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墻瀟灑的雨 <p class="ql-block">東門(長樂門) </p><p class="ql-block"> 長樂門為修建明城墻時所筑,是明清時期西安城東面進出的唯一門戶。因明朝國都南京位于西安的東面,"長樂"二字帶有祝愿大明江山長久安樂、萬年不衰之意。</p><p class="ql-block"> 崇禎十六年(1643年)十月,李自成農民起義軍由此門攻入西安時,城樓被戰(zhàn)火焚毀,后于清初重建。"西安事變"前,張學良將軍曾在東門城樓上組建教導隊和學兵隊,這一舊址現(xiàn)已被修復作為西安事變紀念地。1986年,于城門洞南北兩側各開三個拱券門洞,供行人車輛通過。</p><p class="ql-block"> 東門建筑現(xiàn)存城樓、甕城、箭樓。</p> <p class="ql-block"> 鐘。作為禮器,主要用于祭祀、報時,警示等,因功用不同,鐘身常被鑄上相關銘文和紋飾。西安城墻長樂門古鐘為明隆慶元年(1567年)所鑄,高1.5米,口徑1.17米。鐘聲洪亮,悠遠綿長,在古城西安城防史上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作為西安城墻歷史文化重要組成內容。長樂門古鐘延續(xù)守護古城使命,奏響祈福古城樂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