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中歐行——波蘭篇冬琳 <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我們踏入中歐五國,走進波蘭。</p><p class="ql-block">這個位于中歐的國家,西部與德國相鄰,南部與捷克和斯洛伐克相鄰,東部與烏克蘭、白俄羅斯相鄰,北部與立陶宛、俄羅斯相鄰。波蘭的面積為31.3萬平方公里,是歐洲第九大國家。</p><p class="ql-block">波蘭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9世紀,當時的波蘭部落開始形成國家。波蘭在歷史上曾是歐洲的強國之一,經歷了多次戰(zhàn)爭和領土變遷。在中世紀時期,波蘭王國和立陶宛大公國聯合成立了波蘭立陶宛聯邦,這是當時歐洲最大的國家之一。然而,到了18世紀末,波蘭被鄰國俄羅斯、普魯士和奧地利三次瓜分,最終在1795年被完全吞并。直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后,波蘭才重新獲得獨立。</p><p class="ql-block">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波蘭再次遭受重創(chuàng),成為納粹德國和蘇聯的戰(zhàn)場。戰(zhàn)后,波蘭成為了蘇聯的衛(wèi)星國,直到1989年東歐劇變,波蘭開始了民主化和市場經濟的轉型。1999年,波蘭加入了北約,2004年加入了歐盟,成為歐洲一體化進程中的重要成員。</p><p class="ql-block">波蘭的歷史充滿榮耀與苦難,興衰與變革。這次旅行,我們將探尋這片神奇的土地,來一場神奇而古老的旅程。</p> <p class="ql-block">我們的第一站是波蘭的首都華沙。華沙不僅是波蘭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第一大城市。它位于維斯瓦河兩岸,城市人口170萬,都會區(qū)人口278萬,城市面積512平方公里。</p><p class="ql-block">華沙是現代化大都市,高樓林立,車水馬龍,擁有歐盟少數城市連同法蘭克福、倫敦、莫斯科和巴黎在內的由許多摩天大樓構成的天際線。華沙是歷史名城,著名的華沙公約就是在此簽訂。華沙是中歐諸國貿易的通商要道,自古以來就是非常繁華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華沙古城內有許多著名景觀,包括齊格蒙特三世國王紀念柱、王宮、華沙最古老的哥特式主教堂——圣約翰教堂、老城廣場、華沙美人魚雕塑、巴爾巴坎城堡、居里夫人故居等。我們在老城廣場漫步,感受著這里的寧靜與美麗。老城廣場周圍排列著色彩斑斕的老建筑,人們悠閑地漫步其中,享受著這寧靜而美好的時光。</p> <p class="ql-block">走進圣十字大教堂,我們仿佛走進了波蘭的歷史深處。這座巴洛克式天主教宗座圣殿內,肖邦的心臟安放于此,使這座教堂聲名顯赫。我們在這里默默祈禱,感受著波蘭人民對歷史的敬畏與懷念。</p> <p class="ql-block">華沙老城是波蘭首都華沙最古老的一塊城區(qū),坐落于維斯瓦河東西兩岸。1944年8月,老城被納粹部隊徹底摧毀,1945至1966年間,城市建筑都依照14至18世紀原樣重建,所有宮殿、教堂、城堡等歷史古跡都進行了保護和修復。漫步在老城的街道上,兩旁的建筑物極具歐洲中世紀風格,讓人仿佛回到了那個遙遠的時代。</p> <p class="ql-block">華沙總統府——這是一座新古典主義建筑,建于1818年,建筑前矗立著約澤夫·波尼亞托夫斯基親王雕像。這里曾作為拿破侖的司令部,現在是波蘭總統的官邸。站在廣場上,仰望著這座宏偉的建筑,我們不禁感嘆波蘭的歷史變遷與現代發(fā)展。</p> <p class="ql-block">華沙城堡廣場又名王宮廣場,是位于華沙老城區(qū)南端的一個巨大的廣場。建于13世紀末,建筑呈五角形,美輪美奐,富麗堂皇。二戰(zhàn)期間王宮遭破壞,1971年1月重建。站在廣場上,我們可以看到遠處的王宮和周圍的哥特式建筑,仿佛穿越回了中世紀的華沙。</p> <p class="ql-block">華沙美人魚雕像矗立在老城廣場的中央,是華沙的標志性象征。我們在雕像前駐足,感受著這座城市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華沙的街頭,我們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建筑風格。從古老的哥特式建筑到現代的摩天大樓,華沙的每一處都充滿了歷史與現代的交融。人們悠閑地漫步在街道上,享受著秋天的陽光和微風。</p> <p class="ql-block">接下來,我們來到了瓦年基公園,因園內立有肖邦的雕像,故中國人又稱之為“肖邦公園”。我們在公園內漫步,欣賞著美麗的景色,感受著波蘭的文化氛圍。肖邦的雕像位于公園內的一座噴泉旁,周圍綠樹成蔭,環(huán)境優(yōu)美寧靜。</p> <p class="ql-block">秋天的華沙,街道兩旁種滿了黃色葉子的大樹,人們走在路上享受著秋天的氣息。陽光透過樹葉灑在地面上,形成斑駁的光影,給人一種溫暖而寧靜的感覺。</p> <p class="ql-block">四位女士站在一條鋪滿落葉的小徑上,她們面帶微笑并揮手致意,背景中的樹木呈現出秋天的顏色。這一刻,我們仿佛置身于一幅美麗的畫卷中,感受到了華沙的秋日之美。</p> <p class="ql-block">維利奇卡鹽礦——鹽礦地下挖掘開發(fā)出了九層深度的古鹽礦,最淺處在地下64米,最深處在地下327米,所有通道的總長合計為300公里。鹽礦中有房間、禮拜堂、鹽雕和地下湖泊等,宛如一座地下城市。</p><p class="ql-block">1976年維利奇卡鹽礦被列為波蘭國家級古跡,197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1994年波蘭總統頒布法令將其列為歷史遺跡,除展現地下礦址的景象之外,還兼具藝術、歷史和宗教意義,具有十分突出的普遍價值。</p> <p class="ql-block">“維利奇卡”的產物——鹽,的確偉大,因為在幾百年前,鹽的價值等同于黃金,甚至可作為支付的一種方式。而除了成為國家經濟支撐之外,在鹽礦的地底蘊藏的巨大寶藏是你絕對想象不到的。鹽礦內部結構復雜,宛如一個地下迷宮。</p> <p class="ql-block">如今維利奇卡鹽礦已開采到了第9層,深度為327米,<span style="font-size:18px;">面積如此之大,以至于盡管只對游客開放了百分之一左右的區(qū)域,走完整個游覽路線也需要三小時左右,在這三小時中,游客可以深入到地下64米到135米處,走到鹽礦九層中的第三層。</span></p><p class="ql-block">雖說是在地底下的礦洞,然而經過多年開鑿,鹽礦逐漸成了功能齊全的“地下王國”。它不僅寬敞還很干凈,通道里不時可以見到有小廣場一樣的空間,造型逼真的鹽雕陳列其中。</p> <p class="ql-block">鹽礦中目前共有40間教堂,最深的一間在鹽礦的第7層、地下270米處,至今沒有向游人開放。而40間教堂里最負盛名的是——圣金卡教堂,它位于地下101米處。教堂高10米,長54米,最寬的地方有18米,祭壇、圣經壁畫、水晶燈,但凡眼觀所及之處都是由鹽塊雕刻而成,令人贊嘆不已。</p> <p class="ql-block">走近了仔細欣賞,難以想象所有的一切都是由鹽礦雕成,巧奪天工的精湛手藝讓人忍不住嘖嘖稱奇。無論是教堂的大廳頂部懸掛著5盞用晶鹽雕琢的晶瑩剔透的枝形大吊燈,還是光滑的鹽地板,這都是由礦工模仿方棱磚花紋雕刻出來的。</p> <p class="ql-block">教堂的四壁布滿大小浮雕壁畫,立體感十分強烈,工藝精美,在歷經一百多年后不但沒有被腐蝕,反而越來越光滑,越來越逼真。</p> <p class="ql-block">鹽礦的所有通道均被密密實實的木質立柱支撐,鹽對金屬具有很強的腐蝕作用,所以整個鹽礦的建筑使用了大量木材,不僅作為支撐物,還被用來制造木質管道運輸鹽水。</p> <p class="ql-block">清澈的地下鹽湖由兩個采空了綠色巖鹽后形成的礦坑形成,礦坑里內積滿了水,形成獨特的地下湖。由于湖水溶解了大量的鹽,就像死海一樣,濃度已經達到飽和。</p> <p class="ql-block">相比較圣金卡教堂,暖色調的背景讓人感覺到一絲溫馨,常??梢砸姷接序\的教徒坐在這里輕聲禱告,慰藉心靈。</p> <p class="ql-block">曾經的采礦工坊,如今是各項娛樂的活動場所,從音樂會、話劇、展覽、芭蕾舞、婚禮及會議,甚至是拍攝電影都在此進行。</p> <p class="ql-block">最后,我們參觀了鹽礦中的一個巨大雕像,這個雕像是由水晶制成的教皇約翰·保羅二世的形象。雕像栩栩如生,仿佛在向我們講述著波蘭的歷史與信仰。站在雕像前,我們不禁肅然起敬,感受到了波蘭人民對信仰的執(zhí)著與虔誠。</p> <p class="ql-block">瓦維爾城堡——是克拉科夫的起源和地標,位列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在歷史上曾長期是波蘭王室的居所,是波蘭的國家象征之一。自1930年以來,城堡已經改為博物館。現在瓦維爾城堡是波蘭頂級的藝術博物館之一,博物館的東方藝術和奧斯曼藝術品的藏品規(guī)模也是波蘭名列前茅的。</p> <p class="ql-block">克拉科夫——是波蘭的故都,有著悠久的歷史,也是中歐古老的城市之一。二戰(zhàn)期間,波蘭全境陷入戰(zhàn)火,僅有克拉科夫幸免于難,完整保存了中世紀的舊城光華,因此克拉科夫舊城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市內古典的建筑物,彌漫著中世紀的風情,被譽為波蘭至美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說到波蘭,或許大部分人所知悉的只是首都華沙,然而克拉科夫卻比華沙擁有著更為悠久古老的歷史,它不僅是中歐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在文藝復興時期甚至是歐洲的文化科學中心。從13世紀到16世紀一直是波蘭的首都,直至1609年才由西格蒙德三世遷都華沙。</p> <p class="ql-block">老城廣場正中是波蘭偉大詩人亞丁·密茨凱維奇的雕像,而克拉科夫市政廳、紡織會館、圣瑪麗教堂、圣沃伊切赫教堂都簇擁在廣場四周,一時只覺得雄偉壯麗、驚嘆不已。</p> <p class="ql-block">這次金秋中歐波蘭行,我們不僅領略了波蘭的自然美景,更深入了解了波蘭的歷史與文化。既有現代化的繁華,又有古老的歷史,讓人流連忘返。接下來我們繼續(xù)中歐其他國家探索之旅(金秋中歐行——捷克、斯洛伐克篇)。</p>