長寧兩區(qū),東起常德路,西至長寧路,全長約2775米。這條馬路建于清宣統(tǒng)三年(1911年),以當時著名園林“愚園”命名。</b></p> <p class="ql-block"><b>愚園路起點</b></p> <p class="ql-block"><b>愚園路起點</b></p><p class="ql-block"><b>愚園路是近代上海諸多越界筑路中尤為奇葩者,其東段先為越界筑路后被劃入租界,而西段則一直在租界之外,其西段雖在租界之外又緊鄰租界,孤島時期被汪偽據(jù)為活動基地。曾在愚園路居住和工作的還有很多文學家,如茅盾、林語堂、張愛玲、施蟄存等,當代作家有王安憶、金宇澄等。</b></p><p class="ql-block"><b>愚園路的建筑風格各異,有英式的典雅、法式的浪漫、日式的精致,還有那融合了中西方特色的海派風情。</b></p> <p class="ql-block">劉長勝故居 愚園路81號</p><p class="ql-block"><b>劉長勝故居位于上海市靜安區(qū)愚園路81號,是中共上海地下黨的杰出領(lǐng)導人劉長勝在1946年至1949年的居住地,同時也是中共中央上海局、中共上海市委的秘密機關(guān)之一。</b></p> <p class="ql-block"><b>劉長勝,山東海陽人,出生于1903年,逝世于1967年。他是一位重要的中共情報人員和工會領(lǐng)導人。其舊居現(xiàn)已辟為一個小型紀念館。</b></p> <p class="ql-block"><b>愚園路街景</b></p> <p class="ql-block"><b>愚園路街景</b></p> <p class="ql-block">靜安寺</p><p class="ql-block"><b>靜安寺座落在愚園路華山路交叉口。</b></p> <p class="ql-block"><b>靜安寺,又稱靜安古寺,其歷史可追溯至三國孫吳赤烏十年(247年),初名滬瀆重玄寺,后于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更名為靜安寺,是上海最古老的佛寺。</b></p> <p class="ql-block"><b>靜安寺的建筑風格仿明代以前的建筑風格,色彩絢麗,裝飾精美,典型的代表是它的斗拱的形制。</b></p> <p class="ql-block"><b>愚園路與華山路、萬航渡路交叉口。</b></p> <p class="ql-block">百樂門</p><p class="ql-block"><b>上海百樂門,全稱“上海百樂門大飯店舞廳”,座落在愚園路萬航渡路的十字路口,素有“遠東第一樂府”之美譽。頂部中央聳立圓柱形燈塔,分為四節(jié),層層收縮,夜間光芒可射出一里多。1931年開工,由楊錫镠建筑師設(shè)計,1933年完工并開張,中國商人顧聯(lián)承投資七十萬兩白銀興建。</b></p> <p class="ql-block"><b>1933年百樂門開張典禮上,時任國民黨政府上海市長的吳鐵城親自出席發(fā)表祝詞。當時百樂門的??陀袕垖W良,陳香梅與陳納德的訂婚儀式也在此舉行,卓別林夫婦訪問上海時也曾慕名而來。</b></p><p class="ql-block"><b>該娛樂場建成后,一度租給某法國人經(jīng)營。由于出租合同規(guī)定,“百樂門”老板根據(jù)客人人數(shù)抽成,這位法國人即規(guī)定舞客一律自帶舞伴,而收費極為昂貴,這使“百樂門”蒙受極大的損失。不久,“百樂門”辭退該法國人,重新易人經(jīng)營,并向社會招聘舞女。</b></p><p class="ql-block"><b>1941年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后,一位叫陳曼麗的舞女因拒絕為日本人伴舞,被日本人派人槍殺在舞廳內(nèi)。</b></p><p class="ql-block"><b>如今,百樂門已成為一個集餐飲、歌舞、文化于一體的綜合性娛樂場所。</b></p> <p class="ql-block"><b>愚園路北京西路交叉口</b></p> <p class="ql-block">靜安寺救火會舊址</p><p class="ql-block"><b>位于愚園路、烏魯木齊北路轉(zhuǎn)角處, 平面呈八”字型,周邊式大樓,磚混結(jié)構(gòu),平屋頂。 原樓高為三層,底層為車庫、補給庫等,現(xiàn)已加建至七層。 眺望塔位于北側(cè),平面呈“口”字型,與“八”字型建筑連接構(gòu)成。 為靜安區(qū)境內(nèi)公共建筑類型典型代表之一。 于2017年6月被公布為靜安區(qū)文物保護點。</b></p> <p class="ql-block"><b>愚園路街景</b></p> <p class="ql-block"><b>愚園路上的有線電車</b></p> <p class="ql-block">涌泉坊</p><p class="ql-block"><b>涌泉坊位于上海市靜安區(qū)的愚園路395弄,是一處具有歷史韻味的建筑群,靠近靜安寺,鎮(zhèn)寧路與烏魯木齊北路之間。民國25年,即1936年,由華成煙廠總經(jīng)理陳楚湘出資建造。涌泉坊的弄堂口設(shè)有過街樓,造型如同宮殿城堡,入口處有中間大、兩旁小的券柱式設(shè)計,顯得格外壯觀,并具有明顯的裝飾藝術(shù)風格。</b></p><p class="ql-block"><b>弄堂內(nèi)共有6幢單體建筑,每幢都是3層的新式里弄住宅,另有1幢西班牙式4層獨立花園住宅(陳家花園)。</b></p> <p class="ql-block">愚園路404號 市西中學</p><p class="ql-block"><b>原漢璧禮女童學堂堂址。公共租界公共工程處1934年設(shè)計建造,鋼筋混凝土結(jié)構(gòu)。平面布局呈“山”字形,帶有美國學院哥特式風格特征。</b></p> <p class="ql-block"><b>市西中學的前身是“尤來旬學?!?,該校由具有中英混合血統(tǒng)的尤來旬女士于1869年創(chuàng)辦,主要招收在滬年幼失去父親的外僑子女。后經(jīng)過多次更名與擴建,于1946年正式命名為市西中學。</b></p> <p class="ql-block">愚園路411號、愚園路427號</p><p class="ql-block"><b>獨立式花園住宅群,共8幢。1930年代建,磚木結(jié)構(gòu),紅色平瓦坡屋頂,有煙囪和老虎窗,立面為水泥拉毛墻面,局部有清水紅磚磯筑的門、窗套。</b></p> <p class="ql-block">賢鄰別墅</p><p class="ql-block"><b>位于靜安區(qū)愚園路470弄9-19號。這座別墅是1939年由肖姓等四人合資購地建成,取鄰居賢德和睦之意命名。它曾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化工實業(yè)家陳調(diào)甫的住宅。</b></p> <p class="ql-block">愚園坊愚園路483弄</p><p class="ql-block"><b>新式里弄公寓。供當時社會的知識份子及中產(chǎn)階級居住。 弄內(nèi)共五個單元并列吡連式,每個單元左右雙開間。 磚木結(jié)構(gòu),三層共計47幢。白色水泥外墻。 1998年經(jīng)過住房成套改造,增加了一層,其他基本保持原樣。 這里是民主人士鄧演達的革命舊址,是他在滬從事革命活動的地方。</b></p> <p class="ql-block"><b>鄧演達(1895~1931), 字擇生,廣東歸善人1930年起,中國農(nóng)工民主黨的創(chuàng)始人鄧演達領(lǐng)導的“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以思園路483弄12號為據(jù)點從事秘密活動。 </b></p><p class="ql-block"><b>1931年8月17日鄧演達在此為“江西起義干部培訓班”結(jié)業(yè)式做形式報告時, 因叛徒的出賣而被捕,同年被殺害于南京。</b></p> <p class="ql-block"><b>愚園路街景</b></p> <p class="ql-block"><b>愚園路街景</b></p> <p class="ql-block"><b>鎮(zhèn)寧路愚園路交叉口</b></p> <p class="ql-block"><b>鎮(zhèn)寧路是靜安與長寧兩區(qū)的分界線,過了該路口,便由靜安區(qū)進入了長寧區(qū)地界。</b></p> <p class="ql-block"><b>地鐵2號線和11號線江蘇路站6號口</b></p> <p class="ql-block"><b>江蘇路口</b></p> <p class="ql-block"><b>兆豐世貿(mào)大廈</b></p> <p class="ql-block">岐山村</p><p class="ql-block"><b>上海市優(yōu)秀歷史建筑。愚園路1032弄,建于1925-1931 年間,弄堂兩側(cè)是磚木混合結(jié)構(gòu)聯(lián)體式三層花園住宅, 總占地面積約10300平方米。岐山村是愚園路上頗為著名的新式里弄之一。當時業(yè)主借周武王發(fā)祥于岐山的典故冠其名為“岐山村曾居住于此的有中國現(xiàn)代著名作家施蟄存、著名愛國人士杜重遠者名電影演員祝希娟、沈殿霞等。</b></p> <p class="ql-block"><b>岐山村</b></p> <p class="ql-block">愚園路1055號</p><p class="ql-block"><b>吳自良,中國物理冶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1999年9月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勛獎?wù)?。嚴東生,材料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無機材料科學技術(shù)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吳自良和嚴東生都曾在愚園路1055號居住,2015年該建筑被列為上海市第五批優(yōu)秀歷史建筑。</b></p> <p class="ql-block">愚園路歷史名人墻</p><p class="ql-block"><b>“一條愚園路,半部近代史”,愚園路猶如一條悠長的絲帶,見證了近現(xiàn)代眾多歷史名人的足跡。</b></p><p class="ql-block"><b>愚園路歷史名人墻以圖片、文字和實物等多種形式,生動地展現(xiàn)了曾在愚園路上居住、生活或工作過的歷史名人的風采和卓越貢獻。</b></p> <p class="ql-block"><b>名人墻上展示了56位近現(xiàn)代名人的相關(guān)事跡,其中包括陳獨秀、瞿秋白、劉長勝、鄧中夏、沈鈞儒、黃炎培、傅雷、錢學森等。</b></p><p class="ql-block"><b>特別集中展示了我國三位杰出科學家吳自良、嚴東生、錢學森的科學成果及生平故事。</b></p><p class="ql-block"><b>在文學藝術(shù)方面,也展示了張愛玲等文學巨匠的印記。</b></p> <p class="ql-block"><b>位于名人墻里面的小洋樓</b></p> <p class="ql-block"><b>愚園路街景</b></p> <p class="ql-block"><b>愚園路街景</b></p> <p class="ql-block"><b>鳳岡路口</b></p> <p class="ql-block">1249弄豐田紗廠干部住宅</p><p class="ql-block"><b>上海市優(yōu)秀歷史建筑。愚園路1249弄,建筑外形與典型日式建筑不同,有點接近歐式別墅的外觀。1921年,日本人豐田佐吉在上海中山西路蘇州河橋畔,建起了上海豐圍紡織廠(也稱豐圍紗廠) 。紗廠建成后,為了安排日籍人員住宿,豐田開始在廠區(qū)附近尋找合適地方建造職工宿舍。最終,他們在相距不遠的愚園路(今天愚園路、安西路附近)尋找到了兩塊建筑用地,分別建造干部住宅和家屬社宅。</b></p> <p class="ql-block"><b>1249弄豐田紗廠干部住宅</b></p> <p class="ql-block"><b>1249弄豐田紗廠干部住宅</b></p> <p class="ql-block"><b>愚園路街景</b></p> <p class="ql-block">桃源坊</p><p class="ql-block"><b>桃源坊始建于1938年,是一座共有18幢磚木結(jié)構(gòu)三層樓房的新式里弄住宅。著名愛國民主人士沈鈞儒曾居住于弄內(nèi)51-53號,這里曾是名主革命斗士的住所,也是抗日救國七君子之一沈鈞儒先生的故居。</b></p> <p class="ql-block">路易·艾黎故居</p><p class="ql-block"><b>上海市革命紀念地。愚園路1315弄4號,建于1912年, 英式開間樓房。國際主義戰(zhàn)士新西蘭人路易·艾黎1932-1937年曾在此居住。他的愚園路住所曾是黨的地下工作者碰頭地點和避難所,上海地下黨曾在他的頂樓架設(shè)過秘密電臺。</b></p> <p class="ql-block"><b>路易·艾黎(Rewi Alley),1897年12月2日出生于新西蘭坎特伯雷地區(qū)的斯普林菲爾德鎮(zhèn),1987年12月2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歲。他是新西蘭有名的教育家、作家,也是被稱為“中國的十大國際友人”之一的偉大國際主義戰(zhàn)士。</b></p> <p class="ql-block"><b>《路易·艾黎在中國》封面</b></p> <p class="ql-block">長寧金融園</p><p class="ql-block"><b>位于愚園路1320號,是由11幢上世紀20年代建造的民國宅邸組成的園區(qū)。</b></p> <p class="ql-block"><b>這些老洋房原為外商私人產(chǎn)業(yè),風格各異,以清水紅磚和磨石子室外樓梯為特色,展現(xiàn)了獨特的建筑美學,其中數(shù)幢已被列入上海優(yōu)秀近代歷史建筑保護名錄。</b></p><p class="ql-block"><b>錦江飯店創(chuàng)始人董竹君和農(nóng)工黨、民盟的領(lǐng)導人章伯鈞家族曾經(jīng)居住于此。</b></p> <p class="ql-block"><b>長寧金融園每周日及國定假日對外開放,游客可以攜帶身份證進行登記后免費入園參觀。今天是周六,不是開放日。</b></p> <p class="ql-block">亨昌里</p><p class="ql-block"><b>上海市優(yōu)秀歷史建筑。愚園路1376弄,建于1925年,占地面積1520平方米,由先施、永安兩大公司合股建造, 為外廊風格裝飾的新式里弄,1927年中共中央宣傳部和機關(guān)刊物(布爾塞維克》在弄內(nèi)34號創(chuàng)刊(原亨昌里418號)。</b></p> <p class="ql-block"><b>長寧路街景</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長寧路口</b></p> <p class="ql-block">愚園路長寧路交叉口</p><p class="ql-block"><b>這里是愚園路西端,至此,愚園路從東到西完整地走上了一遍。</b></p><p class="ql-block"><b>踏上愚園路,就像翻開了一部厚重而鮮活的歷史長卷。這里的一磚一瓦都訴說著往昔歲月,這些建筑宛如一位位暮年智者,靜靜守望著時代的更迭,見證了上海灘的風云變幻,從民國的繁華旖旎到現(xiàn)世的車水馬龍,它們是歷史的無聲記錄者,承載著幾代人的悲歡離合。它像一位老友,用無聲的語言講述著故事,每一步都踏在時光的弦上,余音裊裊,讓人不禁沉醉在這百年風華里,眷戀著這充滿故事與溫度的煙火人間。</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b></p> 中山公園 <p class="ql-block">中山公園1號門</p><p class="ql-block"><b>上海中山公園位于長寧區(qū)長寧路780號。在愚園路與長寧路交叉口右轉(zhuǎn)跨過長寧路就是公園的一號門。</b></p> <p class="ql-block"><b>中山公園原名兆豐公園,始建于1914年,由英國人兆豐在滬時建立,是當時上海最負盛名的公園。1943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而改名為中山公園,并沿用至今。</b></p> <p class="ql-block"><b>上海中山公園是一座集歷史文化、自然景觀和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公園,是上海市民和游客休閑游玩的好去處。</b></p> <p class="ql-block"><b>公園以英國式自然造園風格為主,融中國園林藝術(shù)之精華,形成了中西合璧的獨特風格。</b></p> <p class="ql-block">中山公園2號門</p><p class="ql-block"><b>2號門馬路對面就是華東政法大學長寧校區(qū)。</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p class="ql-block"><b>?</b></p> 華東政法大學 <p class="ql-block"><b>華東政法大學長寧校區(qū)歷史悠久,其前身可追溯至1879年創(chuàng)建的圣約翰書院,后更名為圣約翰大學。</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1879年創(chuàng)建的圣約翰書院,是中國現(xiàn)代意義上的第一所高等學府。</b></p><p class="ql-block"><b>1952年在原圣約翰大學的舊址上,華東政法學院成立。2007年華東政法學院更名為華東政法大學。</b></p><p class="ql-block"><b>2021年蘇河華政灣進行提升工程,校園內(nèi)的歷史建筑和景觀更加向市民開放,市民無需證件無需預約可進入校區(qū)參觀游覽。</b></p> <p class="ql-block"><b>圣約翰大學培養(yǎng)出了顧維鈞、林語堂、孟憲承以及鄒韜奮等著名校友,他們在各自領(lǐng)域取得了杰出成就。</b></p> <p class="ql-block">紀念坊</p><p class="ql-block"><b>紀念坊建于20世紀20年代,由曹家渡紳民為紀念圣約翰大學建校50周年而立。</b></p><p class="ql-block"><b>紀念坊四根石柱前后均琢有兩副對聯(lián),并有橫額,設(shè)計精巧別致,古色古香。它在1955年初被拆除,后于1992年得以重建。如今,它不僅是華東政法大學長寧校區(qū)內(nèi)的一道亮麗風景線,更是承載著學校歷史記憶和文化傳承的重要標志。</b></p> <p class="ql-block">基石碑</p> <p class="ql-block">紅樓圖書館 </p><p class="ql-block"><b>原名多氏圖書館,1913年12月20日圣約翰舉行美籍校長卜舫濟任職2.5周年紀念會時,學生和校友會發(fā)起捐款建館 時任美國紐約市市長、哥倫比亞大學校長多氏與其弟捐助書籍甚多,故在1916年初夏圖書館落成時,命名羅氏圖書館為與1984年新建圖書館名稱有別,稱紅樓圖書館。</b></p> <p class="ql-block">韜奮樓</p><p class="ql-block"><b>原名懷施堂,落成于1895年,為紀念圣約翰大學創(chuàng)始人施約瑟而造。 1951年3月,為紀念圣約翰大學畢業(yè)生鄒韜奮,懷施堂改名韜奮樓。</b></p> <p class="ql-block">格致樓</p><p class="ql-block"><b>原名格致室,又稱科學館。1898年11月20日,圣約翰大學校方立下隅石,舉行奠基儀式,興建新校舍。1899年7月19日,新樓落成啟用。 </b></p> <p class="ql-block">思孟堂</p><p class="ql-block"><b>落成于1909年9月,取名“思孟”,以紀念圣約翰大學教員孟嘉德牧師。孟氏畢業(yè)于美國耶魯大學,于1904年到圣約翰大學任職,教授哲學等課程。他被認為是第一個把西方社會學介紹到中國之人。 </b></p> <p class="ql-block">蘇州河上的華政橋</p><p class="ql-block"><b>根據(jù)上海市“一江一河”發(fā)展規(guī)劃,華東政法大學與長寧區(qū)協(xié)力規(guī)劃建設(shè)蘇州河華政段“一帶十點”景觀,華政段沿河步道已向市民開放,市民可以沿著步道一覽蘇州河風光,并初探校園內(nèi)的部分歷史建筑。</b></p> <p class="ql-block"><b>華政校區(qū)蘇州河畔,雄偉的環(huán)球港雙子塔近在眼前。</b></p> <p class="ql-block"><b>走上華政橋</b></p> <p class="ql-block"><b>華政橋上</b></p> <p class="ql-block"><b>華政橋兩邊風光旖旎</b></p> <p class="ql-block">蘇河水岸 圣大清灣</p><p class="ql-block"><b>圣大清灣段位于曹楊路與大渡河路之間,沿線匯集三所學校、多個居住區(qū)和企事業(yè)單位, 居民們積極響應“一江一河”建設(shè)號召,后撤圍墻釋放貫通空間,華東政法大學打開校園圍墻,向市民開放展示了沿線優(yōu)秀文保建筑風貌,讓城市歷史文脈與河濱風光相得益彰, 為市民提供可游憩、可觀賞的高品質(zhì)公共空間。區(qū)段內(nèi)增設(shè)順義路驛站、凱旋路橋下驛站, 完善貫通空間公共服務(wù)能力。</b></p> <p class="ql-block"><b>華東政法大學長寧校區(qū)位于蘇州河畔,蘇州河在這里有一個近60度的大轉(zhuǎn)彎,形成一個半島,而華東政法大學長寧校區(qū)就坐落于這座半島之上。</b></p> <p class="ql-block"><b>蘇州河風光</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環(huán)球港 <p class="ql-block"><b>上海環(huán)球港位于普陀區(qū)中山北路3300號,南鄰寧夏路,東依凱旋北路,西靠中山北路和上海內(nèi)環(huán)線,2013年9月15日正式開業(yè)。</b></p> <p class="ql-block"><b>上海環(huán)球港包括一個面積約27萬平方米的4層裙樓購物中心和一對248米高的雙子塔,地下三層,其中兩層為購物區(qū),另一層是停車場,裙樓頂還配有花園。</b></p> <p class="ql-block"><b>上海環(huán)球港是一個集購物、娛樂、文化、休閑等多功能于一體的大型城市商業(yè)綜合體。</b></p> <p class="ql-block"><b>環(huán)球港是上海業(yè)態(tài)最為豐富、品牌最為豐滿、組合最為多元、消費體驗最具個性化的城市綜合體之一,還輻射長三角區(qū)域,面向全球市場,是上海最大的商業(yè)體,是國內(nèi)唯一歐式風格的大型購物中心。</b></p> <p class="ql-block"><b>環(huán)球港外立面運用古銅色花崗巖,顯得從容、平靜;室內(nèi)空間運用熱烈的紅色、激情的金色、寧靜的綠色、優(yōu)雅的咖啡色以及天使般的白色,色彩多樣華美,營造了熱烈燦爛、華麗的宮廷意境及新古典主義氛圍;內(nèi)部充滿了異國情調(diào)的歐洲風情街,在各個空間都分布有老歐洲圖案和紋樣,具有盎然的意趣。</b></p> <p class="ql-block"><b>裙樓穹頂</b></p> <p class="ql-block"><b>裙樓的五樓是樓頂花園,面積達3萬平方米,播放露天電影,舉辦電影節(jié)、時裝周、啤酒節(jié)、電子競技等時尚文化活動,實際上就是一個樓頂露天街市。</b></p> <p class="ql-block"><b>屋頂花園</b></p> <p class="ql-block"><b>屋頂花園</b></p> <p class="ql-block"><b>屋頂花園</b></p> <p class="ql-block"><b>下午3點,順利結(jié)束今天的行程,乘地鐵返回。</b></p> <p class="ql-block"><b>一篇一書</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