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府大院撩開神秘面紗幽蘭 <p class="ql-block">攝影/編輯:幽蘭</p><p class="ql-block">美篇號:1434911</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15年我們來到太原走到府東街,只見一座雄偉的歇山頂二重檐五間大門,門邊挺立著一個威武的持槍的武警戰(zhàn)士。這是何處?頗有點北京新華門的氣派。后來才得知此地是山西省省府大院。于是我們心里想,這里面肯定非常好看,像中南海那樣,有大量的古代建筑與文物,有美麗的園林景觀。如能進去玩玩該多好。不想機會來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17年9月,山西省府決定將辦公地址為文化讓路,將省府遷移,將原來地址修建成晉商博物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4年的今天我們踏入晉商博物院,仿佛步入了一座融合歷史與自然之美的園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晉商博物院館址原先是閻錫山的督軍府,是全國文物保護單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博物院大門,原為清代山西巡撫衙門大門,民國時期將單層懸山頂改建為重檐歇山頂二層門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太原的督軍府是全國唯一保存下來的督軍府舊址,晉商博物院也是全國第一座由政府辦公樓改建的博物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是以山西督軍府舊址為依托建立的一座集文物古建、園林景觀、展覽展示于一體的地方人文歷史博物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進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開闊而規(guī)整的空間。沿著中軸線前行,共有八進之深。兩側建筑莊嚴肅穆,而建筑與建筑之間的園林景觀則如靈動的音符。高大的喬木像忠誠的衛(wèi)士,銀杏在秋陽下閃耀著金黃的光芒,古老的松柏四季常青,它們與朱紅色的建筑相互映襯,盡顯古樸大氣。</span></p> 山西省政府辦公舊址 儀門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儀門又稱“二門”,為清代山西巡撫衙門第二重門,取“有儀可象”之意,即禮儀之門,是典禮、慶賀、祭拜的重要場所。原為三開間硬山頂建筑,民國時期改建為異形歇山頂,并增筑西式石拱券。后因交通不便,儀門拆除,而今已在原基址上依據舊影像復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儀門兩邊,立有兩尊咸豐五年的石獅。 </span></p> 鑑往惕來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走過儀門,來到淵誼堂。</span></p> 淵誼堂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淵誼堂原為山西巡撫衙門大堂,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拆除重建為二層磚木混合建筑。主體建筑中西合璧,外觀為兩層,前出抱廈,二層懸掛“澤潤蒸黎”匾。正立面為石質,由半圓形壁柱、圓拱門構成,中門上方有一“天下晉商”木匾。</span></p> 自省堂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自省堂”由軍閥閻錫山于1918年至1919年下令建造,是閻錫山在民國時期召開重要會議和接待高級賓客的禮堂。新中國成立后,這里又成為山西省人民政府的重要會議場所。自省堂內部木質結構,外部西洋式磚石結構,會議廳上下層前沿設走廊,四面設有拱形門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自省堂”,又稱梅山會議廳,是晉商博物院內最古老的建筑之一。該建筑主體為中式結構,內部木質結構,外部采用西洋式磚石結構,整體設計中西合璧,渾然一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自省堂”的建筑風格獨特。整個建筑仿卷棚頂,四面設拱形門窗,廳內四周遍設圓柱,構成上下兩層圍廊,大廳可容納500余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沿中軸線走到盡頭是一梅山。梅山,原為明代巡撫都察院的堆煤處,后經民國時期的閻錫山改建,梅山見證了不同歷史時期的變遷與發(fā)展,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只見梅山花團錦簇,大樹參天。山頂上還有水池,且有哥特式鐘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咦,北京古宮中軸線盡頭也是一座煤山,猜測明朝時期山西省巡撫在模仿紫禁城,人為制造了一座靠山。</span></p> 梅山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穿過圓門上梅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中軸線的盡頭是梅山。梅山有一鐘樓高聳入云。</span></p> 梅山鐘樓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鐘樓為西式四層建筑,始建于民國七年至民國八年(1918一1919年),在解放太原時被毀。1952年在原地重建鐘樓,仿哥特式尖塔式鐘樓,是整個院落建筑群中最高點。鐘樓頂部有五角星,聳立云霄,每到整點報時,響徹全城,是太原的重要地標。</span></p> 文武為憲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花瓶狀的院門,頗有幾分雅趣。左右側各一個花瓶狀的門。這兩個門是從中軸線步向西花園,東花園和梅山的小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左拐彎往西走,便是那迷人的西花園。這里假山堆疊,怪石嶙峋,或如猛獸蹲伏,或似仙人指路,充滿了自然的野趣。潺潺溪流從山間穿過,似一條銀色的綢帶,為園林增添了幾分靈動。溪邊垂柳依依,細長的柳枝輕拂水面,仿佛在與溪流低語。周圍的花卉在不同季節(jié)爭奇斗艷,春天的牡丹華貴雍容,夏天的紫薇花開滿樹,讓這里四季都有色彩斑斕的夢。</span></p> 西花園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園中還有一處處幽靜的庭院。青石板鋪就的小路蜿蜒其中,路旁的翠竹在微風中沙沙作響。庭院中的小池塘里,偶有魚兒穿梭其間,打破水面的平靜,濺起一圈圈漣漪。在這里,人們可以暫別喧囂,享受片刻的寧靜與愜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小湖碧波蕩漾,湖邊巧布亭臺樓榭。</span></p> 聽雨樓 湖光月色亭 晴窗聽鳥 翰墨書林 誦詩聞政 夜月鏡花 日升月昌 觀象通乾 水流云在 經緯文武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博物館內有一引人矚目的展品,就是一架展示飛機。這架飛機是仿制自上世紀50年代中蘇兩國合作研制的飛機。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曾經的省府大院,如今華麗轉身,成為百姓休閑娛樂的樂園。晉商博物園的園林景觀,不僅是美的展示,更是歷史與現(xiàn)代交織的生動見證,它敞開懷抱,迎接著每一個前來探尋和欣賞的人。</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