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洛杉磯 4 - 亨??頓(中)小平 <p class="ql-block">金秋十月,有機會再到洛杉磯一游,參觀了聞名遐邇的亨??頓圖書館。圖書館的全名為亨廷頓圖書館、美術(shù)館、植物園(The Huntington Library, Art Collections and Botanical Garden)。上篇介紹了圖書館的寶藏,本篇主要介紹美術(shù)館的瑰寶。</p> 亨廷頓美術(shù)館曾是亨利·E·亨廷頓 (1850–1927) 和他的第二任妻子阿拉貝拉 (1850–1924) 的住所 - 圣馬力諾別墅。亨利辭世一年后,1928年成為美術(shù)館向公眾開放。 <p class="ql-block">別墅于1911年完工,是建筑師邁倫·亨特和埃爾默·格雷的一項重大成就,<span style="font-size:18px;">被譽為南加州最精美的別墅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別墅的建筑面積約五千平方米,南立面和露臺反映了意大利和西班牙文藝復興時期鄉(xiāng)村別墅建筑的傳統(tǒng),而北立面的門廊和前凸的側(cè)翼則體現(xiàn)了法國傳統(tǒng)??傮w而言,這座豪宅是 20 世紀早期加州建筑新興地中海風格的經(jīng)典之作。</p> 美術(shù)館展出了跨越五百多年歷史的英國、歐洲、美國和亞洲藝術(shù)品,包括四萬五千多件藏品。 亨利與他的妻子阿拉貝拉一起建造了這座豪宅。過道的墻壁上有亨利的肖像。這是英國著名畫家奧斯瓦爾德·伯利爵士(Sir Oswald Birley)的手筆。他是二十世紀王室肖像畫的專家。 這是阿拉貝拉的肖像,也是伯利爵士的手筆。肖像作于1924年,阿拉貝拉的生命即將走到盡頭。她不僅是當時世界上最富有的婦人之一,也是美國最前衛(wèi)的藝術(shù)品收藏家。阿拉貝拉雖說是亨利叔叔的遺孀,但她與亨利同齡且情投意合,更是珠聯(lián)璧合。 一樓的小圖書館,這個房間為亨廷頓先生的書房。 <p class="ql-block">《何塞·安東尼奧·卡瓦列羅肖像》是西班牙大師弗朗西斯科·何塞·德·戈雅·盧西恩特斯(“戈雅”)(1746-1828)的一幅歷史肖像畫。何塞(1754–1821)是西班牙的第二任侯爵,司法部長。這幅肖像畫創(chuàng)作于 1807 年,戈雅以西班牙貴族肖像畫而聞名。</p> <p class="ql-block">壁爐上精美的掛毯描述了圣經(jīng)里所羅門王和舍巴女王的故事。</p> 過道上的巨幅掛毯。 十八世紀的壁毯《高貴的田園風光:午餐》用羊毛和絲在麻布基底編織而成,是法國歷史悠久的掛毯工廠 - 博韋工廠(法語:Manufacture de Beauvais)制作的精品。可惜歲月的磨練使得掛毯失色不少。 私人圖書館兼會客室。 精美的家具,壁毯和鏡子。 <p class="ql-block">家具頗有路易十五的風味格。</p> 大型壁毯《漁女》是博韋工廠的精品。 壁毯下面是臺伯河神銅像(River God, The Tiber)的小型復制品。臺伯河(River Tiber)流經(jīng)羅馬,是意大利的重要河流。河神右手握著豐裕之角(Cornucopia, Horn of Plenty)是食物和豐饒的象征。河神的右臂下躺著一只母狼和兩個小男孩,根據(jù)傳說,這只母狼哺育了被遺棄在臺伯河的雙胞胎兄弟羅慕路斯和雷穆斯(Romulus and Remus),后來他們建立了羅馬城。 原件應(yīng)該在大英博物館,左手持船槳。羅浮宮也有一件類似的銅像。<div><br></div><div>下圖是筆者2011年在羅馬國會大廈廣場羅馬女神噴泉的照片。背后是臺伯河神大理石像,表達的是同樣的故事。中央是羅馬女神(意大利文:Dea Roma),另一邊是尼羅河神像(River God, The Nile)。</div> <div>十八世紀英國名畫家喬治·羅姆尼(George Romney 1734 – 1802)的畫作《貝克福德家的孩子》。英國家庭肖像畫非常重視出生順序。羅姆尼以多種方式表達了瑪格麗特和蘇珊·貝克福德的相對地位。姐姐瑪格麗特挺直的身姿、優(yōu)雅的雙手和直視的目光都表明了她的統(tǒng)治地位和成熟,而蘇珊向上的目光和蹲伏的姿勢則表達了妹妹的欽佩和依賴。</div> 完美的大理石雕塑《出浴》(又名維納斯出浴)出自18世紀意大利雕刻家加埃塔諾·梅爾坎蒂(Gaetano Mercanti)之手。 曲線優(yōu)美的樓梯,羅馬式立柱,科林斯柱頂。 飯廳的墻壁上掛滿了名畫。 壁爐上的鎏金燭臺。 英國中產(chǎn)階級貴婦伊麗莎白·利 (Elizabeth Leigh, 1736–1820) 的肖像畫,也是喬治·羅姆尼的作品。 巨大的展廳展示了十八世紀英國和歐洲名家的畫作。 阿拉貝拉對喬治·羅姆尼的作品情有獨鐘。這是羅姆尼的《羅斯·米爾斯肖像》。 畫廊的盡頭更是精彩。 《藍色男孩》是英國和美國歷史上最具代表性的藝術(shù)作品之一,由英國畫家托馬斯·庚斯博羅 (1727-1788) 于 1770 年左右創(chuàng)作。畫作原名為《年輕紳士肖像》(Portrait of a Young Gentleman),但從1798年起,人們都將其稱為《藍色男孩》(The Blue Boy)。庚斯博羅泉下有知,不知是嗔是喜?亨利和阿拉貝拉·亨廷頓于 1921 年以 728,000 美元的價格買下,這是當時畫作的最高價格。亨廷頓夫婦將這幅英國珍寶帶到美國,讓這幅早已家喻戶曉的畫作在大西洋兩岸更加出名。 這個彩窗來自英國蘭開斯特的一個教堂。教堂已經(jīng)拆除,而這個美麗的彩窗加入了亨廷頓的收藏。 彩色玻璃花窗,又稱教堂玻璃、鑲嵌玻璃,指的是一種專門用于窗的特殊裝飾。小塊的玻璃被排列成某種圖案,玻璃和玻璃之間需要由鉛條黏在一起,并外套一個剛性的框架以固定。這種彩窗常見于西方建筑,尤其在主教教堂之中,敘述各種宗教故事。 銅雕像《珀爾修斯武裝》(Perseus Arming)的作者阿爾弗雷德·吉爾伯特爵士(Alfred Gilbert;1854—1934)是著名英國雕塑家。這是他最出名的三項代表作之一。這座小雕像表現(xiàn)了希臘神話中最著名的英雄之一的珀爾修斯,正在試著穿戴仙女新贈的三法寶:隱形帽(帶翅膀),會飛的涼鞋(右腳)和金屬腰包(沒有顯示)。套用一句中國成語:如虎添翼。 特克羅斯(Teucer, Teucros)是荷馬史詩《伊利亞特》里的英雄。他在特洛伊戰(zhàn)爭中與同父異母的兄弟大埃阿斯并肩作戰(zhàn)。著名英國雕塑家,皇家藝術(shù)研究院院士威廉·哈莫·桑尼克羅夫特爵士 (Sir William Hamo Thornycroft RA,1850 - 1925)塑造了這名身材健美的偉大弓箭手。倫敦一些最著名的雕像都是桑尼克羅夫特爵士的作品,包括威斯敏斯特宮外的奧利弗·克倫威爾雕像。 兩米多高的《狩獵女神狄安娜》(Diana)是法國啟蒙運動時期的杰出雕塑家讓·安托萬·烏東(Jean Antoine Houdon, 1741-1828)的作品。 約瑟夫·馬洛德·威廉·特納(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1775—1851,簡稱J·M·W·特納)是英國浪漫主義風景畫家,水彩畫家和版畫家。他在《威尼斯大運河》的作品中生動地描繪了威尼斯這個光與水的城市。 《優(yōu)雅氣質(zhì)的年輕女子》的作者是英國肖像畫家斯特里克蘭·洛瑞(Strickland Lowry,1737-1785)。 他的筆觸細膩,栩栩如生。 衣紋,花邊十分逼真。 裙擺下的鞋尖和地毯都畫的一絲不茍。 《三個巫婆》出自德國-瑞士裔的英國畫家約翰·亨利?!し扑估ǖ抡Z:Johann Heinrich Füssli,1741—1825)的手筆。故事出自莎士比亞名劇《麥克白》。 《燭光下男孩吹豬肚》描畫的是兩個男孩子在燭光的映照下像吹氣球一樣將豬肚(膀胱)吹脹。作者是英國畫家約瑟夫·萊特(Joseph Wright, 1734 - 1797)。雖然蠟燭被“氣球”擋住,但觀眾一點都不難感受到蠟燭的光。光影的運用堪比荷蘭畫家維米爾。 畫工相當高超,尤其是這個快要吹破的豬肚上面的血絲逼真極了。 《青年男子肖像》是多米尼哥·基蘭達奧(Domenico Ghirlandaio,1449—1494)的作品。 基蘭達奧是一位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家,也是佛羅倫薩在文藝復興時期涌現(xiàn)的的第三代畫家之一。他曾與其兄弟大衛(wèi)·基蘭達奧、貝內(nèi)德托·基蘭達奧及妹夫塞巴斯蒂亞諾·馬依那爾迪等家族成員一起組建了一個大型畫室,并擔任其中的領(lǐng)導人物。后來他的兒子烏迪內(nèi)·基蘭達奧也加入了其中。在他的畫室的眾多學徒中,最著名的是米開朗基羅。 《青年女子肖像》也是多米尼哥·基蘭達奧的作品。肖像畫很少用完全側(cè)面,該畫巧妙地在后面安排了一根深色的柱子以凸顯主人的剪影線條。后面書架上的擺設(shè)也有精心的安排。 塞巴斯蒂亞諾·迪·巴托洛·梅納爾迪 (Sebastiano di Bartolo Mainardi, 1466–1513) 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早期畫家。他出生于圣吉米尼亞諾,活躍于佛羅倫薩?!妒ツ缸印罚?490)是他早年的作品。嬰兒耶穌做出祝福的手勢,一個天使頭上揚朝著耶穌,另一個把臉朝向了觀眾。圣母左肩上的明星顯示了她顯耀的頭銜。 《圣母子和圣約翰》是 15 世紀中葉的一位意大利宗教藝術(shù)家城堡圣誕畫大師(The Master of the Castello Nativity)的作品。這位大師畫了好幾幅著名的圣誕畫卻沒有留下真姓實名。 美術(shù)館除了畫作和雕塑以外,還收藏各種裝飾品和家具。<div><br></div><div>這件鎏金銅鐘,刻有三位女性形象,即美惠三女神,站在圓形基座上,頭頂上托著一個球形時鐘。時鐘頂部坐著一位小天使。作者路易·蒙茹瓦一世(Louis Montjoye I,法國人,1729-1815)是 18 世紀下半葉巴黎最杰出的鐘表匠之一。</div> <div>青銅和鍍金青銅的燭臺,飾有大力神赫拉克勒斯雕像(1814) 。</div> 《灰姑娘拼畫瓷磚》由倫敦莫里斯公司(The William Morris company, also known as Morris & Co.)出品(1862)。莫里斯公司以出產(chǎn)室內(nèi)裝飾品著稱。威廉 莫里斯親自與合伙人描畫了該作品。 十六世紀意大利嫁妝箱,精致的造型和浮雕令人贊嘆。 英國伍斯特皇家瓷器公司制作的精美瓷花瓶(一對)。 1813年正是清嘉慶年間。中國號稱陶瓷的故鄉(xiāng),面對如此精美的瓷器,不禁感嘆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參觀完畢,從曲線優(yōu)美的樓梯下樓。 這種兩邊彎梯,上升到半層,然后折返合并再上半層的樓梯設(shè)計被稱為皇家樓梯(不是簡單的雙樓梯)。 凡爾賽宮、溫莎城堡、冬宮和馬德里王宮等歐洲王宮都有類似的設(shè)計。當然,那些王宮的樓梯更加雄偉富麗堂皇。<br> 上面介紹的只是美術(shù)館建筑結(jié)構(gòu)和藏品的一小部分。將要走出美術(shù)館的時候,我陷入了沉思:亨廷頓以及其他很多富甲一方的美國富豪們生前將他們的財富花費在建筑和藝術(shù)品收藏,死后或捐獻或開放給公眾參觀,使得普羅大眾都能分享這些人類的藝術(shù)瑰寶。反觀那些大國的土豪們,例如和珅,雖然富可敵國但寧愿把金銀埋在地下...... 剛從美術(shù)館出來,就看到琳瑯滿目的熱帶植物。下篇繼續(xù)介紹亨廷頓圖書館的植物與園林。 待續(xù)...... <p class="ql-block">本游記各篇鏈接:</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52010000.com.cn/586jbc85"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2024 洛杉磯 1 - 瀝青坑博物館</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52010000.com.cn/586jv29f"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2024 洛杉磯 2 - 洛郡美術(shù)館</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52010000.com.cn/586k3ec5"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2024 洛杉磯 3 - 亨??頓(上)</a></p> 攝影作者:所有照片、視頻除特別注明外均由筆者拍攝制作<br>攝影器材:SONY a6700, iPhone 13 Pro<br>背景音樂:阿卡什·甘地(Aakashi Gandhi)《夢境》(Dream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